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仲楚;方克灶;苏缪广;黄云较;黄正顺;郑哲
收集2010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肝局灶性结节增生与肝血管瘤患者的超声诊断资料,对二维和三维超声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分别记录灰阶图像、彩色多普勒特点及PSV、RI、VI,为临床鉴别诊断肝局灶性结节增生和肝血管瘤提供依据.
作者:冷应书;陈剑薇 刊期: 2013年第04期
脑动脉狭窄是造成脑卒中的主要原因,因此及时正确对脑动脉狭窄类病变做出诊断,就显得格外重要[1].本文选择了25例在我院接受诊断的脑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CTA与DSA的检查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头颈部CTA与DSA在脑动脉狭窄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郑一兵 刊期: 2013年第04期
收集2007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喉癌患者CT检查临床资料,并与手术病理检查进行对比研究,探讨螺旋CT检查在喉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常恩;黄锦芳;龚炳昌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软骨病变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54例共81处软骨病变的CT及临床资料,着重探讨软骨病变的CT表现及其鉴别诊断,结合文献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本组54例中,CT诊断甲状软骨病变6例(4例软骨骨折,2例软骨破坏)、环状软骨病变4例(2例软骨破坏,2例软骨骨折),肋软骨病变40例(共69根),其中软骨骨折38例共61根肋软骨,2例软骨破坏共8根肋软骨.软骨骨折的主要CT征象为软骨连续性中断(100%),软骨钙化片分离或移位(80.33%),断端周围多有软组织肿胀;软骨破坏的主要CT征象为软骨连续性中断,断端较为圆钝,但软骨表面钙化/骨化部分仍保留在软骨正常轮廓内,恶性肿瘤浸润软骨可呈“泥沙样”改变,周围软组织常见肿胀.结论 MSCT对软骨病变检出率高且能清晰显示软骨病变的部位、数目、形态及移位情况,对软骨破坏性病变结合临床病史可于术前作出准确诊断.
作者:张磊;谢祥仁;李胜;邹文远 刊期: 2013年第04期
收集2010年8月~2012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肝脏囊性转移瘤患者CT和MR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1~3],探讨两种检查方法在肝脏囊性转移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如雪;徐宏庆;王志强;王大川;张念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是指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但心电图检查提示有T波降低、ST段压低、倒置或平坦等临床表现的心肌缺血[1~6].动态心电图(dynamic electrocardiography,DCG)是一种可以长时间连续记录并分析心脏在安静和活动时心电图变化的方法,是临床确立诊断、分析病情的重要的辅助检查,可发现ECG不易发现的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
作者:杨小花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声像图特点,提高术前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共75个病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PTMC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点.结果 68例PTMC患者中双侧病灶者7例,45例(66.2%)伴淋巴结转移.75个病灶中,70个(93.3%)呈低回声或极低回声,5个(6.7%)为等回声,病灶纵/横≥1的42例(56.0%),伴细小钙化55个(73.3%),血供I型或II型53个,占70.7%.结论 低回声或极低回声、微钙化、纵/横≥1是PTC具有特征性的超声表现,掌握PTMC的超声特征表现,能提高检出率,从而为临床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陈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MR动态增强、扩散成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1~5],本文将2009年7月~2011年7月我院收治的行MR动态增强、扩散成像34例前列腺癌患者设为观察组,将同期2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差异.
作者:黄洁红;吴清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睾丸微石症与男性不育症病因的关系.方法 对1503例睾丸疾病患者进行超声检查,测量双侧睾丸大小,观察内部回声及有无占位,同时观察附睾及精索静脉情况,然后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了解睾丸及精索血流状况,从中确诊睾丸微石症病例,同时根据临床病史及实验室诊断检出不育症患者.结果 睾丸微石症合并不育症病因的比例较高(P <0.001),不育症合并睾丸微石症的患者中,其他不育症病因所占比例也较高(P<0.05).而这些病例的血流参数无明显异常.结论 睾丸微石症与男性不育症的病因相关,且两者同时存在时更容易导致不育症的发生,超声检查可作为长期随访的手段.
作者:柳俊;詹维伟;周伟;刘振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本文收集2008年5月~2012年5月我院经多层螺旋CT诊断并通过病理分析证实的38例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与病理对照分析在小肾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1材料与方法本组38例患者,其中男25例,女13例;年龄33~67岁,平均年龄52.2岁.其中单侧32例,双侧6例.
作者:汤雷军;蔡忠壮;张焕;罗永荣 刊期: 2013年第04期
随着CT设备及扫描技术和相关计算机软件的不断更新发展,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应用于原发性肺癌的定量研究是目前的热点之一[1~5].本文探讨了多层螺旋CT成像在原发性肺癌中的应用诊断价值,提供诊断水平.
