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伟明;徐金锋
目的 探讨头颈部动脉开窗畸形的影像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1年12月360例头颈部CTA影像资料和临床表现,主要观察动脉开窗畸形的存在及表现.结果 360例中发现动脉开窗畸形18例,其中9例位于椎动脉,5例位于基底动脉,2例位于大脑中动脉;2例位于前交通动脉.根据血管窗大小及形态分型:10例为裂隙型,9例为凸透镜型.所有病例均表现为变异动脉的局限性重复,18例中1例伴有颅内动脉瘤.结论 MSCTA可以准确显示动脉开窗畸形的位置、形态和毗邻关系,有助于指导头颈部血管病变的诊断与治疗,应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王学廷;冯丽;潘为领;王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CT扫描资料,重点分析其CT影像及强化特点.结果 5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3例位于右侧,2例位于左侧.病灶呈椭圆形,边界清楚.5例病灶密度较低且均匀,2例病灶含沙粒样钙化.增强扫描后4例病灶呈进行性均匀强化.结论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其CT表现具有较典型的影像学特征和特定的定位征象.
作者:沈伟明;张黄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超声显示甲状腺内钙化在乳头状甲状腺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临床早期诊断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收集2010年2月~2012年10月我院21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提高诊断水平.
作者:骆有寿;吴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本文对24例经病理证实为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患者[1~8]行高频超声检查,比较了超声及病理结果,现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收集2007年5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24例经病理证实为浆细胞性乳腺炎女性患者,年龄22~68岁,平均年龄49.22岁.采用飞利浦IU22及HDII彩色多普勒诊断仪进行超声检测,超声扫查乳腺前,需要询问与乳腺相关的病史,然后进行两侧乳房常规视诊,触诊,检查乳房外形有无形态失常.
作者:宋鲁梅;姚瑾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经临床和影像检查确诊的静脉窦血栓患者中,行CT检查11例,MRI+ MRV检查15例,DSA检查8例.结果 CVST直接征象12例,即血栓本身征象:急性和亚急性期CT平扫静脉窦区可见三角形或条索样高密度灶,慢性期为低密度灶;MRI平扫,正常静脉窦流空信号消失,其内见不同时期血栓信号.CT和MRI增强扫描见静脉窦内三角形或条索样充盈缺损.MRV和DSA可见静脉窦内充盈缺损或静脉窦不显影.间接征象6例,表现为脑实质内水肿、静脉性脑梗塞及不典型部位脑出血、脑静脉扩张.其中3例同时可见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结论 综合影像学检查可以明确诊断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DSA检查是诊断静脉窦血栓的金标准.
作者:张传好;王友良;应亚草;李勇峰;吴尚峰;冯庆陆;王海洋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eripheral 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s,pPNET)的CT影像学表现,并结合病理、免疫组化特征,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及免疫组化标记证实的15例pPNET的CT表现.4例行CT平扫检查,其余11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 15例pPNET分别位于胸壁(4例)、腹腔(2例)、腹膜后(2例)、颈部(1例)、肩部(1例)、腹股沟(1例),胫骨近端(1例)、骶髂骨(1例)、脊柱旁(2例),11例软组织pPNET的CT表现为边界不清或清楚的软组织肿块,伴或不伴邻近骨质的溶骨性破坏,形态规则或不规则,密度不均匀,多伴坏死、囊变,1例伴有点状钙化,1例伴有瘤骨,增强后呈中度或明显不均匀强化,(双期扫描中)2例病灶门脉期持续强化;4例骨或椎旁pPNET主要表现为较大的溶骨性骨质破坏伴周围软组织肿块,2例病变由椎间孔延伸至椎管内压迫脊髓,1例可见瘤骨,1例可见骨膜反应,增强后中度以上不均质强化,15例病变中2例伴肝脏转移,2例伴肺转移,1例伴纵隔、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免疫组化标记物中阳性表达前三位的由高到低依次为:Vimentin、CD99、Syn.结论 pPNET的CT影像表现缺乏特异性,CT检查能较好地显示肿瘤的内部结构、血供情况,明确肿瘤的范围、毗邻结构的侵犯情况,判定手术切除的可能性、检出远处转移和评价疗效,终确诊须结合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
作者:周永;杨帆;阿里甫;文智 刊期: 2013年第04期
本文收集2008年5月~2012年5月我院经多层螺旋CT诊断并通过病理分析证实的38例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与病理对照分析在小肾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1材料与方法本组38例患者,其中男25例,女13例;年龄33~67岁,平均年龄52.2岁.其中单侧32例,双侧6例.
