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力德;廖宁;佟牧虹;黄大兴
患者,女,43岁,26年前因脸部磕碰后出现血肿,查血常规示:血小板(PLT)20×109/L,骨髓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经正规激素治疗无效,1979年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脾脏切除术,术后血小板恢复正常,停止药物治疗,于2006年再因腰痛,皮肤瘀斑查血常规发现PLT 30×109/L,予泼尼松(商品名:强的松)1 mg/kg,长春地辛2 mg/周等治疗无效,血小板呈渐进下降,2006年11月查血常规示 PLT 10×109/L骨髓示ITP,甲功全套检查(-),狼疮全套检查(-),予大剂量激素4日疗法(地塞米松40 mg/d,连用4天)冲击后血小板仍持续低下,PLT维持在5~8×109/L,尿常规示红细胞10~12/HP,一周后加用硫唑嘌呤50~100 mg/d,PLT维持在3~5×109/L,并有持续镜下血尿,皮肤新鲜出血点,予以输注新鲜血小板后高升至18×109/L,2周后再予以第2次大剂量激素4日疗法,PLT仍持续低下(4~7×109/L),并持续尿隐血(+++),第3周加用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20 g/d(0.4 g/kg-1·d-1),连用5天,血小板在3~7×109/L,无明显上升,第4周后行血浆置换,第3次大剂量激素4日疗法,PLT升至70×109/L,维持5天迅速降至PLT 6×109/L,尿隐血(+++),第6周行血浆置换后予静脉注射利妥昔单抗600 mg(375 mg/m2),地塞米松20 mg/d 分2次口服,并输注血小板,PLT高升至33×109/L,2天后降至4~5×109/L,持续皮肤黏膜出血、尿隐血(+++),间歇输血后PLT维持在11~17×109/L,第8周再经血浆置换,静脉注射利妥昔单抗600 mg,地塞米松15 mg/d每日晨服,PLT在7~10×109/L,考虑硫唑嘌呤无效,第9周起改硫唑嘌呤为环孢素(CSA)150 mg/d(3 mg·kg-1·d-1) 分2次口服,CSA浓度维持在150~200 mg/L,第10周PLT升至29×109/L,后稳步上升,随访至今PLT已升至48×109/L,未再出血,已完全脱离输血支持2个月.
作者:徐静;仇惠英 刊期: 2007年第15期
近年来有关慢性心力衰竭与神经体液或神经内分泌的关系逐渐得到公认,新研究表明,用β受体阻滞剂抑制神经内分泌因子的方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措施.
作者:段东杰;王绍欣;王宏运 刊期: 2007年第15期
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是一种成年起病的神经元变性的疾病,按发病形式分为散发(特发性)ALS(sporadic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SALS)和家族性ALS(familial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FALS).
作者:徐仁伵;周美鸿;陶玉慧;吴成斯;易娟;杨云珠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严重者导致下肢坏疽.据统计糖尿病患者的下肢截肢率比正常人高5~15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作者:康胜群;王战建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差异很大,脏器损害存在选择性,本组9例患者突出表现为心脏损害.狼疮心脏损害可累及心包、心肌、心内膜、瓣膜、冠状动脉等,而合并心内血栓为狼疮心脏损害的一种少见类型,其发病率很低,国内及国外罕有报道,探讨其发病机制,总结其临床特点,有助于早期防治,改善预后.
作者:李雅娟;周玉秀;黄炜;饶莉;张鸽 刊期: 2007年第15期
例1,男,60岁.因烦渴、多饮、多尿、消瘦乏力、手足麻木3年,右手食指疼痛破溃20天入院.病初诊为糖尿病,长期应用消渴丸等降糖药;于20天前出现右手食指发白,自发性持续性胀痛,以夜间为著,难以忍受,继之破溃,但无明显渗出,略肿胀,故来诊.既往无高血压病、风湿热等疾病.
作者:王英才;周珺弘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炎症因子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tue coronary syndrome , ACS)的预测作用已日益受到基础及临床研究的重视.各种基础和临床实验都对一系列的炎性标记物进行研究,如:选择素、免疫球蛋白、黏附分子、血清新喋呤、肿瘤坏死因子[1],尤其是C-反应蛋白(CRP)[2]等等.
作者:潘迪华;潘迪光;李全忠;易飞珣 刊期: 2007年第15期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糖尿病已成为全球性卫生保健问题,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是糖尿病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研究显示并发症与血糖控制不佳、病程长、高血压和高血脂等有关[1],而代谢综合征是多种代谢异常的集合,故代谢综合征是否对糖尿病并发症产生影响,本研究做进一步的探讨.
作者:尹朝霞;胡文泽;孙一光;高亢 刊期: 2007年第15期
患者,男,47岁,主因活动性心前区疼痛3天入院.既往大量吸烟史多年(20~30支/天),否认高血压、冠心病史.查体:血压130/70 mm Hg(1 mm Hg=0.133 kPa),神清语利,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无扩大,心率79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器质性杂音,腹软,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
作者:韩文生;信栓力;赵秀峰;张强 刊期: 2007年第15期
近年来发现胰岛素不仅具有调节糖、脂代谢的作用,还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C反应蛋白(CRP)是炎症反应的敏感性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调节慢性炎症和多种代谢紊乱.
