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探讨睾丸微石症与男性不育症病因的关系

柳俊;詹维伟;周伟;刘振华

关键词:超声检查, 睾丸微石症, 男性不育症病因
摘要:目的 探讨睾丸微石症与男性不育症病因的关系.方法 对1503例睾丸疾病患者进行超声检查,测量双侧睾丸大小,观察内部回声及有无占位,同时观察附睾及精索静脉情况,然后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了解睾丸及精索血流状况,从中确诊睾丸微石症病例,同时根据临床病史及实验室诊断检出不育症患者.结果 睾丸微石症合并不育症病因的比例较高(P <0.001),不育症合并睾丸微石症的患者中,其他不育症病因所占比例也较高(P<0.05).而这些病例的血流参数无明显异常.结论 睾丸微石症与男性不育症的病因相关,且两者同时存在时更容易导致不育症的发生,超声检查可作为长期随访的手段.
医学影像学杂志相关文献
  • B-flow技术联合超声及CTA诊断血管源性间歇性跛行临床分析

    随着近几年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高血压等影响血管的疾病的不断增加,吸烟、高脂血症、肥胖等危险因素的不断年轻化,血管源性间歇性跛行的患者越来越多,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故尽早及时地进行辅助检查,包括彩色多普勒超声及CT血管造影(CTA)检查,从而能快速简便地区分血管源性和其他原因引起的间歇性跛行,并且了解下肢血管病变的部位、严重程度等等,可以为临床的诊疗提供帮助,从而改善和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岳锋;苏缪广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CR与CT对MasonⅠ型桡骨小头骨折的诊断价值

    目的 评价CR与CT对桡骨小头Mason Ⅰ型骨折的诊断价值,为临床医师选择合适的检查提出建设性意见.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经临床确诊为桡骨小头Mason Ⅰ型骨折患者的CR、CT及临床资料,对桡骨小头是否存在骨折、骨折部位、骨折线数量、有无累及关节面、关节面是否塌陷进行重点观察并作简要统计学分析.结果 56例患者外伤8h内均行CR及CT检查,CR诊断桡骨小头骨折38例,怀疑10例,阴性8例,诊断准确率67.86%,阳性率85.71%,漏诊率14.29%;单纯CT轴位明确诊断47例,诊断准确率83.93%,漏诊或不确定骨折9例,漏诊率16.07%;CT薄层重建结合后处理技术诊断53例,怀疑3例,无漏诊病例,诊断准确率94.64%,阳性率为100%.结论 CR对桡骨小头Mason Ⅰ型骨折有较高的检出率,仍可作为首选的检查方式,但伴有肘部脂肪垫翘起及临床有明显的疼痛症状而CR检查阴性或怀疑时,应选择CT检查,薄层重建和CT后处理技术的综合运用是避免漏诊的关键.

    作者:赵涌;马锋;李胜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经阴道超声在宫外孕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超声诊断中经腹部超声检查对非典型宫外孕及早期宫外孕易漏诊或误诊[1,2].我院利用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宫外孕患者实施早期诊断,明显提高了诊断率.本文对2009年6月~2012年6月间对320例早期宫外孕患者经腹超声(transabdominal sonography,TAS)与经阴道超声(transvag-inal sonography,TVS)检查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经腹部及经阴道超声检查对早期宫外孕的诊断价值.

    作者:朱月姣;陈茗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数字合成体层成像和X线数字摄影在肺内结节探测中敏感度的比较

    目的 比较数字合成体层成像(DTS)和普通X线数字摄影对肺内结节探测的敏感度,评价DTS检测肺内小结节的能力.方法 22名有肺内小结节的患者进行随访性CT检查,由2名放射医师共同对CT扫描图像进行阅读,来证实结节的存在并为其定位,作为结节存在的标准.另外为患者进行了后前位胸部X线数字摄影(PA)和DTS检查.再由另外3位胸部放射医师独立阅读DTS影像和PA影像,来确定CT所证实的结节在这两种影像上的显示情况.结节按以下标准进行分级:肯定可见,不确定,不可见.3个级别按直径大小分为以下三组:<5,5~10,>10mm.分析那些标记为肯定可见的结节的真阳性结果.结果 CT断层扫描共检出180个直径范围在3.5~19.5mm的结节,DTS和PA的敏感度分别是67%和23%(P<0.0001).一致性检验表明,在所有三组不同大小的结节中,DTS和PA对肺内结节的检出率均有统计学差异,其中对小结节(直径<5mm)的探测敏感度,两者分别达到49%和10%.结论 和PA相比,在各类大小不同的肺内小结节的探测中,DTS都显示出较大的敏感性.

    作者:张梦龙;孙峰;王雅莹;张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CT与MRI在诊断眼眶神经鞘瘤的临床分析

    磁共振成像(MRI)对眼眶神经鞘瘤诊断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使用对比增强剂后优势更加明显.因此,它已被广泛应用于全身各部位神经鞘瘤的诊断和评估[1~3].本文总结了2009年5月~2012年5月经病理检查证实为眼眶神经鞘瘤的19例患者的CT和MRI影像学表现特点,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符合率,提高诊断水平.

