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周云;邵素臣
目的 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经临床和影像检查确诊的静脉窦血栓患者中,行CT检查11例,MRI+ MRV检查15例,DSA检查8例.结果 CVST直接征象12例,即血栓本身征象:急性和亚急性期CT平扫静脉窦区可见三角形或条索样高密度灶,慢性期为低密度灶;MRI平扫,正常静脉窦流空信号消失,其内见不同时期血栓信号.CT和MRI增强扫描见静脉窦内三角形或条索样充盈缺损.MRV和DSA可见静脉窦内充盈缺损或静脉窦不显影.间接征象6例,表现为脑实质内水肿、静脉性脑梗塞及不典型部位脑出血、脑静脉扩张.其中3例同时可见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结论 综合影像学检查可以明确诊断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DSA检查是诊断静脉窦血栓的金标准.
作者:张传好;王友良;应亚草;李勇峰;吴尚峰;冯庆陆;王海洋 刊期: 2013年第04期
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早发现、早治疗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关键,随着MSCT在心、肺大血管方面的成像技术越来越成熟,明显提高了肺小血管和血管内栓子的显示率[1~3].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确诊的18例肺动脉栓塞治疗前后的临床资料,以其评价CT肺血管成像(MSCT pulmonary angiogram,MSCTPA)在肺动脉栓塞治疗前后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赵平山;蒋廷宠;董旭霞;江茜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正常成年女性子宫声辐射力脉冲成像(acoustic radiation force implese imageing,ARFI)量化值的参考范围.方法 对84名健康成年女性子宫前壁和后壁分别进行ARFI检测,比较子宫前后壁ARFI数值及不同年龄ARFI数值,正常子宫的ARFI测值采用x-±1.96s计算.结果 不同年龄组子宫ARFI检测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前壁和后壁ARFI检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正常参考值范围:0.81~4.43m/s.结论 ARFI为子宫的硬度检测提供一种定量评价方法,为以后子宫疾病的诊断打下了基础.
作者:陈梅;许幼峰;薛念余;张盛敏;郭昊华;尹凤英;汪许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睾丸微石症与男性不育症病因的关系.方法 对1503例睾丸疾病患者进行超声检查,测量双侧睾丸大小,观察内部回声及有无占位,同时观察附睾及精索静脉情况,然后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了解睾丸及精索血流状况,从中确诊睾丸微石症病例,同时根据临床病史及实验室诊断检出不育症患者.结果 睾丸微石症合并不育症病因的比例较高(P <0.001),不育症合并睾丸微石症的患者中,其他不育症病因所占比例也较高(P<0.05).而这些病例的血流参数无明显异常.结论 睾丸微石症与男性不育症的病因相关,且两者同时存在时更容易导致不育症的发生,超声检查可作为长期随访的手段.
作者:柳俊;詹维伟;周伟;刘振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头颈部动脉开窗畸形的影像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1年12月360例头颈部CTA影像资料和临床表现,主要观察动脉开窗畸形的存在及表现.结果 360例中发现动脉开窗畸形18例,其中9例位于椎动脉,5例位于基底动脉,2例位于大脑中动脉;2例位于前交通动脉.根据血管窗大小及形态分型:10例为裂隙型,9例为凸透镜型.所有病例均表现为变异动脉的局限性重复,18例中1例伴有颅内动脉瘤.结论 MSCTA可以准确显示动脉开窗畸形的位置、形态和毗邻关系,有助于指导头颈部血管病变的诊断与治疗,应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王学廷;冯丽;潘为领;王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脑动脉狭窄是造成脑卒中的主要原因,因此及时正确对脑动脉狭窄类病变做出诊断,就显得格外重要[1].本文选择了25例在我院接受诊断的脑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CTA与DSA的检查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头颈部CTA与DSA在脑动脉狭窄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郑一兵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例1男,72岁.间歇性左上腹疼痛10年.查体:左肾区扪及肿块,活动轻压痛.CT平扫示左肾体积增大,中下部见密度不均影,大径约9cm,内见多发囊性低密度区,CT值为27~46HU(图1a).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分隔状一过性强化,囊壁三期CT值约为86HU、113HU、53HU,囊变区内三期未强化(图1b,1c),CT值约为30HU.左肾门区见一个约1.9cm×1.3cm的淋巴结,增强后中等强化.左肾静脉内见充盈缺损影.左肾盂扩张积水,左肾周见模糊条片影.CT诊断:左侧肾癌;左肾门区淋巴结转移可能性大,左肾静脉瘤栓形成.
