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梅;王青;何敬振;王芳;王洁琼;徐兴华
目的 探讨640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永存三叉动脉的诊断价值,提高对此类血管变异的认识,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146例行脑动脉或头颈动脉联合CTA检查中4例永存三叉动脉(PTA)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1)PTA发生率为0.35%(4/1146),所有PTA患者均为单侧,其中1例位于右侧,3例位于左侧;2)PTA其起自于海绵窦段后侧壁,其中根据血管走形与外展神经关系,分为外侧型(3例)、内侧型(1例).根据Weon分型显示后循环血供:Ⅱ型2例,Ⅲ型1例,特殊类型1例;3)4例病例均出现吻合口以下基底动脉发育不良或未发育,其中1例合并双侧椎动脉发育不良,1例合并对侧颈内动脉发育不良.结论 640层螺旋CT能快速、无创、清晰显示PTA位置、形态、走行及其毗邻关系,还可以发现是否合并其它脑血管疾病,是诊断PTA有效且首选检查方法.在外科手术及介入治疗前,了解这种变异血管,更加有助于治疗方案的制定.
作者:梁占东;刘燕霞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颈部、颌面部木村病的临床及CT表现,以期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9例木村病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所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结果 临床表现:本组患者均为男性,发病年龄以青、中年多见,病史较长.主要表现为颈部、颌面部无痛性肿块及浅表淋巴结肿大,所有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7例患者血清lgE不同程度升高;CT表现:平扫时病灶呈均匀等、稍高(或稍低)密度,内部未见囊变、坏死及钙化,部分病灶累及周围筋膜及皮肤.增强扫描后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所有病例伴颈部、颌面部皮下淋巴结轻度肿大.结论 颈部及颌面部木村病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其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应考虑本病的可能,但终确诊仍需依靠病理.
作者:周强;夏兆云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MRI在鉴别诊断肩周炎与肩袖损伤病变的应用及帮助临床做出准确诊断、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的研究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2012年9月~2014年9月具有肩关节疼痛及运动功能障碍且经磁共振检查诊断为肩周炎或肩袖损伤的36名患者磁共振图像表现.结果 MRI诊断为肩周炎的患者11例,其中6例患者外用扶他林加理疗、推拿;5例患者采取局部注射得宝松1~3次.肩袖损伤25例,其中1级损伤5例,2级损伤16例,3级损伤4例.1级损伤采用保守治疗;2级损伤保守治疗3~6个月后,11例患者症状减轻或明显减轻,5例患者效果欠佳,采用手术治疗;3级损伤采用手术治疗.结论 MRI在鉴别诊断肩周炎与肩袖损伤病变的应用及帮助临床做出准确诊断、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有确切的研究价值.
作者:丁建;陈艳;姚建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能谱CT采用80kVp管电压、低剂量对比剂结合ASIR技术行CT肺动脉成像(CTPA)的可行性.方法 60例临床拟诊为肺动脉栓塞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30例,行CTPA检查.A组管电压为120kVp,对比剂用量60ml,FBP技术重建.B组管电压为80kVp,对比剂用量为20ml,50%ASIR技术重建.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比较两组图像肺动脉CT值、图像背景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剂量(ED)的差异.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图像主观评分差异.结果 B组肺动脉CT值、SNR、CNR均高于A组(P<0.05).B组CTDIvol、DLP、ED均低于A组(P<0.05).两组图像背景噪声、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80kVp、低剂量对比剂结合ASIR技术行CTPA检查可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同时降低人体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用量.
作者:何霖;尹喜;王成伟;万正国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利用CT能谱成像(gemstone spectral imaging,GSI)技术定量分析测定骨密度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新鲜羊离体腰椎体骨5付,每付4个椎体作为一组,首先分别对每组羊骨使用双能量X线吸收法(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进行扫描,获得每块羊骨的骨密度值(bone mineral density,BMD);再将每组羊骨放置于CT机中,采用GSI模式进行扫描,利用能谱成像物质分离技术测量每块羊骨的钙含量;后将每块羊骨测定体积后进行高温灰化并称重,计算出每块羊骨的骨灰密度值,采用骨灰钙含量作为金标准,将GSI、DXA方法测得结果分别与之进行对照分析,即采用均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计算GSI技术、DXA与骨灰钙含量之间的相关度.结果GSI及DXA扫描所得的各种测量数据与骨灰Ca含量均呈线性正相关(P<0.01),GSI技术测量结果与骨灰Ca含量的相关度为(r=0.879),稍高于DXA测量值的相关度(r=0.845).结论CT能谱成像在离体羊骨骨密度的定量分析方面,准确性优于DXA骨密度测量方法,有望应用于人体骨骨密度的定量测量.