    作者:朱卫平;任宏宇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CT与MRI诊断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临床价值分析

    周围型胆管细胞癌又称肝内胆管细胞性癌,其肿瘤位于肝内较小的胆管.可以是起源于肝内胆管上皮的任何部位,多为单中心性发生,很少合并肝硬化.周围型胆管细胞癌临 床表现的特异性不明显,易与肝内其他病变混淆,CT与MRI是周围型胆管细胞癌诊断中较常用检查方法[1].本文对26例周围型胆管细胞癌患者的病理检查与CT、MRI的诊断对比分析,提高周围型胆管细胞癌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王和平;陈雅青;张铁英;张文奇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孤立性小腿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价值

    孤立性小腿深静脉血栓(isolated distal deep-vein thrombosis,IDDVT)是指局限于胭窝以下深静脉内血栓形成,包括胫后静脉、胫前静脉,腓静脉、肌间静脉丛(常见于腓肠肌及比目鱼肌),不伴有下肢主干深静脉(主要指股静脉及胭静脉)血栓(proximal deep-vein thrombosis,PDVT),尽管彩超已经逐渐取代下肢静脉顺行造影,成为诊断PDVT首选检查方法[1],但是彩超在IDDVT中的应用价值尚有争议[2,3],本文回顾分析了47例经临床确诊的IDDVT患者声像图表现,并选取同期50例PDVT患者作为对照组,旨在探讨彩超在IDDVT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夏国兵;金秋龙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基底节区非生殖细胞瘤性生殖细胞肿瘤1例

    患者男,8岁.父母偶然发现患者外生殖器大、出现阴毛且近期学习成绩下降明显,逐来医院就诊.查体:患儿双上肢肌力V级,右上肢灵活性差,用手习惯由右手改为左手.右侧轻度跛行.无发热、盗汗、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α-FP)460.92ng/ml(0~13.4ng/ml),绒毛膜促性腺激素(3-HCG)71.62mIU/ml(0~5 mIU/ml),癌胚抗原(CEA) 1.14ng/ml(0~5ng/ml).

    作者:许韫;张鹏;李俊逸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CTA与DSA在诊断脑动脉狭窄病变的临床价值分析

    脑动脉狭窄是造成脑卒中的主要原因,因此及时正确对脑动脉狭窄类病变做出诊断,就显得格外重要[1].本文选择了25例在我院接受诊断的脑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CTA与DSA的检查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头颈部CTA与DSA在脑动脉狭窄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郑一兵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是指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但心电图检查提示有T波降低、ST段压低、倒置或平坦等临床表现的心肌缺血[1~6].动态心电图(dynamic electrocardiography,DCG)是一种可以长时间连续记录并分析心脏在安静和活动时心电图变化的方法,是临床确立诊断、分析病情的重要的辅助检查,可发现ECG不易发现的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

    作者:杨小花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16层螺旋CT成像在原发性肺癌中的应用诊断价值分析

    随着CT设备及扫描技术和相关计算机软件的不断更新发展,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应用于原发性肺癌的定量研究是目前的热点之一[1~5].本文探讨了多层螺旋CT成像在原发性肺癌中的应用诊断价值,提供诊断水平.

    作者:戚伟明;徐金锋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超声检查乳腺占位性病变临床分析(附132例报告)

    乳腺占位性病变是女性都常见的疾病,临床上通过超声或病理等检查以进一步诊断[1~5],本组收集2006年8月~2011年8月我院收治的132例乳腺占位性病变的女性患者超声检查的临床资料,分析超声检查乳腺占位性病变的临床价值.

    作者:曹华英;江贤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16层螺旋CT重建对胫骨后侧平台骨折诊断的临床价值

    胫骨骨折是常见的管状骨折,并且多见于胫骨平台.传统的X线检查在对关节腔内的结构显示欠佳,因此对于粉碎性骨折的诊断存在一定的误差[1~3].16层螺旋CT具有扫描速度快、可以进行大范围扫描、高分辨率和强大的图像后处理能力[4].对其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邱国和;杨风云;吴小光;熊俊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MRI表现临床价值分析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指新生儿在围生期由于窒息出现脑组织缺氧或脑血流减少或缺失,导致脑血供和气体交换障碍.若不进行及时诊断和救治,将会出现胎儿宫内窘迫、心率异常,分娩困难,呼吸困难等,将终导致患儿的全脑性的不可逆损伤,是发生新生儿智力伤残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1~3].

