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启军;何永成;栾韶东;贺争鸣;陈洪滔;朱丹;唐娣;许慧丽
目的 研究计算机辅助测体积法(CAVM)与视觉评分法(VSM)在心脏磁共振延迟强化成像上评价梗死心肌大小的相关性,并探讨梗死心肌质量与室壁运动异常、左室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多次屏气平衡稳态自由进动快速成像(FIESTA)序列,对21例心肌梗死患者行心脏电影MRI及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的延迟强化成像.①用CAVM及VSM分别评价患者的梗死心肌质量及梗死心肌范围程度.用VSM评价时根据延迟强化的透壁程度分为0~4分;0=无强化,1=1%~25%强化,2=26%~50%强化,3=51%~75%,4=76%~100%强化;②评价患者的室壁运动异常及左室功能.结果 两种方法评价梗死心肌高度相关(r=0.825,P<0.001);梗死心肌质量与室壁运动异常(r=0.740)、射血分数(r=-0.733)、收缩末期容积指数(r=0.702)、收缩末期容积(r=0.698)、舒张末期容积指数(r=0.657)、舒张末期容积(r=0.648)均密切相关(P≤0.001).结论 计算机辅助测体积法及视觉评分法均可准确定量梗死心肌,梗死心肌质量与室壁运动异常、左室功能有高度相关性.
作者:张青;王振常;赵波;鲜军舫;田其昌;张华;吴超;李岩;罗福燕;牛延涛;史旭波 刊期: 2007年第10期
近年来,全球结核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1],其中支气管结核是气管、支气管黏膜或黏膜下层发生的结核病变,无肺部结核病灶,且临床表现不典型,常导致临床误诊而延误治疗,所以越来越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我们对46例单纯性支气管结核的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特点及联合治疗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永杰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患者,男,60岁.主因间断咳嗽、咳痰1年余,加重伴痰中带血1周,于2006年6月16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周咳嗽,咳痰加重,为黄黏痰,无发热,伴痰中带血,无大口咯血,在家给予对症处理不见好转,为了进一步治疗而入院.既往患糖尿病病史5年,皮下注射胰岛素和口服阿卡波糖(商品名:拜糖平).空腹血糖7.0~8.2 mmol/L.有青霉素过敏史.未发现其他药物过敏史.查体:体温36.5 ℃,心率86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00/70 mm Hg(1 mm Hg=0.133 kPa),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清语利,查体合作.辅助检查:白细胞5.2×109/L,中性粒细胞0.75,淋巴细胞0.22,血小板269×109/L,红细胞450×1012/L,血红蛋白125 g/L.凝血酶原时间(PT)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正常;肝肾功能正常.诊断:右肺中心型肺癌伴右肺中叶不张放疗和化疗后;2型糖尿病.给予抗感染、增加机体抵抗力及止血合剂和中药治疗.5天后,患者痰中带血较前好转,于第6天晨起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咯血,为鲜红色,无胃内容物,给于注射用蛇凝血素酶(商品名:立芷雪)1 kU入壶,患者于给药后30秒出现呼吸困难、吸气费力、烦躁,自觉颈部增粗,腹痛,双手大小鱼际肌出现鲜红色斑点,手足发凉,血压85/50 mm Hg.考虑为立芷雪引起的速发性过敏反应.即刻让患者平卧位,给予吸氧,用生理盐水替换静脉滴注液体,氟美松5 mg入壶,苯海拉明40 mg肌肉注射,1分钟后患者症状缓解,血压105/75 mm Hg.
作者:李朝霞;李枝巧;王敏;徐波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新生儿窒息的严重并发症,也是新生儿死亡和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窒息后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在HIE发病中起重要作用[1].但窒息后脑血流变化的特点及引起脑病发生的机制,仍不十分清楚,至今仍缺乏能够早期诊断缺氧缺血性脑病和判断预后的敏感方法.本研究运用彩色脉冲多普勒超声经颅测定窒息新生儿脑血流速度和指数的改变,不仅可以了解窒息新生儿脑血流的变化,探讨HIE的发生机制,而且对HIE的早期诊断、病情判断、预后评估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月梅;郝玲;李艳芝 刊期: 2007年第10期
近年来研究发现,脂肪组织不再仅仅是储存、提供能量的器官,还具有内分泌功能;其分泌的以血清瘦素、抵抗素和脂联素为代表的脂肪因子在代谢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已受到广泛关注.脂联素与肥胖、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及动脉硬化等均有一定的相关性,在代谢综合征发病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选择代谢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脂联素与体质量指数(BMI)、血压、血脂、血糖、空腹胰岛素(FINS)及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以明确脂联素在代谢综合征中的作用,旨在为早期发现、诊断、药物干预代谢综合征探索一种新方法提供临床资料.
作者:贺彩果;满伟;石巧 刊期: 2007年第10期
2003年6月至2006年6月我院共行内镜下胃造瘘术(PEG)19例,现将其术前、术中、术后有关临床资料进行总结,旨在推广PEG在临床合理的应用.
