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能谱CT碘基物质分析在肺动脉栓塞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邓全越;罗越凡;刘怀忠;欧阳可勋;黄洲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碘基物质分析, 肺动脉栓塞
摘要:目的 探讨能谱CT碘基物质分析在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2例肺动脉栓塞患者采用宝石能谱CT扫描仪进行检查,获得单能量CTPA图像及碘基肺灌注图,评价CT能谱成像定量碘基物质图在PE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价值.结果72例PE患者经能谱CTPA扫描发现栓塞血管365支,其中中心型发生多,为110支,占30.13%;其次是闭塞型,为104支,占28.49%;锐角附壁型,为73支,占20.00%;钝角附壁型,为48支,占13.15%;不规则形,为30支,占8.22%.对比不同类型PE栓塞区与对照区的碘基值可以发现锐角附壁型、闭塞型、中心型等类型PE栓塞区的碘基值与对照区相比较存在明显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碘基物质图灌注改变与栓塞部位有良好的吻合性,显示肺栓塞与肺灌注缺损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为PE诊断提供更多的形态及功能学信息.
医学影像学杂志相关文献
  • 磁共振成像检查丘脑肿瘤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磁共振在丘脑肿瘤鉴别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2例丘脑肿瘤患者采用MRI检查,分析丘脑肿瘤患者的MRI表现.结果 42例丘脑肿瘤患者均经手术病理确诊,其中星形细胞瘤16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2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少突胶质细胞瘤1例,淋巴瘤3例,生殖细胞瘤12例,转移瘤5例,动静脉畸形2例;经统计,其中星形细胞瘤所占比例高,达38.10%.对42例丘脑肿瘤患者的分布部位进行分析发现,其中上丘脑多,占40.48%;其次是背侧丘脑,占38.10%.结论 丘脑肿瘤种类多,病理成分复杂,MRI检查早期丘脑肿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卢培丽;施军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长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影像分析(附3例)

    目的 探讨骨促结缔组织纤维瘤的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3例骨促结缔组织纤维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信息,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影像学分析,3例均为男性,年龄20~30岁,平均年龄25岁.2例为股骨上段,1例胫骨上端,其中1例病理骨折术后1年复发,无远处转移.结果 3例均为单发病灶.X线平片表现溶骨性骨质破坏,呈轻度膨胀,沿长轴生长,呈中心或偏心性,病灶与正常骨组织分界清楚,或有硬化边,无明显骨膜反应,未见分隔,未见明显钙化.CT表现为正常骨小梁破坏吸收,被软组织密度肿物取代,其内可见骨嵴,边缘轻度硬化.MRI上病灶T1 WI呈稍低信号,信号尚均匀,T2 WI呈不均匀稍高信号,增强扫描轻中度强化.结论 长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是极少见起源于结缔组织的原发良性骨肿瘤,较其它纤维性病变侵袭性更强,临床上手术宜扩大切除、密切随访,以防止复发,因此,术前在影像学上鉴别骨促结缔组织纤维瘤尤为重要.

    作者:殷浩;汤奕林;钟华成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经会阴超声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中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经会阴超声诊断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在本院接受自然分娩、剖宫产术及未孕女性采用三维容积或腔内探头进行检查,经会阴对盆底肌肉及盆腔器官位置、结构进行观察和评估,对比三组受检者的检查结果,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三组受检者之间比较,在尿道旋转、静息状态膀胱颈到耻骨联合下缘、Valsalva膀胱下降、肛提肌Valsalva大面积、静息宫颈到耻骨联合下缘、Valsalva宫颈下降、尿道漏斗、直肠膨出等指标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进行两组间比较发现自然分娩组的尿道旋转明显高于未孕组和剖宫产组.自然分娩组、剖宫产组在静息状态下膀胱颈到耻骨联合下缘距离明显低于未孕组,Valsalva动作时,未孕组膀胱下降均明显低于自然分娩组和剖宫产组,自然分娩组的肛提肌Valsalva大面积明显高于未孕组和剖宫产组,未孕组静息宫颈到耻骨联合下缘距离明显高于自然分娩组合剖宫产组,未孕组Valsalva宫颈下降数明显低于自然分娩组和剖宫产组;Valsalva动作时,自然分娩组的尿道漏斗发生率明显高于未孕组和剖宫产组,而自然分娩组的直肠膨出发生率明显高于未孕组和剖宫产组(P<0.05).结论 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器官结构及功能引起不同程度的损伤,经会阴超声能有效诊断盆底功能功能性障碍性疾病.