作者:南燕;王成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钙化性纤维性肿瘤(CFT)是一种罕见的良性纤维性肿瘤,见于全身多个部位.当临床或影像学检查发现一个逐渐增大的肿块时应考虑CFT的可能.基于其症状的非特异性,诊断CFT应结合影像学和病理特点双重考量,其中X线和CT表现可以反应出本病钙化的组织学特点.CFT的术前诊断准确率极低,需要结合组织形态和免疫组化结果并排除其他可疑良性、恶性及中间型间叶性肿瘤后方可确诊.
作者:王宏量;刘玉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艾滋病合并卡波西肉瘤患者的CT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艾滋病合并卡波西肉瘤患者的CT影像学表现.结果 CT显示肺内结节灶9例,累及胸膜及胸腔积液6例、纵隔淋巴结肿大8例,1例可见骨破坏,1例肝内见多发占位.结论 艾滋病合并卡波西肉瘤累及肺部常见影像表现为肺内可见沿肺支气管血管周围分布的多发结节灶,可同时合并胸腔积液,纵隔淋巴结及腋窝淋巴结肿大;累及肝脏可见肝内多发低密度占位病变.
作者:黄德扬;刘晋新;丁岩;张烈光;甘清鑫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128层螺旋CT尿路造影延时扫描在输尿管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128层螺旋CT尿路造影对46例输尿管疾病患者患者进行检查,并于手术病理确诊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单纯横断面与横断面结合尿路造影对输尿管疾病定性诊断符合率比较存在明显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28层螺旋CT延时尿路造影清晰显示了泌尿系的解剖结构,以及病变和尿路之间的空间关系.可以清楚显示输尿管病变位置,定位诊断符合率达100.00%,其中输尿管癌17例,其中单发16例,具体位置包括右移行处2例,右中段3例,右下6例,左上2例,左中段3例;多发1例,发病位置为管腔内多发占位.炎性狭窄15例,发生在移行处10例,右下2例,左下3例.结核2例,位于左侧1例,右侧1例.结石6例,位于右侧2例,左侧4例.结论 128层螺旋CT尿路造影延时扫描诊断输尿管疾病可以获得相较于单纯轴位像更多的诊断信息,可以有效地进行输尿管疾病的定性与定位诊断.
作者:刘金生;欧宗泉;叶贱辉;钟荣明;肖寒冰;陈健民 刊期: 2017年第02期
患者 男,47岁. 活动后胸闷、气促半月,伴双下肢水肿入院. 查体:全身水肿,无色素沉着,满月脸,水牛背. 实验室检查:pH 值7.502,红细胞计数 4.01T/L,白细胞计数8.41G/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79.70%,淋巴细胞百分比12.00%,空腹血糖 10.37mmol,血钾 3.0mmol/L,血钠149.62mmol/L,血钙1.950mmol/L,血ACTH升高,皮质醇节律异常.
作者:王红;范光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胰腺浆液性囊腺瘤与黏液性囊腺瘤的CT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浆液性囊腺瘤16例,黏液性囊腺瘤11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22例,年龄在30~83岁之间,本组27例行CT平扫并增强扫描,分析病变在CT图像上的位置、大小、形态、密度及肿瘤的强化特点.结果 16例胰腺浆液性囊腺瘤中病灶位于胰头部10例,胰体尾部6例,6例见中央瘢痕,3例见钙化,3例见壁结节,其中1例实性部分较多,病理证实为交界性肿瘤,呈小囊型的8例,大囊型的5例,混合型的3例;11例黏液性囊腺瘤中病灶位于胰颈部的2例,胰体尾部的9例,4例囊壁见钙化,6例见壁结节,单囊3例,多囊8例;增强扫描病灶囊壁、纤维间隔及实性部分强化,囊性部分未见强化.结论 胰腺浆液性囊腺瘤与黏液性囊腺瘤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郝敬军;赵林;庄伟雄;崔凌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寰枢关节退行性变及其随年龄的增长的CT表现.方法 对219例有阳性临床症状病患的寰枢关节进行CT扫描、重组,按年龄分组对该关节的退行性改变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寰枢关节退行性变具有出现早,普遍性,时序性的特点.结论 寰枢关节退行性变的CT表现反应了其病理过程,为临床治疗提供宝贵信息.
