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B细胞型恶性淋巴瘤56例临床病理与预后分析

于晓旻;王莉芬;吕丽

关键词:淋巴瘤, B细胞, 病理学, 临床, 预后
摘要:恶性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和(或)淋巴结外的恶性肿瘤,是淋巴组织内原有的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恶性增生而形成的肿瘤.WHO于2000年采用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免疫标记、细胞遗传学及基因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淋巴造血组织肿瘤新的分类.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已开始研究恶性淋巴瘤的WHO分类与其预后之间的关系,其中对B细胞淋巴瘤的研究亦越来越多.本研究通过对56例确诊为B细胞型恶性淋巴瘤的病理切片进一步分类以及电话和家访等形式随访,进一步探讨上述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以期对临床治疗和判断淋巴瘤的预后提供参考指标.
临床荟萃杂志相关文献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长激素、催乳素、甲状旁腺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ESRD)和透析患者存在多种内分泌激素的紊乱.在临床上可表现为发育代谢异常,性功能减退、泌乳、月经失调,甲状腺功能减退以及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后,并不能恢复其激素平衡和生理功能[1].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血清生长激素(GH)、催乳素(PRL)、甲状旁腺素(iPTH)和甲状腺激素(TH)水平在MHD患者中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刘茂林;徐刚;宁锂;陈兆军;项捷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肾综合征出血热肿瘤坏死因子α、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10、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变化

    目的 研究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变化及其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按病期采集血标本,用放射免疫法检测TNFα和IL-10,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IFNγ和TGF-β1,并同步作血小板计数和肾功能检测.结果 从发热期至恢复初期血清TNFα与IFNγ均高于正常水平,以低血压少尿期为著;轻症组IFNγ水平略高于重症组;与此相反,血清TGF-β1水平于病程前4期均见下降,直至恢复期才见回升;血清IL-10水平在病程中也见增高,但升高幅度不及IFNγ;在发热期和低血压少尿期血清IFNγ/IL-10比值分别为0.26±0.35与0.72±0.9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10±0.16)水平,其变化曲线与BUN相一致,而与血小板呈负相关.结论 TNFα、INFγ等细胞因子的过多释放以及辅助性T细胞(Th1/Th2)失平衡参与了HFRS的发病机制,采取合理的对症治疗、维持促炎与抗炎系统的平衡可能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作者:薛江洲;张小凡;孙志坚;王锁荣;张东军;马志俊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灯盏花素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临床症状以对称性肢体疼痛、感觉减退、麻木为主要特征,可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严重者可致残.目前尚缺乏疗效显著的治疗手段.我院内分泌科应用灯盏花素联合甲钴胺(商品名: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金萍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良恶性腹水诊断的意义

    对不同疾病所致腹水的治疗方法和预后是截然不同的.对此,寻找鉴别良恶性腹水的标志物十分重要,临床上腹水性质的鉴别是一个难点,肿瘤标志物在腹水病因诊断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选用癌胚抗原(CEA)、糖蛋白肿瘤相关抗原(CA19-9、CA-125)及乳酸脱氢酶(LDH)对腹水进行检测,并对这些指标进一步探讨和综合分析.

    作者:李淑坤;司雁菱;郑荣娟;高伟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1 233例大肠息肉的临床与内镜分析

    我院1995年9月至2006年7月共做纤维结肠镜及电子肠镜(下称肠镜)6 839例,检出大肠息肉1 233例(18.0%),现将其临床、内镜特点分析如下.

    作者:陈仕武;朱娟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合并贫血120例分析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合并贫血的原因,国内目前无相关报道.本研究从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的角度对其原因进行分析,以便为临床治疗提供证据.

    作者:张禄;韦嘉;陈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脂联素与代谢综合征危险因素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近年来研究发现,脂肪组织不再仅仅是储存、提供能量的器官,还具有内分泌功能;其分泌的以血清瘦素、抵抗素和脂联素为代表的脂肪因子在代谢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已受到广泛关注.脂联素与肥胖、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及动脉硬化等均有一定的相关性,在代谢综合征发病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选择代谢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脂联素与体质量指数(BMI)、血压、血脂、血糖、空腹胰岛素(FINS)及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以明确脂联素在代谢综合征中的作用,旨在为早期发现、诊断、药物干预代谢综合征探索一种新方法提供临床资料.