作者:崔文俊;刘爱连;汪禾青;张丽敏;田士峰;谢德舜 刊期: 2013年第04期
本文收集2007年12月~2012年2月间在我院治疗的60例急性胸腹部联合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提高CT检查急性胸腹部疾病的诊断水平.1材料与方法本组60例患者,其中男42例,女18例,年龄23~42岁,平均年龄34.58岁.致伤原因:车祸伤28例,高处坠落伤20例,打击伤12例.
作者:郑忠勤;徐燕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VNS的MRI表现.结果 所有膝关节内均存在滑膜增生及增生的滑膜结节,33例为弥漫型PVNS,2例为局限型PVNS,早期8例,中晚期27例,早期PVNS以滑膜增生、绒毛结节形成及关节腔积液为主要表现,无明显低信号含铁血黄素沉积;中晚期PVNS典型表现为长T1略长T2增生滑膜及滑膜结节及T2 WI低信号含铁血黄素结节,并可伴有骨性关节炎MRI表现.增生滑膜结节主要分布髌下深囊及交叉韧带旁.结论 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具有较特征性MRI表现,MRI能准确反映关节内外受侵组织结构受侵犯的范围和程度,是诊断PVNS的理想检查方法.
作者:杨其根;苏凯;马建兵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磁共振成像(MRI)对眼眶神经鞘瘤诊断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使用对比增强剂后优势更加明显.因此,它已被广泛应用于全身各部位神经鞘瘤的诊断和评估[1~3].本文总结了2009年5月~2012年5月经病理检查证实为眼眶神经鞘瘤的19例患者的CT和MRI影像学表现特点,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符合率,提高诊断水平.
作者:朱卫平;任宏宇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eripheral 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s,pPNET)的CT影像学表现,并结合病理、免疫组化特征,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及免疫组化标记证实的15例pPNET的CT表现.4例行CT平扫检查,其余11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 15例pPNET分别位于胸壁(4例)、腹腔(2例)、腹膜后(2例)、颈部(1例)、肩部(1例)、腹股沟(1例),胫骨近端(1例)、骶髂骨(1例)、脊柱旁(2例),11例软组织pPNET的CT表现为边界不清或清楚的软组织肿块,伴或不伴邻近骨质的溶骨性破坏,形态规则或不规则,密度不均匀,多伴坏死、囊变,1例伴有点状钙化,1例伴有瘤骨,增强后呈中度或明显不均匀强化,(双期扫描中)2例病灶门脉期持续强化;4例骨或椎旁pPNET主要表现为较大的溶骨性骨质破坏伴周围软组织肿块,2例病变由椎间孔延伸至椎管内压迫脊髓,1例可见瘤骨,1例可见骨膜反应,增强后中度以上不均质强化,15例病变中2例伴肝脏转移,2例伴肺转移,1例伴纵隔、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免疫组化标记物中阳性表达前三位的由高到低依次为:Vimentin、CD99、Syn.结论 pPNET的CT影像表现缺乏特异性,CT检查能较好地显示肿瘤的内部结构、血供情况,明确肿瘤的范围、毗邻结构的侵犯情况,判定手术切除的可能性、检出远处转移和评价疗效,终确诊须结合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
作者:周永;杨帆;阿里甫;文智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术前三维导丝定位技术对临床不可触及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87例经乳腺X线检查发现的临床不可触及的可疑病变,采用术前三维导丝立体定位,留置导丝于病变区,引导外科手术进行切除活检,术后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经三维导丝立体定位术后病变切除率为100%.87例病例中,恶性病例8例,其中浸润性导管癌2例,导管原位癌6例;良性病变79例,其中包括癌前病变14例(不典型增生9例,导管内乳头状瘤4例,放射状瘢痕1例).结论 乳腺三维导丝定位术定位准确,较精确的确定乳腺不可触及病变的部位,利于活检,可有效提高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率.
