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抗核小体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何兰;邢艳;凡瞿明;张国元;唐中

关键词:红斑狼疮, 系统性, 抗核小体抗体
摘要: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常见的全身性的、多因素参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点是活动期和非活动期(静止期)交替出现,如何判断疾病活动程度及肾损害情况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研究发现[1],抗核小体抗体(anti-nucleosome antibody,AnuA)是诊断SLE敏感和特异的指标,也可作为检测SLE活动程度的指标.笔者检测了59例SLE患者血液中的AnuA等相关自身抗体、补体C3和C4、免疫球蛋白(Ig)、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血小板(PLT)和尿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mAlb),以了解SLE活动程度及肾损害情况.
临床荟萃杂志相关文献
  • 早期血液透析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生活质量和残余肾功能的影响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一般比非糖尿病肾病患者较早出现尿毒症症状,其水钠潴留、贫血及全身中毒症状更为显著,关于DN透析时机,一般提倡早期透析.

    作者:张文欣;彭小梅;龚智峰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内皮素拮抗剂不能改善心衰造成的呼吸困难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急性有机磷中毒中间期肌无力综合征1例

    患者,男,58岁.7天前因治疗牛皮癣,周身皮肤涂抹含敌百虫的混配农药,用量不详.当晚出现抬颈困难,四肢无力,伴腹泻2天,自服呋喃唑酮(商品名:痢特灵)缓解.但肌无力加重,胸闷、气短.病程中无腹痛、头晕、呕吐,无抽搐及尿便障碍.既往牛皮癣病史4年.查体:体温36.1℃,脉搏84次/min,呼吸24次/min,血压160/100mm Hg(1 mm Hg=0.133 kPa).神志清,言语清晰,颅神经检查无异常.四肢近端肌力Ⅲ级,远端肌力Ⅴ级,肌张力减低.无感觉障碍,腱反射对称减弱,未引出病理反射.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软,无压痛.

    作者:赵克;刘长喜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脑梗死患者体内铬、钒、锌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脑梗死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以往研究已证实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吸烟、饮酒、短暂性缺血发作(TIA)及某些药物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1];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与脑梗死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IR是脑梗死的另一个危险因素[2].同时研究也表明,微量元素铬、钒、锌的缺乏又与IR有着直接的关系.笔者试图对脑梗死患者体内微量元素铬、钒、锌含量进行研究,来阐明三者与IR的关系.

    作者:于明;张双彦;邬英全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颈动脉重构与血清Ⅲ型前胶原关系的研究

    高血压的治疗目标不仅是使血压降低,更重要的在于逆转靶器官损害.除血压因素外,其他非血压机制也参与影响高血压患者的预后,如大动脉功能损害及胶原代谢的异常均为重要因素.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结构、功能改变与血清Ⅲ型前胶原是否相关.

    作者:邢玉;高丽;万国华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肥胖会增加胃食管反流的风险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肾移植受者环孢菌素2小时峰值血浓度的检测

    环孢菌素(商品名:新山地明,CsA)的药效和药代动力学在个体间及个体内存在显著性差异,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与移植肾排斥和药物中毒的关系密切,但测定AUC不便,且代价较高.CsA血浓度谷值检测方法是目前国内常用的方法.但谷值不能准确地反映患者个体间的变异性,不是临床疗效准确的预测指标.近来的研究发现,与谷值浓度(Co)相比,服用微乳化CsA后2小时的峰值浓度(C2)与AUC具有更好的相关性.笔者对早期肾移植受者同时检测CsAC0、C2,以探讨CsAC2监测的临床价值和佳目标浓度.

    作者:郭跃先;李文平;张翠欣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非药物疗法:防治血脂异常的基石

    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表明,血脂异常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及时有效的调脂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此类疾病的发病率、致残率与病死率.因此,防治血脂异常已经成为心脑血管疾病一、二级预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多种强效调脂药物(如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与贝丁酸类药物)的陆续问世,血脂异常的药物治疗效果有了很大的改观.

