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合理使用

胡大一

关键词:抗心律失常药物,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经导管射频消融, 室性心动过速, 快速心律失常, 非药物治疗, 心房扑动, 心脏, 革命, 成就
摘要:80年代以来,心律失常的非药物治疗取得了巨大成就.尤其是经导管射频消融,使一些快速心律失常,包括预激综合征、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心脏正常的室性心动过速和心房扑动的治疗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临床荟萃杂志相关文献
  • 国产米力农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42例

    目的:考察米力农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与不良反应.以氨力农作为对照组比较.方法:按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心功能为Ⅲ或Ⅳ级的CHF住院患者63例,按2:1随机分层分为2组,米力农组42例,氨力农组21例,两组性别、年龄、心功能,病程、心室率均具有可比性.结果:米力农组显效率为71.43%,有效率为21.47%,无效率为7.14%.治疗前后EF分别为0.32±0.04与0.48±0.07(P<0.001);△FS(%)分别为19.29±2.23与27.10±4.10(P<0.001);EPSS(m)分别为15.89±4.25与7.64±3.57(P<0.001);E/A分别为0.89±0.24与1.38±0.32(P<0.001).总疗效及改善左室收缩功能的疗效优于氨力农.心室率分别为115.48±14.34与86.26±10.77次/分(P<0.001),平均血压分别为12.75±0.84与12.76±0.87kPa(P>0.05),对心律失常总疗效:显效率为69.23%,有效率为20.51%,无效率为10.24%.不良反应:2例因静注速度过快而头晕、恶心.结论:米力农治疗CHF近期疗效满意,能改善左室收缩功能与舒张功能,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大.

    作者:严宗震;陈继芳;林秋星;李平途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及突发性耳聋的甲皱微循环观察(附70例分析)

    我院自1993年12月至1997年3月,对70例冠心病及突发性耳聋患者体外反搏治疗前后进行甲皱微循环观察,进一步了解到体外反搏治疗与微循环改善的内在联系,对今后治疗将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现报告如下.

    作者:党文生;陈书昌;杨利军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儿童病毒性心肌炎心率变异性时域分析

    心率变异性(HRV)分析作为一种评价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指标,近年来受到普遍重视,但关于病毒性心肌炎HRV改变的报道较少.本文通过对病毒性心肌炎和正常儿童的HRV分析,旨在探讨病毒性心肌炎HRV的临床特点及意义.

    作者:常文毅;包瑛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以缺铁性贫血为首发症状的甲亢1例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以下简称甲亢)的发病初期表现常不典型,因此容易误诊为其他系统疾病[1],据国内文献发表的甲亢854例,因首发症状特殊而误诊的429例,误诊率为50.3%[2],根据易被伪装的各系统为临床类型,常见的各型依次为神经精神型、心血管系型、消化系型、运动系型、内分泌系型等[3],但以缺铁性贫血为首发症状而发病者属罕见,我们遇到1例报告如下.

    作者:韩熙元;谭锦玲;董雷;马骏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尿视黄醇结合蛋白测定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重要的慢性并发症.传统认为,其病变主要在肾小球.近来一些临床观察提示糖尿病肾小管及肾间质病变亦较常见.我们对138例Ⅱ型糖尿病患者24小时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binding protein,RBP)进行了检测,以初步探讨其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作者:冯尤健;张莹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醒脑静在抢救重度酒精中毒中的作用

    我院自1997年4月至1998年4月,共抢救重度酒精中毒17例,其中加用中药制剂醒脑静注射液抢救8例患者.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建华;沈志斌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维脑路通对高粘滞血症和高脂血症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血液流变学的改变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我院于1996年3月至1997年12月为探讨维脑路通对高粘滞血症和高脂血症的影响,对134例高粘滞血症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采用大剂量维脑路通静滴治疗,并与目前常用具有降低纤维蛋白原、血粘度、血脂等作用的蝮蛇抗栓酶作对照,观察其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如下.

    作者:吕孙成;姜静;袁立富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乳酸酸中毒4例误诊分析

    例1男,76岁,因心前区疼痛反复发作2年,胸闷气喘2个月于1994年2月25日收入院,否认糖尿病史.查体:体温36℃,脉搏84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8/10kPs(135/75mmHg),意识清,心率84次/分,律齐,双肺呼吸音清.心电图示V4~6ST段压低0.1mV,Ⅱ、Ⅲ、aVF坏死性Q波,ST段无偏移,T波倒置.

