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炳根;王玉群
目的 了解颈动脉重度狭窄伴MCI(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老年患者,经过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后认知功能的变化.方法 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对32例患者在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前及术后1、3、6个月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并利用统计学分析对各时间点MoCA分值组间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支架植入治疗后随访的1、3及6个月,MoCA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而且随着随访时间延长,MoCA评分有上升趋势;MoCA分值的提高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可以使老年MCI伴颈内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患者短期内的认知功能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
作者:巴华君;陆川;孙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不同b值下,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局灶性肝癌的血供分析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诊断或病理证实的31例原发性肝癌和30例转移性肝癌行MRI动态增强扫描和DWI扫描,按照增强动脉期的表现分为富血供组(42个病灶)和乏血供组(47个病灶);观察b值分别为50、500s/mm2时的DWI图像特征,并测量病灶的ADC值.结果 b值为50s/mm2时,富血供病灶组DWI图像上为均匀稍高或高信号,平均ADC值为(3.56±0.21)×103mm2/s,乏血供病灶组DWI呈均匀稍高信号,平均ADC值为(2.50±0.19)×10-3 mm2/s;同时对12个内部血供不均匀的病灶观察,在DWI图像上病灶内信号呈不均匀改变,b值为50s/mm2时富血供区较乏血供区信号下降更明显.在b=50s/mm2时,富血供病灶与乏血供病灶的ADC值有统计学差异(t=2.37,P<0.05).结论 依据磁共振DWI图像特点和ADC值测量,MRI对肝脏局灶性肝癌的血供分析具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钱海峰;胡春洪;祝跃明;沈小勇;李凤琪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自动化制备D2受体显像剂11C-雷氯必利(11C-raclopride),并应用于正常新生猪脑D2受体PET/CT显像.方法 气相循环法合成11C-碘甲烷(CH3I)为中间体制备11C-raclopride,应用于正常新生猪脑PET/CT动态显像,绘制双侧基底节时间一活性动态曲线.结果 制备11C-raclopride终产物14.6±3.6(8.8~15.0)mci,比活度68.8±20.9(39.0~86.8)GBq/μmol,放化纯度>99%.PET/CT显像示:3~5min基底节区放射性达高峰,双基底节显示清晰,放射性分布明显高于脑内其它部位;随后,基底节区放射性缓慢降低,30min达稳定水平.结论 自动化制备11C-raclopride的方法简便,过程容易控制,可应用于新生猪D2受体PET/CT显像,为缺氧缺血脑损伤D2受体功能状态的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李红;王晓明;曹礼;李云涛;辛军;郭启勇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对28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术前超声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二维声像图和彩色多普勒特征.方法 观察结节的超声表现,包括内部回声、有无钙化及钙化的特点、边界、形状、血流信号、有无侵犯被膜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等.结果 9例单发结节具有典型的甲状腺癌超声图像特征;4例单发结节仅表现为边界清,形态尚规则,低回声,内部回声均匀,血流稀少;15例多发结节中5例仅表现为边界清,形态规则,中等或偏低回声,8例内部可见微小钙化灶,血流较丰富,2例内部可见粗大或弧形的钙化灶.结论 高频超声具有准确、实时、方便、价格低廉,尤其适用于随访观察,超声检查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许周云;胡艳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急性肾梗阻在临床多见,分为肾前性、肾性以及肾后性三种.急性肾后性肾梗阻多为集合系统结石、炎症或肿瘤所致的肾脏急性功能衰竭,由于单侧发病多见和健侧肾脏的代偿,相应的肾功能不全、急性肾衰的临床表现不明显,容易被临床医师忽视而贻误佳的治疗机会;且若治疗不及时,会影响患侧肾脏功能甚至影响患者的血压而导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在临床,对泌尿系统结石、炎症、肿瘤以及所造成的肾盂输尿管积水报道的较多,而关于与其并发的急性肾后性肾梗阻的报道却相对罕见.本文报道30例急性肾后性肾梗阻病例的临床以及多层螺旋CT( MSCT)表现,旨在提高对急性肾后性肾梗阻的认识.
作者:张立君;李晓阳;张德江;邢国凤;赵林 刊期: 2012年第05期
肝门部胆管癌是肝门部常见恶性肿瘤,随着肿瘤的生长和对周围组织的侵犯,患者会发生梗阻性黄疸,早期、准确的诊断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肿瘤正确的分期及术前可靠的可切除性评估有利于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1,2].本文通过分析30例肝门部胆管癌肝细胞癌患者的MSCT及MRI图像及临床资料,探讨MSCT及MRI对肝门胆管癌诊断及可切除性评价中的价值.
