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念伦;韦桂雪
同时测定临床疑为急性胰腺炎的99例患者的淀粉酶、脂肪酶,运用统计学方法,分别计算出其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并比较.结果 淀粉酶与脂肪酶联合测定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明显优于单独测定淀粉酶或脂肪酶.结论 联合测定有利于实验室对AP的早期诊断.
作者:黄泽伟;朱钰钰;陈伟立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周围血管病变(PVD)的特点,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住院糖尿病患者1260例,根据临床表现及彩超检查分别判定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发生情况,比较两种诊断标准的差异.以下肢血管彩超检查为标准,分析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患者其周围血管病变的发生有无差异.将所有患者分为PVD组和无PVD组,所有患者均测定身高、体重、血压、空腹血糖、早餐后2小时血糖、空腹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临床表现发现下肢血管病变175例,彩超检查发现下肢血管病变485例.年龄小于50岁与年龄大于50岁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率相比,X2检验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男女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率相比,X2检验P=0.443,无显著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及收缩压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密切相关(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行彩超检查有利于尽早发现周围血管病变;病程、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及收缩压是糖尿病PVD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冯秀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抗核抗体(ANA)及抗核抗体谱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25例确诊的SLE患者血清ANA及ANA谱进行检测分析.ANA和抗双链DNA抗体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ANA谱采用欧蒙印迹法.结果 ①125例SLE患者血清ANA阳性共121例,阳性率为96.8%.②患者血清ANA谱大多为抗体二联及以上共同出现阳性,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抗-u1-nRNP/Sm:48.8%、抗-Sm:15.2%、抗-SS-A:36%、抗-Ro-52:54.4%、抗-SS-B:14.4%、抗-Scl-70:0.8%、抗-dsDNA:55.2%、抗-Neukleosmone:39.2%、抗-Histone:37.6%、抗-Rib-Prot:12%、抗-Jo-1和抗-CENP-B未检出.结论 ANA和ANA谱联合检测在SLE诊断中具有互补性,可提高检出率,对SLE的诊断分型、治疗、预后判断和病情随访等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艳;孙家祥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酶法测定二氧化碳试剂稳定性与校准周期的验证方法,以保证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方法 连续测定稳定质控品,观察其变化情况,以确定校准周期与开瓶稳定时间,失控条件下进行重新校准再次测定质控.结果 目前本室使用A公司生产的二氧化碳试剂开瓶稳定性与校准周期均可达30天.结论 临床实验应对校准周期与开瓶稳定性的进行验证,目前我室使用的二氧化碳酶法测定试剂完全能够满足临床应用要求.
作者:张育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LC-MS联用的快速三聚氰胺残留的检测方法.方法 对样品进行适当处理后,利用建立的LC-MS法进行测定分析.结果 建立了HPLC/MS/MS方法测定奶和奶制品中三聚氰胺残留的色谱学方法.结论 该方法操作方便,灵敏度高,为该类物质的残留的限量检查提供了参考.
作者:曾秋展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血清肌酐(Scr)、肌酐清除率(Ccr)在慢性肾病(CKD)患者各期与简化MDRD方程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符合率.方法 血清胱抑素C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Scr和尿肌酐采用酶法测定,估算的eGFR采用简化MDRD方程进行计算,CKD患者临床分期采用美国NFK-K/DOQI指南分期.结果 109例CKD患者各期Cystatin C、Scr随eGFR的降低而逐渐升高,Ccr随eGFR的降低而逐渐降低,三者在各期间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eGFR≤29ml/min时,CystatinC、Scr、Ccr均为100%的异常,CystatinC、Scr平均水平是参考范围上限的5倍左右,Ccr下降4~6倍,三者呈平行性改变;在eGFR 30~59ml/min组,CystatinC、Scr、Ccr的平均水平分别为2.54mg/L、144.6μmol/L和50.6ml/min,异常率分别为95%、83%和85%,三者之间异常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eGFR 60~89ml/min组,CystatinC、Ccr 异常率为84%和63%,Scr异常率为5.9%,三者之间异常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eGFR≥90ml/min组,CystatinC、Ccr 异常率为51%和40%,Scr异常率为1%.结论 eGFR<59ml/min时,CystatinC、Scr、Ccr的结果一致好,与诂算的结果符合率高,基本可以诊断肾小球滤过功能中度下降;当eGFR在60~89ml/min时,CystatinC、Ccr可以检出2/3患者肾小球滤过率的异常,且CystatinC更敏感,而Scr不能反应肾小球滤过功能的下降;当eGFR≥90ml/min时,MDRD方程过高估计eGFR值,需检测CystatinC和Ccr以及时发现eGFR的下降.
作者:姚敏;汤宝祥;段前梅 刊期: 2011年第05期
近年来,随着各类检测仪器和技术的不断发展,血气分析的检测日趋简便,结果更加精确.与此同时,不少公司研发了小型POCT设备,可用于急症室、ICU和呼吸内科危重病人的床旁检测.然而由于POCT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检测结果可能出现较大误差.本研究利用美国Instrument Laboratory公司生产的GEM Premier 3000血气分析仪,对不同专业人员使用血气分析仪检测PO2、PCO2后的结果进行比较,了解人员因素是否对血气分析检测结果产生影响.
