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基伟;郑芳;戴幼华;王秀云;靳宏星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系统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的MRI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的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的MRI资料.结果 4例肿瘤位于小脑半球,1例位于小脑蚓部,颈髓及胸髓各1例.MRI表现为T1WI呈等、低信号,T2 WI呈等、高信号,6例病灶内部和周围见血管流空影,增强后肿瘤呈显著强化;1例CE-MRA示肿瘤周边及内部见不规则血管影;2例髓内肿瘤均继发脊髓空洞或囊肿.结论 MRI对中枢神经系统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临床价值.
作者:马春波;魏友平;王继民;周明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姜黄素(curcumin,CUR)对犬碘化油肝动脉栓塞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碘化油栓塞犬肝动脉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取健康家犬12只,随机分为3组.A组经导管肝动脉注入生理盐水;B组注入碘化油;C组注入碘化油+CUR溶液.测定各组犬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同时进行病理学检查,观察姜黄素对肝脏的作用.结果 姜黄素能显著降低碘化油肝动脉栓塞性肝损伤犬血清ALT、AST值,降低MDA含量,并减轻碘化油肝动脉栓塞对肝组织的病理损伤.结论 姜黄素对碘化油肝动脉栓塞性肝损伤犬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孟巍;曹海利;白彬;徐伟;王凯冰;崔立明;周坦洋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减影CTA去骨技术和常规CTA去骨技术在脑血管成像中重建时间及图像质量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行脑血管减影CTA和常规CTA检查的患者的资料,后处理重建均用大密度投影技术(MIP)和容积再现技术(VR),以评价减影CTA和常规CTA图像质量及重建时间.结果 减影CTA图像质量优于常规CTA图像质量,且重建时间短于常规CTA.显示血管狭窄及颅底动脉瘤优于常规CTA.结论 减影CTA去骨技术用于脑血管成像质量优良,重建血管迅速,显示血管狭窄及颅底动脉瘤优于常规CTA.减影CTA结合曲面重建(CPR)既能显示管腔又能有效的显示动脉管壁情况,弥补了 DSA的不足.
作者:钟道强;王德娟;张伟;韩秋玲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腹盆部横纹肌肉瘤的CT临床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腹盆部横纹肌肉瘤的CT表现.1行增强动脉期扫描,4例同时行增强三期扫描.结果 3例发生于腹腔,2例发生于盆腔,3例边界均模糊不清,2例可见假包膜形成.CT平扫显示5例均为不规则巨大软组织肿块,瘤内可见带、团状低密度区,1例可见散在斑点状高密度灶.5例肿瘤在CT增强扫描中动脉期均表现为轻中度不均匀强化,4例在静脉期显示肿瘤强化程度增高,平衡期强化度减弱,假包膜未见强化.5例周缘均未见明确肿大淋巴结.结论 若出现腹盆部巨大密度不均匀软组织肿块,CT三期增强以静脉期强化明显,横纹肌肉瘤应纳入鉴别诊断中,终确诊依靠病理检查.
作者:唐浩;胡桂周;陈卫国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诊断价值及其分度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将109例(轻度61例、中度35例、重度组13例)有窒息缺氧病史,临床诊断为HIE的患儿行颅脑CT检查,初次CT扫描时间为生后5h~15天,并按影像分级标准分轻、中、重三度,其中有76例在生后1~6个月内进行了CT复查.结果 ①109例HIE患儿脑CT平扫均有不同程度的脑水肿征象,CT值在8~18HU之间.诊断为轻度HIE的66例;诊断为中度HIE的为31例,合并颅内出血9例;诊断为重度HIE的为12例,合并颅内出血7例.并将临床分度与CT分度资料经统计学处理进行比较分析,经统计学处理r =0.775,(P<0.01),认为CT分级与临床分级之间有密切的相关性;②随访复查:后一次CT复查所见,正常45例,单纯脑沟加深13例,硬膜下积液7例,脑软化7例,脑积水3例,脑萎缩3例,死亡2例.结论 CT扫描检查是诊断HIE的主要手段,能够准确的显示病变和范围,确定是否合并颅内出血及出血类型,对HIE脑损伤程度及预后的有较好的评估价值.
作者:张秀芸;丁娟;宋丹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收集2009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35例经外科手术证实和CT确诊为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CT资料进行分析[1],提高诊断水平.1材料与方法本组35例患者,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龄22~57岁,平均年龄42岁.临床表现为上腹、腰背部剧痛,伴恶心头晕呕吐.采用Siemens Emotion 16层螺旋CT机,扫描范围从肝脏至肾脏下级.检查前空腹3~6h,扫描前20min,口服清水500ml,扫描时口服500ml,充盈空肠、胃、十二指肠,这样可以更好判断胰腺形状.