作者:陈雯;于代友;刘秀梅;刘红娟;吴月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收集2010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肝局灶性结节增生与肝血管瘤患者的超声诊断资料,对二维和三维超声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分别记录灰阶图像、彩色多普勒特点及PSV、RI、VI,为临床鉴别诊断肝局灶性结节增生和肝血管瘤提供依据.
作者:冷应书;陈剑薇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甲状腺疾病的类型很多,常见的包括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甲亢)、甲状腺功能低下、甲状腺炎及甲状腺肿瘤等,甲状腺癌作为甲状腺疾病中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发病率有所上升[1~3].本文收集自2011年3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甲状腺疾病174例患者超声与CT检查临床资料,探讨超声与CT检查对甲状腺疾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赛云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巨块型肝细胞癌CT表现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相关性.方法 对50例原发性巨块型肝细胞癌螺旋CT表现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膨胀性生长27例中高分化24例,中分化3例;浸润性生长23例均为低分化.结果 膨胀性生长27例,CT平扫显示界限清楚,呈团块状不均均匀的低密度,CT值18~30HU,肿块均见坏死囊变,其中瘤内出血11例,假包膜18例,瘤块破裂2例.肝内结节状转移2例,肝门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2例,静脉瘤栓2例.增强扫描见实质病灶呈均匀性强化2例;斑片状、条索状强化9例;瘤灶边缘环形强化9例;瘤灶边缘线形强化7例.浸润性生长23例,CT平扫显示斑片状低密度,CT值23~31HU,其中界限清楚7例,界限不清楚16例,囊变坏死7例,瘤内出血5例,瘤块破裂1例.肝内结节状转移8例,肝门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7例,静脉瘤栓9例.增强扫描见实质病灶呈不均匀性强化2例;散在斑片状、斑点状强化12例;瘤灶边缘环形强化4例;瘤灶边缘线形强化5例.结论 CT征像能反映出原发性巨块型肝细胞癌恶性程度,膨胀性生长的肿瘤细胞分化较好,恶性度较低,预后良好;浸润性生长的肿瘤细胞分化差,恶性度高,预后差.
作者:郑汉朋;项剑瑜;邱乾德 刊期: 2013年第04期
随着CT设备及扫描技术和相关计算机软件的不断更新发展,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应用于原发性肺癌的定量研究是目前的热点之一[1~5].本文探讨了多层螺旋CT成像在原发性肺癌中的应用诊断价值,提供诊断水平.
作者:戚伟明;徐金锋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对lemmel's综合征(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MSCT检查确诊的20例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患者共发现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20个,其中17个憩室壁菲薄,3个憩室壁较厚,憩室大小10~45mm,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表现为十二指肠圈内侧缘呈囊状突出于十二指肠小弯侧壁,其内多为气体密度影,内见气-液平面6例,增强扫描所示憩室壁强化与十二指肠壁强化一致,腔内无强化.20例病例胆管系统均可见不同程度的扩张,多平面重组及三维重组可以清楚的显示憩室与十二指肠及十二指肠乳头的毗邻关系.结论 16层螺旋CT对Lemmel's综合征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对本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陈天忠 刊期: 2013年第04期
超声显示甲状腺内钙化在乳头状甲状腺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临床早期诊断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收集2010年2月~2012年10月我院21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提高诊断水平.
作者:骆有寿;吴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肾嗜酸细胞腺瘤与嫌色细胞癌均为少见的肾脏肿瘤,分别占肾细胞肿瘤的3%~7%和6%~11%[1].虽然两者生物学行为不同,由于其起源相同、形态学表现有重叠,导致影像学表现亦有所交叉.本文报告肾嗜酸细胞腺瘤、嫌色细胞癌各1例,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并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讨论,以提高对两种少见肿瘤的影像学认识.
作者:刘禄明;刘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肿块具有操作方便、重复性高等优点,并能够动态观察组织血流情况,在乳腺肿块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1].本文者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良恶性肿物诊断与鉴别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月霞;元幼女 刊期: 201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