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俊泽;王维;杨靖凡
患者女,47岁.体检B超发现左肾中下极囊实性巨大占位,肿物大直径约9cm,临床无不适症状.实验室检查,尿常规、血常规、生化均未见异常.CT检查左肾体积增大,中下极见一类圆形囊实性占位,大小9cm×7cm,边界较清,内有软组织密度实性成分及分隔,囊性成分平扫CT值约18HU,增强各期无强化,实性成分平扫、强化CT值分别约为34HU、60HU,左肾向前移位,肾盂受压,胰尾部受压变形,脂肪间隙可见,CT考虑囊性肾癌(图1~4).
作者:李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为探讨MRI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1~4],本文收集4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脑梗死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影像学表现,提高诊断水平.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收集2009年10月~2010年3月我院收治的46例经超声检查确诊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表现及DW1结果将颈动脉狭窄侧大脑半球脑梗死,分为24例急性脑梗死组及22例慢性脑梗死组.
作者:苏凯;张和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脑功能成像(fMRI)在额顶叶肿瘤神经微创手术前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3.0T磁共振上,49例额顶叶肿瘤病例术前行颅脑常规MRI平扫加增强和fMRI检查.依据fMRI成像后处理脑功能活动定位图(functional brain mapping,FBM)及常规MR扫描图像制定合理的手术计划,找出额顶叶肿瘤神经微创手术佳路径切除肿瘤.结果 49例FBM图清晰的显示了大脑皮层左右两侧运动功能区的位置、大小和移位情况,为确定手术路径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49例微创手术也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结论 3.0T fMRI对额顶叶肿瘤神经微创手术的术前评价有重要临床意义,对手术切除脑功能区周围肿瘤并保留运动功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者:毛德旺;袁建华;丁忠祥;狄幸波;徐建国;郑劼;林春苗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减影CTA去骨技术和常规CTA去骨技术在脑血管成像中重建时间及图像质量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行脑血管减影CTA和常规CTA检查的患者的资料,后处理重建均用大密度投影技术(MIP)和容积再现技术(VR),以评价减影CTA和常规CTA图像质量及重建时间.结果 减影CTA图像质量优于常规CTA图像质量,且重建时间短于常规CTA.显示血管狭窄及颅底动脉瘤优于常规CTA.结论 减影CTA去骨技术用于脑血管成像质量优良,重建血管迅速,显示血管狭窄及颅底动脉瘤优于常规CTA.减影CTA结合曲面重建(CPR)既能显示管腔又能有效的显示动脉管壁情况,弥补了 DSA的不足.
作者:钟道强;王德娟;张伟;韩秋玲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患者 女,33岁.停经3月余,要求明确诊断于2011年11月3日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7/40天,量中,有痛经,因早孕于当地医院行人流术,术前检查无详细记录,术后一直无月经来潮.2011年10月24日于当地医院复查超声,提示宫腔内异常回声团,再次行清宫术,2011年10月26日清宫术后病理提示:流产后子宫内膜炎、查到多数退变绒毛蜕膜组织.2011年11月3日于我院门诊超声提示:子宫大小正常,宫腔左宫角可见范围约8.2cm×4.9cm混合性回声.血HCG 2 993mIU/L,门诊以“滋养细胞疾病”收入院.病来无腹痛,无阴道流血,无发热,饮食睡眠佳,二便正常,无咳嗽及咳血.2009年剖宫产分娩一女,孕3产1.
作者:薛丹;明健 刊期: 2012年第05期
骶骨常见的肿瘤包括转移瘤、骨巨细胞瘤、脊索瘤及神经源性肿瘤等,其中,转移瘤所占比例高,其常见的原发肿瘤有肺癌、前列腺癌、乳腺癌及肾癌等[1].MRI具有很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对骨髓病变十分敏感,可以早期发现骶骨病变[2].1材料与方法收集2004年2月~2010年10月间于我院诊治50例的骶骨转移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5例,女性15例,年龄38~78岁,平均64.8岁.所有患者均行MRI检查,并经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病理学检查确诊为骶骨转移瘤.
作者:储慧娟;宋敏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收集2009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35例经外科手术证实和CT确诊为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CT资料进行分析[1],提高诊断水平.1材料与方法本组35例患者,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龄22~57岁,平均年龄42岁.临床表现为上腹、腰背部剧痛,伴恶心头晕呕吐.采用Siemens Emotion 16层螺旋CT机,扫描范围从肝脏至肾脏下级.检查前空腹3~6h,扫描前20min,口服清水500ml,扫描时口服500ml,充盈空肠、胃、十二指肠,这样可以更好判断胰腺形状.
