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跗骨窦区断层解剖影像学表现对照

刘胜全;王巧玲;李云

关键词:跗骨, 断层解剖
摘要:
医学影像学杂志相关文献
  • 3.OT磁共振脑功能成像对额顶叶肿瘤神经微创手术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脑功能成像(fMRI)在额顶叶肿瘤神经微创手术前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3.0T磁共振上,49例额顶叶肿瘤病例术前行颅脑常规MRI平扫加增强和fMRI检查.依据fMRI成像后处理脑功能活动定位图(functional brain mapping,FBM)及常规MR扫描图像制定合理的手术计划,找出额顶叶肿瘤神经微创手术佳路径切除肿瘤.结果 49例FBM图清晰的显示了大脑皮层左右两侧运动功能区的位置、大小和移位情况,为确定手术路径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49例微创手术也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结论 3.0T fMRI对额顶叶肿瘤神经微创手术的术前评价有重要临床意义,对手术切除脑功能区周围肿瘤并保留运动功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者:毛德旺;袁建华;丁忠祥;狄幸波;徐建国;郑劼;林春苗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螺旋CT扫描及重建技术在气道异物诊断中的价值

    气道异物是呼吸道常见急重症之一,如不及时诊治会导致一系列严重并发症,甚至可危及生命.由于手术具有风险性和创伤性,这就要求医生的术前诊断必须十分明确.多层螺旋CT薄层重建后处理技术可直接显示气管及支气管异物的形态、大小,同时可在后处理图像上直接测量异物大小.收集本院2009年2月~2011年9月经纤维支气管镜证实的气道异物6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气管支气管异物多层螺旋CT多种方法后处理技术的诊断价值.

    作者:朱光斌;张雪林;伍筱梅;曾庆思;李新春;周嘉璇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临床价值及随访观察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诊断价值及其分度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将109例(轻度61例、中度35例、重度组13例)有窒息缺氧病史,临床诊断为HIE的患儿行颅脑CT检查,初次CT扫描时间为生后5h~15天,并按影像分级标准分轻、中、重三度,其中有76例在生后1~6个月内进行了CT复查.结果 ①109例HIE患儿脑CT平扫均有不同程度的脑水肿征象,CT值在8~18HU之间.诊断为轻度HIE的66例;诊断为中度HIE的为31例,合并颅内出血9例;诊断为重度HIE的为12例,合并颅内出血7例.并将临床分度与CT分度资料经统计学处理进行比较分析,经统计学处理r =0.775,(P<0.01),认为CT分级与临床分级之间有密切的相关性;②随访复查:后一次CT复查所见,正常45例,单纯脑沟加深13例,硬膜下积液7例,脑软化7例,脑积水3例,脑萎缩3例,死亡2例.结论 CT扫描检查是诊断HIE的主要手段,能够准确的显示病变和范围,确定是否合并颅内出血及出血类型,对HIE脑损伤程度及预后的有较好的评估价值.

    作者:张秀芸;丁娟;宋丹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胃底憩室CT与MRI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胃底憩室的CT与MRI表现及鉴别诊断,提高胃底憩室的认识避免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日常CT与MRI检查中发现的6例胃底憩室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表现.结果 6例胃底憩室,发生于贲门下方,形态多样,呈不规则含气囊腔4例,软组织肿块2例.结论 胃底憩室较少见,憩室的大小、内有无食物、颈的宽窄可有不同表现,易误诊为肾上腺肿瘤和胃溃疡穿通,CT与MRI可清晰显示病变.

    作者:俞炳根;王玉群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在甲状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本文收集2011年8月~2012年3月我院经常规超声与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联合诊断64例甲状腺肿瘤患者得出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价值.1材料与方法本组64例患者(84个甲状腺结节),其中男12例,女52例,年龄29~67岁,平均41.6岁.人选的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且与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

    作者:许毅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MDCTA与高频超声检测颈动脉壁厚度的一致性研究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DCTA)检测颈总动脉壁厚度(CAWT)与高频超声检测颈总动脉内-中膜层厚度(IMT)的相关性和一致性.方法 应用MDCTA和高频超声对64例患者颈总动脉CAWT和IMT分别进行扫描,分为无斑块组和有斑块组,统计学比较CAWT与IMT的差异性和相关性,用Bland-Altman分析比较两者的一致性.结果 两组患者颈总动脉CAWT与IMT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呈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12(P<0.O1),Bland-Altman分析存在较好一致性,偏倚为0.029mm,一致性界限为0.187~0.244mm.结论 MDCTA测量颈总动脉CAWT与高频超声测量颈总动脉IMT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和较好一致性,MDCTA检测的颈总动脉CAWT可作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评价指标.