作者:汤雷军;蔡忠壮;张焕;罗永荣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机制可能与内源性或外源性长期的雌激素作用、致癌性RNA病毒、乳腺非典型增生、遗传和家族史、营养因素、外界条件和长期接受射线辐射等有联系[1].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作为乳腺癌常用的检查手段受到临床高度重视[2].因此,漏诊误诊的因素分析对如何提高诊断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纾;袁建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例1男,72岁.间歇性左上腹疼痛10年.查体:左肾区扪及肿块,活动轻压痛.CT平扫示左肾体积增大,中下部见密度不均影,大径约9cm,内见多发囊性低密度区,CT值为27~46HU(图1a).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分隔状一过性强化,囊壁三期CT值约为86HU、113HU、53HU,囊变区内三期未强化(图1b,1c),CT值约为30HU.左肾门区见一个约1.9cm×1.3cm的淋巴结,增强后中等强化.左肾静脉内见充盈缺损影.左肾盂扩张积水,左肾周见模糊条片影.CT诊断:左侧肾癌;左肾门区淋巴结转移可能性大,左肾静脉瘤栓形成.
作者:崔文俊;刘爱连;汪禾青;张丽敏;田士峰;谢德舜 刊期: 2013年第04期
收集2010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肝局灶性结节增生与肝血管瘤患者的超声诊断资料,对二维和三维超声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分别记录灰阶图像、彩色多普勒特点及PSV、RI、VI,为临床鉴别诊断肝局灶性结节增生和肝血管瘤提供依据.
作者:冷应书;陈剑薇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孤立性小腿深静脉血栓(isolated distal deep-vein thrombosis,IDDVT)是指局限于胭窝以下深静脉内血栓形成,包括胫后静脉、胫前静脉,腓静脉、肌间静脉丛(常见于腓肠肌及比目鱼肌),不伴有下肢主干深静脉(主要指股静脉及胭静脉)血栓(proximal deep-vein thrombosis,PDVT),尽管彩超已经逐渐取代下肢静脉顺行造影,成为诊断PDVT首选检查方法[1],但是彩超在IDDVT中的应用价值尚有争议[2,3],本文回顾分析了47例经临床确诊的IDDVT患者声像图表现,并选取同期50例PDVT患者作为对照组,旨在探讨彩超在IDDVT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夏国兵;金秋龙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术(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是磁共振水成像(MR hydrography)技术中的一种.此检查技术简便易行,无创伤,不需要对比剂,安全无副作用,对梗阻性黄疸疾病的诊断明确,而且可以了解胰胆管的扩张程度、梗阻部位,帮助临床判断梗阻原因.
作者:钱丽;张宝林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数字合成体层成像(DTS)和普通X线数字摄影对肺内结节探测的敏感度,评价DTS检测肺内小结节的能力.方法 22名有肺内小结节的患者进行随访性CT检查,由2名放射医师共同对CT扫描图像进行阅读,来证实结节的存在并为其定位,作为结节存在的标准.另外为患者进行了后前位胸部X线数字摄影(PA)和DTS检查.再由另外3位胸部放射医师独立阅读DTS影像和PA影像,来确定CT所证实的结节在这两种影像上的显示情况.结节按以下标准进行分级:肯定可见,不确定,不可见.3个级别按直径大小分为以下三组:<5,5~10,>10mm.分析那些标记为肯定可见的结节的真阳性结果.结果 CT断层扫描共检出180个直径范围在3.5~19.5mm的结节,DTS和PA的敏感度分别是67%和23%(P<0.0001).一致性检验表明,在所有三组不同大小的结节中,DTS和PA对肺内结节的检出率均有统计学差异,其中对小结节(直径<5mm)的探测敏感度,两者分别达到49%和10%.结论 和PA相比,在各类大小不同的肺内小结节的探测中,DTS都显示出较大的敏感性.