作者:郑国利;王天成;张小红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患者 女,34岁.剖宫产术后7年.现停经2个月,阴道不规则流血17天.尿HCG(+).超声显示子宫内膜线清晰,未见妊娠囊回声,子宫左前壁肌层内可及一范围约6.7cm×4.2cm×5.4cm的不均质囊实性混合回声包块,边界尚清,内可及多处不规则的无回声暗区,包块向宫外明显突出,其前方与膀胱之间未见明显正常子宫肌层回声.彩色多普勒显示包块周围见丰富的环绕血流信号(图1,2),多普勒频谱显示大量静脉样血流频谱及高速低阻的动脉血流频谱,RI约为0.43.根据图像表现,结合病史,超声提示:子宫左前壁囊实性包块,子宫瘢痕妊娠可能性大.后经手术及病理证实.
作者:黄福存;李致永;谢新刚;王国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影像学检查在泌尿系梗阻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静脉肾盂造影(IVP)可以较清晰的显示梗阻的部位及程度,评价肾脏的层泄功能.MSCT在该疾病的诊断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为临床工作提供了大量实用的信息.在静脉注射对比剂后,经延迟扫描和后处理,可以得到CT尿路成像(CTU)图像[2].本文通过比较MSCT联合CTU检查和IVP对泌尿系梗阻性疾病的诊断情况,探讨MSCT联合CTU在肾尿路梗阻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孙丽敏;刁胜林;王芬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减影CTA去骨技术和常规CTA去骨技术在脑血管成像中重建时间及图像质量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行脑血管减影CTA和常规CTA检查的患者的资料,后处理重建均用大密度投影技术(MIP)和容积再现技术(VR),以评价减影CTA和常规CTA图像质量及重建时间.结果 减影CTA图像质量优于常规CTA图像质量,且重建时间短于常规CTA.显示血管狭窄及颅底动脉瘤优于常规CTA.结论 减影CTA去骨技术用于脑血管成像质量优良,重建血管迅速,显示血管狭窄及颅底动脉瘤优于常规CTA.减影CTA结合曲面重建(CPR)既能显示管腔又能有效的显示动脉管壁情况,弥补了 DSA的不足.
作者:钟道强;王德娟;张伟;韩秋玲 刊期: 2012年第05期
作者:李红双;史浩;于台飞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患者男,48岁.主诉左侧后背及肩膀疼痛半年余,自用膏药及口服牛黄解毒丸治疗无效,无咳嗽、咳痰,心慌、胸闷.既往体健,病程中无低热及夜间盗汗,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软,未触及包快,肝脾肋下未及.实验室检查:血、尿、大便常规和肝肾功及电解质正常.结核菌素试验(-),AFP 570ng/ml,纵膈肿物穿刺物免疫组化染色结果:AE1/AE3(1+),CK18(2+),Hepatocyte(3+).CK7(个别细胞+),CK20(-)RCC(-),Vimentin(2+),TTF-1(-).
作者:张云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气道异物是呼吸道常见急重症之一,如不及时诊治会导致一系列严重并发症,甚至可危及生命.由于手术具有风险性和创伤性,这就要求医生的术前诊断必须十分明确.多层螺旋CT薄层重建后处理技术可直接显示气管及支气管异物的形态、大小,同时可在后处理图像上直接测量异物大小.收集本院2009年2月~2011年9月经纤维支气管镜证实的气道异物6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气管支气管异物多层螺旋CT多种方法后处理技术的诊断价值.
作者:朱光斌;张雪林;伍筱梅;曾庆思;李新春;周嘉璇 刊期: 2012年第05期
作者:陈俊泽;王维;杨靖凡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子宫动脉灌注MTX联合PVA栓塞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2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行双侧子宫动脉MTX灌注联合PVA栓塞治疗.先经导管向子宫动脉灌注MTX,再用500~710μm PVA颗粒对双侧子宫动脉进行栓塞.通过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血清β-HCG水平及妊娠囊变化情况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12例患者经子宫动脉灌注MTX联合PVA栓塞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血清β-HCG水平迅速下降,妊娠囊逐渐萎缩、坏死、脱落.结论 子宫动脉灌注MTX联合PVA栓塞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能迅速止血,有效杀胚,保留子宫,是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一种安全、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周坦洋;曹海利;白彬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评估多相位ASL在颅脑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例颅内病变患者,其中脑膜瘤8例,胶质瘤2例,胶质母细胞瘤1例,淋巴瘤1例,脑梗死6例,神经源性肿瘤1例,室管膜瘤1例.对患者行3.0MR常规T1 WI、T2WI、FLAIR和病变部位8相位ASL扫描.计算第1、5、8相位病变部位相对脑血流量值(rCBF),对病变的灌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出血性脑梗死病例早、中、晚期均表现为高灌注.常规扫描双侧枕叶未发现明显异常病例,ASL显示右侧枕叶出现低灌注.急性或亚急性梗死患者和脑软化患者三期均表现为低灌注.其余脑梗死患者不同时相高、低灌注情况均出现.脑肿瘤病例中,部分肿瘤早、中、晚期灌注状态一致,如胶质瘤和部分脑膜瘤病例.部分肿瘤不同时相显示不同的灌注状态.结论 本研究表明评估脑内病变的灌注情况具有时间依赖性.多相位ASL对于早期诊断脑缺血性疾病,评估脑梗死后的再灌注有独特的优势.