    作者:洪玮;赵刚;王弘;邱晓明;王珍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小儿回肠重复畸形合并异物致小肠梗阻1例

    患者 男,1岁半.2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咳嗽,腹胀、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咖啡渣样物质,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肠梗阻可能而转入本院就诊入院.查体:轻度脱水貌,精神萎靡,腹部膨隆,未见胃肠型蠕动渡,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弱,腹胀,无压痛、反跳痛,未闻及气过水声,肛门指检无狭窄,有气便排出,腥臭,无粘液脓血,腹胀减轻.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降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肝肾功无异常.

    作者:代燕增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姜黄素对犬肝动脉栓塞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姜黄素(curcumin,CUR)对犬碘化油肝动脉栓塞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碘化油栓塞犬肝动脉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取健康家犬12只,随机分为3组.A组经导管肝动脉注入生理盐水;B组注入碘化油;C组注入碘化油+CUR溶液.测定各组犬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同时进行病理学检查,观察姜黄素对肝脏的作用.结果 姜黄素能显著降低碘化油肝动脉栓塞性肝损伤犬血清ALT、AST值,降低MDA含量,并减轻碘化油肝动脉栓塞对肝组织的病理损伤.结论 姜黄素对碘化油肝动脉栓塞性肝损伤犬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孟巍;曹海利;白彬;徐伟;王凯冰;崔立明;周坦洋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移植肾磁共振功能成像的影像学进展

    近年来,磁共振功能成像在移植肾应用的探索日趋增多,尤其是磁共振灌注成像、磁共振血氧水平依赖成像及扩散加权成像的研究多,研究证明这三种功能成像技术对移植肾均具有早期诊断移植肾排斥反应的作用.此外,磁共振血管成像及尿路成像在移植肾也具有很好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明英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3.0T磁共振在腹部胰胆管成像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在腹部胰胆管水成像中优势及其应用.方法 搜集我院2011年1月~2011年4月进行腹部磁共振检查的患者50例,采用西门子Veri03.0T磁共振,8通道相阵控腹部线圈,haste序列,spair序列及MRCP胰胆管成像序列进行轴位相扫描.结果 采用3.0T磁共振的haste序列能够在自由呼吸的状态下,缩短扫描时间同时获得高质量的图像;spair序列具有很好的脂肪抑制效果,能极大的提高对病变的显示;与haste技术结合的MRCP序列能对胰管、肝内胆管、胆囊、胆总管的病变显示的更加清楚.结论 西门子3.0T磁共振并行采集技术及haste、spair序列在腹部扫描中,能获得高质量的图像.

    作者:张玉龙;陈金华;谭勇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WHOⅡ级弥漫性星形细胞瘤影像诊断与临床病理

    目的 探讨WHOⅡ级弥漫性星形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WHOⅡ级弥漫性星形细胞瘤的CT、MRI表现,结合文献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 36例(94.7%)位于幕上,累及额叶、颞叶者29例(76.3%),1例位于小脑半球,另见有2例累及胼胝体;病灶位于单个脑叶者31例(81.6%),两个以上脑叶7例(18.4%).肿瘤呈边界不清的异常信号或密度影,周围水肿及占位效应轻,36例增强检查中20例无明显强化,另16例表现为小斑片状、结节样、不规则环状强化.结论 WHOⅡ级弥漫性星形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和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术前鉴别诊断和预后判断.

    作者:高峰;陈桂玲;盛会雪;张宗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骨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MRI表现

    作者:陈俊泽;王维;杨靖凡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中枢神经系统肠源性囊肿的MR诊断与鉴别诊断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系统肠源性囊肿的MRI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肠源性囊肿的临床和MRI资料.结果 7例肠源性囊肿,桥前池1例,椎管内髓外硬膜下6例,3例病变位于颈段,2例位于上段胸段,1例位于腰段.6例椎管内肠源性囊肿,5例囊肿位于脊髓腹侧,均可见“脊髓嵌入征”.多数囊肿T1WI呈等或稍高于脑脊液信号,T2 WI等或稍低于脑脊液信号.6例行MR增强扫描,5例囊壁及囊液均未见强化,1例囊壁轻度强化.结论 MRI对肠源性囊肿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涛;崔惠勤;朱里;黄力钊;铁超恩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剖宫产瘢痕处妊娠胎盘部位过度反应1例

    患者 女,33岁.停经3月余,要求明确诊断于2011年11月3日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7/40天,量中,有痛经,因早孕于当地医院行人流术,术前检查无详细记录,术后一直无月经来潮.2011年10月24日于当地医院复查超声,提示宫腔内异常回声团,再次行清宫术,2011年10月26日清宫术后病理提示:流产后子宫内膜炎、查到多数退变绒毛蜕膜组织.2011年11月3日于我院门诊超声提示:子宫大小正常,宫腔左宫角可见范围约8.2cm×4.9cm混合性回声.血HCG 2 993mIU/L,门诊以“滋养细胞疾病”收入院.病来无腹痛,无阴道流血,无发热,饮食睡眠佳,二便正常,无咳嗽及咳血.2009年剖宫产分娩一女,孕3产1.

