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造影在子宫滋养细胞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

张连花;武秀兰;贾志莺;马富成

关键词:超声造影, 子宫滋养细胞病变, 时间-强度曲线, 诊断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子宫滋养细胞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滋养细胞病变患者82例,进行超声造影观察.结果 82例患者经病理检查,其中恶性病变32例,良性病变50例;超声造影诊断恶性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5.00%、80.00%、70.59%和83.33%,与病理检查一致性Kappa值为0.544;良恶性病变增强模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病变弥漫型增强模式比例为71.88%,明显高于良性病变;侵蚀性葡萄胎与绒毛膜癌增强模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恶性病变时间-强度曲线各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造影在子宫滋养细胞病变诊断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良恶性病变在造影增强模式上有一定差异.
医学影像学杂志相关文献
  • 寰齿关节退行性变在CT矢状位重组图像中的表现

    目的 观察寰枢关节退行性变及其随年龄的增长的CT表现.方法 对219例有阳性临床症状病患的寰枢关节进行CT扫描、重组,按年龄分组对该关节的退行性改变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寰枢关节退行性变具有出现早,普遍性,时序性的特点.结论 寰枢关节退行性变的CT表现反应了其病理过程,为临床治疗提供宝贵信息.

    作者:Pritam Das;张洁;于乔文;孙庆举;刘庆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能谱CT平扫综合分析平台鉴别不同来源恶性浆膜腔积液的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能谱CT平扫综合分析平台对不同来源恶性浆膜腔积液(MSE)的鉴别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67例(男:女=33:34,年龄33~88岁)进行CT能谱成像(GSI),并经病理及影像学检查证实为MSE患者的平扫图像,按照原发肿瘤不同分为肺癌组(L组,32例,35个浆膜腔),卵巢癌组(O组,17例,24个浆膜腔),胃癌组(G组,18例,20个浆膜腔).应用GSI综合分析平台,由两位观察者分别测量3组图像的常规混合能量CT值、不同单能量条件下CT值(40~140keV每间隔10keV)、有效原子序数(Effective-Z)值以及不同基物质对浓度值,包括钙(水)、脂(水)、水(脂)浓度,并计算能谱曲线斜率(k值).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检验两位观察者测量数据的一致性,并对上述所有参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进行3组间两两比较.结果 两位观察者获得的各项数据的一致性良好(ICC>0.75).3组积液的混合能量CT值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0 keV条件下L、G、O组积液CT值分别为(19.10±8.63)HU、(29.12±4.21)HU、(40.90±11.58)HU,50 keV条件下3组积液CT值分别为(15.57±4.76)HU、(23.35±4.25)HU、(30.91±8.41)HU,60keV条件下3组积液CT值分别为(13.30±6.49)HU、(19.68±5.62)HU、(24.58±6.58)HU,其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0keV条件下,L、O组、L、G组间有差异(P<0.05),80 keV条件下,L、O组间有差异(P<0.05),90~140 keV条件下3组积液CT值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k值、Effective-Z值以及钙(水)、脂(水)、水(脂)浓度值在L、O组,G、O组间有差异(P<0.05).结论 能谱CT平扫GSI综合分析平台中的低能量图像(40~60keV)可以有效区分不同来源的MSE.

    作者:田士峰;刘爱连;鞠烨;李烨;刘静红;陈丽华;陈安良;刘晓冬;刘义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钙化性纤维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钙化性纤维性肿瘤(CFT)是一种罕见的良性纤维性肿瘤,见于全身多个部位.当临床或影像学检查发现一个逐渐增大的肿块时应考虑CFT的可能.基于其症状的非特异性,诊断CFT应结合影像学和病理特点双重考量,其中X线和CT表现可以反应出本病钙化的组织学特点.CFT的术前诊断准确率极低,需要结合组织形态和免疫组化结果并排除其他可疑良性、恶性及中间型间叶性肿瘤后方可确诊.