作者:夏蔚珉;类承斌 刊期: 2011年第05期
脑膜脓毒金黄杆菌,又称脑膜败血金黄杆菌,广泛存在于土壤和水中,该菌可引起早产儿及新生儿的脑膜炎,成人可发生败血症、肺炎、心内膜炎、伤口感染等[1],脑脊液中较为少见.我们从一名成人患者脑脊液中分离出该菌,现报告如下.
作者:汪春林;马兵兵;隗振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骨髓小粒在AA、MDS的诊断及非典型AA、MDS、增生性贫血(简称增贫)及ITP的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例增贫、20例MDS、20例ITP及10例典型AA与10例非典型AA及20例正常人骨髓小粒中的细胞进行细胞成分及形态学分析.结果 AA患者的骨髓小粒的非造血细胞所占比例明显高于MDS、增贫、ITP及正常人,差异有显著性(P<0.01);MDS患者的骨髓小粒中出现多个系统的病态造血;增贫患者的骨髓小粒仅表现为红系的增生和红系的病态造血.结论 骨髓小粒观察对AA、MDS的诊断及非典型AA、MDS、增贫及ITP的鉴别诊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唐云霞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强生VITROS350全自动干式生化分析仪因其开展的检测项目多,抗干扰能力强,准确度高,从而使得该仪器在临床急诊生化检测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尽管VITROS350分析仪具有诸多优点,但仪器的运转状态是否良好,样本检测结果是否准确,一方面取决于仪器本身的性能,另一方面与操作人员的规范化使用和日常保养也有很大关系.怎样更好地使用和维护好该仪器,充分发挥其技术优势,确保检验结果的质量,是我们广大检验工作者需要探讨的问题,现将近几年来在日常工作中应用该型仪器的体会向大家做一下汇报:
作者:徐龙强;倪国顺;王汝琨;王珊珊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两种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KX-21与ABX PENTRA 60)的性能,以验证不同仪器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方法 按照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有关规定,对KX-21与ABX PENTRA 60KX-21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从携带污染率、精密度、线性、及与ABX PENTRA 60A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相关性和白细胞分类准确性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 KX-21的批间、批内精密度及总精密度变异系数(CV%)均在可接受范围内;各分析参数的携污带染率均<1.0%;与ABX PENTRA 60对比分析,各项参数相关性良好;白细胞分类准确性符合要求.结论 KX-21与ABX PENTRA 60血液分析仪性能良好,检测结果准确可靠,在临床应用中结果可以互认.
作者:朱林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IAHS)的早期骨髓细胞学特点及常用实验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51例IAHS患者的临床特征、骨髓细胞形态学、外周血细胞、DIC、生化及血清铁蛋白等进行动态综合分析.结果 IAHS患者起病急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以高热、进行性衰竭和肝脾淋巴结肿大为临床特点.血细胞单系或二系、三系进行性下降.骨髓涂片中可见数量不一的吞噬型组织细胞,找到吞噬完整的红细胞及吞噬多个血小板的吞噬细胞具有重要价值,主要特点是成熟的组织细胞伴有活跃的吞噬血细胞现象.而出现较多吞噬细胞,胞浆内出现大量空泡且见有吞噬多个红细胞或多个血小板现象时,提示患者病情危重.血清铁蛋白升高,早期甘油三酯正常或升高,血清乳酸脱氢酶及谷丙、谷草转氨酶升高.纤维蛋白原正常或降低,碱性磷酸酶染色积分增高或正常.结论 持续或间歇性高热,血清铁蛋白增高,外周血细胞进行性下降,乳酸脱氢酶升高,骨髓涂片中可见数量不一的吞噬型组织细胞,找到吞噬完整的红细胞及吞噬多个血小板的吞噬细胞,可作为IAHS早期初步诊断依据;可为IAHS的早期治疗,改善预后提供证据.
作者:孙培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白带是阴道分泌物的俗称,由阴道粘膜、前庭大腺、宫颈腺体和子宫内膜的分泌物混合而成.阴道本身有自净作用,形成自然防御功能,当此功能遭到破坏,易受病原体的侵袭,导致阴道炎症.通过观察白带常规检查,可为临床诊断妇科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本文对来我院就诊的523例已婚女性患者进行观察和分析.