    作者:薛丹;明健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纵膈肝样腺癌1例

    患者男,48岁.主诉左侧后背及肩膀疼痛半年余,自用膏药及口服牛黄解毒丸治疗无效,无咳嗽、咳痰,心慌、胸闷.既往体健,病程中无低热及夜间盗汗,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软,未触及包快,肝脾肋下未及.实验室检查:血、尿、大便常规和肝肾功及电解质正常.结核菌素试验(-),AFP 570ng/ml,纵膈肿物穿刺物免疫组化染色结果:AE1/AE3(1+),CK18(2+),Hepatocyte(3+).CK7(个别细胞+),CK20(-)RCC(-),Vimentin(2+),TTF-1(-).

    作者:张云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上腔静脉X线投影测量与患者相关因素的探讨

    目的 探讨成人上腔静脉下段后前位胸片投影是否与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相关,以期提高床旁PICC体外测量的准确性.方法 成人体检资料100份,在后前位胸片上测量上腔静脉下段中点至右锁骨内端下缘距离(即横L体外测量法垂直段距离,以下简称“垂直段距离”),上腔静脉下段中点所在前肋肋单元平面,各数据会同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利用IBM SPSS Statistics v19统计软件作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上腔静脉下段中点所在前肋肋单元平面与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无显著相关(r=-0.196~0.130,P=0.051~0,936);垂直段距离与身高、性别显著相关(r=0.197、-0.339,P=0.049、0.001),与年龄及体重无关(r=0.052、-0.066,P=0.604、0.512).结论 成人上腔静脉下段投影存在个体差异,相关因素复杂,难以通过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来提高床旁PICC体外测量的准确性.

    作者:耿才正;陈姬雅;王建铭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MRI新技术在脊髓病变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红双;史浩;于台飞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64层CT诊断阑尾粘液性肿瘤的临床价值

    阑尾粘液性肿瘤病理学分为粘液囊肿、粘液性囊腺瘤、粘液性囊腺癌,占阑尾切除标本的0.43%[1,2].本病临床上无症状,或主要表现为慢性非转移性右下腹疼痛,以及右下腹包块,容易误诊为卵巢囊肿、阑尾炎、盲肠肿瘤等.术前作出正确诊断有助于防止术中破裂引起腹膜假粘液瘤[1].多层螺旋CT(multidetector CT,MDCT)诊断阑尾病变的临床价值已经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充分肯定[3~6],本文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阑尾粘液性肿瘤的MDCT影像资料,探讨CT诊断阑尾粘液性肿瘤的准确性.

    作者:金成宇;戚乐;陈仁彪;丁建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64层螺旋CT脑灌注联合CT血管造影对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应用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脑灌注(CTP)联合CT血管造影(CTA)对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应用价值.方法 根据病史或临床症状及体征诊断为颈内动脉及其分支的狭窄或闭塞50例患者分别行CTP和CTA扫描,评价CTP参数平均通过时间(MTT)、对比剂峰值时间(TTP)、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以及造影后颈内动脉狭窄程度.结果 36例TIA患者患侧MTT延长较健侧具有显著性意义,rCBF侧较健侧无显著性意义,rCBV患侧较健侧无显著性意义.34例梗死组患者患侧MTT延长较健侧有显著性意义,rCBF患侧较健侧无显著性意义,rCBV患侧较健侧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CTP联合CTA可以同时判断颈内动脉狭窄和脑组织局部血流灌注情况.

    作者:王恢;张在人;李萍;李艳英;赵德利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CT双期扫描对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与胰腺癌的鉴别诊断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是胰腺对自身成分作为抗原由CD4阳性的辅助细胞的识别产生免疫应答的结果而造成胰腺的炎症性病变[1].病理学上表现为胰腺明显的淋巴细胞侵润并有胰腺的纤维化,导致胰腺功能障碍,可以分为胰管狭窄型慢性胰腺炎和局限性胰管狭窄型慢性胰腺炎两种[2].当为后者时,其表现与胰腺癌的鉴别诊断成为了影像学的难题,两者的治疗方案完全不同[3],本文探讨CT双期扫描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与胰腺癌的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旭东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医学影像学杂志

医学影像学杂志

主管:山东省卫生厅

主办:山东医学影像学研究会;山东医学影像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