陈海英;魏平;王俊祥
尽管血液净化技术在过去20多年中得到很大发展,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率仍为20%~30%[1].透析中低血压不仅引起头晕、恶心、呕吐、肌肉痉挛等不适,还可能降低透析充分性.一些学者尝试在透析过程中改变透析液钠浓度和超滤率的模式,据报道可减少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而对透析间期无明显影响[2,3].本研究旨在探讨钠与超滤模式结合与标准透析相比对透析中低血压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作者:梁波;谭金燕;李似姣;谭志燕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白血病是起因于定向造血干细胞后天获得不受控制的克隆增殖性恶性疾病.染色体易位和融合基因在白血病发生中起重要的作用,另外转录因子与其之间的协同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白血病的生成机制中,把这些起协同作用的变异因素分成class-Ⅰ和class-Ⅱ变异[1].
作者:颜晓燕;林凤茹 刊期: 2007年第09期
近年研究发现,导致急性心脑血管病事件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后者取决于斑块的易损性,因此寻找能反应血液及斑块易损性的循环标志物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叶炳华;管耘园;吴红萍;卢辉和;盛臻强;郭新荣 刊期: 2007年第09期
胰岛素瘤为常见的功能性胰岛细胞瘤,主要由分泌胰岛素的β细胞组成,发病年龄多在30~60岁,女性发病率59%[1].胰岛素瘤一般为单发,瘤体较小,多数直径小于2 cm,各种影像学检查在胰岛素瘤诊断中作用也非常有限,本研究探讨禁食激发试验诊断胰岛素瘤的可行性和价值.
作者:冯静;李启富 刊期: 2007年第09期
患者,女,16岁.因雷诺现象、关节痛3年,发热伴头痛20天入院.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雷诺现象,并出现双膝及双髋关节间断疼痛,无明显关节肿胀,中草药治疗效果欠佳.
作者:陈海英;魏平;王俊祥 刊期: 2007年第09期
房室分离是区分室性心动过速或室上性心动过速(SVT)的一个重要判断标准,临床应用广泛,近我们收治了2例特殊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人强;程晓曙;李菊香;吴清华;吴延庆;苏海 刊期: 2007年第09期
关于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其中免疫、炎性假说被广泛研究,而淋巴结肿大与免疫、炎症反应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对相应部位肿大淋巴结的观察探讨其在AS中的意义.
作者:赵美丽;陈松旺;陆建平;张国庆 刊期: 2007年第09期
假性室间隔膜部瘤是室间隔缺损(VSD)自然闭合过程的关键阶段,属于VSD的一种特殊类型[1,2],合并假性膜部瘤VSD由于膜部瘤形态复杂、出口多、位置分散、破口与相邻组织关系及膜部瘤组织粘连牢固程度不同等, 使其在具体封堵方法上具有特殊性[3,4],对于大入口多出口的室间隔膜部瘤应用对称或偏心型封堵器有时难以完全覆盖VSD.我院自开展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以来,积累了226例假性室间隔膜部瘤治疗经验,对其中36例大入口多出口的假性室间隔膜部瘤应用国产小腰大边封堵器封堵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震;张密林;高磊;解启莲;周长浩;周谨;朱晓丽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的变化,以及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心力衰竭积分的关系.方法 共入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3例.分别计算HRT初始值(TO)、震荡斜率(TS),对不同患者的TO、TS进行比较并分析TO和TS与LVEF、LVEDD和心力衰竭积分的相关性.结果 随访12~22个月,平均(14±2)个月,死亡16例,因心力衰竭住院48例次.死亡患者与存活者相比TO显著升高[(2.4±1.2) % vs (0.9±1.2) %(P<0.001)],而TS显著降低[(2.3±0.7) ms/RR vs (3.0±0.9) ms/RR(P<0.001)];因心力衰竭住院患者与无住院患者相比TO显著升高[(1.9±1.3) % vs (0.3±0.7) %(P<0.001)],而TS显著降低[(2.5±0.9) ms/RR vs (3.4±0.8) ms/RR(P<0.001)].应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与未应用者相比TO显著降低,而TS显著升高,分别为(0.6±0.8) % vs (2.5±1.3) %和(3.2±0.8) ms/RR vs (2.2±0.8) ms/RR,均P<0.01;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患者与没有应用者相比TO和TS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1±1.2) % vs (1.6±1.5) %和(2.9±0.9) ms/RR vs (2.8±1.0) ms/RR,均P>0.05.TO与LVEDD和心力衰竭积分呈显著正相关,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TS与LVEDD和心力衰竭积分呈显著负相关,与LVEF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2、0.74、-0.80、-0.46、-0.68和0.69,均P<0.01.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HRT现象减弱与心功能和预后密切相关,HRT可能成为预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一个新指标.
作者:姚海木;孙松涛;韩战营;黄振文 刊期: 2007年第09期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即M3型,以骨髓中含有异常颗粒的早幼粒细胞异常增生为特点,早幼粒细胞>30%,染色体检查多有t(15;17)易位.APL除具有急性白血病的共同特点外,出血症状十分突出,而且常易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导致患者早期死亡.妊娠合并急性白血病较为罕见,在临床处理上较为困难.
作者:高志敏;黄向华;董锡月 刊期: 2007年第09期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已有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及临床实验确立了几种经典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脂代谢异常、吸烟、糖尿病等.近年来,人们又认识到一些冠心病的新的候选危险因子,如血浆纤维蛋白原(FIB)、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等.