    作者:王宏量;刘玉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双能CT去钙质成像在骨挫伤诊断上的价值 双能CT去钙质成像在骨挫伤诊断上的价值

    目的 研究双能CT的去钙质成像技术在诊断骨挫伤方面的价值.方法 17例急性膝关节创伤的患者先后行双能CT(DECT)和MRI检查.DECT扫描数据经Liver VNC软件后处理后去除钙质显示骨髓水肿,并将股骨和胫骨各分为5个区域,由两位独立的医师进行评价.随后以MRI结果作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有16个区域因为在MRI图像上有明显伪影干扰而排除在外.在股骨的74个可评价区域中,MRI和DECT的阳性区域分别为15个和13个,阴性区域分别为59个和61个;而胫骨的80个可评价区域中,MRI和DECT的阳性区域分别为33个和30个,阴性区域分别为47个和50个.对股骨和胫骨的结果均采取配对设计两样本率比较的McNemar检验法,P值分别等于0畅625和0.375,均>0.05.与MRI结果相比,DECT评价骨挫伤的灵敏度为85.41%,特异度为98.11%.结论 DECT的虚拟去钙质技术和磁共振在骨挫伤的诊断上无明显差别.

    作者:鲍水琴;郭年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MRI对卵巢肿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卵巢肿瘤的MRI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MRI检查资料.结果 卵巢囊腺瘤6例,其中1例浆液性囊腺瘤呈均匀单囊状,2例粘液性囊腺瘤呈多房状、分隔及囊壁薄,3例交界性粘液性囊腺瘤呈多房状、分隔及囊壁厚薄不均,可见壁结节;卵巢癌10例,多为囊实性肿块,增强后呈不均匀明显强化,术前误诊1例为卵巢转移瘤;卵泡膜纤维瘤组4例,1例单纯纤维瘤与2例卵泡膜纤维瘤的T2 WI低信号有一定特征性,1例卵泡膜细胞瘤术前误诊为卵巢癌;卵巢畸胎瘤7例,均含有脂肪信号;卵巢转移瘤4例,3例胃癌转移所致,1例淋巴瘤累及所致.MRI对卵巢肿瘤的诊断符合率为93.5%.结论 MRI对卵巢肿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临床理想的检查方法.

    作者:邵硕;齐先龙;郑宁;孟强;刘文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多模态磁共振技术对比评估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价值

    目的 对比评估常规MRI(T2WI)、DWI及动态增强磁共振(DCE-MRI)探查结直肠癌肝转移灶的价值.方法共32例患者行3.0T MRI腹部扫描,两名放射医师独立分析所有受检者肝脏的常规MRI序列(T2WI),DWI序列及DCE-MRI序列,以手术病理、术中超声及治疗前后影像图像的综合评价作为金标准,评判各个序列探查肝转移灶的阅片间一致性,并两两比较各序列探查肝转移灶的敏感性、阳性预测值(PPV)及AUC面积(area under the ROC curve).结果探查所有肝转移灶时,DWI及DCE-MRI序列均获得了很好的阅片者间一致性并明显高于T2 WI,在探查直径小于1cm的肝转移灶时,DWI的阅片者间一致性明显高于DCE-MRI及T2 WI序列;探查所有肝转移灶时,DWI及DCE-MRI序列的敏感性、PPV及AUC面积均高于T2 WI;探查直径小于1cm的肝转移灶时,DWI的各参数均明显高于T2 WI,敏感性及AUC高于DCE-MRI序列,DCE-MRI序列的阳性预测值及AUC高于T2 WI序列.结论非增强DWI序列可以有效探查结直肠癌肝转移灶,且与增强DCE-MRI序列无明显差异;而在探查直径小于1cm的肝转移灶时,DWI序列的整体价值较其他序列更高.

    作者:邝菲;颜志平;冯浩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儿童小脑肿瘤14例病理及MRI表现

    目的 探讨儿童小脑肿瘤MRI与病理特点,提高其在MRI的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小脑肿瘤MRI特点.结果 14例中星形细胞瘤6例,髓母细胞瘤6例,室管膜瘤2例.11例伴幕上脑积水,6例伴有囊性变,6例合并坏死.MRI呈等或稍长T1、T2异常信号,边界清晰,增强扫描肿瘤实质成分多呈明显强化,MRI定性诊断准确率71.4%.结论 MRI在儿童小脑肿瘤诊断中具有相对特征性,能够更好辅助临床进行诊断及治疗.

