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胆石症中医治疗2例

张红英;张红征;陈国会;李英敏

关键词:胆石, 中草药, 超声检查
摘要:胆石症为临床多发性、难愈性疾病,近年来研究如何有效防治胆石症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中医药在这方面占有较大优势.现将2例总结如下.
临床荟萃杂志相关文献
  • 120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临床分析

    人的心率不断变化,其生理机制与自主神经张力有关.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是评价人体内植物神经功能常用的定量指标.HRV分析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得到普遍重视,成为心血管临床及心脏电生理研究的一个热点.为探讨HRV在糖尿病患者的应用价值,对我院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120例糖尿病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测结果进行总结,并与120例健康者的HRV进行对比分析.

    作者:李华;向璇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临床胰岛素制剂的发展及应用特点

    生理性的人胰岛素分泌模式包括基础状态分泌和餐时爆发分泌.1型糖尿病患者二者分泌均缺失,必须依赖胰岛素生存;2型糖尿病的特点是伴随胰岛素抵抗,开始时存在高胰岛素血症,随着病程的延长,胰岛功能逐渐下降,胰岛素补充治疗逐渐转为替代治疗.胰岛素缺乏或相对不足是糖尿病发病的主要环节.如何使外源胰岛素更加接近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大限度的避免胰岛素治疗的不利方面,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传统的动物和人胰岛素由于自身结构和理化性质的局限,限制了它的应用.随着制备工艺的提高,以及对糖尿病病理生理过程和发病机制、胰岛素分子结构及理化性质的深入了解,现已相继研制生产出各种胰岛素制剂,并逐渐完善治疗方案,弥补了传统胰岛素的不足.现将各种胰岛素制剂的特点及用法综述如下.

    作者:王玉霞;杨文英;郭丽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脑血流动力学的研究

    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新生儿窒息的严重并发症,也是新生儿死亡和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窒息后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在HIE发病中起重要作用[1].但窒息后脑血流变化的特点及引起脑病发生的机制,仍不十分清楚,至今仍缺乏能够早期诊断缺氧缺血性脑病和判断预后的敏感方法.本研究运用彩色脉冲多普勒超声经颅测定窒息新生儿脑血流速度和指数的改变,不仅可以了解窒息新生儿脑血流的变化,探讨HIE的发生机制,而且对HIE的早期诊断、病情判断、预后评估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月梅;郝玲;李艳芝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原发性肝癌和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胸腺近期输出功能初步探讨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可引起乙型肝炎肝硬化(HLC),并有部分患者可能发生原发性肝癌(HCC),其机制是错综复杂的,到目前为止,仍有很多机制是不清楚的.其中机体的免疫异常、肝细胞与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细胞凋亡的异常、癌变细胞对机体的免疫逃逸和癌细胞对免疫细胞的反击机制起重要作用[1-4],而对此类患者胸腺近期的输出功能研究较少.胸腺是免疫系统的中枢控制器官,在T细胞的分化、发育、选择和成熟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其功能状态直接决定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并影响体液免疫功能,维持着机体正常的免疫平衡[5].T细胞受体重排删除环(TRECs)的荧光定量检测可了解胸腺新近的输出功能[6,7].我们通过检测HCC和HLC患者胸腺近期输出功能,探讨两者的细胞免疫方面的差异,为更好地防治这两种疾病提供依据.

    作者:郭海燕;陈明;汪莉萍;葛国洪;潘修成;李丽;李秀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小剂量华法林钠对2型糖尿病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的疗效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也日趋上升,因为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处于高凝状态,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往往小于0.8,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较非糖尿病者明显增高及年轻化,而且再发、致残及病死率高,华法林钠用于预防血栓的传统剂量较大,要求INR目标值为2.0~3.0,而T2DM患者往往合并高血压、视网膜病变,应用此剂量出血率高,特别是脑出血、视网膜出血等.但对于小剂量华法林钠对2型糖尿病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国内外尚无报道,现对我院近6年应用小剂量华法林钠预防2型糖尿病缺血性脑卒中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报告如下.