作者:高英 刊期: 2007年第09期
患者,男,28岁.因反复咯血7年,再发1周入院.患者7年前始反复发作咯血,曾多次在多家医院行胸片及CT检查提示支气管扩张.
作者:吴继红;赵玉萍 刊期: 2007年第09期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一种少见类型,病情严重,临床表现多样,过去由于缺乏敏感的检查手段,认为该病发病率低、病死率高[1];近年来,由于人们对该病认识的增强和非创伤性诊断技术的提高[2],CVST的检出率明显增高,然而误诊率仍高;一旦确诊,预后好[3].为提高对CVST的认识,我们对22例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影响正确诊断的因素,旨在如何有效识别及早期诊断CVST.
作者:王德清;宋海乔;连立飞 刊期: 2007年第09期
患者,男,13岁,因头痛30余天于2005年8月3日入院.患者入院前30余天,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双侧额部持续剧烈疼痛,活动后加重,伴恶心、非喷射性呕吐胃内容物.数小时发作1次,每次持续几十分钟,头痛程度渐加重,不伴发热、意识丧失、复视、肢体活动障碍、感觉异常、饮水呛咳.
作者:范妙仪;姚治平;茅爱平;商慧芳;郑洪波 刊期: 2007年第09期
运动皮质通过锥体束控制对侧肢体的自主运动.然而,即使一侧锥体束完全受损也难以导致持久性偏瘫.研究认为,其功能恢复与同侧运动前区,运动辅区的代偿作用有关[1].除这些脑区的代偿作用外,对侧脑半球对运动恢复是否有代偿作用?基于这样的设想,笔者对第二次另一侧非腔隙性脑卒中患者的运动机能进行了观察,试图对脑卒中后运动机能恢复的机制予以初步探讨.
作者:毛永军;刘罡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目的观察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术前后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的变化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 按不同临床类型分成室间隔缺损(VSD)组35例,动脉导管未闭(PDA)组31例,房间隔缺损(ASD)组24例,于介入治疗术前、术后6小时、12小时、24小时、5天测量血清cTnⅠ浓度.又按cTnⅠ是否超过0.48 mg/L分为cTnⅠ升高组68例,不升高组22例,分析不同类型的先心病与升高组和不升高组的影响因素.结果 各组术后6小时、12小时、24小时cTnⅠ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高峰均出现在术后6小时;血清cTnI峰值水平与年龄、肺动脉压力、手术时间、释放封堵器次数、造影剂量具有相关性;VSD组6小时、12小时、24小时血清cTnⅠ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ASD组低(P<0.05).结论 先心病介入治疗术可以引起可逆性的心肌微损伤,因此先心病介入治疗术是安全、有效、创伤小的治疗方法 ; cTnⅠ升高程度与年龄、肺动脉压、手术时间、释放封堵器次数、造影剂量、临床类型有关.
作者:刘海东;张密林;张素敏;朱晓丽;高磊;吕瑛;解启莲 刊期: 2007年第09期
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由于病情危重、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广谱抗生素的长期使用及接受多种有创性检查和治疗等高危因素,医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明显高于普通病房.本研究通过对我院综合ICU中61例医院内肺部真菌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与院内肺部真菌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及预后.
作者:伍民生;赵晓琴;施焕中;陈强 刊期: 2007年第09期
人类肿瘤发生是一个多步骤、多阶段、多基因改变与表基因改变的复杂过程,主要涉及癌基因激活和抑癌基因失活,后引起基因表达异常.基因表达异常包括基因突变、基因缺失、基因过表达和基因表型改变等,其中基因表型改变包括DNA甲基化与组蛋白乙酰等形式.近年来DNA甲基化已成为肿瘤研究的热点.DNA甲基化可调控细胞增殖、凋亡与分化,且其水平与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
作者:王凡;展玉涛;刘宾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 syndrome, ACS)患者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现象的检测,探讨HRT现象在ACS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ACS61例、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 SAP)30例及健康对照者30例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分别计算震荡初始(turbulence onset,TO)及震荡斜率(turbulence slope,TS),并比较3组患者TO及TS均值.ACS组分为HRT异常亚组和HRT正常亚组,并比较复合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 与SAP组及对照组比较,ACS组TO高[(0.15±1.26)% vs -(0.57±1.71)%、-(0.61±1.52)%],TS明显降低(3.21±2.37) ms/RR vs (6.64±1.82) ms/RR、(7.71±2.17) ms/R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AP组和对照组的TO值、TS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中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与UAP患者比较,TO值和TS 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17±1.39)% vs (0.13±1.28)%,(3.01±2.16) ms/RR vs (3.47±2.21) ms/RR(P>0.05).对ACS组患者随访6~48个月,HRT异常亚组的复合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HRT正常亚组(44.44% vs 15.79%)(P<0.05).结论 ACS患者HRT现象明显减弱,HRT可作为评价ACS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和发生心脏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
作者:刘红源 刊期: 2007年第09期
近年来,随着人类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高血压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在过去的40余年中,从流行病学到临床医学、从基础研究到循证医学研究,我们就高血压的防治做了大量工作,但效果却不尽人意.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的降压达标率仅为6%,即便在欧美发达国家这一数值也仅为10%~20%.因此,降压达标已成为现代高血压治疗的核心.我们应努力提高降压治疗的达标率,有效遏制高血压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作者:郭艺芳;张海燕 刊期: 200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