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浆细胞性乳腺炎的高频超声检查与病理对照分析

宋鲁梅;姚瑾

关键词:浆细胞性乳腺炎, 超声检查, 病理
摘要:本文对24例经病理证实为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患者[1~8]行高频超声检查,比较了超声及病理结果,现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收集2007年5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24例经病理证实为浆细胞性乳腺炎女性患者,年龄22~68岁,平均年龄49.22岁.采用飞利浦IU22及HDII彩色多普勒诊断仪进行超声检测,超声扫查乳腺前,需要询问与乳腺相关的病史,然后进行两侧乳房常规视诊,触诊,检查乳房外形有无形态失常.
医学影像学杂志相关文献
  • 原发性巨块型肝癌CT表现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对照分析

    目的 探讨原发性巨块型肝细胞癌CT表现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相关性.方法 对50例原发性巨块型肝细胞癌螺旋CT表现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膨胀性生长27例中高分化24例,中分化3例;浸润性生长23例均为低分化.结果 膨胀性生长27例,CT平扫显示界限清楚,呈团块状不均均匀的低密度,CT值18~30HU,肿块均见坏死囊变,其中瘤内出血11例,假包膜18例,瘤块破裂2例.肝内结节状转移2例,肝门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2例,静脉瘤栓2例.增强扫描见实质病灶呈均匀性强化2例;斑片状、条索状强化9例;瘤灶边缘环形强化9例;瘤灶边缘线形强化7例.浸润性生长23例,CT平扫显示斑片状低密度,CT值23~31HU,其中界限清楚7例,界限不清楚16例,囊变坏死7例,瘤内出血5例,瘤块破裂1例.肝内结节状转移8例,肝门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7例,静脉瘤栓9例.增强扫描见实质病灶呈不均匀性强化2例;散在斑片状、斑点状强化12例;瘤灶边缘环形强化4例;瘤灶边缘线形强化5例.结论 CT征像能反映出原发性巨块型肝细胞癌恶性程度,膨胀性生长的肿瘤细胞分化较好,恶性度较低,预后良好;浸润性生长的肿瘤细胞分化差,恶性度高,预后差.

    作者:郑汉朋;项剑瑜;邱乾德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与肝血管瘤的超声鉴别诊断分析

    收集2010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肝局灶性结节增生与肝血管瘤患者的超声诊断资料,对二维和三维超声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分别记录灰阶图像、彩色多普勒特点及PSV、RI、VI,为临床鉴别诊断肝局灶性结节增生和肝血管瘤提供依据.

    作者:冷应书;陈剑薇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数字合成体层成像和X线数字摄影在肺内结节探测中敏感度的比较

    目的 比较数字合成体层成像(DTS)和普通X线数字摄影对肺内结节探测的敏感度,评价DTS检测肺内小结节的能力.方法 22名有肺内小结节的患者进行随访性CT检查,由2名放射医师共同对CT扫描图像进行阅读,来证实结节的存在并为其定位,作为结节存在的标准.另外为患者进行了后前位胸部X线数字摄影(PA)和DTS检查.再由另外3位胸部放射医师独立阅读DTS影像和PA影像,来确定CT所证实的结节在这两种影像上的显示情况.结节按以下标准进行分级:肯定可见,不确定,不可见.3个级别按直径大小分为以下三组:<5,5~10,>10mm.分析那些标记为肯定可见的结节的真阳性结果.结果 CT断层扫描共检出180个直径范围在3.5~19.5mm的结节,DTS和PA的敏感度分别是67%和23%(P<0.0001).一致性检验表明,在所有三组不同大小的结节中,DTS和PA对肺内结节的检出率均有统计学差异,其中对小结节(直径<5mm)的探测敏感度,两者分别达到49%和10%.结论 和PA相比,在各类大小不同的肺内小结节的探测中,DTS都显示出较大的敏感性.