    作者:李俊;盛茂;郭万亮;吴继志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扩散峰度成像在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研究初探

    目的 探讨脊髓DKI序列在评估脊髓型颈椎病(CSM)应用价值.方法 于2015年8月~2016年1月,选取20例成年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20例经临床确诊的颈椎病患者作为实验组,采用3.0T MR进行DKI序列扫描,分别测定颈髓灰质和白质FA、MD、MK参数值.比较对照组各间盘层面FA、MD及MK参数值差异性,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FA、MD及MK参数值差异性.结果 对照组各间盘层面DKI参数值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与实验组之间FA-WM、MK-WM及MK-GM存在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2.447、2.898、4.164;P<0.05).结论 DKI能够反映出CSM患者的脊髓灰、白质微观结构的改变,MK在灰质评价方面优于FA.为临床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了参考.

    作者:李道伟;王晓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高分辨率磁共振在颅底烟雾状血管相关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3.0T多序列高分辨率磁共振对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有烟雾状血管形成的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经DSA或MRA证实有烟雾状血管形成的患者(终收集30例),在3.0T磁共振扫描仪上行常规颅脑平扫(T1WI、T2WI、FLAIR、DWI)、3D-TOF-MRA及高分辨率序列扫描,参照相关标准将患者分为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组(n=17)和脑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烟雾病综合征(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disease-moyamoya syndrome,ICAD-MMS)组(n=13),观察两组患者单侧或双侧大脑中动脉起始段受累、管腔是否闭塞、脑实质病变的类型(缺血或出血)及颈内动脉末端管腔是否受累.采集数据使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1)MMD组患者平均年龄(30.9±14.4)岁,相对于ICAD-MMS组(44.6±3.9)岁,偏小(P=0.001),两组患者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9);2)两组疾病单、双侧大脑中动脉受累无统计学意义(P=0.242);3)MMD组脑实质出血发生的几率高于ICAD-MMS组(P=0.024),且MMD组颈内动脉末端管腔易受累(P=0.007).结论 3.0T高分辨率磁共振检查对DSA或MRA有烟雾状血管形成的疾病病因的探讨有重要的价值,并且对疾病病理过程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影像学资料,使通过无创性方法诊断MMD及ICAD-MMS成为了可能.

    作者:杜佳晨;赵鹏;王龙;李福艳;李红霞;崔谊;张玫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640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永存三叉动脉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640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永存三叉动脉的诊断价值,提高对此类血管变异的认识,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146例行脑动脉或头颈动脉联合CTA检查中4例永存三叉动脉(PTA)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1)PTA发生率为0.35%(4/1146),所有PTA患者均为单侧,其中1例位于右侧,3例位于左侧;2)PTA其起自于海绵窦段后侧壁,其中根据血管走形与外展神经关系,分为外侧型(3例)、内侧型(1例).根据Weon分型显示后循环血供:Ⅱ型2例,Ⅲ型1例,特殊类型1例;3)4例病例均出现吻合口以下基底动脉发育不良或未发育,其中1例合并双侧椎动脉发育不良,1例合并对侧颈内动脉发育不良.结论 640层螺旋CT能快速、无创、清晰显示PTA位置、形态、走行及其毗邻关系,还可以发现是否合并其它脑血管疾病,是诊断PTA有效且首选检查方法.在外科手术及介入治疗前,了解这种变异血管,更加有助于治疗方案的制定.

    作者:梁占东;刘燕霞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影像生物学标记定量评价肝脏微环境的研究进展

    随着影像学新技术设备的临床应用,涌现出了一系列影像学生物指标(Imaging Biomarker)使定量诊断成为可能.与传统的单参数成像的螺旋CT相比,能谱CT的物质分离图像、单能量图像、能谱曲线等多参数信息,可进行物质成分的定量检测.3.0场强的高端MRI设备新的化学位移水脂分离如迭代小二乘法非对称采集水脂分离(IDEAL)梯度回波技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等技术,为定量分析组织脂肪含量变化,细胞内外水分子的扩散状态以及毛细血管血流的微灌注状态提供新的途径.本文就近年影像学定量评价的新技术在肝脏微环境方面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作者:王倩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胰腺浆液性囊腺瘤与黏液性囊腺瘤的CT诊断与鉴别