作者:王汉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尿微量白蛋白(mALB)、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免疫球蛋白G(IgG)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的价值.方法 应用散射比浊法,对200例糖尿病患者及60例正常对照者尿中mALB、α1-MG、β2-MG、IgG进行检测.结果 糖尿病患者无论是否合并高血压尿中mALB、α1-MG、β2-MG、IgG检测结果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或0.05),但以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检测结果增高为显著;阳性例数尿mALB、α1-MG、β2-MG、IgG分别为54例(27.0%)、30例(15.0%)、33例(16.5%)、23例(11.5%),阳性病例数以合并高血压组为著.结论 尿中mALB、α1-MG、β2-MG、IgG等微量蛋白的检测对于判断糖尿病患者有无早期肾损害及损害的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初爱秋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同型半胱氨酸(Hcy)是一种含硫氨基酸,是蛋氨酸代谢的中间产物,随着检测技术的改进,特别是随着生化试剂盒的推广,临床对同型半胱氨酸的研究使用取得很大进展.近年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脑梗死的关系受到人们重视.本文旨在探讨采用循环酶法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季沈杰;宋健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12.5s/40.6s/8x/21.6s和13s/41s/10x/22s两种多规则控制方法的实用性及性能,以提高误差的检出能力.方法 应用常用的13s/41s/10x/22s多规则控制方法和修改的12.5s/40.6s/8x/21.6s多规则控制方法分别对HBsAg、HCV抗体、HIV抗体、梅毒螺旋体(TP)抗体四项ELISA试验获得的控制数据进行检验,比较两种多规则控制方法对四项ELISA试验的误差检出概率.结果 12.5s/40.6s/8x/21.6s多规则控制方法对HBsAg、HCV抗体、HIV抗体、TP抗体四项ELISA试验的误差检出概率分别为7.69%、4.54%、8.33%、9.04%;13s/41s/10x/22s多规则控制方法的误差检出概率分别为0、0、2.38%、4.22%.结论 变异系数小于15%时,12.5s/40.6s/8x/21.6s多规则控制方法的误差检出概率高于13s/41s/10x/22s多规则控制方法,可用于误差较小时需较高的误差检出概率的质控情况;变异系数大于15%时,两种多规则控制方法的误差检出概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李交;夏传友;刘志泉;冼世安;龙展;贾璋林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ALK阴性的原发系统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中Bcl-2、caspase-3及Ki-67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7例确诊的ALK阴性的ALCL作观察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Bcl-2、caspase-3及Ki-67的表达,与同期15例ALK阳性ALCL作对照,分析Bcl-2、caspase-3及Ki-67在ALK阴性的原发系统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形态学特征及生物学特性的关系.结果 ALK-ALCL较ALK+ALCL发病年龄高,EMA表达率低,Ki-67、Bcl-2表达高,caspase-3表达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者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 ALK阴性ALCL中Ki-67、Bcl-2高表达,caspase-3低表达,与高度恶性程度有关,三者有望成为ALK阴性ALCL的的生物学标志物,三项联合检测可作为ALCL判断预后的指标以及有可能成为分子靶向治疗的靶点.
作者:田玉峰;田胜花;张岚;许京中 刊期: 2011年第05期
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C,CysC),中译名为胱抑素C,是种低分子量、碱性非糖基化蛋白质,分子量为13.3KD,由122个氨基酸糖基组成,带正电荷,等电点为9.3.CysC是一种分泌性蛋白质,广泛存在于各种体液中,如脑脊液、血液、唾液、尿液、精浆中,在人体的脑脊液及精浆中浓度较高,尿液中浓度低.正常血浆中CysC浓度为l.0mg/L,CysC在羊水的浓度与血浆中的浓度相近,脑脊液达5.8mg/L,尿液中的浓度为0.03~0.3mg/L.
作者:时念学;牛晓静;朱忠慧;贾苏蕊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对山东省血液中心2006~2010年机采成分血和机采献血者队伍状况进行分析,为今后的机采成分血采集及其献血者招募提供指导与参考.方法 用唐山计算机软件中的统计模块统计2006~2010年的机采成分血和献血者资料,用EXCEL、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机采血小板的采集量逐年增长,机采粒细胞的采集量逐年减少;机采血小板血型比例A型、B型、O型和AB型之间基本保持在3:3:3:1;除2006~2007年外,2007~2010年单次捐献双份成分血的比例逐年升高,各年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6年有机采成分献血者1512名,2007年达到2329名,2008~2009年献血者均在2100名以上,2010年又降为1624名;每年多次(≥3次)献成分血的献血者比例由2009年的31.75%(723/2277)上升到2010年46.06%(748/1624),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6~2009年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济南市省级医院临床机采成分血需求明显增加;机采无偿献血者队伍建设取得了部分成效,多次献血及单次双份献血比例增加,因而献血者队伍需求趋势明显,今后工作形势不容乐观.
作者:于媛;梁文华;王淑荣;周娟;孙桂芝;林明;王嘉利;许建红;张志传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众所周知,血小板计数对于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以及外科手术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1].其中血细胞分析仪以其结果快捷准确、工作效率高、重复性好等特点备受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欢迎,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某些条件下血细胞分析仪对血小板计数会出现误差,为此还需要进行镜检[2].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血细胞分析仪和镜检比值法检测血小板计数结果的比较,希望为临床检验提供参考.
作者:陈国琴 刊期: 201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