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其标;邢扬扬;曹世宏
目的探讨脂肪肝患者对保健常识和脂肪肝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健康体检的铁路职工,经B型超声检查诊断的脂肪肝304例及同期体检条件相似的非脂肪肝540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10项调查项目中有9项(标准体质量、健康饮料、食物搭配、长寿方式、体胖认识、有益嗜好、饮食习惯、主要能量来源、脂肪肝相关知识),脂肪肝组认识的正确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8.82%比73.89%;79.61%比94.63%;52.63%比83.52%;83.55%比99.07%;74.34%比93.33%;69.41%比74.81%;59.54%比82.22%;27.63%比41.11%;67.11%比89.63%;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脂肪肝患者的卫生保健常识缺乏,对脂肪肝及其危害的认知程度低,因此必须加强对公众此方面的宣传教育,以控制该病的流行.
作者:夏培君;郭玉婷;杨永红;欧阳健东;王岷;赵广香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对危重患者应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过程中低磷血症的防治进行初步分析与探讨.方法选择危重患者30例,按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不同分为2组(<15分13例为A组,≥15分17例为B组).两组均行CVVH治疗,置换液速度A组2000 ml/h、B组4000 ml/h,持续时间8~12 h/d;补充甘油磷酸钠A组10~20 ml/d,B组为30~40 ml/d;治疗前、24小时、48小时、72小时检测血清磷的浓度、进行APACHEⅡ评分,并作血磷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分析,计算磷清除率.结果 B组磷清除率大于A组[(42.76±2.39)ml/min vs(23.84±3.05)ml/min,P<0.05];治疗前B组血磷浓度低于A组[(0.78±0.19)mmol/L vs(1.25±0.27)mmol/L,P<0.05];第24小时两组血磷浓度均开始下降,补磷后第48小时A组血磷浓度正常,B组为轻度低磷血症,经调整补磷剂量后,第72小时恢复正常;CVVH治疗后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均有降低的趋势;血磷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分析提示两者呈负相关.结论危重患者易发生低磷血症,且与病情危重程度相关,采用CVVH治疗更易加重低磷血症,补磷应做到个体化,且不必拘泥于常规剂量限制,同时通过密切监测血磷变化来调整.
作者:唐万欣;付平;杨宁;崔天蕾;黄颂敏 刊期: 2006年第02期
赛拉嗪为非麻醉性镇痛、镇静剂,主要用于止痛、催眠、肌肉松弛,在我国目前尚无中毒病例报道.但笔者曾于2004年8月4日目睹了一起出国人员赛拉嗪中毒事件,并参与了抢救工作,现报告如下.
作者:夏书香;焦安芬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我国肺癌的病死率在大城市中已跃居肿瘤死亡的首位,多原发癌少见,而同时双肺双原发癌更为少见,现报告1例.患者,男性,76岁,因左侧胸痛伴左侧肩部痛1月余入解放军总医院,一直无咳嗽、咳痰症状.有糖尿病史20余年.
作者:张霞;王建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拉米夫定是全球和我国第一个被批准作为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核苷类药物,它可以有效地抑制HBV的复制,但是随着疗程的延长,HBV出现酪氨酸-蛋氨酸-天冬氨酸-天冬氨酸基序(YMDD)变异的概率增加,HBV变异后产生对拉米夫定耐药,其中仅少数患者病情加重,现对拉米夫定治疗的4例乙型肝炎患者出现YMDD变异后加重的原因进行具体分析.
作者:任仲轩;刘金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目前已是临床诊治有关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规检查手段,但操作时患者常有咳嗽、胸闷、恶心、呼吸困难甚至窒息等严重不适反应,如何减少上述的不适反应,提高检查的耐受性,减轻受检者的痛苦是纤维支气管检查医师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为提高受检者插镜后的耐受性,减轻受检者检查时的痛苦,我科尝试在纤维支气管检查前吸入特布他林(喘康速),收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功;王艳;郭光云;张立波;杨力;邝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又称Wilson's disease(W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缺陷病,发病率为1/30万,基因频率0.056,是儿科临床常见的遗传代谢性疾病之一.肝豆状核变性基因为ATP7B,编码一种P型铜转运三磷酸腺苷(ATP)酶,其基因突变是导致肝豆状核变性的根本病因,现就肝豆状核变性的分子生物学以及中国的ATP7B基因突变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陈源;耿江辉;张会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恶性胸水多由癌症晚期侵及胸膜或胸膜恶性肿瘤所致,因其生成快、生成量大、再生迅速,常进行性压迫肺和纵隔而导致呼吸循环功能障碍,是影响该类患者生存状况的主要因素之一.传统一般采用钢针胸穿抽液和注射化疗药物、胸膜剥脱术或放射治疗,不但并发症较多或患者已难承受,效果亦多不理想.1994年以来,我们对心包和胸腔积液患者采用深静脉插管术置管引流,局部治疗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并不断改进[1,2].为进一步探讨对恶性胸水疗效肯定、损害小、患者易于接受的局部治疗方法,采用Seldinger导管法作胸腔置管闭式引流并腔内灌注化疗,经与传统方法比较,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赵国厚;袁开芬;杨建华;温林俏;范敏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心脑血管疾病是威胁全球人民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在中国,每年大约有26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每天大约有7 000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每12秒就有1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
作者:胡大一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患者,男性,58岁.因家庭矛盾饮酒后自服氯丙嗪250片(6.25 g),12小时后家人发现时已呼之不应,推之不动,排尿失禁,床旁无呕吐物.急送我县某医院,行清水20 000 ml洗胃,给予纳洛酮0.8 mg静脉注射及甘露醇、葡醛内酯(肝太乐)等治疗,8小时后转入我院.既往因精神异常而不规则服用氯丙嗪片长达2年.