    目的 分析胰腺浆液性囊腺瘤与黏液性囊腺瘤的CT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浆液性囊腺瘤16例,黏液性囊腺瘤11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22例,年龄在30~83岁之间,本组27例行CT平扫并增强扫描,分析病变在CT图像上的位置、大小、形态、密度及肿瘤的强化特点.结果 16例胰腺浆液性囊腺瘤中病灶位于胰头部10例,胰体尾部6例,6例见中央瘢痕,3例见钙化,3例见壁结节,其中1例实性部分较多,病理证实为交界性肿瘤,呈小囊型的8例,大囊型的5例,混合型的3例;11例黏液性囊腺瘤中病灶位于胰颈部的2例,胰体尾部的9例,4例囊壁见钙化,6例见壁结节,单囊3例,多囊8例;增强扫描病灶囊壁、纤维间隔及实性部分强化,囊性部分未见强化.结论 胰腺浆液性囊腺瘤与黏液性囊腺瘤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郝敬军;赵林;庄伟雄;崔凌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3D-CT在髋关节骨折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3D-CT)在髋关节骨折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4月~2016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髋关节骨折患者221例,均行常规X线检查、二维CT和3 D-CT检查.结果 221例患者中共有骨折527处,其中股骨头、颈骨折263处,粗隆间骨折175处,髋臼骨折89处;X线检查中共漏检69处骨折,其中48处髋臼骨折,21处股骨头、颈骨折,骨折检出率为86.91%;二维CT检查中漏检13处骨折,均为髋臼骨折,骨折检出率为98.10%;3D-CT清晰显示各处骨折,骨折检出率为100.00%;二维CT和3D-CT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P<0.05),而二维CT和3D-CT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CT在髋关节骨折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与二维CT和X线检查比较,能较清晰显示髋关节骨折损伤细节,为制定手术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曹洪海;郝明;赵燕鹏;张巍;张立海;唐佩福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艾滋病合并卡波西肉瘤的CT表现分析

    目的 探讨艾滋病合并卡波西肉瘤患者的CT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艾滋病合并卡波西肉瘤患者的CT影像学表现.结果 CT显示肺内结节灶9例,累及胸膜及胸腔积液6例、纵隔淋巴结肿大8例,1例可见骨破坏,1例肝内见多发占位.结论 艾滋病合并卡波西肉瘤累及肺部常见影像表现为肺内可见沿肺支气管血管周围分布的多发结节灶,可同时合并胸腔积液,纵隔淋巴结及腋窝淋巴结肿大;累及肝脏可见肝内多发低密度占位病变.

    作者:黄德扬;刘晋新;丁岩;张烈光;甘清鑫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外伤性颈椎脊髓损伤临床MRI表现及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外伤性颈椎脊髓损伤患者临床MRI表现,同时观察患者预后.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96例外伤性颈椎脊髓MRI检查;同时观察脊髓MRI与患者临床表现及预后间的关系.结果 96例外伤性颈椎脊髓损伤患者,颈椎骨折脱位者50例,占52.1%,其中42例患者伴不同程度椎间盘突出;无骨折脱位者46例,占47.9%;46例患者均伴不同程度椎间盘突出.患者伴脊髓外血肿及椎旁软组织损伤者30例,占31.3%;患者不同期临床表现者的预后各不相同.结论 应用MRI诊断外伤性颈椎脊髓损伤可有利于观察患者临床表现,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更好地改善其预后.

    作者:郑新成;高薇薇;姜胜东;张加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二维与三维超声造影诊断不孕症患者输卵管通畅性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二维与三维超声输卵管造影诊断不孕症患者输卵管通畅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接受诊断与治疗的不孕症患者采用SonoVue(声诺维)超声造影剂进行二维与三维超声输卵管造影检查,比较经阴道超声引导下二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2D-HyCoSy)和三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3D-HyCoSy)判断输卵管通畅性和输卵管走行效果,并与腹腔镜下美蓝通染液试验(CLP)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腹腔镜下美蓝通染液试验(CLP)结果显示本组68例患者的136条输卵管中输卵管通畅84条,输卵管通而不畅26条,输卵管阻塞26条.以CLP检查结果作为标准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三维模式与二维模式在输卵管通畅性检查结果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x2=0.98,P>0.05).三维模式采集并进行三维重建子宫输卵管声学造影在输卵管走行方面显示效果明显优于二维模式,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28,P<0.05).结论 应用SonoVue经阴道三维子宫输卵管声学造影能够更加准确地反应输卵管的结构、走形、阻塞部位,其结合二维超声造影评估输卵管通畅性和判断输卵管的形态及走行有着明显的优势,获得的造影图像立体、形象、客观,能够获得更多、更准确的信息.

