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回肠重复畸形合并异物致小肠梗阻1例

代燕增

关键词:小儿, 回肠重复畸形, 异物, 肠梗阻
摘要:患者 男,1岁半.2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咳嗽,腹胀、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咖啡渣样物质,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肠梗阻可能而转入本院就诊入院.查体:轻度脱水貌,精神萎靡,腹部膨隆,未见胃肠型蠕动渡,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弱,腹胀,无压痛、反跳痛,未闻及气过水声,肛门指检无狭窄,有气便排出,腥臭,无粘液脓血,腹胀减轻.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降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肝肾功无异常.
医学影像学杂志相关文献
  • 颞颌关节内骨碎片漏诊后内镜下取出1例

    患者 男性,66岁.因“颌面部外伤后咬合困难10天”入院.患者10天前不慎从高处跌落致伤颌面部,左侧颌面部肿胀疼痛伴上下颌张闭口因难、咬合关系紊乱,急诊行上下颌水平位CT平扫未见左髁突明显骨折影像.外伤10天来,因上下颌张闭口因难就诊于多家医院,一直未明确病因,症状无好转,遂就诊我院.入院检查:左侧颧面部肿胀基本消退,咬合关系紊乱,左侧上下第三磨牙早接触,上下前牙开牙合,不能闭合,大开口度约三横指.入院后行再下颌骨薄层CT平扫后冠状位重建后示:左侧颞颌关节内可见高密度影像(图1).诊断:左侧颞颌关节内骨碎片.

    作者:戴杰;施更生;童永青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颈动脉重度狭窄伴MCI老年患者支架植入术后认知功能变化研究

    目的 了解颈动脉重度狭窄伴MCI(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老年患者,经过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后认知功能的变化.方法 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对32例患者在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前及术后1、3、6个月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并利用统计学分析对各时间点MoCA分值组间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支架植入治疗后随访的1、3及6个月,MoCA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而且随着随访时间延长,MoCA评分有上升趋势;MoCA分值的提高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可以使老年MCI伴颈内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患者短期内的认知功能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

    作者:巴华君;陆川;孙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腹盆部横纹肌肉瘤的CT表现(附5例报告)

    目的 探讨腹盆部横纹肌肉瘤的CT临床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腹盆部横纹肌肉瘤的CT表现.1行增强动脉期扫描,4例同时行增强三期扫描.结果 3例发生于腹腔,2例发生于盆腔,3例边界均模糊不清,2例可见假包膜形成.CT平扫显示5例均为不规则巨大软组织肿块,瘤内可见带、团状低密度区,1例可见散在斑点状高密度灶.5例肿瘤在CT增强扫描中动脉期均表现为轻中度不均匀强化,4例在静脉期显示肿瘤强化程度增高,平衡期强化度减弱,假包膜未见强化.5例周缘均未见明确肿大淋巴结.结论 若出现腹盆部巨大密度不均匀软组织肿块,CT三期增强以静脉期强化明显,横纹肌肉瘤应纳入鉴别诊断中,终确诊依靠病理检查.

    作者:唐浩;胡桂周;陈卫国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脑血管成像中减影CTA与常规CTA去骨技术的对照

    目的 探讨减影CTA去骨技术和常规CTA去骨技术在脑血管成像中重建时间及图像质量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行脑血管减影CTA和常规CTA检查的患者的资料,后处理重建均用大密度投影技术(MIP)和容积再现技术(VR),以评价减影CTA和常规CTA图像质量及重建时间.结果 减影CTA图像质量优于常规CTA图像质量,且重建时间短于常规CTA.显示血管狭窄及颅底动脉瘤优于常规CTA.结论 减影CTA去骨技术用于脑血管成像质量优良,重建血管迅速,显示血管狭窄及颅底动脉瘤优于常规CTA.减影CTA结合曲面重建(CPR)既能显示管腔又能有效的显示动脉管壁情况,弥补了 DSA的不足.

    作者:钟道强;王德娟;张伟;韩秋玲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移植肾磁共振功能成像的影像学进展

    近年来,磁共振功能成像在移植肾应用的探索日趋增多,尤其是磁共振灌注成像、磁共振血氧水平依赖成像及扩散加权成像的研究多,研究证明这三种功能成像技术对移植肾均具有早期诊断移植肾排斥反应的作用.此外,磁共振血管成像及尿路成像在移植肾也具有很好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明英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周围型肺癌CT诊断的临床分析

    肺癌按解剖学部位分为中央型与周围型,本文通过分析93例周围型肺癌患者的CT表现的临床资料,探讨其相关性,提高诊断水平.1材料与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08年4月期间我院诊治的93例周围型肺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0例,女性43例,年龄35~76岁,平均52.9岁.临床症状有咳嗽、痰中带血、胸闷和胸痛等.