    作者:郭艺芳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T细胞亚群、肿瘤坏死因子-α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外周血白细胞计数、T细胞亚群、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IR)的相关性.方法分析76例2型糖尿病(DM)患者[按体质量指数分为非肥胖组(DM1)、肥胖(DM2)组,各38例]和30例正常对照组(NC)的WBC、T细胞亚群、TNF-α和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INS)水平.结果①DM1组和DM2组比对照组WBC(6.15±1.29)×109/L、(6.68±1.34)×109/vs(5.51±1.48)×109/L,TNF-α水平(23.79±4.48)nmol/L,(27.90±5.52)nmo1/Lvs(22.07±3.70)nmol/L明显升高(P<0.05~0.01),且DM2组的WBC、TNF-α水平高于DM1组;②DM1组和DM2组的CD4+(22.83±1.57)%、(27.4±2.12)%,CD8+(28.64±5.29)%、(27.35±6.14)%比NC组(22.30±1.90)%和(35.71±6.07)%明显升高;但CD4+/CD8+在3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③根据稳态模式HOMA-IR=FBG×FINS/22.5公式计算各组HOMA-IR,取其中位数,可见NC组的IR为1.76±0.67,DM1组的IR为4.85±0.89,DM2组的IR为5.23±0.7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HOMA-IR与WBC(r=0.208,P<0.05)、TNF-α(r=0.316,P<0.01)、CD4+/CD8+(r=0.1985)呈正相关,但是与CD4+、CD8+负相关(r=-0.1162,r=-0.2618,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WBC、T细胞亚群、TNF-α与IR相关.

    作者:曾玉琴;陈璐璐;朱建勇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血糖增高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血糖增高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57例AMI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入院空腹血糖(FBS)水平,将其分为血糖正常组(FBS<7.0 mmol/L,n=112)、血糖轻度升高组(7.0 mmol/L≤FBS<11.1 mmol/L,n=152)和血糖高度升高组(FBS≥11.1 mmol/L,n=93),对比分析各组患者住院并发症、病死率、梗死面积、心肌酶及左心室功能.结果血糖增高组患者的住院并发症、病死率、复合壁梗死发生率及心肌酶显著高于血糖正常组(P<0.01),且空腹血糖升高程度与以上各项指标成正相关.而在左室功能方面,血糖增高组显著差于正常组(P<0.01),且与血糖增高程度成负相关.结论AMI患者早期血糖增高提示病情重,梗死面积大、并发症多、预后差及病死率高.

    作者:胡越成;王林;李广平;丛洪良;张承宗;周长钰;黄体钢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抗核小体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常见的全身性的、多因素参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点是活动期和非活动期(静止期)交替出现,如何判断疾病活动程度及肾损害情况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研究发现[1],抗核小体抗体(anti-nucleosome antibody,AnuA)是诊断SLE敏感和特异的指标,也可作为检测SLE活动程度的指标.笔者检测了59例SLE患者血液中的AnuA等相关自身抗体、补体C3和C4、免疫球蛋白(Ig)、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血小板(PLT)和尿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mAlb),以了解SLE活动程度及肾损害情况.

    作者:何兰;邢艳;凡瞿明;张国元;唐中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快克胶囊引起幻视2例

    例1,女性,3岁,因受凉后出现鼻塞、流涕、发热1天,于2001年5月10日上午家人自购对乙酰氨基酚/金刚烷胺/氯苯那敏/咖啡因/人工牛黄(商品名:快克胶囊,海南亚洲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口服,每次1/2粒,每日2次,共服1粒.当天晚上出现幻视,看见墙上、身上及被上有许多毛虫在爬,房间内有许多蝴蝶在飞,用手抓,不能入睡,次日来我院门诊.体检:体温37.0℃,烦躁,全身无皮疹,颈软.双肺未见异常.心率94次/min,律齐,各瓣膜区未闻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脑电图及血尿常规正常,门诊给予静脉滴注维生素C,并多饮水,2天后症状消失.

    作者:吴真理;吴跃春;刘晓辉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溃疡性结肠炎合并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1例

    患者,女性,53岁,农民.主因间断排黏液脓血便、乏力3年,加重伴心悸、气短2个月于2004年6月24日入院.3年前始出现腹泻,大便1~10次/d,为糊状便或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感,下腹部绞痛,便后腹痛缓解,乏力,时有低热.2月前上述症状再次出现,伴浓茶色尿,发热,活动后心悸、气短.