    作者:褚莉莉;王敏芳;孙晶晶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及肛瘘MRI诊断(附45例报告)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肛门直肠脓肿及肛瘘患者术前的MRI影像资料,总结不同系列对病灶显示的准确性,以及MRI检查具有达到分型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15年7月~2016年5月临床通过体检已诊断肛周感染性病变的患者45例,进行术前盆底MRI检查,术后回访临床资料,把影像资料与术后结果进行比对,分析影像诊断符合率.结果 45例肛周感染性病变中,影像诊断肛瘘42例,肛周脓肿3例;肛瘘MRI正确分型39例,无法分型1例;分型错误2例;其中正确分型中,括约肌间型肛瘘15例;经括约肌型肛瘘肛瘘19例;括约肌上型肛瘘5例;括约肌外型0例.结论高场强MRI可清晰显示肛周脓肿、肛瘘与肛周组织的关系,脓肿可准确定位,瘘管与肛门外括约肌的关系可达到分型诊断,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性意义.

    作者:程静;赵云超;刘兴旺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成人创伤性脾破裂合并相邻骨骨折的256层CT研究

    目的 分析创伤性脾破裂的CT影像,研究相邻骨骨折的发生情况,并探讨256层CT在诊断创伤性脾破裂合并相邻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43例创伤性脾破裂的256层CT影像,各病例均以横轴位及VR、MPR等后处理重建方法对相邻骨进行分析观察,判断是否并发骨折,并对骨折的发生率、发生部位及骨折类型加以分析研究.结果 43例脾破裂患者中,共有32例合并相邻骨骨折,发生率为74%,其中男性27例,占84%,女性5例,占16%,男女间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肋骨骨折26例(肋弓骨折3例),占81%,椎体及横突骨折10例,占23%,在所有合并骨折病例中,多发骨折24例,占55%.结论 脾破裂作为严重的腹部创伤,合并相邻骨骨折的发生率高,表现形式多样,且多发骨折占比高.256层CT扫描速度快,事实上提高了图像质量,对观察脾破裂患者相邻骨细微解剖结构,判断是否合并骨折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召侠;王珏;范占明;吴静;刘长春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儿童小脑肿瘤14例病理及MRI表现

    目的 探讨儿童小脑肿瘤MRI与病理特点,提高其在MRI的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小脑肿瘤MRI特点.结果 14例中星形细胞瘤6例,髓母细胞瘤6例,室管膜瘤2例.11例伴幕上脑积水,6例伴有囊性变,6例合并坏死.MRI呈等或稍长T1、T2异常信号,边界清晰,增强扫描肿瘤实质成分多呈明显强化,MRI定性诊断准确率71.4%.结论 MRI在儿童小脑肿瘤诊断中具有相对特征性,能够更好辅助临床进行诊断及治疗.

    作者:李俊;盛茂;郭万亮;吴继志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肩周炎与肩袖损伤的MRI鉴别诊断在临床治疗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MRI在鉴别诊断肩周炎与肩袖损伤病变的应用及帮助临床做出准确诊断、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的研究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2012年9月~2014年9月具有肩关节疼痛及运动功能障碍且经磁共振检查诊断为肩周炎或肩袖损伤的36名患者磁共振图像表现.结果 MRI诊断为肩周炎的患者11例,其中6例患者外用扶他林加理疗、推拿;5例患者采取局部注射得宝松1~3次.肩袖损伤25例,其中1级损伤5例,2级损伤16例,3级损伤4例.1级损伤采用保守治疗;2级损伤保守治疗3~6个月后,11例患者症状减轻或明显减轻,5例患者效果欠佳,采用手术治疗;3级损伤采用手术治疗.结论 MRI在鉴别诊断肩周炎与肩袖损伤病变的应用及帮助临床做出准确诊断、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有确切的研究价值.

    作者:丁建;陈艳;姚建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超声心动图对其右心功能的评价作用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超声心动图对其右心功能的评价作用.方法 将医院2012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9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纳入观察组,另外选择90例同期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群为对照组,采用超声心动图对两组受检者右心功能各项指标进行检测与评价.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右房室瓣环侧壁收缩期组织速度及右心室面积变化率相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右心室侧壁基底段纵向应变率及右房室瓣环收缩期位移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右心室面积、右心室基底段内径、右心房左右径和上下径、胸骨旁大动脉短轴切面及胸骨旁长轴切面右心室流出道近端内径、剑突下右心室侧壁厚度及肺动脉内径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组织多普勒a波峰值、组织多普勒e波峰值、右房室瓣舒张晚期A波峰值、右房瓣舒张早期E波峰值及E/e值相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E/A值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右心室心肌做功指数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超声心动图可有利于临床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右心功能,从而为临床治疗及评估患者预后提供依据.