作者:赵海强;杨莹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患者,女,42岁,乏力2个月,骨痛1个月,发热20天入院.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伴腹胀、食欲不振、活动后心悸气短,1个月前乏力加重,并出现骨痛,以双下肢为重,活动受限,20余天前发热,无寒战,无咽痛、咳嗽咳痰、腹泻、尿频尿痛.2天前乏力、骨痛、发热进一步加重,皮肤出现瘀斑,尿呈浓茶色,尿量500~800 ml/d,腰部不适感.查体:体温37℃(用退热药物后),脉搏120次/min,呼吸24次/min,血压110/60 mm Hg(1 mm Hg=0.133 kpa),意识清楚,精神状态差,皮肤可见瘀班,颌下可触及数个小淋巴结,巩膜轻度黄染,结膜苍白,双肺无异常,心率120次/min,律齐,心尖部可闻及2/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不传导.腹平坦,无压痛,肝脾未触及,腹水征阴性,肠鸣音1~2次/min.
作者:王淑贤;刘宝芹;闫丽娜;姜风云;郝长来 刊期: 2006年第02期
自1819年Laennec首先描述支气管扩张症(bronchiectasis,BE)以来,BE的治疗已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其发病率、病死率都明显下降.随着新的选择性的抗生素的出现及疫苗接种,BE预后已明显改善.但由于BE病程迁延反复,在临床上BE仍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之一,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1].我们综述了近年来关于BE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其标;邢扬扬;曹世宏 刊期: 2006年第02期
肺结核是常见病,诊断一般不难,但由于部分肺结核表现复杂性和多样性,易造成误诊误治.现将亚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继发腱鞘滑膜结核误诊为腱鞘肿瘤1例,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董敏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急性呼吸困难是常见急症之一,及时、正确地治疗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但心源性和肺源性急性呼吸困难常有相似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及X线检查的结果也往往是非特异性的,尤其在疾病早期,要做出快速和正确的病因诊断有时十分困难,而两者在治疗上差别很大.因此,寻找快速鉴别急性呼吸困难的特异性指标十分重要.国外学者对测定血浆B型利钠肽(BNP)浓度诊断充血性心力衰竭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它的价值如同感染性疾病中的白细胞计数[1],本研究旨在探讨BNP在心源性和肺源性急性呼吸困难鉴别中的应用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孝钦;王兴祥;丁晨彦;曾蕾 刊期: 2006年第02期
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肺癌居全球癌症死因第1位,在我国肺癌死亡占癌症死亡病因的第3位,城市占第1位,农村为第4位.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肺癌中常见的细胞类型,约占肺癌患者的80%以上.有统计资料表明,NSCLC患者在就诊时约50%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手术治疗,2000年12月至2003年12月,我们对34例不能手术的NSCLC患者,实施长春瑞滨加顺铂(NP)方案联合电离辐射的治疗方案,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宋宗元;凌春华;潘玲;孙静;左志通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研究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疾病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诊疗水平.方法对176例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病因、临床特点、诊治及预后情况.结果 176例患儿中有应激性溃疡140例(79.6%)、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18例(10.2%)、肠炎9例(5.1%)、新生儿出血症5例(2.8%)、消化道畸形4例(2.3%).其中有159例临床表现为呕血或胃管中抽出血性物,占90.3%.经禁食、1%碳酸氢钠洗胃、口服或胃管注入蒙脱石散剂(思密达)、静脉注射维生素K1、奥美拉唑(洛赛克)、应用超微剂量肝素钠或通过纤维胃镜止血等措施,有169例患儿治愈出院,治愈率为96.0%.结论围产期缺氧、出生低体质量、早产是目前引起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主要诱因;加强围产期保健、减少窒息等围产期缺氧的发生、积极治疗原发病、注意肠道喂养指征、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治疗等措施有利于降低本病发生率、提高治愈率.
作者:刘捷;曾超美;张晓蕊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白细胞介素13(IL-13)是1993年首次从人类互补脱氧核糖核酸(cDNA)库中克隆出来并命名的一种细胞多效性因子,为探讨其在儿童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我们检测50例哮喘患儿血清IL-13水平,现报告如下.
作者:温志红;农生洲;胡琼燕;杜华;陈芳;农利平;熊文虹 刊期: 2006年第02期
超滤失败也称为超滤衰竭(ultrafiltration failure,UUF),临床诊断:在水盐摄入控制的前提下,每天使用≥3次4.25%葡萄糖透析液仍出现体液超负荷(水潴留)状态.腹膜平衡试验真正的腹膜衰竭指:4.25%透析液留腹4小时,超滤量<400ml[1].UUF的发生率按临床诊断标准第1年发生率<3%,3年为9.5%,6年为30%.UUF实际上是腹膜透析(PD)患者一种水潴留状态.
作者:傅淑霞 刊期: 2006年第02期
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临床表现多样,多数患者存在无症状性淋巴结肿大,往往累及颈部和腹股沟,也可侵犯鼻咽部、扁桃体、纵隔和腹膜后淋巴结等,但伴发血尿的报道不多见,本文拟报道1例以发热和血尿为首发表现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
作者:卢春燕;冀玲;景照峰;张雪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溃疡性结肠炎(UC)病因尚未清楚,但众多研究表明其发病机制与遗传易感性、环境激发因素和免疫介导组织损伤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因素有关[1].我们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及结肠黏膜一氧化氮合酶(iNOS)、一氧化氮(NO)的变化,分析上述各项指标与UC临床分型的关系,从而探讨UC的病理生理及发病机制.
作者:刘迪群;吴成秋;石巍;谭杰雄 刊期: 200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