    作者:赵小忠;舒锦尔;虞升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64层螺旋CT主动脉低剂量增强扫描临床分析

    主动脉CT造影已经成为主动脉及其分支病变的常规检查方法.但由于主动脉病变CT血管造影扫描范围大.自头臂血管至双侧髂总动脉分叉处.所以常规扫描剂量会对患者造成较大辐射损害[1].随着多层螺旋CT的应用,降低X射线剂量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2].尝试研究低剂量扫描应用于主动脉成像以减少该类患者的扫描辐射剂量.

    作者:刘迎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剖宫产术子宫瘢痕妊娠超声表现1例

    患者 女,34岁.剖宫产术后7年.现停经2个月,阴道不规则流血17天.尿HCG(+).超声显示子宫内膜线清晰,未见妊娠囊回声,子宫左前壁肌层内可及一范围约6.7cm×4.2cm×5.4cm的不均质囊实性混合回声包块,边界尚清,内可及多处不规则的无回声暗区,包块向宫外明显突出,其前方与膀胱之间未见明显正常子宫肌层回声.彩色多普勒显示包块周围见丰富的环绕血流信号(图1,2),多普勒频谱显示大量静脉样血流频谱及高速低阻的动脉血流频谱,RI约为0.43.根据图像表现,结合病史,超声提示:子宫左前壁囊实性包块,子宫瘢痕妊娠可能性大.后经手术及病理证实.

    作者:黄福存;李致永;谢新刚;王国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超声检查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 通过对28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术前超声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二维声像图和彩色多普勒特征.方法 观察结节的超声表现,包括内部回声、有无钙化及钙化的特点、边界、形状、血流信号、有无侵犯被膜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等.结果 9例单发结节具有典型的甲状腺癌超声图像特征;4例单发结节仅表现为边界清,形态尚规则,低回声,内部回声均匀,血流稀少;15例多发结节中5例仅表现为边界清,形态规则,中等或偏低回声,8例内部可见微小钙化灶,血流较丰富,2例内部可见粗大或弧形的钙化灶.结论 高频超声具有准确、实时、方便、价格低廉,尤其适用于随访观察,超声检查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许周云;胡艳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甲下外生骨疣1例

    患者 女性,40岁.因左手拇指末端肿物半年就诊.查体:左手拇指远端腹侧见一绿豆大赘生物,质硬,触痛不明显.左手X光线片检查:左手拇指骨末端见直径约6mm结节状骨性突起,可见骨小梁结构与爪粗隆相连续,密度不均匀,见局限低密度区,边界清晰,结合临床诊断左拇指甲下外生骨疣(图1).术中所见:瘤体为骨样结构,顶端表面有纤维软骨帽.术后病理:镜下见肿物自外向内分别由纤维性包膜,软骨性帽盖及软骨化骨区域(图2),病理诊断甲下外生骨疣.

    作者:杨嘉;夏进东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的MRI诊断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系统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的MRI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的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的MRI资料.结果 4例肿瘤位于小脑半球,1例位于小脑蚓部,颈髓及胸髓各1例.MRI表现为T1WI呈等、低信号,T2 WI呈等、高信号,6例病灶内部和周围见血管流空影,增强后肿瘤呈显著强化;1例CE-MRA示肿瘤周边及内部见不规则血管影;2例髓内肿瘤均继发脊髓空洞或囊肿.结论 MRI对中枢神经系统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临床价值.

    作者:马春波;魏友平;王继民;周明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Fluoro Trigger技术在肝脏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中的应用价值

    临床应用肝脏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对肝脏肿瘤的检出很有价值.肝脏多期动态增强扫描中动脉期成像尤为重要,因为大多数病变于动脉期强化较有特点,特别是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HCC),完美的动脉期成像,对诊断及鉴别诊断帮助很大[1].为了获得一个良好的肝动脉期(HAP)图像,扫描延迟时间的选择很关键.Fluoro Trigger技术早应用于磁共振增强血管成像方面[2~4],本研究在肝脏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中采用Fluoro Trigger技术来控制扫描延时时间,并回顾分析评价采用Fluoro Trigger技术与常规延时法(固定扫描延迟时间)所得肝脏动脉期的图像质量,旨探讨Fluoro Trigger技术在肝脏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动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朱华勇;朱卫萍;徐琼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牙源性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本文收集牙源性病变41例影像学表现的临床资料,探讨影像学检查对牙源性病变的诊断价值.1材料与方法1.1临床材料本组患者共41例,男24例,女17例,年龄9~62岁,平均年龄29岁.其中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经手术和病理证实7例,根尖周炎或牙髓病变经治疗痊愈者22例,含牙囊肿或埋伏牙经手术治疗者12例.

    作者:徐笑强;查二南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纵膈肝样腺癌1例

    患者男,48岁.主诉左侧后背及肩膀疼痛半年余,自用膏药及口服牛黄解毒丸治疗无效,无咳嗽、咳痰,心慌、胸闷.既往体健,病程中无低热及夜间盗汗,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软,未触及包快,肝脾肋下未及.实验室检查:血、尿、大便常规和肝肾功及电解质正常.结核菌素试验(-),AFP 570ng/ml,纵膈肿物穿刺物免疫组化染色结果:AE1/AE3(1+),CK18(2+),Hepatocyte(3+).CK7(个别细胞+),CK20(-)RCC(-),Vimentin(2+),TTF-1(-).