    作者:韩书霞;贾海霞;李琳;苏胜偶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血清-腹水脂质梯度对不同性质腹水的鉴别诊断价值

    引起腹水的主要原因为失代偿期肝硬化,占80%;恶性肿瘤次之,占10%,约5%由多重原因引起,如肝硬化合并结核、肝硬化合并恶性肿瘤等.传统上一般将腹水分为渗出液和漏出液,诊断根据Light标准(腹水/血清蛋白>0.5,腹水/血清乳酸脱氢酶>0.6,腹水乳酸脱氢酶>160 U/L,符合其中任一项者为渗出液,否则为漏出液)[1].但这些方法对一部分腹水原因仍不能正确区分,也不能对腹水形成机制提供合理解释,例如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心源性腹水等.由于渗出-漏出概念受到质疑,现在根据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AAG)提出的分类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中.我们通过血清、腹水白蛋白以及血清腹水白蛋白、脂质含量测定,探讨血清腹水脂质梯度(SALG)在高SAAG与低SAAG腹水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任习芳;杜培芳;龚发良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基因多肽性与IgA肾病的关系

    目的 了解血管紧张素原(AGT)、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血管紧张素Ⅱ1受体(AT1R)基因多肽对IgA肾病的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 选择了64例IgA肾病患者和80例健康献血者,分别测定AGT、ACE和AT1R基因多肽性,并观察患者的尿蛋白,肾功能、血压.结果 ①患者具有ACE DD基因型者24小时尿蛋白定量(2.59±0.75) g明显高于ACEⅡ基因型者(1.80±0.57) g,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CE DD基因型患者的血肌酐(134.0±22.5) μmol/L明显高于ACEⅡ基因型患者(92.0±19.2) μmol/L,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具有AGT TT基因型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2.32±0.78) g,明显高于AGT MM基因型(1.79±0.58) g和MT基因型(1.87±0.63) 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具有AGT TT基因型患者的血肌酐(135.0±23.8) μmol/L明显高于AGT MM基因型(98.9±17.3) μmol/L和MT基因型(105.1±25.3) 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患者具有AT1R AA AC CC基因型之间血压、血肌酐、24 h尿蛋白定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ACE与AGT联合作用结果发现ID+TT组24 h尿蛋白(2.10±0.81) g高于其他基因组,血肌酐(110.4±25.7) μmol/L高于其他基因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D+TT组及DD+MT亦有24 h尿蛋白升高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基因多肽性与IgA肾病进展相关.联合基因分析结果无统计学意义.提示需加大样板数,加入IgA肾病其他易感基因联合分析.

    作者:李荣;张宁;康莉;夏天;苏如松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误诊为癫痫3例

    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pseudohypoparathyroidism,PHP)为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由Albright等于1942年首次报道[1],1979年Aurbach统计世界资料约100例,近年报道略有增加,现将本院近发现的本症一家系3例报告如下.

    作者:孙清元;王晓岳;罗长青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简化的尿素动力模型评价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充分性

    目的 探讨简化的尿素动力模型评价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充分性的可行性.方法 共观察60例行CAPD治疗半年以上的患者,分别计算每天4次交换液体所得的尿素清除指数(KT/V),并分别与1天总的KT/V值进行比较.结果 每天第1次交换液体所得的KT/V值与1天总的KT/V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者相关性极好(r=0.9516).结论 每天第1次透析所得的KT/V值可以代替1天总的KT/V值以评价CAPD的充分性.

    作者:万启军;何永成;栾韶东;贺争鸣;陈洪滔;朱丹;唐娣;许慧丽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胰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病理及内镜诊治研究

    胰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T)是一种少见的胰腺外分泌性肿瘤,具有独特的内镜表现和病理特征,国外已有较详细研究,并有上百例报道[1],国内仅见上海长海医院李兆申等[2]于2001年有9例报道及分析,其余均为个例报道.为了提高对IPMT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我们对近10年来我院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IPMT的内镜诊治.

    作者:周和平;邹多武;李兆申;孙振兴;杜慎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脂联素与代谢综合征危险因素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近年来研究发现,脂肪组织不再仅仅是储存、提供能量的器官,还具有内分泌功能;其分泌的以血清瘦素、抵抗素和脂联素为代表的脂肪因子在代谢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已受到广泛关注.脂联素与肥胖、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及动脉硬化等均有一定的相关性,在代谢综合征发病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选择代谢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脂联素与体质量指数(BMI)、血压、血脂、血糖、空腹胰岛素(FINS)及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以明确脂联素在代谢综合征中的作用,旨在为早期发现、诊断、药物干预代谢综合征探索一种新方法提供临床资料.

