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腹水脂质梯度对不同性质腹水的鉴别诊断价值

任习芳;杜培芳;龚发良

关键词:肝硬化, 腹水, 胆固醇, 甘油三酯, 诊断, 鉴别
摘要:引起腹水的主要原因为失代偿期肝硬化,占80%;恶性肿瘤次之,占10%,约5%由多重原因引起,如肝硬化合并结核、肝硬化合并恶性肿瘤等.传统上一般将腹水分为渗出液和漏出液,诊断根据Light标准(腹水/血清蛋白>0.5,腹水/血清乳酸脱氢酶>0.6,腹水乳酸脱氢酶>160 U/L,符合其中任一项者为渗出液,否则为漏出液)[1].但这些方法对一部分腹水原因仍不能正确区分,也不能对腹水形成机制提供合理解释,例如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心源性腹水等.由于渗出-漏出概念受到质疑,现在根据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AAG)提出的分类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中.我们通过血清、腹水白蛋白以及血清腹水白蛋白、脂质含量测定,探讨血清腹水脂质梯度(SALG)在高SAAG与低SAAG腹水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临床荟萃杂志相关文献
  • 早期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脑缺血性疾病主要是由于血流变学和血流动力学改变,脑动脉内血栓形成或栓子脱落形成脑梗死,也可以在脑动脉硬化性狭窄的基础上,伴发血栓形成引起.颅内动脉血栓形成引起脑梗死的发病率、致死致残率很高,其预后与治疗是否及时、方法是否恰当密切相关.近年来,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进行局部动脉内溶栓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且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临床,为此笔者就急症动脉溶栓进行了临床观察.

    作者:张雷;陈强;宋铁鹰;孙小立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脓毒性休克应用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对肾脏影响的差异

    严重感染是重症监护病房中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脓毒性休克患者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是必要的,随着对脓毒性休克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的深入认识,对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和疗效也在不断进行重新评价,本研究探讨在保证充足前负荷状态下观察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多巴酚丁胺对脓毒性休克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作者:金梅;陈洪亮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胆石症中医治疗2例

    胆石症为临床多发性、难愈性疾病,近年来研究如何有效防治胆石症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中医药在这方面占有较大优势.现将2例总结如下.

    作者:张红英;张红征;陈国会;李英敏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简化的尿素动力模型评价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充分性

    目的 探讨简化的尿素动力模型评价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充分性的可行性.方法 共观察60例行CAPD治疗半年以上的患者,分别计算每天4次交换液体所得的尿素清除指数(KT/V),并分别与1天总的KT/V值进行比较.结果 每天第1次交换液体所得的KT/V值与1天总的KT/V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者相关性极好(r=0.9516).结论 每天第1次透析所得的KT/V值可以代替1天总的KT/V值以评价CAPD的充分性.

    作者:万启军;何永成;栾韶东;贺争鸣;陈洪滔;朱丹;唐娣;许慧丽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120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临床分析

    人的心率不断变化,其生理机制与自主神经张力有关.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是评价人体内植物神经功能常用的定量指标.HRV分析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得到普遍重视,成为心血管临床及心脏电生理研究的一个热点.为探讨HRV在糖尿病患者的应用价值,对我院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120例糖尿病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测结果进行总结,并与120例健康者的HRV进行对比分析.

    作者:李华;向璇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美沙拉嗪治疗直肠型溃疡性结肠炎17例疗效观察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临床较常见的疾病,是一种炎症性肠病,目前中西医治疗方法很多,疗效各不相同.现将解放军第三○五医院2001年11月至2006年6月收治的初次应用美沙拉嗪治疗的直肠型溃疡性结肠炎17例的效果分析如下.

    作者:王志津;黄平;黄晋生;王红;杜景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B细胞型恶性淋巴瘤56例临床病理与预后分析

    恶性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和(或)淋巴结外的恶性肿瘤,是淋巴组织内原有的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恶性增生而形成的肿瘤.WHO于2000年采用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免疫标记、细胞遗传学及基因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淋巴造血组织肿瘤新的分类.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已开始研究恶性淋巴瘤的WHO分类与其预后之间的关系,其中对B细胞淋巴瘤的研究亦越来越多.本研究通过对56例确诊为B细胞型恶性淋巴瘤的病理切片进一步分类以及电话和家访等形式随访,进一步探讨上述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以期对临床治疗和判断淋巴瘤的预后提供参考指标.