作者:周红兵;钟燎原;陈维顺;李亚玲;田双莲;宾冬英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血管紧张素原(AGT)、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血管紧张素Ⅱ1受体(AT1R)基因多肽对IgA肾病的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 选择了64例IgA肾病患者和80例健康献血者,分别测定AGT、ACE和AT1R基因多肽性,并观察患者的尿蛋白,肾功能、血压.结果 ①患者具有ACE DD基因型者24小时尿蛋白定量(2.59±0.75) g明显高于ACEⅡ基因型者(1.80±0.57) g,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CE DD基因型患者的血肌酐(134.0±22.5) μmol/L明显高于ACEⅡ基因型患者(92.0±19.2) μmol/L,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具有AGT TT基因型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2.32±0.78) g,明显高于AGT MM基因型(1.79±0.58) g和MT基因型(1.87±0.63) 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具有AGT TT基因型患者的血肌酐(135.0±23.8) μmol/L明显高于AGT MM基因型(98.9±17.3) μmol/L和MT基因型(105.1±25.3) 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患者具有AT1R AA AC CC基因型之间血压、血肌酐、24 h尿蛋白定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ACE与AGT联合作用结果发现ID+TT组24 h尿蛋白(2.10±0.81) g高于其他基因组,血肌酐(110.4±25.7) μmol/L高于其他基因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D+TT组及DD+MT亦有24 h尿蛋白升高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基因多肽性与IgA肾病进展相关.联合基因分析结果无统计学意义.提示需加大样板数,加入IgA肾病其他易感基因联合分析.
作者:李荣;张宁;康莉;夏天;苏如松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患者,男,74岁,5天前喝罗非鱼汤后出现咽痛,当即去耳鼻喉科行电子咽喉镜检查,发现右侧黎状窝黏膜损伤,未发现鱼刺.近2天来出现进食时疼痛,渐重.考虑有异物存留的可能,遂行内镜检查发现右侧梨状窝黏膜肿胀附脓苔,继续进镜,距上门齿24 cm可见一片状不规则之鱼骨横插在食管壁,一端嵌顿在右前壁,黏膜呈溃疡状,周围水肿,有白苔附着(图1);另一端嵌于食管右后壁并有裂缝,异物端部显露,有游离异物的可能.取得患者家属的理解和配合,用鳄口钳钳住异物的中央,向上方试着轻轻抬起鱼骨右后壁脱离,更换结石网篮器将鱼骨顺利取出.异物为罗非鱼鳃骨,不规则形,长2.6 cm,宽2.0 cm(图2).
作者:韩建京;柳慧;丛庆文;吴明利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可引起乙型肝炎肝硬化(HLC),并有部分患者可能发生原发性肝癌(HCC),其机制是错综复杂的,到目前为止,仍有很多机制是不清楚的.其中机体的免疫异常、肝细胞与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细胞凋亡的异常、癌变细胞对机体的免疫逃逸和癌细胞对免疫细胞的反击机制起重要作用[1-4],而对此类患者胸腺近期的输出功能研究较少.胸腺是免疫系统的中枢控制器官,在T细胞的分化、发育、选择和成熟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其功能状态直接决定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并影响体液免疫功能,维持着机体正常的免疫平衡[5].T细胞受体重排删除环(TRECs)的荧光定量检测可了解胸腺新近的输出功能[6,7].我们通过检测HCC和HLC患者胸腺近期输出功能,探讨两者的细胞免疫方面的差异,为更好地防治这两种疾病提供依据.
作者:郭海燕;陈明;汪莉萍;葛国洪;潘修成;李丽;李秀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引起腹水的主要原因为失代偿期肝硬化,占80%;恶性肿瘤次之,占10%,约5%由多重原因引起,如肝硬化合并结核、肝硬化合并恶性肿瘤等.传统上一般将腹水分为渗出液和漏出液,诊断根据Light标准(腹水/血清蛋白>0.5,腹水/血清乳酸脱氢酶>0.6,腹水乳酸脱氢酶>160 U/L,符合其中任一项者为渗出液,否则为漏出液)[1].但这些方法对一部分腹水原因仍不能正确区分,也不能对腹水形成机制提供合理解释,例如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心源性腹水等.由于渗出-漏出概念受到质疑,现在根据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AAG)提出的分类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中.我们通过血清、腹水白蛋白以及血清腹水白蛋白、脂质含量测定,探讨血清腹水脂质梯度(SALG)在高SAAG与低SAAG腹水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任习芳;杜培芳;龚发良 刊期: 2007年第10期
脑血管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居前3位,致残率可高达50%以上,而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常见病因.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狭窄引起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类型和缺血梗死部位也不相同,颈动脉狭窄>70%的患者年卒中率可高达13%[1],治疗相当棘手.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CEA)虽然疗效可靠,但其病死率和术后卒中率较高.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对患者创伤小、痛苦小,易于被接受,将可能成为颈动脉狭窄CEA的替代治疗方法[2].近年来,随着血管内支架技术及脑保护技术的应用[3,4],颈动脉狭窄的支架成形术应用更加广泛.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院应用脑保护技术对21例颈动脉狭窄的患者进行了介入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增品;王铁刚;赵林;付凯亮;张强;宗会迁;王藏海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临床较常见的疾病,是一种炎症性肠病,目前中西医治疗方法很多,疗效各不相同.现将解放军第三○五医院2001年11月至2006年6月收治的初次应用美沙拉嗪治疗的直肠型溃疡性结肠炎17例的效果分析如下.