作者:王欣;任巧华;郭静霞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糖耐量减低者的胰岛素抵抗、胰岛B细胞功能及相关代谢指标.方法 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将243例入选者分为糖耐量减低组(IGT组,108例)及糖耐量正常组(NGT组,135例),测定空腹及服糖后2小时胰岛素(2 hINS)、空腹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游离脂肪酸(FFA),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及葡萄糖处置指数(DI).结果 ①IGT组HOMA-IR水平显著高于NGT组(0.56±0.25 vs 0.40±0.20,P<0.01);②IGT组DI水平显著低于NGT组(1.66±0.16 vs 2.66±0.21,P<0.01);③IGT组TG、FFA、FINS、2 hINS显著高于NGT组(P<0.01),HDL-C显著低于NGT组(P<0.01);两组间TC、LDL-C、HOMA-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耐量减低者以胰岛素抵抗及高胰岛素血症为主,脂毒性在这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汪茂荣;姚平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颅内动脉狭窄患病率的关系.方法 收集我院干部科因怀疑冠心病或原有冠心病需要介入治疗而作经皮冠状动脉造影(CAG)的病例,利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探查颅内动脉狭窄情况.所有病例根据CAG受累血管数分为4组:正常组、1、2、3支病变组.结果 82例患者CAG冠状动脉正常组17例,1、2、3支病变组分别为25、22、18例.4组患者颅内动脉狭窄患病率分别为23.5%、28.0%、59.1%、66.7%;趋势卡方检验结果,P<0.01,上升趋势有统计学意义.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组颅内动脉狭窄率(62.5%)高于单支病变组(28%),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是冠心病患者发生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OR 4.542,95% CI 为1.434~14.393;P<0.05).结论 随冠状动脉病变部位的增加,颅内动脉狭窄率有增加趋势.
作者:宋丽清;李小玉;楚卡琳;张萍 刊期: 2007年第15期
脑利钠肽(BNP)是一种由心脏和脑分泌的循环激素,具有强大的利钠、利尿、扩血管、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S)系统和降低血压的作用,同时具有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殖的作用.
作者:周斌;万少兵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炎症性肠病、缺血性肠炎临床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及临床特点,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365例符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制定的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标准,临床诊断的溃疡性结肠炎(UC)270例、克罗恩病(CD)55例、缺血性肠炎40例,对其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发病年龄,临床特征,肠外合并症进行分析.结果 3种疾病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的总符合率252/365(83.6%),UC组符合率高为99.3%(268/270);CD和缺血性肠炎组分别为40.0%(22/55)和37.5%(15/40),显著低于UC组(P<0.001).发病平均年龄:UC组(30.5±15.2)岁;CD组(24.5±13.4)岁;缺血性肠炎组(62.9±20.5)岁,缺血性肠炎组显著偏高(P<0.001).腹痛、腹泻、便血的出现率:UC组88.2%(238/270)、98.2%(265/270)、27.0%(73/270);CD组65.5%(36/55)、10.9%(6/55)、12.7%(7/55);缺血性肠炎组100%(40/40)、20.0%(8/40)、95.0%(38/40).UC组腹痛、腹泻发生率较高,而缺血性肠炎组便血的发生率较高.肠管外合并症的出现率和种类:UC组34.1%(92/270)、26种肠管外合并症;CD组36.4%(20/55)、20种肠管外合并发症;缺血性肠炎组35.0%(14/40)、6种肠管外合并症.结论 CD和缺血性肠炎的病理诊断符合率不高,应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率.发病年龄、临床症状、肠管外合并症对炎症性肠病与缺血性肠炎的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陆枫林;李卫东 刊期: 2007年第15期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临床罕见,发生率占颅内肿瘤的1%左右[1],但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PCNSL国内外文献尚未见报道.
作者:国义民 刊期: 2007年第15期
丙型肝炎病毒(HCV)存在不同的感染途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丙型肝炎的感染途径以输入全血、血浆、白蛋白等血制品为主,也存在其他途径的散发性感染.
作者:李鹏;丁惠国 刊期: 2007年第15期
例1,女性,19岁,学生,主因发热,咳嗽3天在药店自行购买感冒通、维C银翘片(生产厂家不详)口服2天,于2006年9月15日晨5:00出现全身皮肤瘀斑,送本院急诊科.
作者:苏力德;廖宁;佟牧虹;黄大兴 刊期: 2007年第15期
患者,女,22岁,因一氧化碳中毒致深昏迷,大、小便失禁入院,治疗3天后,患者意识恢复,10天后生活完全自理,遂停止输液及高压氧治疗,20天后,患者突然出现神经精神症状,表现为定向力障碍,表情淡漠,反应迟钝,行为异常,考虑为迟发性脑病,重新给予高压氧及改善脑微循环等治疗,但患者病情渐趋加重,26天后再次昏迷,大、小便失禁,有时伴抽搐发作.
作者:高凤兰 刊期: 2007年第15期
妊娠期高血压(妊高征)是严重危害母婴健康的妊娠期并发症,迄今病因仍未完全明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一种特异的,强烈的血管内皮细胞促分裂因子和血管生成因子,在体内对于增加血管壁的通透性及维持血管的正常状态和完整性,以及在胚胎发育,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和防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1,2].
作者:冯静;孙娅;范书平;齐向红;薛红原;高瑞珍 刊期: 2007年第15期
已有不少研究发现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与睡眠呼吸障碍(sleep disordered breathing,SDB)之间存在着联系.本研究对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结果做一综述.
作者:郭云云;徐江涛;宋永斌 刊期: 2007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