    作者:贺彩果;满伟;石巧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脑保护伞下颈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

    脑血管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居前3位,致残率可高达50%以上,而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常见病因.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狭窄引起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类型和缺血梗死部位也不相同,颈动脉狭窄>70%的患者年卒中率可高达13%[1],治疗相当棘手.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CEA)虽然疗效可靠,但其病死率和术后卒中率较高.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对患者创伤小、痛苦小,易于被接受,将可能成为颈动脉狭窄CEA的替代治疗方法[2].近年来,随着血管内支架技术及脑保护技术的应用[3,4],颈动脉狭窄的支架成形术应用更加广泛.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院应用脑保护技术对21例颈动脉狭窄的患者进行了介入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增品;王铁刚;赵林;付凯亮;张强;宗会迁;王藏海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长激素、催乳素、甲状旁腺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ESRD)和透析患者存在多种内分泌激素的紊乱.在临床上可表现为发育代谢异常,性功能减退、泌乳、月经失调,甲状腺功能减退以及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后,并不能恢复其激素平衡和生理功能[1].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血清生长激素(GH)、催乳素(PRL)、甲状旁腺素(iPTH)和甲状腺激素(TH)水平在MHD患者中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刘茂林;徐刚;宁锂;陈兆军;项捷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院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临床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住院期间由于多种原因,使医院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发生率逐年上升,导致患者病情复杂化、治疗难度增加、住院时间延长,甚至威胁其生命.此类研究既往文献报道较少,为探讨COPD患者院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发病因素、临床特点,提高临床诊治水平,现将我院2001年1月至2006年6月收治的COPD并发院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98例分析如下.

    作者:张九进;陈显源;黄捷敏;梁宇峰;朱琳玲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早期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脑缺血性疾病主要是由于血流变学和血流动力学改变,脑动脉内血栓形成或栓子脱落形成脑梗死,也可以在脑动脉硬化性狭窄的基础上,伴发血栓形成引起.颅内动脉血栓形成引起脑梗死的发病率、致死致残率很高,其预后与治疗是否及时、方法是否恰当密切相关.近年来,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进行局部动脉内溶栓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且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临床,为此笔者就急症动脉溶栓进行了临床观察.

    作者:张雷;陈强;宋铁鹰;孙小立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30例误诊分析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是哮喘的一种潜在形式.由于临床表现以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咳嗽为主要症状,无明显肺部体征,故极易被误诊,造成临床抗生素的不必要频繁使用.对我院2003年12月至2005年12月收治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98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中30例被误诊,误诊率达30.6%.现将其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魏丽敏;葛素红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微导管在老年肝癌栓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65岁以上肝癌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这部分患者的大特点是伴随疾病多、全身多器官功能差、难以耐受手术以及大剂量化疗栓塞引起的不良反应.本研究以65岁以上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手段.

    作者:罗凌飞;刘明;刘海洋;王东盛;王成纲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晨间血压升高的危险因素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常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出现睡眠呼吸暂停时引起血压明显升高,OSAS患者在疾病的早期首先出现晨起高血压,随病情进展逐渐出现持续全天的高血压[1].对此的治疗除使用降压药物外,对于引起血压升高的病理生理因素也应及时去除,否则很难保证良好的疗效,因此研究OSAS患者晨间血压增高相关的危险因素非常重要.

    作者:彭晨星;赵志明;张贺芳;潘文森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慢性维持性血透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与氧化应激的相关研究

    心血管并发症是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透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缺血性心脏病在死因构成比中约占40%.透析患者体内存在微炎症状态,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是反应这种亚临床炎症的较好指标,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1].另外,透析患者体内存在氧化应激,这是近几年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检测hs-CRP与氧化应激的相关性,进而为血透患者心脏病的早诊断及预防提供依据.

    作者:李桂英;佘鸿燕;李淑霞;栗军香;张军丽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肾综合征出血热肿瘤坏死因子α、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10、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变化

    目的 研究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变化及其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按病期采集血标本,用放射免疫法检测TNFα和IL-10,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IFNγ和TGF-β1,并同步作血小板计数和肾功能检测.结果 从发热期至恢复初期血清TNFα与IFNγ均高于正常水平,以低血压少尿期为著;轻症组IFNγ水平略高于重症组;与此相反,血清TGF-β1水平于病程前4期均见下降,直至恢复期才见回升;血清IL-10水平在病程中也见增高,但升高幅度不及IFNγ;在发热期和低血压少尿期血清IFNγ/IL-10比值分别为0.26±0.35与0.72±0.9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10±0.16)水平,其变化曲线与BUN相一致,而与血小板呈负相关.结论 TNFα、INFγ等细胞因子的过多释放以及辅助性T细胞(Th1/Th2)失平衡参与了HFRS的发病机制,采取合理的对症治疗、维持促炎与抗炎系统的平衡可能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作者:薛江洲;张小凡;孙志坚;王锁荣;张东军;马志俊 刊期: 2007年第10期

临床荟萃杂志

临床荟萃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