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APACHEⅡ评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运用及回归方程的建立

王大力;彭延波;邢磊;赵晓晶;常莉莎;张丽

关键词:脑梗塞, APACHEⅡ评分*, 预后
摘要:脑卒中为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不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并给社会及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1].
临床荟萃杂志相关文献
  • 365例炎症性肠病、缺血性肠炎临床与病理诊断分析

    目的 探讨炎症性肠病、缺血性肠炎临床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及临床特点,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365例符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制定的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标准,临床诊断的溃疡性结肠炎(UC)270例、克罗恩病(CD)55例、缺血性肠炎40例,对其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发病年龄,临床特征,肠外合并症进行分析.结果 3种疾病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的总符合率252/365(83.6%),UC组符合率高为99.3%(268/270);CD和缺血性肠炎组分别为40.0%(22/55)和37.5%(15/40),显著低于UC组(P<0.001).发病平均年龄:UC组(30.5±15.2)岁;CD组(24.5±13.4)岁;缺血性肠炎组(62.9±20.5)岁,缺血性肠炎组显著偏高(P<0.001).腹痛、腹泻、便血的出现率:UC组88.2%(238/270)、98.2%(265/270)、27.0%(73/270);CD组65.5%(36/55)、10.9%(6/55)、12.7%(7/55);缺血性肠炎组100%(40/40)、20.0%(8/40)、95.0%(38/40).UC组腹痛、腹泻发生率较高,而缺血性肠炎组便血的发生率较高.肠管外合并症的出现率和种类:UC组34.1%(92/270)、26种肠管外合并症;CD组36.4%(20/55)、20种肠管外合并发症;缺血性肠炎组35.0%(14/40)、6种肠管外合并症.结论 CD和缺血性肠炎的病理诊断符合率不高,应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率.发病年龄、临床症状、肠管外合并症对炎症性肠病与缺血性肠炎的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陆枫林;李卫东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血小板计数、抗凝血酶-Ⅲ对激活凝固时间的影响

    目的 研究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的血小计数(PLT )、抗凝血酶-Ⅲ( AT-Ⅲ)活性与激活凝固时间(ACT)的关系.方法 选择60例PCI患者,根据术前PLT水平将患者分成两组,高PLT组(PLT≥240×109/L)22例,低PLT组(PLT<240×109/L)38例.分别于PCI术前、术中应用肝素10 000 U后5分钟、术后4小时鞘管内抽动脉血,测定AT-Ⅲ活性、ACT值,分析PLT、AT-Ⅲ活性对ACT的影响.结果 ①高PLT组术前、术中及术后AT-Ⅲ活性较低PLT组低,分别为(77.5±8.6)% vs(99.7±9.8)%,P<0.05;(68.0±8.8)% vs(89.2±8.0)%,P<0.05和(73.2±8.1)% vs(81.6±5.0)%,P<0.05.高PLT组术前、术中及术后ACT较低PLT组低,分别为(125.6±17.4) s vs(161.0±11.1) s,P<0.05;(469.1±51.6) s vs(568.1±51.6) s,P<0.05和(189.1±16.6) s vs(204.8±19.4) s,P<0.05.②应用肝素后5分钟ACT与术前AT-Ⅲ活性正相关,r=0.9012,P<0.05,与术前PLT呈负相关,r=-0.4735,P<0.05.结论 PLT偏高、AT-Ⅲ活性差的PCI患者肝素的抗凝效果差,出现肝素抵抗的可能性大.

    作者:陈淑霞;齐晓勇;谷剑;杜荣品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结节性硬化症的临床及影像学分析(附3例报告)

    例1,女,19岁,主因发作性意识丧失伴抽搐19年来院门诊治疗.患者自出生后10个月出现癫痫强直阵挛发作,持续约1~2分钟缓解.3岁发热后再次发作,形式同前,以后每1~3年发作1次.

    作者:王加强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1 125例右上叶病变的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分析

    右肺上叶支气管由于其解剖上的特点而易被多种病变累及,不仅易发生结核及炎症,也是肺癌的好发部位.现对我院近20年来的右上叶病变病例的纤维支气管镜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其病因及纤维支气管镜镜下特点.

    作者:赵建军;王姗姗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2型糖尿病合并上肢血管病变2例

    例1,男,60岁.因烦渴、多饮、多尿、消瘦乏力、手足麻木3年,右手食指疼痛破溃20天入院.病初诊为糖尿病,长期应用消渴丸等降糖药;于20天前出现右手食指发白,自发性持续性胀痛,以夜间为著,难以忍受,继之破溃,但无明显渗出,略肿胀,故来诊.既往无高血压病、风湿热等疾病.

    作者:王英才;周珺弘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心房颤动和心功能等级对血脑利钠肽水平影响的对比观察

    脑利钠肽(BNP)是一种由心脏和脑分泌的循环激素,具有强大的利钠、利尿、扩血管、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S)系统和降低血压的作用,同时具有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殖的作用.

    作者:周斌;万少兵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帕金森病与睡眠呼吸障碍

    已有不少研究发现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与睡眠呼吸障碍(sleep disordered breathing,SDB)之间存在着联系.本研究对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结果做一综述.