    作者:姜霄鹰;刘宇毅;林蕊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多层螺旋CT与超声诊断女性盆腔囊性肿块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女性盆腔囊性肿块患者采用超声与多层螺旋CT诊断鉴别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0年9月~2016年5月130例经手术、组织病理确诊为盆腔肿块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多层螺旋CT、超声检查,并对比两者诊断鉴别效果.结果 经检查发现,130例女性盆腔囊性肿块患者中,其中盆腔包虫、囊实性卵巢囊肿、子宫肌瘤囊性病变及卵巢腺癌分别为16例、82例、16例、16例;经超声检查发现,盆腔包虫、囊实性卵巢囊肿、子宫肌瘤囊性病变及卵巢腺癌诊断鉴别准确率分别62.5%(10/16)、58.5%(48/82)、62.5%(10/16)、62.5%(10/16);定位准确率分别为37.5%(6/16)、51.2%(42/82)、50.0%(8/16)、50.0%(8/16).多层螺旋CT诊断鉴别准确率分别为87.5%(14/16)、97.6%(80/82)、100.0%(16/16)、87.5%(14/16);定位准确率分别为100.0%(16/16)、87.8%(72/82)、87.5%(14/16)、87.5%(14/16).多层螺旋CT诊断鉴别准确率及定位准确率均明显高于超声,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多层螺旋CT于女性盆腔囊性肿块患者诊断鉴别中具有较高价值,且可提高诊断鉴别准确率和和定位准确率,从而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作者:王海;陈小宇;林千早;魏玲;张小兵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基于3.0 T磁共振的同龄健康人群心肌原始T1和T2 mapping研究

    目的 本研究目的是初次探究同龄健康人群组心肌原始T1和T2 mapping的均质性和性别差异.方法 本研究纳入30例使用3.0T磁共振行心脏成像的25岁健康志愿者,左室心底、中部和心尖3层短轴层面(short-axis slice,SAX)的原始T1、T2 mapping用于图像分析.使用修正的11次单脉冲SSFP稳态反转恢复序列、3次不同T2准备时间的单脉冲SSFP分别获得T1及T2 mapping图像并定量获得每层面、每部分心肌的T1和T2弛豫时间.结果 心底、中部、心尖的T1、T2弛豫时间分别是:1274.1ms/36.5ms,1273.2ms/37.4ms,1297.8ms/38.2ms;变异系数(%)(T1/T2)分别是2.9/4.2,2.7/4.3,3.6/5.5.总体和每个层面的T1和T2 mapping均有明显的性别差异(P<0.01).结论 根据年龄和性别建立一组心肌T1和T2 mapping的正常参照,给临床提供更精确的参考、更有效地区分病灶与正常心肌组织.考虑到未来心肌T1和T2 mapping技术的研究进展,对照组(健康人群)年龄分布和性别差异均需考虑.

    作者:王俊丽;赵斌;王宝;王海鹏;沈业隆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能谱CT碘基物质分析在肺动脉栓塞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能谱CT碘基物质分析在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2例肺动脉栓塞患者采用宝石能谱CT扫描仪进行检查,获得单能量CTPA图像及碘基肺灌注图,评价CT能谱成像定量碘基物质图在PE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价值.结果72例PE患者经能谱CTPA扫描发现栓塞血管365支,其中中心型发生多,为110支,占30.13%;其次是闭塞型,为104支,占28.49%;锐角附壁型,为73支,占20.00%;钝角附壁型,为48支,占13.15%;不规则形,为30支,占8.22%.对比不同类型PE栓塞区与对照区的碘基值可以发现锐角附壁型、闭塞型、中心型等类型PE栓塞区的碘基值与对照区相比较存在明显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碘基物质图灌注改变与栓塞部位有良好的吻合性,显示肺栓塞与肺灌注缺损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为PE诊断提供更多的形态及功能学信息.

    作者:邓全越;罗越凡;刘怀忠;欧阳可勋;黄洲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Snap shot Freeze在CT冠状动脉成像中应用价值的研究