    作者:马立新;张学军;刘凤芹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射频消融术心肌损伤的评价

    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是目前根治快速性心律失常有效的方法,它主要是通过射频电流对心肌组织产生热效应引起心肌组织脱水、干燥、凝固、坏死从而破坏心脏内导致快速心律失常的特殊部位或构成心动过速折返通路的关键部位.因此,RFCA不可避免的会对心肌细胞产生一定影响.而RFCA所造成的心肌损伤仅靠常规的临床方法难以诊断.近年来研究发现,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的浓度比其他心肌酶类对于心肌损伤诊断的敏感性高且特异性强.本研究通过连续动态监测RFCA前后血清cTnT及心肌酶学变化,探讨其诊断心肌微小损伤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并进一步了解射频消融术所致心肌损伤的程度和相关因素.

    作者:叶行舟;智宏;黄玉;许桦;王惠萍;王润民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c-IAP1与bcl-2基因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细胞凋亡为机体发育分化和维持体内平衡的关键性生理过程,凋亡受到抑制将导致细胞生存期延长,有利于转化突变的细胞生长积聚,终导致肿瘤的产生,白血病的发生也不例外.已知caspase蛋白酶的级联激活是凋亡过程中的中心环节,bcl-2s家族和IAPs(inhibitor of apaptosis)家族是其主要的控制因素.在此项研究中动态观察两家族的主要成员cIAP1和bcl-2基因在成人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细胞中的表达以及临床意义,从而进一步探讨凋亡调控基因的表达对AL的发病和化疗反应的影响.

    作者:王艳;任金海;林凤茹;陈静;杜行严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白细胞介素6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与心肌梗死后早期心室重构(LVRM)的关系,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评估与预后判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发病12小时内的首次急性Q波心肌梗死患者64例,测定发病72小时的血清IL-6浓度以及第14天的超声心动图.按照IL-6浓度分为低IL-6组(IL-6<10 ng/L)、高IL-6组(IL-6≥10 ng/L),比较两组间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室壁瘤及总的LVRM的发生率.结果高IL-6组较低IL-6组LVEF降低(52.29±11.45)%比(58.11±9.83)%(P<0.05),而LVEDV、LVESV、室壁瘤发生率、左室重构发生率均升高(P<0.05).相关分析:IL-6与LVEDV、LVESV、室壁瘤及左室重构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72小时血清IL-6浓度与梗死后心室重构发生率呈正相关,是预测心肌梗死后发生心室重构的敏感性指标.

    作者:马永娜;李拥军;赵伟;张辉;杨蓉;苏便苓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国产微创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的临床疗效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已广泛用于冠心病的治疗,支架的应用明显降低了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引起的急性闭塞及再狭窄率.但支架同样面临再狭窄的问题,尤其是复杂病变及合并有糖尿病患者的病变血管,更易发生再狭窄[1].药物涂层支架可明显降低再狭窄的发生,这在国内外的一些文献中均有报道,且已在临床广为应用[2].我国当前在介入治疗中使用的药物洗脱支架多依赖进口技术,国产药物洗脱支架(Fire Bird、微创医疗器械一上海有限公司)在临床使用时间短,目前尚无关于其临床疗效的报道.我们对20例患者成功使用国产药物洗脱支架,并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严鹏仲;柳茵;刘维军;李琳;樊世明;刘连军;于伊;梅峰;王红;任明;马艳梅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基层医院开展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的临床体会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是近年来新开展的介入治疗技术,弥补了经股动脉CAG的不足,在国内大、中型医院已较广泛应用,但在基层医院开展较少,我院新近共完成经桡动脉CAG 32例,且与经股动脉CAG进行了比较,现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许志亮;曹兰菊;毛巧玲;李培菊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庆大霉素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分析

    庆大霉素为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主要用于敏感性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临床常用的抗生素之一.庆大霉素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耳毒性和肾毒性,其肾毒性主要表现在对近端肾小管的损害,导致蛋白尿、管型尿,继而出现红细胞、尿量减少或增多,进一步发展可出现氮质血症,肾功能减退,排钾增多等[1].笔者对1994~2004年底11年间,庆大霉素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作者:康英;孙倩;张志清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0比率失衡的临床意义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的发生与发展系致炎因子与抗炎因子共同参与的病理生理过程.近年来,有关致炎因子在ACS发病中的作用,报道较多,有关抗炎因子的研究甚少.本研究测定了ACS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白介素10(IL-10)的水平及其比率的变化,旨在探讨致炎与抗炎因子比率失衡的临床意义.

    作者:孙芳毅;李星涛;付华;刘亚林;马景涛;刘宇 刊期: 2005年第23期

临床荟萃杂志

临床荟萃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