    作者:张梦龙;孙峰;王雅莹;张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肺粘液表皮样癌的CT影像表现

    目的 探讨肺粘液表皮样癌的CT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肺粘液表皮样癌患者的影像资料,5例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5例CT均表现为支气管内边缘光滑、边界清楚的类圆形或分叶状肿块,沿支气管生长,1例位于中间干支气管,1例位于叶支气管,3例位于段支气管,直径1~4cm.2例伴阻塞性肺不张,3例伴阻塞性肺炎.1例病变内见小斑片状钙化灶,其余4例病灶密度均匀,增强扫描轻度强化.只有1例有纵隔及同侧肺门淋巴结肿大.结论 肺粘液表皮样癌是位于支气管内的少见肿瘤,CT上表现为支气管内类圆形或分叶状肿块,伴有阻塞性炎症或肺不张,肿块密度均匀,增强扫描轻度强化.

    作者:李多;周新华;吕平欣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胎儿开放性脊柱裂并ChiariⅡ畸形1例

    孕妇25岁,孕1产0,孕22周,否认家族史及孕期服药史,血清检查神经管缺陷风险系数为7.34,神经管筛查结论为高危.唐氏综合征筛查及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查均阴性.超声检查:胎儿小脑呈香蕉型,后颅窝消失,脊柱骶尾部椎管连续性中断.

    作者:梁莎;林剑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多层螺旋CT检查喉癌的临床价值分析

    收集2007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喉癌患者CT检查临床资料,并与手术病理检查进行对比研究,探讨螺旋CT检查在喉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常恩;黄锦芳;龚炳昌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16层螺旋CT诊断Lemmel's综合征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对lemmel's综合征(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MSCT检查确诊的20例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患者共发现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20个,其中17个憩室壁菲薄,3个憩室壁较厚,憩室大小10~45mm,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表现为十二指肠圈内侧缘呈囊状突出于十二指肠小弯侧壁,其内多为气体密度影,内见气-液平面6例,增强扫描所示憩室壁强化与十二指肠壁强化一致,腔内无强化.20例病例胆管系统均可见不同程度的扩张,多平面重组及三维重组可以清楚的显示憩室与十二指肠及十二指肠乳头的毗邻关系.结论 16层螺旋CT对Lemmel's综合征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对本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陈天忠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超声与CT检查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甲状腺疾病的类型很多,常见的包括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甲亢)、甲状腺功能低下、甲状腺炎及甲状腺肿瘤等,甲状腺癌作为甲状腺疾病中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发病率有所上升[1~3].本文收集自2011年3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甲状腺疾病174例患者超声与CT检查临床资料,探讨超声与CT检查对甲状腺疾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赛云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经阴道超声在宫外孕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超声诊断中经腹部超声检查对非典型宫外孕及早期宫外孕易漏诊或误诊[1,2].我院利用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宫外孕患者实施早期诊断,明显提高了诊断率.本文对2009年6月~2012年6月间对320例早期宫外孕患者经腹超声(transabdominal sonography,TAS)与经阴道超声(transvag-inal sonography,TVS)检查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经腹部及经阴道超声检查对早期宫外孕的诊断价值.

    作者:朱月姣;陈茗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16层螺旋CT诊断肺内结节临床分析

    肺内结节性病变是病理诊断上的重点和难点,肺内结节性是指大直径≤20mm的单发或多发类圆形或圆形病变[1,2].本文运用16层螺旋CT联合的Lung Care软件对肺结节的形态及体积大小的变化进行分析与胸部CT常规扫描结果对照比较,探讨计算机的辅助诊断能力.

    作者:王仲楚;方克灶;苏缪广;黄云较;黄正顺;郑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16层螺旋CT诊断软骨病变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软骨病变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54例共81处软骨病变的CT及临床资料,着重探讨软骨病变的CT表现及其鉴别诊断,结合文献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本组54例中,CT诊断甲状软骨病变6例(4例软骨骨折,2例软骨破坏)、环状软骨病变4例(2例软骨破坏,2例软骨骨折),肋软骨病变40例(共69根),其中软骨骨折38例共61根肋软骨,2例软骨破坏共8根肋软骨.软骨骨折的主要CT征象为软骨连续性中断(100%),软骨钙化片分离或移位(80.33%),断端周围多有软组织肿胀;软骨破坏的主要CT征象为软骨连续性中断,断端较为圆钝,但软骨表面钙化/骨化部分仍保留在软骨正常轮廓内,恶性肿瘤浸润软骨可呈“泥沙样”改变,周围软组织常见肿胀.结论 MSCT对软骨病变检出率高且能清晰显示软骨病变的部位、数目、形态及移位情况,对软骨破坏性病变结合临床病史可于术前作出准确诊断.