作者:李鲁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基于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DCTA)测量的颈动脉直径和脑血管症状之间的关系,寻找与症状相关的颈动脉狭窄的阈值.方法 以接受MDCTA检查的230例可疑颈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有无大脑前循环障碍症状.所有患者均行MDCTA检查测量狭窄颈动脉直径,同时观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利用ROC曲线对症状和狭窄颈动脉直径进行分析确定诊断阈值,利用Logistic多元回归探讨症状与狭窄颈动脉直径、粥样硬化斑块类型和其他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 症状组颈动脉直径明显较无症状组小,ROC曲线分析发现曲线下面积为0.720,出现脑缺血症状的佳预测值为1.6mm,灵敏度为0.734,特异度为0.638.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颈动脉狭窄和软斑块是脑血管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利用MDCTA测量颈动脉直径能够较为可靠地预测脑缺血症状,脑缺血症状与颈动脉狭窄和软斑块密切相关,这对于MDCTA在脑卒中防治领域进一步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武华;黄丹江;樊琦玮;郑海澜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在诊断小气道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 40例临床可疑小气道病例均行16层螺旋CT容积扫描,进行薄层、多平面重建(MPR)、小密度投影(MinIP)、容积再现法(VR)重建图像分析诊断,全部病例均经纤维支气管镜或临床证实.比较不同的重建技术对小气道病变显示的差别和发现病变的敏感性.结果 不同重建技术中薄层和MPR发现小气道病变敏感性高,MinIP对病变显示直观,整体感强,VR显示欠佳.结论 16层螺旋CT多种后处理重建技术相结合可以明显提高小气道病变诊断的准确率,是比较理想的影像学方法.
作者:胡金文;王恩雨;都继成;周阿旺;乔洪波;张雪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患者 女,34岁.剖宫产术后7年.现停经2个月,阴道不规则流血17天.尿HCG(+).超声显示子宫内膜线清晰,未见妊娠囊回声,子宫左前壁肌层内可及一范围约6.7cm×4.2cm×5.4cm的不均质囊实性混合回声包块,边界尚清,内可及多处不规则的无回声暗区,包块向宫外明显突出,其前方与膀胱之间未见明显正常子宫肌层回声.彩色多普勒显示包块周围见丰富的环绕血流信号(图1,2),多普勒频谱显示大量静脉样血流频谱及高速低阻的动脉血流频谱,RI约为0.43.根据图像表现,结合病史,超声提示:子宫左前壁囊实性包块,子宫瘢痕妊娠可能性大.后经手术及病理证实.
作者:黄福存;李致永;谢新刚;王国 刊期: 2012年第05期
作者:陈俊泽;王维;杨靖凡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对28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术前超声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二维声像图和彩色多普勒特征.方法 观察结节的超声表现,包括内部回声、有无钙化及钙化的特点、边界、形状、血流信号、有无侵犯被膜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等.结果 9例单发结节具有典型的甲状腺癌超声图像特征;4例单发结节仅表现为边界清,形态尚规则,低回声,内部回声均匀,血流稀少;15例多发结节中5例仅表现为边界清,形态规则,中等或偏低回声,8例内部可见微小钙化灶,血流较丰富,2例内部可见粗大或弧形的钙化灶.结论 高频超声具有准确、实时、方便、价格低廉,尤其适用于随访观察,超声检查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许周云;胡艳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患者 男性,66岁.因“颌面部外伤后咬合困难10天”入院.患者10天前不慎从高处跌落致伤颌面部,左侧颌面部肿胀疼痛伴上下颌张闭口因难、咬合关系紊乱,急诊行上下颌水平位CT平扫未见左髁突明显骨折影像.外伤10天来,因上下颌张闭口因难就诊于多家医院,一直未明确病因,症状无好转,遂就诊我院.入院检查:左侧颧面部肿胀基本消退,咬合关系紊乱,左侧上下第三磨牙早接触,上下前牙开牙合,不能闭合,大开口度约三横指.入院后行再下颌骨薄层CT平扫后冠状位重建后示:左侧颞颌关节内可见高密度影像(图1).诊断:左侧颞颌关节内骨碎片.
作者:戴杰;施更生;童永青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测量正常儿童垂体体积及各径线的值,为各种导致垂体结构改变疾病的临床诊断和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对99例自愿者儿童依次采用MRI三维快速扰相梯度回波T1 (3D T1 WI FSPGR)序列进行扫描,垂体的体积及各方向径线测量使用MIP和Reformat处理软件的图像.相同性别不同年龄组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不同性别相同组别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垂体分型数据采用卡方分析.结果 垂体体积在相同性别不同年龄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性别相同年龄组间分型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采用高分辨率MRI获得正常人儿童不同年龄段的垂体体积及多方向径线数据,为进一步研究垂体相关疾病提供了基础性数据.