    作者:陆小燕;刘爱玲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DCE-MRI血管功能参数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DCE-MRI)血管功能参数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MRI检查及诊断性治疗证实的34例泌乳素微腺瘤患者、24例单纯泌乳素升高患者及20例健康人的DCE-MRI图像,获得垂体及微腺瘤微血管渗透性定量参数及半定量参数(容量转移常数Ktrans、Ve、速率常数Kep、达峰时间TTP).采用t检验分析微腺瘤与邻近正常腺垂体组织各参数值的差异;采用方差分析对比微腺瘤组、单纯泌乳素升高组、健康对照组之间及健康对照组腺垂体左侧、中间、右侧之间各参数之间的差异;两两比较采用小显著差异法;通过ROC曲线对各参数诊断微腺瘤的敏感度及特异度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垂体中间部位TTP值小于左侧及右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微腺瘤较邻近正常腺垂体组织的Ktrans、Kep值降低,TTP值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微腺瘤组较单纯泌乳素升高组及健康对照组的Ktrans、Kep值降低,TTP值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单纯泌乳素升高组较健康对照组的Ktrans、Kep、TT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对微腺瘤的诊断,参数Ktrans、Kep诊断效能均高于TTP.Ktrans-Kep联合诊断的诊断效能高于Ktrans-TTP及TTP-Kep联合.Ktrans-Kep-TTP三者联合诊断效能高.结论DCE-MRI功能参数可反映垂体微腺瘤的微血管变化,定量参数Kep对微腺瘤的诊断效能较高,多参数联合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垂体微腺瘤的诊断水平.

    作者:张玉梅;王青;何敬振;王芳;王洁琼;徐兴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磁共振成像检查丘脑肿瘤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磁共振在丘脑肿瘤鉴别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2例丘脑肿瘤患者采用MRI检查,分析丘脑肿瘤患者的MRI表现.结果 42例丘脑肿瘤患者均经手术病理确诊,其中星形细胞瘤16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2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少突胶质细胞瘤1例,淋巴瘤3例,生殖细胞瘤12例,转移瘤5例,动静脉畸形2例;经统计,其中星形细胞瘤所占比例高,达38.10%.对42例丘脑肿瘤患者的分布部位进行分析发现,其中上丘脑多,占40.48%;其次是背侧丘脑,占38.10%.结论 丘脑肿瘤种类多,病理成分复杂,MRI检查早期丘脑肿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卢培丽;施军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CT三维重建技术在颌面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三维CT影像技术在颌面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4例颌面部骨折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并在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ulti-planner reformation,MPR)和容积重建(volume rendering,VR)三维重建,对MPR图像、VR图像显示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64例颌面部创伤患者经临床诊断确诊骨折118处,其中上颌骨骨折28处,下颌骨骨折18处,眼眶骨折18处,鼻骨骨折22处,颧骨骨折28处,蝶骨骨折2处,颞颌关节脱位2处.对比轴位CT、MPR、VR及联合使用两种三维重建方法对所有骨折显示结果,可以发现MPR、VR及联合使用两种三维重建方法对骨折显示率均明显高于轴位CT,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MPR联合VR对颌面部骨折显示率高,达99畅15%.结论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的两种方法相较于轴位CT扫描,均能明显提高颌面部骨折的检出率,可以作为诊断颌面部骨折的首选常规检查方法.

    作者:费新华;周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及肛瘘MRI诊断(附45例报告)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肛门直肠脓肿及肛瘘患者术前的MRI影像资料,总结不同系列对病灶显示的准确性,以及MRI检查具有达到分型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15年7月~2016年5月临床通过体检已诊断肛周感染性病变的患者45例,进行术前盆底MRI检查,术后回访临床资料,把影像资料与术后结果进行比对,分析影像诊断符合率.结果 45例肛周感染性病变中,影像诊断肛瘘42例,肛周脓肿3例;肛瘘MRI正确分型39例,无法分型1例;分型错误2例;其中正确分型中,括约肌间型肛瘘15例;经括约肌型肛瘘肛瘘19例;括约肌上型肛瘘5例;括约肌外型0例.结论高场强MRI可清晰显示肛周脓肿、肛瘘与肛周组织的关系,脓肿可准确定位,瘘管与肛门外括约肌的关系可达到分型诊断,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性意义.

    作者:程静;赵云超;刘兴旺 刊期: 2017年第02期

医学影像学杂志

医学影像学杂志

主管:山东省卫生厅

主办:山东医学影像学研究会;山东医学影像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