作者:李鲁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初步探讨全身DWI和全身一体化TzWI扫描在恶性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4例疑诊为淋巴瘤的患者进行全身DWI和全身一体化T2WI扫描并进行回顾性研究,对比后诊断(以病理检查作为判断依据),计算诊断符合率.结果 全身DWI和全身一体化T2WI扫描检查结果与后诊断符合率为85.1%(46/54).在淋巴瘤病灶检测中敏感性为86.7%(118/136),特异性为95.5%(472/494).结论 全身DWI和全身一体化T2 WI扫描较常规MR更能敏感的显示病灶,从而有助于临床诊断与治疗.
作者:陈涛;李莉;张雷;李静;苟晓光;任转琴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急性肾梗阻在临床多见,分为肾前性、肾性以及肾后性三种.急性肾后性肾梗阻多为集合系统结石、炎症或肿瘤所致的肾脏急性功能衰竭,由于单侧发病多见和健侧肾脏的代偿,相应的肾功能不全、急性肾衰的临床表现不明显,容易被临床医师忽视而贻误佳的治疗机会;且若治疗不及时,会影响患侧肾脏功能甚至影响患者的血压而导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在临床,对泌尿系统结石、炎症、肿瘤以及所造成的肾盂输尿管积水报道的较多,而关于与其并发的急性肾后性肾梗阻的报道却相对罕见.本文报道30例急性肾后性肾梗阻病例的临床以及多层螺旋CT( MSCT)表现,旨在提高对急性肾后性肾梗阻的认识.
作者:张立君;李晓阳;张德江;邢国凤;赵林 刊期: 2012年第05期
骶骨常见的肿瘤包括转移瘤、骨巨细胞瘤、脊索瘤及神经源性肿瘤等,其中,转移瘤所占比例高,其常见的原发肿瘤有肺癌、前列腺癌、乳腺癌及肾癌等[1].MRI具有很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对骨髓病变十分敏感,可以早期发现骶骨病变[2].1材料与方法收集2004年2月~2010年10月间于我院诊治50例的骶骨转移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5例,女性15例,年龄38~78岁,平均64.8岁.所有患者均行MRI检查,并经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病理学检查确诊为骶骨转移瘤.
作者:储慧娟;宋敏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系统肠源性囊肿的MRI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肠源性囊肿的临床和MRI资料.结果 7例肠源性囊肿,桥前池1例,椎管内髓外硬膜下6例,3例病变位于颈段,2例位于上段胸段,1例位于腰段.6例椎管内肠源性囊肿,5例囊肿位于脊髓腹侧,均可见“脊髓嵌入征”.多数囊肿T1WI呈等或稍高于脑脊液信号,T2 WI等或稍低于脑脊液信号.6例行MR增强扫描,5例囊壁及囊液均未见强化,1例囊壁轻度强化.结论 MRI对肠源性囊肿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涛;崔惠勤;朱里;黄力钊;铁超恩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应用血管内多普勒导丝测定TIPS术后门腔分流量及血流特点,提出一种新的、更可靠的检测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方法.方法 10例门静脉高压患者TIPS术后即刻,使用血管内多普勒导丝测定分流通道内血流速度,结合DSA技术,测出血流量;并予10例正常肝静脉血流作为对照.结果 测得TIPS术后分流通道内的平均峰值流速(APV)为(18.51±7.32)cm/s,大峰值流速(MPV)为(25.93±9,54)cm/s,分流道的直径为(0.80±0.26)cm,门腔分流量为(557.96±94.57)ml/min,并且获得血流频谱特点为波形呈单相,不随心动周期而变化.而肝静脉APV为(15.73±4.52)cm/s;MPV为(26.01±8.33)cm/s;血流量为(654.64±108.56)ml/min,血流频谱特点为波形呈三相,随心动周期而变化.结论 利用血管内多普勒导丝能准确而方便地测出TIPS术后门腔分流量并用于评价其血流特点,为检测静脉血流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具有实用性及可行性.
作者:徐晤;祖茂衡;王志荣;李国均 刊期: 2012年第05期
主动脉CT造影已经成为主动脉及其分支病变的常规检查方法.但由于主动脉病变CT血管造影扫描范围大.自头臂血管至双侧髂总动脉分叉处.所以常规扫描剂量会对患者造成较大辐射损害[1].随着多层螺旋CT的应用,降低X射线剂量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2].尝试研究低剂量扫描应用于主动脉成像以减少该类患者的扫描辐射剂量.