    作者:于晓旻;王莉芬;吕丽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脑保护伞下颈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

    脑血管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居前3位,致残率可高达50%以上,而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常见病因.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狭窄引起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类型和缺血梗死部位也不相同,颈动脉狭窄>70%的患者年卒中率可高达13%[1],治疗相当棘手.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CEA)虽然疗效可靠,但其病死率和术后卒中率较高.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对患者创伤小、痛苦小,易于被接受,将可能成为颈动脉狭窄CEA的替代治疗方法[2].近年来,随着血管内支架技术及脑保护技术的应用[3,4],颈动脉狭窄的支架成形术应用更加广泛.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院应用脑保护技术对21例颈动脉狭窄的患者进行了介入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增品;王铁刚;赵林;付凯亮;张强;宗会迁;王藏海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脱氧核糖核酸修复基因与人类恶性肿瘤

    多种物理或化学因素,如紫外线、电离辐射、化学诱变剂和内源性致突变物质等均可损伤细胞脱氧核糖核酸(DNA).如果DNA损伤得不到及时和有效的修复,细胞将发生基因突变和癌变等严重后果.人体内的DNA损伤修复机制包括碱基切除修复、核苷酸切除修复、错配修复、同源重组和非同源末端连接以及直接修复等[1].这些修复系统的遗传性或获得性缺陷,均会引起相应的DNA损伤修复功能低下和基因组稳定性降低,进而导致基因突变和细胞癌变.

    作者:刘建伟;雷威;李晓峰;马建欣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纤维支气管镜对支气管结核的诊断与治疗

    近年来,全球结核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1],其中支气管结核是气管、支气管黏膜或黏膜下层发生的结核病变,无肺部结核病灶,且临床表现不典型,常导致临床误诊而延误治疗,所以越来越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我们对46例单纯性支气管结核的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特点及联合治疗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永杰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脂联素与代谢综合征危险因素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近年来研究发现,脂肪组织不再仅仅是储存、提供能量的器官,还具有内分泌功能;其分泌的以血清瘦素、抵抗素和脂联素为代表的脂肪因子在代谢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已受到广泛关注.脂联素与肥胖、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及动脉硬化等均有一定的相关性,在代谢综合征发病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选择代谢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脂联素与体质量指数(BMI)、血压、血脂、血糖、空腹胰岛素(FINS)及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以明确脂联素在代谢综合征中的作用,旨在为早期发现、诊断、药物干预代谢综合征探索一种新方法提供临床资料.

    作者:贺彩果;满伟;石巧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食管特殊异物经内镜取出与思考

    患者,男,74岁,5天前喝罗非鱼汤后出现咽痛,当即去耳鼻喉科行电子咽喉镜检查,发现右侧黎状窝黏膜损伤,未发现鱼刺.近2天来出现进食时疼痛,渐重.考虑有异物存留的可能,遂行内镜检查发现右侧梨状窝黏膜肿胀附脓苔,继续进镜,距上门齿24 cm可见一片状不规则之鱼骨横插在食管壁,一端嵌顿在右前壁,黏膜呈溃疡状,周围水肿,有白苔附着(图1);另一端嵌于食管右后壁并有裂缝,异物端部显露,有游离异物的可能.取得患者家属的理解和配合,用鳄口钳钳住异物的中央,向上方试着轻轻抬起鱼骨右后壁脱离,更换结石网篮器将鱼骨顺利取出.异物为罗非鱼鳃骨,不规则形,长2.6 cm,宽2.0 cm(图2).

    作者:韩建京;柳慧;丛庆文;吴明利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内镜下胃造瘘术临床应用的研究

    2003年6月至2006年6月我院共行内镜下胃造瘘术(PEG)19例,现将其术前、术中、术后有关临床资料进行总结,旨在推广PEG在临床合理的应用.

