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致乙状结肠回肠瘘1例

代军;熊霞林

关键词:淋巴瘤, 非霍奇金, 乙状结肠回肠瘘
摘要:患者,男,57岁,因下腹痛伴腹泻1月余入院.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部持续性胀痛,腹泻水样便,每日7~8次,无畏寒发热.体格检查:体温37.2 ℃,脉搏8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10/75 mm Hg(1 mm Hg=0.133 kPa).慢性病容,无病理性浅表淋巴结肿大,心肺阴性,肝脾肋下未触及,左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未扪及包块,余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25 g/L,红细胞计数4.27×1012/L,白细胞计数7.1×109/L,血小板计数294×109/L,粪常规:红细胞(++)/HP,白细胞(++)/HP.CT扫描无纵膈淋巴结肿大.结肠镜检查:进镜约15 cm见肠壁呈嵴状隆起,表面充血糜烂,覆黄色坏死物,质韧.嵴状隆起形成双腔改变:一侧可见正常乙状结肠肠腔;肠腔内有较多粪块;另一侧管腔其肛侧黏膜充血糜烂,表面有较多灰黄色坏死物,循腔进镜,见肠腔环形皱襞,黏膜呈绒毛状改变,并有混浊肠液及气泡(图1~3).将内镜用塑料导管以异物钳置于瘘管中,注入76%泛影葡胺20 ml,经摄X片证实造影剂进入回肠.病理报告:纤维组织中见弥散及成片的圆形、椭圆形细胞,异型性明显,部分细胞核仁清晰;免疫组化:CK(-)、CD3(-)、CD20弥漫强阳性、CD79a(+),病理诊断为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图4,5).
临床荟萃杂志相关文献
  • 食管特殊异物经内镜取出与思考

    患者,男,74岁,5天前喝罗非鱼汤后出现咽痛,当即去耳鼻喉科行电子咽喉镜检查,发现右侧黎状窝黏膜损伤,未发现鱼刺.近2天来出现进食时疼痛,渐重.考虑有异物存留的可能,遂行内镜检查发现右侧梨状窝黏膜肿胀附脓苔,继续进镜,距上门齿24 cm可见一片状不规则之鱼骨横插在食管壁,一端嵌顿在右前壁,黏膜呈溃疡状,周围水肿,有白苔附着(图1);另一端嵌于食管右后壁并有裂缝,异物端部显露,有游离异物的可能.取得患者家属的理解和配合,用鳄口钳钳住异物的中央,向上方试着轻轻抬起鱼骨右后壁脱离,更换结石网篮器将鱼骨顺利取出.异物为罗非鱼鳃骨,不规则形,长2.6 cm,宽2.0 cm(图2).

    作者:韩建京;柳慧;丛庆文;吴明利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原发性肝癌和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胸腺近期输出功能初步探讨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可引起乙型肝炎肝硬化(HLC),并有部分患者可能发生原发性肝癌(HCC),其机制是错综复杂的,到目前为止,仍有很多机制是不清楚的.其中机体的免疫异常、肝细胞与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细胞凋亡的异常、癌变细胞对机体的免疫逃逸和癌细胞对免疫细胞的反击机制起重要作用[1-4],而对此类患者胸腺近期的输出功能研究较少.胸腺是免疫系统的中枢控制器官,在T细胞的分化、发育、选择和成熟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其功能状态直接决定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并影响体液免疫功能,维持着机体正常的免疫平衡[5].T细胞受体重排删除环(TRECs)的荧光定量检测可了解胸腺新近的输出功能[6,7].我们通过检测HCC和HLC患者胸腺近期输出功能,探讨两者的细胞免疫方面的差异,为更好地防治这两种疾病提供依据.

    作者:郭海燕;陈明;汪莉萍;葛国洪;潘修成;李丽;李秀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长激素、催乳素、甲状旁腺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ESRD)和透析患者存在多种内分泌激素的紊乱.在临床上可表现为发育代谢异常,性功能减退、泌乳、月经失调,甲状腺功能减退以及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后,并不能恢复其激素平衡和生理功能[1].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血清生长激素(GH)、催乳素(PRL)、甲状旁腺素(iPTH)和甲状腺激素(TH)水平在MHD患者中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刘茂林;徐刚;宁锂;陈兆军;项捷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1 233例大肠息肉的临床与内镜分析

    我院1995年9月至2006年7月共做纤维结肠镜及电子肠镜(下称肠镜)6 839例,检出大肠息肉1 233例(18.0%),现将其临床、内镜特点分析如下.