作者:Pritam Das;张洁;于乔文;孙庆举;刘庆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X线检查和螺旋CT扫描在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中的价值,已减少螺旋CT的使用,减轻患儿所接受的辐射剂量.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2014年怀疑为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504例患儿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对于有明确异物吸入史,听诊有一侧呼吸音减低或者有呼吸困难的患儿采用普通X线检查,对于没有异物吸入史或者有异物吸入史但是听诊没有呼吸音减低和呼吸困难的患儿采用螺旋CT检查.选取我院2008年~2011年315例怀疑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患儿为对照组,全部采用普通X线检查.结果 实验组阳性率为95.04%(479/504),对照组阳性率为89.27%(281/315);实验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根据病情选择适合的X线检查或螺旋CT检查方法是很重要的,可以在提高准确率的基础上明显减少对患儿的辐射危害.
作者:卢春;程鲲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能谱CT碘基物质分析在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2例肺动脉栓塞患者采用宝石能谱CT扫描仪进行检查,获得单能量CTPA图像及碘基肺灌注图,评价CT能谱成像定量碘基物质图在PE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价值.结果72例PE患者经能谱CTPA扫描发现栓塞血管365支,其中中心型发生多,为110支,占30.13%;其次是闭塞型,为104支,占28.49%;锐角附壁型,为73支,占20.00%;钝角附壁型,为48支,占13.15%;不规则形,为30支,占8.22%.对比不同类型PE栓塞区与对照区的碘基值可以发现锐角附壁型、闭塞型、中心型等类型PE栓塞区的碘基值与对照区相比较存在明显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碘基物质图灌注改变与栓塞部位有良好的吻合性,显示肺栓塞与肺灌注缺损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为PE诊断提供更多的形态及功能学信息.
作者:邓全越;罗越凡;刘怀忠;欧阳可勋;黄洲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对比评估常规MRI(T2WI)、DWI及动态增强磁共振(DCE-MRI)探查结直肠癌肝转移灶的价值.方法共32例患者行3.0T MRI腹部扫描,两名放射医师独立分析所有受检者肝脏的常规MRI序列(T2WI),DWI序列及DCE-MRI序列,以手术病理、术中超声及治疗前后影像图像的综合评价作为金标准,评判各个序列探查肝转移灶的阅片间一致性,并两两比较各序列探查肝转移灶的敏感性、阳性预测值(PPV)及AUC面积(area under the ROC curve).结果探查所有肝转移灶时,DWI及DCE-MRI序列均获得了很好的阅片者间一致性并明显高于T2 WI,在探查直径小于1cm的肝转移灶时,DWI的阅片者间一致性明显高于DCE-MRI及T2 WI序列;探查所有肝转移灶时,DWI及DCE-MRI序列的敏感性、PPV及AUC面积均高于T2 WI;探查直径小于1cm的肝转移灶时,DWI的各参数均明显高于T2 WI,敏感性及AUC高于DCE-MRI序列,DCE-MRI序列的阳性预测值及AUC高于T2 WI序列.结论非增强DWI序列可以有效探查结直肠癌肝转移灶,且与增强DCE-MRI序列无明显差异;而在探查直径小于1cm的肝转移灶时,DWI序列的整体价值较其他序列更高.