    作者:周红兵;钟燎原;陈维顺;李亚玲;田双莲;宾冬英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临床胰岛素制剂的发展及应用特点

    生理性的人胰岛素分泌模式包括基础状态分泌和餐时爆发分泌.1型糖尿病患者二者分泌均缺失,必须依赖胰岛素生存;2型糖尿病的特点是伴随胰岛素抵抗,开始时存在高胰岛素血症,随着病程的延长,胰岛功能逐渐下降,胰岛素补充治疗逐渐转为替代治疗.胰岛素缺乏或相对不足是糖尿病发病的主要环节.如何使外源胰岛素更加接近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大限度的避免胰岛素治疗的不利方面,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传统的动物和人胰岛素由于自身结构和理化性质的局限,限制了它的应用.随着制备工艺的提高,以及对糖尿病病理生理过程和发病机制、胰岛素分子结构及理化性质的深入了解,现已相继研制生产出各种胰岛素制剂,并逐渐完善治疗方案,弥补了传统胰岛素的不足.现将各种胰岛素制剂的特点及用法综述如下.

    作者:王玉霞;杨文英;郭丽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慢性维持性血透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与氧化应激的相关研究

    心血管并发症是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透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缺血性心脏病在死因构成比中约占40%.透析患者体内存在微炎症状态,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是反应这种亚临床炎症的较好指标,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1].另外,透析患者体内存在氧化应激,这是近几年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检测hs-CRP与氧化应激的相关性,进而为血透患者心脏病的早诊断及预防提供依据.

    作者:李桂英;佘鸿燕;李淑霞;栗军香;张军丽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经胸超声在房间隔缺损封堵器选择中的价值

    我院2004年8月至2006年9月,利用经胸超声引导封堵房间隔缺损(ASD)104例,效果满意.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指导ASD封堵曾有不少报道,但均是根据超声不同切面所测缺损的大径而选择封堵器,准确性较差.笔者研究依据超声所测缺损面积来选择封堵器,准确可靠,所有病例均获成功,现报道如下.

    作者:樊文峰;张源祥;赵丽娜;何小梅;张立建;王震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晨间血压升高的危险因素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常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出现睡眠呼吸暂停时引起血压明显升高,OSAS患者在疾病的早期首先出现晨起高血压,随病情进展逐渐出现持续全天的高血压[1].对此的治疗除使用降压药物外,对于引起血压升高的病理生理因素也应及时去除,否则很难保证良好的疗效,因此研究OSAS患者晨间血压增高相关的危险因素非常重要.

    作者:彭晨星;赵志明;张贺芳;潘文森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血清-腹水脂质梯度对不同性质腹水的鉴别诊断价值

    引起腹水的主要原因为失代偿期肝硬化,占80%;恶性肿瘤次之,占10%,约5%由多重原因引起,如肝硬化合并结核、肝硬化合并恶性肿瘤等.传统上一般将腹水分为渗出液和漏出液,诊断根据Light标准(腹水/血清蛋白>0.5,腹水/血清乳酸脱氢酶>0.6,腹水乳酸脱氢酶>160 U/L,符合其中任一项者为渗出液,否则为漏出液)[1].但这些方法对一部分腹水原因仍不能正确区分,也不能对腹水形成机制提供合理解释,例如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心源性腹水等.由于渗出-漏出概念受到质疑,现在根据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AAG)提出的分类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中.我们通过血清、腹水白蛋白以及血清腹水白蛋白、脂质含量测定,探讨血清腹水脂质梯度(SALG)在高SAAG与低SAAG腹水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任习芳;杜培芳;龚发良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5例布氏菌病及文献复习

    布氏菌病(brucellosis)是由布氏杆菌(Brucella)引起的人兽共患的传染病,俗称波浪热.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疼痛、疲乏、肝脾肿大等,此病在世界各国均有不同程度的流行,我国已报道的病例主要来于内蒙、东北、西北等牧区,北京地区极少见.现对我院近期收治的5例布氏菌病进行分析讨论.

    作者:梁连春;汪刚;金怡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微导管在老年肝癌栓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65岁以上肝癌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这部分患者的大特点是伴随疾病多、全身多器官功能差、难以耐受手术以及大剂量化疗栓塞引起的不良反应.本研究以65岁以上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手段.

    作者:罗凌飞;刘明;刘海洋;王东盛;王成纲 刊期: 2007年第10期

临床荟萃杂志

临床荟萃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