    作者:高云明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大剂量肾上腺素和异丙基肾上腺素在心脏复苏中的应用

    肾上腺素(AD)是心肺复苏(CPR)中的首选药物,而异丙基肾上腺素(IS)在复苏中通常是有选择性的应用.我们观察了CPR中应用大剂量肾上腺素(HAD)和IS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韩燕;石海明;李迎利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复发因素的分析

    射频消融术(RFCA)已成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安全而有效的根治手段,但其5%左右的复发率也已受到临床医师的关注,如何减少复发率,提高一次成功率仍是一个有待很好解决的问题,本文总结了90例PSVT患者RFCA治疗的复发率,对其可能的复发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

    作者:党书毅;涂远超;张群林;许大国;王崇全;邢海燕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川芎嗪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近期疗效

    川芎嗪(Ligustrazin,Lig)是中药川芎的有效成分,已广泛用于心、脑、肺、肾及血管疾病的治疗[1].但用于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opathy,DN)的治疗报道甚少.1993年至1997年6月我们应用Lig治疗DN 50例,发现其降低血脂、减少蛋白尿、改善血流变及肾功能疗效确切,报告如下.

    作者:冯玉芳;张绍荣;任明芬;梁振洲;牛新青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心包介入法治疗肺癌合并心包积液

    肺癌合并心包转移因癌性积液生长迅速,极易导致急性心包填塞,反复穿刺会给患者增加痛苦,且易引起并发症.我们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法引流、灌注治疗,并经自身对照,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吴国荣;祁春雷;贾武梅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类洋地黄因子变化在使用洋地黄药物中的意义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常见的危重症之一,洋地黄是主要治疗药物.但该药剂量使用不当,易导致中毒发生,加重病情,甚至断送患者性命.类洋地黄因子(EDF)是人体内与洋地黄药物结构作用极相似的微量循环激素,因此我们测定了105例CHF患者血清EDF(sEDF)含量,以探讨其在CHF患者使用洋地黄药物中的意义.

    作者:莫余波;胡节惠;杨仕彬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老年冠心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的测定及意义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由巨噬细胞产生的一种细胞因子,是免疫和炎症反应的主要调节因子[1],同时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也可分泌TNF,并可作用于血管壁而引起血管壁的损伤,促进血管内皮和血管平滑肌的增生[1,2 ].

    作者:陈军;王卫;张平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动态血压监测评价非洛地平的降压作用

    本文采用动态血压监测(ABPM)方法观察非洛地平缓释片对轻、中度高血压的降压疗效.

    作者:张道华;赵新力;吴明永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小儿原发性心肌病30例临床分析

    小儿原发性心肌病为严重危害小儿健康的心脏疾患,愈后差、病死率高,早期诊断治疗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现将我科1984~1997年收治的原发性心肌病30例作一分析.

    作者:孟琼;谭建新;李昌荣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纯性疱疹疗效观察

    单纯性疱疹是一种常见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好发于6岁以下小儿,尤其是6个月至2岁婴幼儿多见,病变可见于口腔局部,也可致全身性感染,甚者危及生命.目前又无特效疗法.我们自1973~1998年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董功田;杨文联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癌相关性血管损害

    早在1865年,Trausseau报道了癌患者有高发率的静脉血栓形成.这种存在于静脉和(或)动脉的副癌性血栓症,称为Trausseau综合征.此发生于潜隐性癌或某些难以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可于恶性肿瘤确诊前几个月甚至若干年发现,是诊断潜隐性癌的重要线索[1].

    作者:刘陶文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原发性甲减伴高CPK血症13例临床报告

    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甲减)是常见的甲状腺疾患,但其病情发展过程中所伴发的高肌酸磷酸激酶(CPK)血症国内少有报告.本文分析1995年以来在我院住院的19例甲减患者的血清酶学改变,报告如下.

    作者:谢晓滨;林淑娟;冯琨;刘国信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毒鼠强中毒48例误诊分析

    毒鼠强为国家禁用剧毒灭鼠药物.1996年2月至1998年2月,我们收治48例来自菏泽市某村不明原因的抽搐患者.经菏泽地区卫生防疫站流行病学调查,以及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研究所的鼠药样本及死者尸解样本的毒物鉴定,确认为毒鼠强中毒.但所有病例在确诊前均临床误诊.现对误诊原因作回顾性分析.

    作者:于爱芹;段月德;王颢杰 刊期: 1999年第02期

临床荟萃杂志

临床荟萃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