    目的 探讨SSF在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在本院行冠状动脉CTA检查且在1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20例患者资料,选取佳重建期相,分别用常规重建方法及Snap shot Freeze(SSF)技术重建图像.由2名放射科医师用5分法对两种重建方法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测量常规重建图像、SSF重建图像及DSA图像中各段冠状动脉的直径,对其差异行统计学分析;并记录患者的平均心率、心率变化、右冠状动脉的CT值,分析SSF技术重建图像的主观评分与RCA的CT值、患者平均心率及心率变化的相关性.结果 常规重建图像的主观评分为3.83±0.62,SSF图像的主观评分为4.49±0.71,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具有相关性(Z=-5.17、r=0.76,P=0.00).252段血管的直径在常规重建图像、SSF图像及DSA图像上的直径分别为(2.59±0.79)mm、(2.57±0.81)mm、(2.48±0.82)mm,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F=0.27,P=0.77);常规重建图像及SSF重建图像的RCA的CT值分别为(284.57±106.76)HU、(296.15±101.89)HU,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0.73,P=0.48);SSF重建图像主观评分与CT值、平均心率、心率变化的具有相关性(r=0.73、-0.52、-0.52,P<0.05).结论 SSF能有效校正冠状动脉的运动伪影,提高冠状动脉CTA的图像质量,且不影响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延军;王景志;张延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磁共振诊断

    目的 探讨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MRI表现和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5例颅内PCNSL的MRI表现,包括病灶数目、位置、大小、信号和强化特征.结果 45例中男性27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为54.1岁.27例为单发,18例多发,共71个病灶.49.3%的病灶位于大脑半球,38.0%位于大脑深部、中线处及脑室系统,127%位于脑干及后颅窝,93.3%的病例和91.5%的病灶靠近脑脊液.12.7%的病灶可见坏死,8.5%的有病灶内出血.与脑灰质相比,81.7%的病灶在T 1WI、73.3%的病灶在T2 WI呈等信号,90.1%的病灶可见弥散受限.增强扫描84.5%的病灶强化明显,78.9%的呈结节状或团块状强化.结论 绝大多数颅内PC-NSL病灶具有靠近脑脊液分布、信号强度与脑灰质接近、强化明显和弥散受限的特征,这些特征有助于PCNSL影像学诊断和鉴别.

    作者:王秀玲;汪轩;张宗军;赵艳娥;季学满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螺旋CT与DWI用于肺孤立性实性肿物良恶性鉴别诊断价值对比

    目的 探讨螺旋CT与DWI用于良恶性肺孤立性实性肿物鉴别诊断临床价值差异.方法 收集肺孤立性实性肿物患者80例螺旋CT及MRI-DWI检查影像学资料,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查方式用于肺孤立性实性肿物良恶性诊断准确率和良恶性病变ADC值.结果 螺旋CT和DWI诊断肺孤立性实性肿物准确率分别为81.25%(65/80),96.25%(77/80);DWI用于良恶性肺孤立性实性肿物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螺旋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肺孤立性实性肿物平均ADC值水平显著低于良性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螺旋CT,DWI用于良恶性肺孤立性实性肿物良恶性鉴别诊断具有更佳准确率,可作为重要影像学辅助检查手段加以应用.

    作者:康健;孙跃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寰齿关节退行性变在CT矢状位重组图像中的表现

    目的 观察寰枢关节退行性变及其随年龄的增长的CT表现.方法 对219例有阳性临床症状病患的寰枢关节进行CT扫描、重组,按年龄分组对该关节的退行性改变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寰枢关节退行性变具有出现早,普遍性,时序性的特点.结论 寰枢关节退行性变的CT表现反应了其病理过程,为临床治疗提供宝贵信息.

    作者:Pritam Das;张洁;于乔文;孙庆举;刘庆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80 kVp、低剂量对比剂结合ASIR重建在肺动脉CTA中的初步研究

    目的 探讨能谱CT采用80kVp管电压、低剂量对比剂结合ASIR技术行CT肺动脉成像(CTPA)的可行性.方法 60例临床拟诊为肺动脉栓塞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30例,行CTPA检查.A组管电压为120kVp,对比剂用量60ml,FBP技术重建.B组管电压为80kVp,对比剂用量为20ml,50%ASIR技术重建.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比较两组图像肺动脉CT值、图像背景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剂量(ED)的差异.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图像主观评分差异.结果 B组肺动脉CT值、SNR、CNR均高于A组(P<0.05).B组CTDIvol、DLP、ED均低于A组(P<0.05).两组图像背景噪声、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80kVp、低剂量对比剂结合ASIR技术行CTPA检查可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同时降低人体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用量.

    作者:何霖;尹喜;王成伟;万正国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胰腺导管腺癌患者具有较高的腰椎骨髓脂肪含量的影像研究

    目的 探讨胰腺导管腺癌腰椎骨髓脂肪含量的变化.方法 收集32例经MDCT及病理组织学证实的胰腺导管腺癌患者(年龄41~76岁)及32例人口学匹配的健康受试者行MRI水-脂分离成像获取腰椎骨髓脂肪分数(FF),测定血糖、血脂指标(TC、TG、HDL-c、LDL-c)及胰岛素水平.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胰腺导管腺癌的影响因子.结果 胰腺导管腺癌患者FF(67.9%±7.8%)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49.6%±6.5%),且组间血脂指标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慢性胰腺炎史及FF是胰腺导管腺癌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304(95%CI为1.102~1.780)及1.521(95%CI为1.115~2.004)(P均<0.01).结论 胰腺导管腺癌患者具有较高腰椎骨髓脂肪含量.