    作者:陈仕武;朱娟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合并贫血120例分析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合并贫血的原因,国内目前无相关报道.本研究从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的角度对其原因进行分析,以便为临床治疗提供证据.

    作者:张禄;韦嘉;陈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灯盏花素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临床症状以对称性肢体疼痛、感觉减退、麻木为主要特征,可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严重者可致残.目前尚缺乏疗效显著的治疗手段.我院内分泌科应用灯盏花素联合甲钴胺(商品名: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金萍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应激性溃疡疗效观察

    应激性溃疡(stress ulcer,SU)是危重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严重的胃肠出血延长了患者住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的时间,增加了病死率[1].但通过积极有效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

    作者:常智忠;辛燕;杨素征;马瑞凤;吴子彬;田勇;卜彦斌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在调节体液、电解质平衡、血压以及心血管稳态调节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同时它还可以调节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神经再生和细胞凋亡.

    作者:肖铁卉;王士雯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基因多肽性与IgA肾病的关系

    目的 了解血管紧张素原(AGT)、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血管紧张素Ⅱ1受体(AT1R)基因多肽对IgA肾病的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 选择了64例IgA肾病患者和80例健康献血者,分别测定AGT、ACE和AT1R基因多肽性,并观察患者的尿蛋白,肾功能、血压.结果 ①患者具有ACE DD基因型者24小时尿蛋白定量(2.59±0.75) g明显高于ACEⅡ基因型者(1.80±0.57) g,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CE DD基因型患者的血肌酐(134.0±22.5) μmol/L明显高于ACEⅡ基因型患者(92.0±19.2) μmol/L,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具有AGT TT基因型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2.32±0.78) g,明显高于AGT MM基因型(1.79±0.58) g和MT基因型(1.87±0.63) 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具有AGT TT基因型患者的血肌酐(135.0±23.8) μmol/L明显高于AGT MM基因型(98.9±17.3) μmol/L和MT基因型(105.1±25.3) 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患者具有AT1R AA AC CC基因型之间血压、血肌酐、24 h尿蛋白定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ACE与AGT联合作用结果发现ID+TT组24 h尿蛋白(2.10±0.81) g高于其他基因组,血肌酐(110.4±25.7) μmol/L高于其他基因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D+TT组及DD+MT亦有24 h尿蛋白升高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基因多肽性与IgA肾病进展相关.联合基因分析结果无统计学意义.提示需加大样板数,加入IgA肾病其他易感基因联合分析.

    作者:李荣;张宁;康莉;夏天;苏如松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微导管在老年肝癌栓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65岁以上肝癌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这部分患者的大特点是伴随疾病多、全身多器官功能差、难以耐受手术以及大剂量化疗栓塞引起的不良反应.本研究以65岁以上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手段.

    作者:罗凌飞;刘明;刘海洋;王东盛;王成纲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误诊为癫痫3例

    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pseudohypoparathyroidism,PHP)为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由Albright等于1942年首次报道[1],1979年Aurbach统计世界资料约100例,近年报道略有增加,现将本院近发现的本症一家系3例报告如下.

    作者:孙清元;王晓岳;罗长青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脑保护伞下颈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

    脑血管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居前3位,致残率可高达50%以上,而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常见病因.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狭窄引起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类型和缺血梗死部位也不相同,颈动脉狭窄>70%的患者年卒中率可高达13%[1],治疗相当棘手.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CEA)虽然疗效可靠,但其病死率和术后卒中率较高.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对患者创伤小、痛苦小,易于被接受,将可能成为颈动脉狭窄CEA的替代治疗方法[2].近年来,随着血管内支架技术及脑保护技术的应用[3,4],颈动脉狭窄的支架成形术应用更加广泛.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院应用脑保护技术对21例颈动脉狭窄的患者进行了介入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增品;王铁刚;赵林;付凯亮;张强;宗会迁;王藏海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院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临床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住院期间由于多种原因,使医院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发生率逐年上升,导致患者病情复杂化、治疗难度增加、住院时间延长,甚至威胁其生命.此类研究既往文献报道较少,为探讨COPD患者院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发病因素、临床特点,提高临床诊治水平,现将我院2001年1月至2006年6月收治的COPD并发院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98例分析如下.