作者:刘迎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案在256层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00例临床怀疑冠心病需接受冠状动脉CT(CTA)检查者,按照对比剂注射方案个体化原则,对比剂总量(ml)=患者体重(kg),对比剂流率ml/s=对比剂总量/(扫描时间+8)ml/s,同样流率追加30ml生理盐水}进行冠脉CTA检查,测量升主动脉根部左冠开口处CT值并对冠状动脉的显示进行评分,分析对比剂注射方案个体化的可行性.结果 按照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案行冠脉CTA检查后,100例检查者升主动脉根部左冠开口处平均强化程度为(420.19±56.59) HU,冠状动脉显示评分得3分比例为88.78%,得2分比例为11.22%,无得1分者.结论 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案在256层CT冠状动脉成像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曹希明;黄美萍;郑君惠;巫梓斌;温孟皇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患者男,48岁.主诉左侧后背及肩膀疼痛半年余,自用膏药及口服牛黄解毒丸治疗无效,无咳嗽、咳痰,心慌、胸闷.既往体健,病程中无低热及夜间盗汗,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软,未触及包快,肝脾肋下未及.实验室检查:血、尿、大便常规和肝肾功及电解质正常.结核菌素试验(-),AFP 570ng/ml,纵膈肿物穿刺物免疫组化染色结果:AE1/AE3(1+),CK18(2+),Hepatocyte(3+).CK7(个别细胞+),CK20(-)RCC(-),Vimentin(2+),TTF-1(-).
作者:张云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超声血管增强技术(vascular enhancement technology,VET)在外周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90例外周血管病变的患者(52例颈动脉病变、16例下肢动脉病变及22例下肢深静脉病变)应用超声血管增强技术,显示病变的血管,并与传统二维谐波及彩色多普勒(CDFI)成像相对比.结果 常规二维超声检查28例(31.11%)图像不能清晰显示,应用VET技术,86例(95.56%)外周血管病变患者的血管腔、血管壁及病灶(斑块、血栓)更清晰显示,图像质量评分VET高于传统二维超声,为2.91:2.09,(P<0.01).结论 VET技术可提高能提高血管与周边组织对比分辨力,更清晰显示血管腔、管壁结构及病灶,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殷平;李文巨;李波 刊期: 2012年第05期
临床应用肝脏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对肝脏肿瘤的检出很有价值.肝脏多期动态增强扫描中动脉期成像尤为重要,因为大多数病变于动脉期强化较有特点,特别是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HCC),完美的动脉期成像,对诊断及鉴别诊断帮助很大[1].为了获得一个良好的肝动脉期(HAP)图像,扫描延迟时间的选择很关键.Fluoro Trigger技术早应用于磁共振增强血管成像方面[2~4],本研究在肝脏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中采用Fluoro Trigger技术来控制扫描延时时间,并回顾分析评价采用Fluoro Trigger技术与常规延时法(固定扫描延迟时间)所得肝脏动脉期的图像质量,旨探讨Fluoro Trigger技术在肝脏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动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朱华勇;朱卫萍;徐琼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患者 女,34岁.剖宫产术后7年.现停经2个月,阴道不规则流血17天.尿HCG(+).超声显示子宫内膜线清晰,未见妊娠囊回声,子宫左前壁肌层内可及一范围约6.7cm×4.2cm×5.4cm的不均质囊实性混合回声包块,边界尚清,内可及多处不规则的无回声暗区,包块向宫外明显突出,其前方与膀胱之间未见明显正常子宫肌层回声.彩色多普勒显示包块周围见丰富的环绕血流信号(图1,2),多普勒频谱显示大量静脉样血流频谱及高速低阻的动脉血流频谱,RI约为0.43.根据图像表现,结合病史,超声提示:子宫左前壁囊实性包块,子宫瘢痕妊娠可能性大.后经手术及病理证实.
作者:黄福存;李致永;谢新刚;王国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患儿 女,1天.因重度窒息复苏入院,GIP133周顺产,肤色青紫,哭声弱不连贯,颅骨软化,巩膜轻度蓝色,四肢无自主活动、可触及骨摩擦感.CT平扫及三维:颅骨密度不均、呈不规则碎片状显示,四肢长骨及诸肋骨骨皮质菲薄,骨密度减低,横径略宽,可见多发骨折(约25处),骨折断端轻度成角、周围见球形骨痂,胸腰椎及骨盆诸骨骨质未见明显异常.诊断:先天性成骨不全(图1~4).
作者:程广 刊期: 2012年第05期
作者:刘胜全;王巧玲;李云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子宫动脉灌注MTX联合PVA栓塞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2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行双侧子宫动脉MTX灌注联合PVA栓塞治疗.先经导管向子宫动脉灌注MTX,再用500~710μm PVA颗粒对双侧子宫动脉进行栓塞.通过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血清β-HCG水平及妊娠囊变化情况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12例患者经子宫动脉灌注MTX联合PVA栓塞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血清β-HCG水平迅速下降,妊娠囊逐渐萎缩、坏死、脱落.结论 子宫动脉灌注MTX联合PVA栓塞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能迅速止血,有效杀胚,保留子宫,是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一种安全、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周坦洋;曹海利;白彬 刊期: 201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