    作者:张云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小儿回肠重复畸形合并异物致小肠梗阻1例

    患者 男,1岁半.2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咳嗽,腹胀、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咖啡渣样物质,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肠梗阻可能而转入本院就诊入院.查体:轻度脱水貌,精神萎靡,腹部膨隆,未见胃肠型蠕动渡,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弱,腹胀,无压痛、反跳痛,未闻及气过水声,肛门指检无狭窄,有气便排出,腥臭,无粘液脓血,腹胀减轻.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降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肝肾功无异常.

    作者:代燕增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子宫动脉灌注联合PVA栓塞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子宫动脉灌注MTX联合PVA栓塞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2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行双侧子宫动脉MTX灌注联合PVA栓塞治疗.先经导管向子宫动脉灌注MTX,再用500~710μm PVA颗粒对双侧子宫动脉进行栓塞.通过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血清β-HCG水平及妊娠囊变化情况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12例患者经子宫动脉灌注MTX联合PVA栓塞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血清β-HCG水平迅速下降,妊娠囊逐渐萎缩、坏死、脱落.结论 子宫动脉灌注MTX联合PVA栓塞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能迅速止血,有效杀胚,保留子宫,是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一种安全、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周坦洋;曹海利;白彬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多层螺旋CT脑池造影对外伤性脑脊液鼻漏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脑池造影(MSCTC)对外伤性脑脊液鼻漏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6例临床诊断外伤性脑脊液鼻漏患者术前进行多层螺旋CT脑池造影检查,采用多平面重建(MPR)、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技术,选择适当的显示层厚及角度,明确漏口存在,观察漏口的大小、形态及周围结构情况,并与术中所见对照,分析多层螺旋CT脑池造影对外伤性脑脊液鼻漏漏口定位及漏口周围情况评估的准确性,指导临床医师术前准备.结果 全部病例检查后发现漏口存在,漏口大小、形态与术中所见基本吻合.结论 多层螺旋CT脑池造影及后处理重组技术可以从不同角度较直观的反映漏口的位置、形态及漏口的周围情况,为临床手术治疗脑脊液鼻漏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是术前首选的检查方法.

    作者:陈俊波;顾钱峰;李培;任能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后肾腺瘤误诊为囊性肾癌1例

    患者女,47岁.体检B超发现左肾中下极囊实性巨大占位,肿物大直径约9cm,临床无不适症状.实验室检查,尿常规、血常规、生化均未见异常.CT检查左肾体积增大,中下极见一类圆形囊实性占位,大小9cm×7cm,边界较清,内有软组织密度实性成分及分隔,囊性成分平扫CT值约18HU,增强各期无强化,实性成分平扫、强化CT值分别约为34HU、60HU,左肾向前移位,肾盂受压,胰尾部受压变形,脂肪间隙可见,CT考虑囊性肾癌(图1~4).

    作者:李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咽淋巴环非霍奇金淋巴瘤相关病理类型的影像表现

    目的 探讨咽淋巴环非霍奇金淋巴瘤不同病理类型的影像学征象,以提高影像学认识.方法 回顾18例经病理证实咽淋巴环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MRI表现,结合病理类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18例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病灶局限性11例(11/18),弥漫性7例(7/18),伴颈部淋巴结肿大10例.病理类型:B细胞型13例(72%),NK和T细胞型5例(28%).B细胞型以局限性多见(10/13),扁桃体好发(8/13),密度和信号均匀(12/13),边界清晰(10/13),常伴颈部淋巴结肿大(8/13).NK/T细胞型以弥漫性多见(4/5),易累及鼻咽部(4/5),边界不清(4/5)、密度和信号不均匀多见(3/5),其内可见气泡影(2/5),易侵犯鼻腔并铸形(3/5)和骨质侵蚀破坏(2/5).结论 咽淋巴环不同病理类型的非霍金奇淋巴瘤影像学具有一定特点,有助于鉴别诊断.

    作者:金瑞军;陈祖华;陈瑶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骶骨转移瘤MRI诊断价值(附50例分析)

    骶骨常见的肿瘤包括转移瘤、骨巨细胞瘤、脊索瘤及神经源性肿瘤等,其中,转移瘤所占比例高,其常见的原发肿瘤有肺癌、前列腺癌、乳腺癌及肾癌等[1].MRI具有很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对骨髓病变十分敏感,可以早期发现骶骨病变[2].1材料与方法收集2004年2月~2010年10月间于我院诊治50例的骶骨转移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5例,女性15例,年龄38~78岁,平均64.8岁.所有患者均行MRI检查,并经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病理学检查确诊为骶骨转移瘤.

    作者:储慧娟;宋敏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医学影像学杂志

医学影像学杂志

主管:山东省卫生厅

主办:山东医学影像学研究会;山东医学影像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