作者:张玉艳;于台飞;李桂梅;杨金永;时启红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超声血管增强技术(vascular enhancement technology,VET)在外周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90例外周血管病变的患者(52例颈动脉病变、16例下肢动脉病变及22例下肢深静脉病变)应用超声血管增强技术,显示病变的血管,并与传统二维谐波及彩色多普勒(CDFI)成像相对比.结果 常规二维超声检查28例(31.11%)图像不能清晰显示,应用VET技术,86例(95.56%)外周血管病变患者的血管腔、血管壁及病灶(斑块、血栓)更清晰显示,图像质量评分VET高于传统二维超声,为2.91:2.09,(P<0.01).结论 VET技术可提高能提高血管与周边组织对比分辨力,更清晰显示血管腔、管壁结构及病灶,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殷平;李文巨;李波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壹期电焊工尘肺肺部不同HRCT表现的病理学基础.方法 对比分析15例确诊为壹期电焊工尘肺的肺部HRCT资料和经支气管肺活检的病理资料.HRCT检查和经支气管肺活检的间隔时间在3~50天.15例中男性13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35±6.8)岁,电焊工工龄(8.8±3.5)年.将标本粉尘的量分为无、少量、中量和大量,将纤维化的程度分为无、轻度、中度和重度.结果 HRCT上7例主要表现为小叶中心小叶核影的增大、增多,呈分支状线影;3例表现为小叶中心的磨玻璃密度的结节影,约4~8mm大小;5例表现为磨玻璃结节与分支状线影混合存在.其中5例有轻度小叶间隔增厚,6例可见小叶中央型肺气肿.病理学表现为呼吸性细支气管及其肺泡群内大量尘斑,并可见肉芽组织和少量的胶原纤维,支气管粘膜下肺组织和肺泡间隔纤维组织弥漫增生,胶原纤维沉积.偏光镜和普鲁士蓝铁染色证明尘斑中铁颗粒存在.弥漫性以分支状线影为主要表现的纤维化程度重于弥漫性磨玻璃密度结节为主的病例(t =9.00,P=0.00),但粉尘量以磨玻璃密度结节为主的病例较重(t=-4.71,P=0.001).结论 HRCT可以显示电焊烟尘所致的肺内尘斑及其纤维化的程度.
作者:赵殿辉;陈达民;万卫平;王忠诚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颈动脉重度狭窄伴MCI(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老年患者,经过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后认知功能的变化.方法 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对32例患者在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前及术后1、3、6个月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并利用统计学分析对各时间点MoCA分值组间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支架植入治疗后随访的1、3及6个月,MoCA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而且随着随访时间延长,MoCA评分有上升趋势;MoCA分值的提高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可以使老年MCI伴颈内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患者短期内的认知功能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
作者:巴华君;陆川;孙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姜黄素(curcumin,CUR)对犬碘化油肝动脉栓塞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碘化油栓塞犬肝动脉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取健康家犬12只,随机分为3组.A组经导管肝动脉注入生理盐水;B组注入碘化油;C组注入碘化油+CUR溶液.测定各组犬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同时进行病理学检查,观察姜黄素对肝脏的作用.结果 姜黄素能显著降低碘化油肝动脉栓塞性肝损伤犬血清ALT、AST值,降低MDA含量,并减轻碘化油肝动脉栓塞对肝组织的病理损伤.结论 姜黄素对碘化油肝动脉栓塞性肝损伤犬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孟巍;曹海利;白彬;徐伟;王凯冰;崔立明;周坦洋 刊期: 2012年第05期
主动脉CT造影已经成为主动脉及其分支病变的常规检查方法.但由于主动脉病变CT血管造影扫描范围大.自头臂血管至双侧髂总动脉分叉处.所以常规扫描剂量会对患者造成较大辐射损害[1].随着多层螺旋CT的应用,降低X射线剂量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2].尝试研究低剂量扫描应用于主动脉成像以减少该类患者的扫描辐射剂量.
作者:刘迎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原发甲状腺淋巴瘤CT表现与其病理的相关性,以提高术前确诊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证实的B细胞来源的非霍奇金甲状腺淋巴瘤CT图像进行观察,对其病变的位置分布、形态、边缘、密度、强化及周围侵犯的情况进行统计并探讨与其病理类型的相关性.结果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表现为:双侧叶弥漫性肿大3例、单侧叶弥漫性肿大型2例、局灶结节型2例;密度均匀减低4例、不均匀减低3例;界不清6例、界清1例;7例均强化不明显或轻微强化;颈部淋巴结受累4例、累及颈部周围软组织1例.粘膜相关淋巴组织B细胞淋巴瘤表现为:甲状腺弥漫肿大1例、局灶结节3例;界清与界不清各2例;4例密度均匀、强化不明显且均未见颈部淋巴结或周围软组织受侵.粘膜相关淋巴组织B细胞淋巴瘤大细胞转化型表现为:双侧叶、单侧叶各1例均呈弥漫性肿大,界不清;密度均匀减低1例、不均匀减低1例;1例颈部淋巴结受累,2例强化均不明显,未累及周围软组织.结论 甲状腺淋巴瘤的CT表现常表现为甲状腺弥漫性肿大、界清、平扫呈稍低密度、强化不明显、颈部淋巴结受累等,不同病理类型的甲状腺淋巴瘤CT表现有一定差异.
作者:叶奕兰;何闯;方宏洋;叶伦;李熤华;刘书蓉 刊期: 201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