    作者:贺彩果;满伟;石巧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血浆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浓度测定的临床意义

    血管新生机制是恶性肿瘤的重要发病机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是参与血管新生作用强具特征性的促血管生成介质,它可刺激血管生成,促进内皮细胞的增殖与迁移,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国外的许多研究证实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存在着血管新生,而且VEGF及受体在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多种细胞系中表达,血清VEGF水平已成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 NHL)的一项独立预后因素.本研究中我们主要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的方法检测NHL患者血浆VEGF浓度,旨在探讨NHL患者血浆VEGF(P-VEGF)与临床病情的关系.

    作者:王红芳;岂连鹏;申建刚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胆石症中医治疗2例

    胆石症为临床多发性、难愈性疾病,近年来研究如何有效防治胆石症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中医药在这方面占有较大优势.现将2例总结如下.

    作者:张红英;张红征;陈国会;李英敏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致乙状结肠回肠瘘1例

    患者,男,57岁,因下腹痛伴腹泻1月余入院.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部持续性胀痛,腹泻水样便,每日7~8次,无畏寒发热.体格检查:体温37.2 ℃,脉搏8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10/75 mm Hg(1 mm Hg=0.133 kPa).慢性病容,无病理性浅表淋巴结肿大,心肺阴性,肝脾肋下未触及,左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未扪及包块,余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25 g/L,红细胞计数4.27×1012/L,白细胞计数7.1×109/L,血小板计数294×109/L,粪常规:红细胞(++)/HP,白细胞(++)/HP.CT扫描无纵膈淋巴结肿大.结肠镜检查:进镜约15 cm见肠壁呈嵴状隆起,表面充血糜烂,覆黄色坏死物,质韧.嵴状隆起形成双腔改变:一侧可见正常乙状结肠肠腔;肠腔内有较多粪块;另一侧管腔其肛侧黏膜充血糜烂,表面有较多灰黄色坏死物,循腔进镜,见肠腔环形皱襞,黏膜呈绒毛状改变,并有混浊肠液及气泡(图1~3).将内镜用塑料导管以异物钳置于瘘管中,注入76%泛影葡胺20 ml,经摄X片证实造影剂进入回肠.病理报告:纤维组织中见弥散及成片的圆形、椭圆形细胞,异型性明显,部分细胞核仁清晰;免疫组化:CK(-)、CD3(-)、CD20弥漫强阳性、CD79a(+),病理诊断为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图4,5).

    作者:代军;熊霞林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30例误诊分析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是哮喘的一种潜在形式.由于临床表现以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咳嗽为主要症状,无明显肺部体征,故极易被误诊,造成临床抗生素的不必要频繁使用.对我院2003年12月至2005年12月收治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98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中30例被误诊,误诊率达30.6%.现将其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魏丽敏;葛素红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5例布氏菌病及文献复习

    布氏菌病(brucellosis)是由布氏杆菌(Brucella)引起的人兽共患的传染病,俗称波浪热.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疼痛、疲乏、肝脾肿大等,此病在世界各国均有不同程度的流行,我国已报道的病例主要来于内蒙、东北、西北等牧区,北京地区极少见.现对我院近期收治的5例布氏菌病进行分析讨论.

    作者:梁连春;汪刚;金怡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脑保护伞下颈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

    脑血管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居前3位,致残率可高达50%以上,而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常见病因.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狭窄引起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类型和缺血梗死部位也不相同,颈动脉狭窄>70%的患者年卒中率可高达13%[1],治疗相当棘手.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CEA)虽然疗效可靠,但其病死率和术后卒中率较高.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对患者创伤小、痛苦小,易于被接受,将可能成为颈动脉狭窄CEA的替代治疗方法[2].近年来,随着血管内支架技术及脑保护技术的应用[3,4],颈动脉狭窄的支架成形术应用更加广泛.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院应用脑保护技术对21例颈动脉狭窄的患者进行了介入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增品;王铁刚;赵林;付凯亮;张强;宗会迁;王藏海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胰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病理及内镜诊治研究

    胰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T)是一种少见的胰腺外分泌性肿瘤,具有独特的内镜表现和病理特征,国外已有较详细研究,并有上百例报道[1],国内仅见上海长海医院李兆申等[2]于2001年有9例报道及分析,其余均为个例报道.为了提高对IPMT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我们对近10年来我院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IPMT的内镜诊治.