    作者:张九进;陈显源;黄捷敏;梁宇峰;朱琳玲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B细胞型恶性淋巴瘤56例临床病理与预后分析

    恶性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和(或)淋巴结外的恶性肿瘤,是淋巴组织内原有的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恶性增生而形成的肿瘤.WHO于2000年采用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免疫标记、细胞遗传学及基因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淋巴造血组织肿瘤新的分类.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已开始研究恶性淋巴瘤的WHO分类与其预后之间的关系,其中对B细胞淋巴瘤的研究亦越来越多.本研究通过对56例确诊为B细胞型恶性淋巴瘤的病理切片进一步分类以及电话和家访等形式随访,进一步探讨上述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以期对临床治疗和判断淋巴瘤的预后提供参考指标.

    作者:于晓旻;王莉芬;吕丽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脓毒性休克应用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对肾脏影响的差异

    严重感染是重症监护病房中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脓毒性休克患者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是必要的,随着对脓毒性休克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的深入认识,对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和疗效也在不断进行重新评价,本研究探讨在保证充足前负荷状态下观察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多巴酚丁胺对脓毒性休克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作者:金梅;陈洪亮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血浆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浓度测定的临床意义

    血管新生机制是恶性肿瘤的重要发病机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是参与血管新生作用强具特征性的促血管生成介质,它可刺激血管生成,促进内皮细胞的增殖与迁移,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国外的许多研究证实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存在着血管新生,而且VEGF及受体在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多种细胞系中表达,血清VEGF水平已成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 NHL)的一项独立预后因素.本研究中我们主要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的方法检测NHL患者血浆VEGF浓度,旨在探讨NHL患者血浆VEGF(P-VEGF)与临床病情的关系.

    作者:王红芳;岂连鹏;申建刚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替加色罗治疗功能性腹痛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功能性腹痛又称慢性特发性腹痛或慢性功能性腹痛,是指持续或频繁发作的下腹痛,病程超过半年,但无胃肠道功能紊乱症状的一组临床症候群[1].虽然其不影响患者的生命,但若疼痛长期存在,可干扰痛觉传导通路的正常活动,并通过自主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2],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疾病的康复.为此我们采用替加色罗(商品名:泽马可),治疗功能性腹痛,以观察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张东伟;陈锡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Gilbert综合征1例

    Gilbert综合征为一种先天性胆红素代谢障碍疾病,早由Gilbert和Lereboullet于1901年报道,在西欧和北美白种人中发病率为 5%~7%,国内尚无确切发病率报道.作者于临床工作中诊断资料完整者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旭泽;张晓岚;姚冬梅;郭昱;任锡玲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临床胰岛素制剂的发展及应用特点

    生理性的人胰岛素分泌模式包括基础状态分泌和餐时爆发分泌.1型糖尿病患者二者分泌均缺失,必须依赖胰岛素生存;2型糖尿病的特点是伴随胰岛素抵抗,开始时存在高胰岛素血症,随着病程的延长,胰岛功能逐渐下降,胰岛素补充治疗逐渐转为替代治疗.胰岛素缺乏或相对不足是糖尿病发病的主要环节.如何使外源胰岛素更加接近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大限度的避免胰岛素治疗的不利方面,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传统的动物和人胰岛素由于自身结构和理化性质的局限,限制了它的应用.随着制备工艺的提高,以及对糖尿病病理生理过程和发病机制、胰岛素分子结构及理化性质的深入了解,现已相继研制生产出各种胰岛素制剂,并逐渐完善治疗方案,弥补了传统胰岛素的不足.现将各种胰岛素制剂的特点及用法综述如下.

    作者:王玉霞;杨文英;郭丽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纤维支气管镜对支气管结核的诊断与治疗

    近年来,全球结核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1],其中支气管结核是气管、支气管黏膜或黏膜下层发生的结核病变,无肺部结核病灶,且临床表现不典型,常导致临床误诊而延误治疗,所以越来越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我们对46例单纯性支气管结核的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特点及联合治疗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永杰 刊期: 2007年第10期

临床荟萃杂志

临床荟萃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