    作者:刘彪;黄伟兰;罗汉传;黄秀兰;李雪萍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正常小儿左心室短轴整体和局部扭转运动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正常小儿左心室短轴整体和局部扭转运动特征,探讨斑点追踪技术评估左室短轴整体和局部扭转运动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58例正常儿童,采集胸骨旁左室短轴心尖部、中间部及基底部切面的二维超声图像,脱机分析得到左室短轴三节段心内膜下心肌纤维、心外膜下心肌纤维及心室壁心肌旋转曲线及左室整体旋转曲线及旋转角度,计算左室整体扭转角度,比较不同心肌节段旋转运动的差异,分析其旋转运动特征,并探讨斑点追踪技术评估左室短轴整体和局部扭转运动的临床价值.结果 1)从心尖向心底方向观察,左室基底部先出现一个小的逆时针旋转(正值),后主要为顺时针旋转(负值),心尖部则先出现一个小的顺时针旋转(负值),后主要为逆时针旋转(正值);2)左室基底部、中间部及心尖部整体旋转角度依次递减,对左室整体扭转运动的贡献依次递减;3)正常儿童左室三节段心内膜下心肌纤维、心外膜下心肌纤维及心室壁旋转运动曲线与整体旋转运动曲线波形基本一致;同节段心内膜下心肌纤维旋转运动曲线、整体旋转运动曲线、心外膜下心肌纤维旋转运动曲线及心室壁中层心肌纤维旋转运动曲线逆时针旋转角度(正值)及顺时针角度(负值)依次递减,波动幅度递减;4)左室基底部、中间部至心尖部四条旋转运动曲线逆时针旋转角度(正值)分别依次减低,顺时针角度(负值)分别依次增加;5)左室三节段心外膜下、心内膜下及中层心肌纤维旋转角度与整体旋转角度均显著相关;6)正常儿童左室扭转运动参数与性别、身高、体重、心率、射血分数均不相关.结论 斑点追踪技术可准确分析正常小儿左心室短轴整体和局部扭转运动特征.正常儿童左室整体及局部扭转运动参数规律性强,相关性好,且与性别、身高、体重、心率、射血分数均不相关,可作为临床评估左心室功能的良好可靠指标.

    作者:王梦宣;陈国珍;张玉奇;吴兰平;赵春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扩散峰度成像在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研究初探

    目的 探讨脊髓DKI序列在评估脊髓型颈椎病(CSM)应用价值.方法 于2015年8月~2016年1月,选取20例成年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20例经临床确诊的颈椎病患者作为实验组,采用3.0T MR进行DKI序列扫描,分别测定颈髓灰质和白质FA、MD、MK参数值.比较对照组各间盘层面FA、MD及MK参数值差异性,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FA、MD及MK参数值差异性.结果 对照组各间盘层面DKI参数值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与实验组之间FA-WM、MK-WM及MK-GM存在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2.447、2.898、4.164;P<0.05).结论 DKI能够反映出CSM患者的脊髓灰、白质微观结构的改变,MK在灰质评价方面优于FA.为临床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了参考.

    作者:李道伟;王晓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3D-CT在髋关节骨折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3D-CT)在髋关节骨折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4月~2016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髋关节骨折患者221例,均行常规X线检查、二维CT和3 D-CT检查.结果 221例患者中共有骨折527处,其中股骨头、颈骨折263处,粗隆间骨折175处,髋臼骨折89处;X线检查中共漏检69处骨折,其中48处髋臼骨折,21处股骨头、颈骨折,骨折检出率为86.91%;二维CT检查中漏检13处骨折,均为髋臼骨折,骨折检出率为98.10%;3D-CT清晰显示各处骨折,骨折检出率为100.00%;二维CT和3D-CT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P<0.05),而二维CT和3D-CT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CT在髋关节骨折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与二维CT和X线检查比较,能较清晰显示髋关节骨折损伤细节,为制定手术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曹洪海;郝明;赵燕鹏;张巍;张立海;唐佩福 刊期: 2017年第02期

医学影像学杂志

医学影像学杂志

主管:山东省卫生厅

主办:山东医学影像学研究会;山东医学影像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