    作者:李好鹏;高继勇;姜智南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正常成年女性子宫声辐射力脉冲成像量化值的参考范围探讨

    目的 探讨正常成年女性子宫声辐射力脉冲成像(acoustic radiation force implese imageing,ARFI)量化值的参考范围.方法 对84名健康成年女性子宫前壁和后壁分别进行ARFI检测,比较子宫前后壁ARFI数值及不同年龄ARFI数值,正常子宫的ARFI测值采用x-±1.96s计算.结果 不同年龄组子宫ARFI检测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前壁和后壁ARFI检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正常参考值范围:0.81~4.43m/s.结论 ARFI为子宫的硬度检测提供一种定量评价方法,为以后子宫疾病的诊断打下了基础.

    作者:陈梅;许幼峰;薛念余;张盛敏;郭昊华;尹凤英;汪许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浆细胞性乳腺炎的高频超声检查与病理对照分析

    本文对24例经病理证实为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患者[1~8]行高频超声检查,比较了超声及病理结果,现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收集2007年5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24例经病理证实为浆细胞性乳腺炎女性患者,年龄22~68岁,平均年龄49.22岁.采用飞利浦IU22及HDII彩色多普勒诊断仪进行超声检测,超声扫查乳腺前,需要询问与乳腺相关的病史,然后进行两侧乳房常规视诊,触诊,检查乳房外形有无形态失常.

    作者:宋鲁梅;姚瑾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128层CT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评估心肌桥-壁冠状动脉

    目的 探讨128层螺旋CT对心肌桥的诊断效能,评估壁冠动脉狭窄程度.方法 对146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进行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VR、MIP、MPR、CPR对血管进行重建,短轴多平面重组,分析血管在收缩期或舒张期血管狭窄程度.结果 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中,MPR/CPR/MIP重建更有利于心肌桥一壁冠状动脉的显示;共检出30例心肌桥,34段;19例发生在前降支,10例发生在回旋支,1例发生在右冠状动脉;17例伴有不同程度的邻近冠状动脉粥样板块形成;1例合并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结论 128层螺旋CT结合多种图象后处理技术,尤其MPR/CPR/MIP重建可以清晰显示心肌桥一壁冠状动脉,是一种能够无创、准确诊断心肌桥一壁冠状动脉的重要手段.

    作者:武汉忠;陈进;王强荣;王亚军;常燕祥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16层螺旋CT诊断外伤性脾脏破裂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外伤性脾脏破裂的CT表现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对53例外伤性脾脏破裂患者行螺旋CT检查,其中35例平扫加增强三期扫描,13例直接增强扫描,5例平扫;并对其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T诊断脾脏破裂根据Gay分级:Ⅰ级:局限性包膜破裂及小的包膜下血肿,8例,非手术保守治疗;Ⅱ级:小的外周撕裂,实质内血肿<3cm,15例,其中3例选择性脾脏手术切除,12例非手术保守治疗;Ⅲ级:撕裂延伸至脾门及实质,血肿直径>3cm,25例,其中20例选择性脾脏手术切除,1例全脾手术切除,4例非手术保守治疗;Ⅳ级:脾脏粉碎及血管破裂,5例,全脾手术切除.结论 外伤性脾脏破裂CT表现具有特征性,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都较高,对临床分级及确定治疗方案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从而得到合理的临床治疗,可作为脾脏外伤检查的首选方法.

    作者:杨燕;雷瑞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胸腹部创伤的临床价值分析

    本文收集2007年12月~2012年2月间在我院治疗的60例急性胸腹部联合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提高CT检查急性胸腹部疾病的诊断水平.1材料与方法本组60例患者,其中男42例,女18例,年龄23~42岁,平均年龄34.58岁.致伤原因:车祸伤28例,高处坠落伤20例,打击伤12例.

    作者:郑忠勤;徐燕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多序列MRI和MSCT诊断胆道结石对照研究

    目的 对比探讨多序列磁共振成像(MRI)及多层螺旋CT (MSCT)诊断胆道系统结石的价值.方法 抽取2011年7月~2012年7月共58例胆道结石病例,均行MSCT平扫和多序列MRI检查,MRI检查序列包括:轴位T2 WI、轴位T2WI压脂、轴位T1WI、冠状位T2WI、厚层块MRCP和薄层MRCP.2种检查时间间隔不超过2天,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按结石所在部位分成肝内胆管结石、上段胆总管结石、下段胆总管结石及胆囊结石进行统计.将MSCT和多序列MRI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应用配对四格表行x2检验统计分析.结果 共102个部位存在结石,其中胆囊结石30个部位,上段胆总管结石9个部位,下段胆总管结石36个部位,肝内胆管结石27个部位.多序列MRI诊断100个部位存在结石,MSCT诊断66个部位存在结石,多序列MRI诊断正确率为98.03%(100/102),MSCT诊断正确率为64.7%(66/102),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0,P<0.01).结论 多序列MRI诊断胆道系统结石明显高于MSCT,为外科手术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作者:潘仲林;朱友志;廖文彬;陈东;曹慧贤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医学影像学杂志

医学影像学杂志

主管:山东省卫生厅

主办:山东医学影像学研究会;山东医学影像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