作者:张梦龙;孙峰;王雅莹;张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患者男,8岁.父母偶然发现患者外生殖器大、出现阴毛且近期学习成绩下降明显,逐来医院就诊.查体:患儿双上肢肌力V级,右上肢灵活性差,用手习惯由右手改为左手.右侧轻度跛行.无发热、盗汗、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α-FP)460.92ng/ml(0~13.4ng/ml),绒毛膜促性腺激素(3-HCG)71.62mIU/ml(0~5 mIU/ml),癌胚抗原(CEA) 1.14ng/ml(0~5ng/ml).
作者:许韫;张鹏;李俊逸 刊期: 2013年第04期
收集2010年8月~2012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肝脏囊性转移瘤患者CT和MR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1~3],探讨两种检查方法在肝脏囊性转移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如雪;徐宏庆;王志强;王大川;张念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横窦-乙状窦憩室引起的搏动性耳鸣的CT表现.方法 搜集18例横窦-乙状窦憩室引起的搏动性耳鸣患者资料,分析其脑CT动静脉血管造影(CT Arteriography and Venography,CTA/CTV)检查的影像表现.结果 18例横窦-乙状窦憩室均发生在静脉窦优势引流侧;静脉窦双能量减影图像直观地显示横窦-乙状窦憩室,表现为静脉窦管腔局部呈囊袋样、指状及棘样突起;CTV图像能清楚地显示局部膨隆的静脉窦经邻近骨壁缺损处疝入邻近的乳突.结论 脑CTA/CTV检查对诊断横窦-乙状窦憩室引起的搏动性耳鸣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刘善凤;肖武;牟晓飞;刘琳;巩若箴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CT在睾丸肿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4例睾丸肿瘤的组织病理、临床特点及其CT表现.结果 34例CT均表现为睾丸肿大,呈软组织密度.其中精原细胞瘤17例,CT表现为肿瘤有完整或不完整的包膜,呈实性改变为主,可见不同程度的低密度,轻度-中度分隔样强化.混合性生殖细胞瘤5例,卵黄囊瘤2例,CT表现为包膜完整的囊实性包块,增强后明显不均一强化.胚胎性癌1例,CT表现为包膜不完整的囊实性肿块,增强后轻度不均一强化.畸胎瘤4例,其中良性畸胎瘤2例,CT表现为包膜完整的囊实性肿块,内见粗在环状钙化,并可见脂肪密度,增强后轻度不均一强化.恶性畸胎瘤2例,CT表现为包膜完整的实性肿块,其内未见钙化及脂肪密度,增强后轻度不均一强化.淋巴瘤2例,CT表现为睾丸实性块,密度均匀,增强后均一强化.高分化脂肪肉瘤1例,CT表现为包膜完整的实性软组织肿块,内见脂肪密度及点状钙化,增强后呈不均一强化.腺瘤样瘤1例,CT表现为实性肿块,内见坏死.增强后轻度不均一强化.表皮样囊肿1例,CT表现为包膜完整囊性肿块,增强后无强化.结论 CT能明确检出睾丸肿瘤,结合患者发病年龄及临床资料可对不同病理类型的睾丸肿瘤作出诊断及鉴别诊断,也能显示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情况,为肿瘤的分期和临床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作者:谭国强;马雁秀;李卓永;张朝桐;崔恩铭;兰勇;胡茂清;龙晚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超声诊断中经腹部超声检查对非典型宫外孕及早期宫外孕易漏诊或误诊[1,2].我院利用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宫外孕患者实施早期诊断,明显提高了诊断率.本文对2009年6月~2012年6月间对320例早期宫外孕患者经腹超声(transabdominal sonography,TAS)与经阴道超声(transvag-inal sonography,TVS)检查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经腹部及经阴道超声检查对早期宫外孕的诊断价值.
作者:朱月姣;陈茗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孕妇25岁,孕1产0,孕22周,否认家族史及孕期服药史,血清检查神经管缺陷风险系数为7.34,神经管筛查结论为高危.唐氏综合征筛查及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查均阴性.超声检查:胎儿小脑呈香蕉型,后颅窝消失,脊柱骶尾部椎管连续性中断.
作者:梁莎;林剑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近年来,超重及肥胖与心血管病的关系日益重视,随着肥胖者的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病率日趋增多[1.2].本文通过高频超声检查探讨肥胖与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评价其超声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
作者:赵平;周如海 刊期: 201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