    作者:郭云云;徐江涛;宋永斌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药物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人群肝脏的不良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是指在常用量情况下,由于药物或药物相互作用而发生意外的、与防治目的无关的不利或有害反应,它包括药物不良反应、毒性作用、变态反应、继发反应和特异性遗传素质等[1].

    作者:费中明;郑临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总外周血管阻力的关系及其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中的作用

    妊娠期高血压(妊高征)是严重危害母婴健康的妊娠期并发症,迄今病因仍未完全明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一种特异的,强烈的血管内皮细胞促分裂因子和血管生成因子,在体内对于增加血管壁的通透性及维持血管的正常状态和完整性,以及在胚胎发育,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和防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1,2].

    作者:冯静;孙娅;范书平;齐向红;薛红原;高瑞珍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冠状动脉瘤形成1例

    患者,男,47岁,主因活动性心前区疼痛3天入院.既往大量吸烟史多年(20~30支/天),否认高血压、冠心病史.查体:血压130/70 mm Hg(1 mm Hg=0.133 kPa),神清语利,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无扩大,心率79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器质性杂音,腹软,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

    作者:韩文生;信栓力;赵秀峰;张强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APACHEⅡ评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运用及回归方程的建立

    脑卒中为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不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并给社会及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1].

    作者:王大力;彭延波;邢磊;赵晓晶;常莉莎;张丽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心内血栓的临床分析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差异很大,脏器损害存在选择性,本组9例患者突出表现为心脏损害.狼疮心脏损害可累及心包、心肌、心内膜、瓣膜、冠状动脉等,而合并心内血栓为狼疮心脏损害的一种少见类型,其发病率很低,国内及国外罕有报道,探讨其发病机制,总结其临床特点,有助于早期防治,改善预后.

    作者:李雅娟;周玉秀;黄炜;饶莉;张鸽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近年来有关慢性心力衰竭与神经体液或神经内分泌的关系逐渐得到公认,新研究表明,用β受体阻滞剂抑制神经内分泌因子的方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措施.

    作者:段东杰;王绍欣;王宏运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致去皮质状态81天后清醒1例

    患者,女,22岁,因一氧化碳中毒致深昏迷,大、小便失禁入院,治疗3天后,患者意识恢复,10天后生活完全自理,遂停止输液及高压氧治疗,20天后,患者突然出现神经精神症状,表现为定向力障碍,表情淡漠,反应迟钝,行为异常,考虑为迟发性脑病,重新给予高压氧及改善脑微循环等治疗,但患者病情渐趋加重,26天后再次昏迷,大、小便失禁,有时伴抽搐发作.

    作者:高凤兰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抗感冒药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3例

    例1,女性,19岁,学生,主因发热,咳嗽3天在药店自行购买感冒通、维C银翘片(生产厂家不详)口服2天,于2006年9月15日晨5:00出现全身皮肤瘀斑,送本院急诊科.

    作者:苏力德;廖宁;佟牧虹;黄大兴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发2型糖尿病胰岛功能改善的研究

    2型糖尿病(T2DM)发病的主要环节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在T2DM早期,胰岛β细胞除了有部分功能受损外,高血糖本身可以使胰岛β细胞处于葡萄糖失敏感状态,加重了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1],因此,早期应用胰岛素强化治疗,不仅能有效的降低血糖,而且还可以使胰岛β细胞功能部分逆转.

    作者:孙秋月;王艳红;苏镇军;王书兰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放化疗联合治疗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临床罕见,发生率占颅内肿瘤的1%左右[1],但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PCNSL国内外文献尚未见报道.

    作者:国义民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枕骨大孔区先天畸形漏诊35例分析

    枕骨大孔区先天畸形指枕骨大孔区、上颈椎、以及此区域的脑、脊髓先天畸形,包括:颅底陷入症、扁平颅底、寰椎枕化、寰枢椎脱位、颈椎融合及Arnold-Chiari畸形[1].

    作者:王淑艳;王艳珍;王林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冠状动脉病变与颅内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分析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颅内动脉狭窄患病率的关系.方法 收集我院干部科因怀疑冠心病或原有冠心病需要介入治疗而作经皮冠状动脉造影(CAG)的病例,利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探查颅内动脉狭窄情况.所有病例根据CAG受累血管数分为4组:正常组、1、2、3支病变组.结果 82例患者CAG冠状动脉正常组17例,1、2、3支病变组分别为25、22、18例.4组患者颅内动脉狭窄患病率分别为23.5%、28.0%、59.1%、66.7%;趋势卡方检验结果,P<0.01,上升趋势有统计学意义.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组颅内动脉狭窄率(62.5%)高于单支病变组(28%),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是冠心病患者发生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OR 4.542,95% CI 为1.434~14.393;P<0.05).结论 随冠状动脉病变部位的增加,颅内动脉狭窄率有增加趋势.

    作者:宋丽清;李小玉;楚卡琳;张萍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超声心动图评价氯沙坦联合依那普利对高血压病伴心功能不全患者左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神经体液因素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激活在原发性高血压、心功能不全的发生发展中均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抑制RAS对心脏的不良作用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心功能不全的重要内容.

    作者:胡文莉;郭晋爱;陈静;郝建华;进克效 刊期: 2007年第15期

临床荟萃杂志

临床荟萃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