作者:戚伟明;徐金锋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对lemmel's综合征(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MSCT检查确诊的20例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患者共发现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20个,其中17个憩室壁菲薄,3个憩室壁较厚,憩室大小10~45mm,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表现为十二指肠圈内侧缘呈囊状突出于十二指肠小弯侧壁,其内多为气体密度影,内见气-液平面6例,增强扫描所示憩室壁强化与十二指肠壁强化一致,腔内无强化.20例病例胆管系统均可见不同程度的扩张,多平面重组及三维重组可以清楚的显示憩室与十二指肠及十二指肠乳头的毗邻关系.结论 16层螺旋CT对Lemmel's综合征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对本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陈天忠 刊期: 2013年第04期
本文对24例经病理证实为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患者[1~8]行高频超声检查,比较了超声及病理结果,现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收集2007年5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24例经病理证实为浆细胞性乳腺炎女性患者,年龄22~68岁,平均年龄49.22岁.采用飞利浦IU22及HDII彩色多普勒诊断仪进行超声检测,超声扫查乳腺前,需要询问与乳腺相关的病史,然后进行两侧乳房常规视诊,触诊,检查乳房外形有无形态失常.
作者:宋鲁梅;姚瑾 刊期: 2013年第04期
随着近几年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高血压等影响血管的疾病的不断增加,吸烟、高脂血症、肥胖等危险因素的不断年轻化,血管源性间歇性跛行的患者越来越多,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故尽早及时地进行辅助检查,包括彩色多普勒超声及CT血管造影(CTA)检查,从而能快速简便地区分血管源性和其他原因引起的间歇性跛行,并且了解下肢血管病变的部位、严重程度等等,可以为临床的诊疗提供帮助,从而改善和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岳锋;苏缪广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磁共振成像(MRI)对眼眶神经鞘瘤诊断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使用对比增强剂后优势更加明显.因此,它已被广泛应用于全身各部位神经鞘瘤的诊断和评估[1~3].本文总结了2009年5月~2012年5月经病理检查证实为眼眶神经鞘瘤的19例患者的CT和MRI影像学表现特点,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符合率,提高诊断水平.
作者:朱卫平;任宏宇 刊期: 2013年第04期
患者男,8岁.父母偶然发现患者外生殖器大、出现阴毛且近期学习成绩下降明显,逐来医院就诊.查体:患儿双上肢肌力V级,右上肢灵活性差,用手习惯由右手改为左手.右侧轻度跛行.无发热、盗汗、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α-FP)460.92ng/ml(0~13.4ng/ml),绒毛膜促性腺激素(3-HCG)71.62mIU/ml(0~5 mIU/ml),癌胚抗原(CEA) 1.14ng/ml(0~5ng/ml).
作者:许韫;张鹏;李俊逸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多种血管性病变可发生于腹部,特别是文献对小肠缺血性病变多有报道.本文笔者收集3例手术及随访证实了的腹部少见血管性病变CT影像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本院2011年6月~2012年8月腹部少见血管性病变3例,包括肝总动脉瘤、肝血管畸形并肝动脉-肝静脉瘘形成1例.例1,男,73岁.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手术证实.腹主动脉及左髂总动脉瘤并附壁血栓形成.
作者:方卫华;杨振庚;麦威铨;高镇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纵膈神经内分泌癌的CT表现,探讨其CT征象.方法 回顾经病理证实的9例纵膈神经内分泌癌,分析其CT的影像表现.结果 9例纵膈神经内分泌癌多位于前上纵膈(7/9).纵膈神经内分泌癌CT值密度欠均匀,病灶直径大于5cm时其内易见坏死.对比增强扫描实质部分明显强化.结论 纵膈神经内分泌癌具有体积大,易坏死、具有明显侵袭性、易转移的特点.结合临床病史,有助于提高纵膈神经内分泌癌的诊断率.
作者:刘海龙;刘敏;刘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软组织肿块的声像图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对90例经穿刺活检、手术病理证实的软组织肿块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前超声诊断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90例软组织肿块诊断符合率为85.56%(77/90),其中良性肿瘤诊断符合率为90.54%(67/74);恶性肿瘤诊断符合率为68.75%(11/16).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软组织肿块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许周云;邵素臣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正常成年女性子宫声辐射力脉冲成像(acoustic radiation force implese imageing,ARFI)量化值的参考范围.方法 对84名健康成年女性子宫前壁和后壁分别进行ARFI检测,比较子宫前后壁ARFI数值及不同年龄ARFI数值,正常子宫的ARFI测值采用x-±1.96s计算.结果 不同年龄组子宫ARFI检测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前壁和后壁ARFI检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正常参考值范围:0.81~4.43m/s.结论 ARFI为子宫的硬度检测提供一种定量评价方法,为以后子宫疾病的诊断打下了基础.
作者:陈梅;许幼峰;薛念余;张盛敏;郭昊华;尹凤英;汪许红 刊期: 201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