作者:FOFANA;MAKAN;杨双;赵斌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CT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153例腰椎小关节退变的临床症状与诊断.分析椎小关节退变的CT影像改变,进行重新认识、领会与提高.结果 椎小关节退变CT影像表现为:小关节突的骨质增生、硬化、骨赘形成,关节软骨侵蚀,关节间隙狭窄、积气,关节面下小囊变及周围筋膜、韧带的钙化等.结论 CT扫描可准确显示腰椎小关节形态、结构等退行性改变,在目前临床医师未足够重视的情况下,运用CT的高分辨特性,对椎小关节退变的早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充分提高他们对椎小关节退变的认识,为临床医师正确治疗反复腰腿痛的患者提供很好的帮助.
作者:王丰富;戚洪波;杨旦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基于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DCTA)测量的颈动脉直径和脑血管症状之间的关系,寻找与症状相关的颈动脉狭窄的阈值.方法 以接受MDCTA检查的230例可疑颈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有无大脑前循环障碍症状.所有患者均行MDCTA检查测量狭窄颈动脉直径,同时观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利用ROC曲线对症状和狭窄颈动脉直径进行分析确定诊断阈值,利用Logistic多元回归探讨症状与狭窄颈动脉直径、粥样硬化斑块类型和其他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 症状组颈动脉直径明显较无症状组小,ROC曲线分析发现曲线下面积为0.720,出现脑缺血症状的佳预测值为1.6mm,灵敏度为0.734,特异度为0.638.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颈动脉狭窄和软斑块是脑血管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利用MDCTA测量颈动脉直径能够较为可靠地预测脑缺血症状,脑缺血症状与颈动脉狭窄和软斑块密切相关,这对于MDCTA在脑卒中防治领域进一步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武华;黄丹江;樊琦玮;郑海澜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脑灌注(CTP)联合CT血管造影(CTA)对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应用价值.方法 根据病史或临床症状及体征诊断为颈内动脉及其分支的狭窄或闭塞50例患者分别行CTP和CTA扫描,评价CTP参数平均通过时间(MTT)、对比剂峰值时间(TTP)、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以及造影后颈内动脉狭窄程度.结果 36例TIA患者患侧MTT延长较健侧具有显著性意义,rCBF侧较健侧无显著性意义,rCBV患侧较健侧无显著性意义.34例梗死组患者患侧MTT延长较健侧有显著性意义,rCBF患侧较健侧无显著性意义,rCBV患侧较健侧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CTP联合CTA可以同时判断颈内动脉狭窄和脑组织局部血流灌注情况.
作者:王恢;张在人;李萍;李艳英;赵德利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收集2009年2月~2011年2月我院收治的复杂骨盆及髋臼骨折患者同时采用X线平片、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的临床资料,探讨CT三维重建在复杂骨盆及髋臼骨折的应用价值.1材料与方法本组42例患者,男31例,女11例,年龄19~66岁,平均37.84岁.其中单侧39例,双侧3例;致伤原因:车祸32例,重物砸伤7例,坠落伤3例;入选的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且与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
作者:张宏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脑池造影(MSCTC)对外伤性脑脊液鼻漏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6例临床诊断外伤性脑脊液鼻漏患者术前进行多层螺旋CT脑池造影检查,采用多平面重建(MPR)、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技术,选择适当的显示层厚及角度,明确漏口存在,观察漏口的大小、形态及周围结构情况,并与术中所见对照,分析多层螺旋CT脑池造影对外伤性脑脊液鼻漏漏口定位及漏口周围情况评估的准确性,指导临床医师术前准备.结果 全部病例检查后发现漏口存在,漏口大小、形态与术中所见基本吻合.结论 多层螺旋CT脑池造影及后处理重组技术可以从不同角度较直观的反映漏口的位置、形态及漏口的周围情况,为临床手术治疗脑脊液鼻漏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是术前首选的检查方法.
作者:陈俊波;顾钱峰;李培;任能 刊期: 201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