作者:邝菲;颜志平;冯浩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Budd-Chiari综合征(BCS)肝脏多层CT动态增强表现,分析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在BC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BCS患者的CT图像资料.观察肝脏形态、密度、强化方式,肝静脉及下腔静脉显影情况及肝内、 外侧支循环显示情况.结果 31例中,肝静脉阻塞28例(90.3%)、 下腔静脉阻塞14例(45.1%),肝静脉合并下腔静脉阻塞11例(35.5%).31例患者均出现肝内或肝外侧枝循环,其中肝外侧枝循环出现共29例(93.5%),肝内侧枝循环出现9例(29.0%).结论 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能够较好的显示布-加综合征阻塞的部位及肝内外侧支循环静脉,对BCS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卢跃忠;吴英哲;唐向利 刊期: 2017年第02期
随着影像学新技术设备的临床应用,涌现出了一系列影像学生物指标(Imaging Biomarker)使定量诊断成为可能.与传统的单参数成像的螺旋CT相比,能谱CT的物质分离图像、单能量图像、能谱曲线等多参数信息,可进行物质成分的定量检测.3.0场强的高端MRI设备新的化学位移水脂分离如迭代小二乘法非对称采集水脂分离(IDEAL)梯度回波技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等技术,为定量分析组织脂肪含量变化,细胞内外水分子的扩散状态以及毛细血管血流的微灌注状态提供新的途径.本文就近年影像学定量评价的新技术在肝脏微环境方面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作者:王倩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术中实时剂量学优化在125 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脑胶质瘤手术中价值.方法 对8例患有恶性脑胶质瘤并行125 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计划和术后计划的验证,还要在术中进行了实时剂量学优化,对比分析两组病例剂量学评价指标的差异.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DVH图所示D90、mPD、PD、V90、V100、V150、V200、CI、EI、HI,比较组内术前及术后计划D90和mPD差异,同时对组间术后计划PD、V90、V100、V150、V200、CI、EI、HI进行比较,了解有无差别.其中,组内差异采用的统计学方法为配对t检验,组间差异的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A组手术前后D90和mP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手术前后D90和mP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后V90、V100、CI、EI和H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后PD、V150和V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中实时剂量学优化能够保证术前计划相对准确的实施,从而确保术后剂量学分布的更加合理.
作者:胡禾颖;王红;彭丽静;刘士锋;胡效坤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的恶性征象.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48例(共54个病灶),观察病灶动态增强扫描特征,记录病灶增强扫描的形态、强化方式、瘤周有无异常扩张、血管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结果 1)形态学:外形较规则7个(13.0%);不规则47个(87.0%),其中周边有毛刺征或尖角征40个(74.1%),边缘有分叶征29个(53.7%);2)强化方式:较均匀强化17个(31.5%);环形向心性强化28个(51.9%);导管样强化6个(11.1%);簇状强化3个(5.5%);3)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流出型28个(51.9%);平台型24个(44.4%);流入型2个(3.7%);4)其它恶性征象:淋巴结肿大13例(27.1%);乳头凹陷9例(18.7%);肿块相邻乳房皮肤增厚8个(14.8%);肿块周边出现血管扩张或截断6个(11.1%).结论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可以同时显示病变的形态学特征与血流动力学特征,对乳腺癌的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石峰;高阳;牛广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应用双源CT大螺距一站式心脑联合CTA,探讨冠状动脉与头颈动脉钙化积分的相关性,及钙化积分对动脉阳性狭窄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行心脑联合CTA扫描的63例患者冠状动脉、头颈动脉颅外段及颅内段的钙化积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统计阳性狭窄组(≥50%)及非阳性狭窄组间钙化积分的关系,并寻找佳诊断点.结果 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头颈动脉颅外段及头颈动脉颅内段钙化积分两两呈线性相关(P<0.05).冠状动脉钙化积分能很好的诊断及预测冠状动脉阳性狭窄,佳诊断点为107.5,曲线下面积为0.841,灵敏度为57.9%,特异度为96.6%;颈内动脉颅内点钙化积分可较好的诊断及预测头颈动脉阳性狭窄,佳诊断点为15.0,曲线下面积为0.762,灵敏度为92.3%,特异度为62.0%.结论 双源CT大螺距心脑联合CTA可用于初步评价冠状动脉与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作者:王臣;杜祥颖;祝小莲;王艳;李倩义;王苑丁;孙凯;李坤成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对比分析甲状腺微小癌和甲状腺微结节病变的高频超声及弹性成像的声像图特征,探讨高频超声及弹性成像对微小良恶性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甲状腺切除术的99例患者(116个甲状腺结节).常规高频超声采用半定量评分法判断结节性质,超声弹性成像采用5级评分法判断结节性质.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计算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 经病理检查证实,116个甲状腺结节中,良性结节86个,恶性结节30个.常规高频超声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灵敏度为60.0%,特异度为69.8%,准确度67.2%;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甲状腺结节的灵敏度为93.3%,特异度为91.9%,准确度为92.2%.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在两种检查方式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的诊断准确率明显优于常规高频超声检查,值得进一步推广临床使用.
作者:何远明 刊期: 201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