作者:王志津;黄平;黄晋生;王红;杜景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生理性的人胰岛素分泌模式包括基础状态分泌和餐时爆发分泌.1型糖尿病患者二者分泌均缺失,必须依赖胰岛素生存;2型糖尿病的特点是伴随胰岛素抵抗,开始时存在高胰岛素血症,随着病程的延长,胰岛功能逐渐下降,胰岛素补充治疗逐渐转为替代治疗.胰岛素缺乏或相对不足是糖尿病发病的主要环节.如何使外源胰岛素更加接近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大限度的避免胰岛素治疗的不利方面,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传统的动物和人胰岛素由于自身结构和理化性质的局限,限制了它的应用.随着制备工艺的提高,以及对糖尿病病理生理过程和发病机制、胰岛素分子结构及理化性质的深入了解,现已相继研制生产出各种胰岛素制剂,并逐渐完善治疗方案,弥补了传统胰岛素的不足.现将各种胰岛素制剂的特点及用法综述如下.
作者:王玉霞;杨文英;郭丽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ESRD)和透析患者存在多种内分泌激素的紊乱.在临床上可表现为发育代谢异常,性功能减退、泌乳、月经失调,甲状腺功能减退以及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后,并不能恢复其激素平衡和生理功能[1].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血清生长激素(GH)、催乳素(PRL)、甲状旁腺素(iPTH)和甲状腺激素(TH)水平在MHD患者中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刘茂林;徐刚;宁锂;陈兆军;项捷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布氏菌病(brucellosis)是由布氏杆菌(Brucella)引起的人兽共患的传染病,俗称波浪热.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疼痛、疲乏、肝脾肿大等,此病在世界各国均有不同程度的流行,我国已报道的病例主要来于内蒙、东北、西北等牧区,北京地区极少见.现对我院近期收治的5例布氏菌病进行分析讨论.
作者:梁连春;汪刚;金怡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恶性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和(或)淋巴结外的恶性肿瘤,是淋巴组织内原有的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恶性增生而形成的肿瘤.WHO于2000年采用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免疫标记、细胞遗传学及基因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淋巴造血组织肿瘤新的分类.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已开始研究恶性淋巴瘤的WHO分类与其预后之间的关系,其中对B细胞淋巴瘤的研究亦越来越多.本研究通过对56例确诊为B细胞型恶性淋巴瘤的病理切片进一步分类以及电话和家访等形式随访,进一步探讨上述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以期对临床治疗和判断淋巴瘤的预后提供参考指标.
作者:于晓旻;王莉芬;吕丽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对不同疾病所致腹水的治疗方法和预后是截然不同的.对此,寻找鉴别良恶性腹水的标志物十分重要,临床上腹水性质的鉴别是一个难点,肿瘤标志物在腹水病因诊断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选用癌胚抗原(CEA)、糖蛋白肿瘤相关抗原(CA19-9、CA-125)及乳酸脱氢酶(LDH)对腹水进行检测,并对这些指标进一步探讨和综合分析.
作者:李淑坤;司雁菱;郑荣娟;高伟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心血管并发症是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透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缺血性心脏病在死因构成比中约占40%.透析患者体内存在微炎症状态,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是反应这种亚临床炎症的较好指标,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1].另外,透析患者体内存在氧化应激,这是近几年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检测hs-CRP与氧化应激的相关性,进而为血透患者心脏病的早诊断及预防提供依据.
作者:李桂英;佘鸿燕;李淑霞;栗军香;张军丽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住院期间由于多种原因,使医院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发生率逐年上升,导致患者病情复杂化、治疗难度增加、住院时间延长,甚至威胁其生命.此类研究既往文献报道较少,为探讨COPD患者院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发病因素、临床特点,提高临床诊治水平,现将我院2001年1月至2006年6月收治的COPD并发院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98例分析如下.
作者:张九进;陈显源;黄捷敏;梁宇峰;朱琳玲 刊期: 2007年第10期
严重感染是重症监护病房中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脓毒性休克患者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是必要的,随着对脓毒性休克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的深入认识,对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和疗效也在不断进行重新评价,本研究探讨在保证充足前负荷状态下观察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多巴酚丁胺对脓毒性休克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作者:金梅;陈洪亮 刊期: 200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