    作者:张磊;谢祥仁;李胜;邹文远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HDCT能谱技术提高肝硬化门静脉血管成像图像质量的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能谱技术在提高肝硬化患者CT门静脉血管成像质量方面的价值.方法 45例肝硬化患者,采用的能谱扫描模式行动脉期门脉期扫描后,运用能谱分析软件获得门静脉期佳对比信噪比(CNR)单能图像和传统混合能量图像(QC图像),并对门静脉及侧枝血管进行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重建.采用双盲法对重建质量进行评估.对二组图像的评分数据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 佳CNR单能图像的VR、MIP重建图像对门静脉与侧枝血管及肝内分支的显示级别均优于混合能量图像,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佳CNR单能图像能明显提高肝硬化CTPV门静脉与侧枝血管及肝内分支显示的图像质量.

    作者:谢继承;陈盈;周亚敏;樊树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CT与MRI诊断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临床价值分析

    周围型胆管细胞癌又称肝内胆管细胞性癌,其肿瘤位于肝内较小的胆管.可以是起源于肝内胆管上皮的任何部位,多为单中心性发生,很少合并肝硬化.周围型胆管细胞癌临 床表现的特异性不明显,易与肝内其他病变混淆,CT与MRI是周围型胆管细胞癌诊断中较常用检查方法[1].本文对26例周围型胆管细胞癌患者的病理检查与CT、MRI的诊断对比分析,提高周围型胆管细胞癌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王和平;陈雅青;张铁英;张文奇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腹部少见血管性病变的CT表现

    多种血管性病变可发生于腹部,特别是文献对小肠缺血性病变多有报道.本文笔者收集3例手术及随访证实了的腹部少见血管性病变CT影像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本院2011年6月~2012年8月腹部少见血管性病变3例,包括肝总动脉瘤、肝血管畸形并肝动脉-肝静脉瘘形成1例.例1,男,73岁.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手术证实.腹主动脉及左髂总动脉瘤并附壁血栓形成.

    作者:方卫华;杨振庚;麦威铨;高镇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128层CT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评估心肌桥-壁冠状动脉

    目的 探讨128层螺旋CT对心肌桥的诊断效能,评估壁冠动脉狭窄程度.方法 对146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进行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VR、MIP、MPR、CPR对血管进行重建,短轴多平面重组,分析血管在收缩期或舒张期血管狭窄程度.结果 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中,MPR/CPR/MIP重建更有利于心肌桥一壁冠状动脉的显示;共检出30例心肌桥,34段;19例发生在前降支,10例发生在回旋支,1例发生在右冠状动脉;17例伴有不同程度的邻近冠状动脉粥样板块形成;1例合并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结论 128层螺旋CT结合多种图象后处理技术,尤其MPR/CPR/MIP重建可以清晰显示心肌桥一壁冠状动脉,是一种能够无创、准确诊断心肌桥一壁冠状动脉的重要手段.

    作者:武汉忠;陈进;王强荣;王亚军;常燕祥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CT表现与病理对照