    作者:周和平;邹多武;李兆申;孙振兴;杜慎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变形性骨炎1例临床及病理表现

    患者,男性,66岁,全身骨痛1年,进行性加重,近1月活动受限卧床伴耳聋于2006年3月转入我科.查体:体温36.2 ℃,血压102/58 mm Hg(1 mm Hg=0.133 kPa)卧位,被动体位.体质消瘦,贫血外貌.全身皮肤无皮疹及皮下结节,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前额触及3 cm×2.5 cm骨性包块,触痛明显.

    作者:邱琳;李彩萍;张乌云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临床胰岛素制剂的发展及应用特点

    生理性的人胰岛素分泌模式包括基础状态分泌和餐时爆发分泌.1型糖尿病患者二者分泌均缺失,必须依赖胰岛素生存;2型糖尿病的特点是伴随胰岛素抵抗,开始时存在高胰岛素血症,随着病程的延长,胰岛功能逐渐下降,胰岛素补充治疗逐渐转为替代治疗.胰岛素缺乏或相对不足是糖尿病发病的主要环节.如何使外源胰岛素更加接近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大限度的避免胰岛素治疗的不利方面,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传统的动物和人胰岛素由于自身结构和理化性质的局限,限制了它的应用.随着制备工艺的提高,以及对糖尿病病理生理过程和发病机制、胰岛素分子结构及理化性质的深入了解,现已相继研制生产出各种胰岛素制剂,并逐渐完善治疗方案,弥补了传统胰岛素的不足.现将各种胰岛素制剂的特点及用法综述如下.

    作者:王玉霞;杨文英;郭丽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B细胞型恶性淋巴瘤56例临床病理与预后分析

    恶性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和(或)淋巴结外的恶性肿瘤,是淋巴组织内原有的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恶性增生而形成的肿瘤.WHO于2000年采用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免疫标记、细胞遗传学及基因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淋巴造血组织肿瘤新的分类.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已开始研究恶性淋巴瘤的WHO分类与其预后之间的关系,其中对B细胞淋巴瘤的研究亦越来越多.本研究通过对56例确诊为B细胞型恶性淋巴瘤的病理切片进一步分类以及电话和家访等形式随访,进一步探讨上述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以期对临床治疗和判断淋巴瘤的预后提供参考指标.

    作者:于晓旻;王莉芬;吕丽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微导管在老年肝癌栓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65岁以上肝癌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这部分患者的大特点是伴随疾病多、全身多器官功能差、难以耐受手术以及大剂量化疗栓塞引起的不良反应.本研究以65岁以上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手段.

    作者:罗凌飞;刘明;刘海洋;王东盛;王成纲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简化的尿素动力模型评价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充分性

    目的 探讨简化的尿素动力模型评价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充分性的可行性.方法 共观察60例行CAPD治疗半年以上的患者,分别计算每天4次交换液体所得的尿素清除指数(KT/V),并分别与1天总的KT/V值进行比较.结果 每天第1次交换液体所得的KT/V值与1天总的KT/V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者相关性极好(r=0.9516).结论 每天第1次透析所得的KT/V值可以代替1天总的KT/V值以评价CAPD的充分性.

    作者:万启军;何永成;栾韶东;贺争鸣;陈洪滔;朱丹;唐娣;许慧丽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120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临床分析

    人的心率不断变化,其生理机制与自主神经张力有关.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是评价人体内植物神经功能常用的定量指标.HRV分析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得到普遍重视,成为心血管临床及心脏电生理研究的一个热点.为探讨HRV在糖尿病患者的应用价值,对我院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120例糖尿病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测结果进行总结,并与120例健康者的HRV进行对比分析.

    作者:李华;向璇 刊期: 2007年第10期

临床荟萃杂志

临床荟萃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