    目的 研究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eripheral 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s,pPNET)的CT影像学表现,并结合病理、免疫组化特征,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及免疫组化标记证实的15例pPNET的CT表现.4例行CT平扫检查,其余11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 15例pPNET分别位于胸壁(4例)、腹腔(2例)、腹膜后(2例)、颈部(1例)、肩部(1例)、腹股沟(1例),胫骨近端(1例)、骶髂骨(1例)、脊柱旁(2例),11例软组织pPNET的CT表现为边界不清或清楚的软组织肿块,伴或不伴邻近骨质的溶骨性破坏,形态规则或不规则,密度不均匀,多伴坏死、囊变,1例伴有点状钙化,1例伴有瘤骨,增强后呈中度或明显不均匀强化,(双期扫描中)2例病灶门脉期持续强化;4例骨或椎旁pPNET主要表现为较大的溶骨性骨质破坏伴周围软组织肿块,2例病变由椎间孔延伸至椎管内压迫脊髓,1例可见瘤骨,1例可见骨膜反应,增强后中度以上不均质强化,15例病变中2例伴肝脏转移,2例伴肺转移,1例伴纵隔、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免疫组化标记物中阳性表达前三位的由高到低依次为:Vimentin、CD99、Syn.结论 pPNET的CT影像表现缺乏特异性,CT检查能较好地显示肿瘤的内部结构、血供情况,明确肿瘤的范围、毗邻结构的侵犯情况,判定手术切除的可能性、检出远处转移和评价疗效,终确诊须结合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

    作者:周永;杨帆;阿里甫;文智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微创保胆取石术前彩超检查的临床分析(附97例报告)

    目的 探讨胆囊结石患者微创保胆取石术前彩超检查胆囊情况、脂餐后胆囊排空功能的临床体会.方法 患者术前空腹时详细记录胆囊大小、壁厚情况、结石数目及大小,有无皱襞及位置,并且对胆囊底的位置进行定位;脂餐后60min、120min测量胆囊大小,估测排空功能.结果 97例中68例胆囊排空功能≥30%,脂餐后60min胆囊排空功能(%)均数65.23±27.69,脂餐120min胆囊排空分数(%)均数64.5±28.12,P>0.05,两者间无统计学意义;胆囊壁上息肉样病变28例,胆囊壁间结石3例,胆囊皱襞15例,1例胆囊皱襞只留有针孔样结构,均行微创保胆取石术,胆囊排空功能<30%29例改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结论 彩超显像观察胆囊结石患者胆囊情况、脂餐后胆囊排空功能的变化,保证了胆囊结石患者微创保胆取石术既保留具有排空功能的胆囊,又取尽结石的预期疗效.

    作者:陆海娟;钟惠琴;伍小辉;张磊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DR与螺旋CT检查外伤性肋骨骨折临床价值分析

    数字化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双能量减影技术和螺旋CT是检查胸部外伤的重要方法[1~4].本文分析两种方法诊断外伤性肋骨骨折的临床价值,提高诊断水平.1材料与方法本组204例患者,其中男125例,女79例;年龄20~72岁,平均39.53岁.致伤原因:交通伤87例,殴打伤34例,坠落伤57例,挤压伤15例,锐器伤11例;其中闭合性损伤118例,开放性损伤86例;主要临床表现胸痛、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尤其在深吸气、咳嗽或转动体位时加剧等.

    作者:葛浩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超声检查乳腺占位性病变临床分析(附132例报告)

    乳腺占位性病变是女性都常见的疾病,临床上通过超声或病理等检查以进一步诊断[1~5],本组收集2006年8月~2011年8月我院收治的132例乳腺占位性病变的女性患者超声检查的临床资料,分析超声检查乳腺占位性病变的临床价值.

    作者:曹华英;江贤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超声心动图诊断主动脉缩窄的临床价值

    先天性主动脉缩窄(Coarctation of the aorta,CoA)是指主动脉的先天性局限性狭窄畸形,是较常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之一,占先天性心脏病总数的5%~8%[1],本病可单独存在,但更常合并其他心血管畸形或作为复杂畸形的组成部分,临床上较容易漏诊,以往临床诊断主要依靠心导管造影,但由于费用高、属于有创检查且较长时间暴露于放射线下.随着超声心动图检查的不断发展,可直观、适时、较全面地显示心血管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变化,为临床提供了可靠的诊断依据,现报告如下.

    作者:付淑萍;姚凤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医学影像学杂志

医学影像学杂志

主管:山东省卫生厅

主办:山东医学影像学研究会;山东医学影像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