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丹;明健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诊断价值及其分度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将109例(轻度61例、中度35例、重度组13例)有窒息缺氧病史,临床诊断为HIE的患儿行颅脑CT检查,初次CT扫描时间为生后5h~15天,并按影像分级标准分轻、中、重三度,其中有76例在生后1~6个月内进行了CT复查.结果 ①109例HIE患儿脑CT平扫均有不同程度的脑水肿征象,CT值在8~18HU之间.诊断为轻度HIE的66例;诊断为中度HIE的为31例,合并颅内出血9例;诊断为重度HIE的为12例,合并颅内出血7例.并将临床分度与CT分度资料经统计学处理进行比较分析,经统计学处理r =0.775,(P<0.01),认为CT分级与临床分级之间有密切的相关性;②随访复查:后一次CT复查所见,正常45例,单纯脑沟加深13例,硬膜下积液7例,脑软化7例,脑积水3例,脑萎缩3例,死亡2例.结论 CT扫描检查是诊断HIE的主要手段,能够准确的显示病变和范围,确定是否合并颅内出血及出血类型,对HIE脑损伤程度及预后的有较好的评估价值.
作者:张秀芸;丁娟;宋丹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系统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的MRI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的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的MRI资料.结果 4例肿瘤位于小脑半球,1例位于小脑蚓部,颈髓及胸髓各1例.MRI表现为T1WI呈等、低信号,T2 WI呈等、高信号,6例病灶内部和周围见血管流空影,增强后肿瘤呈显著强化;1例CE-MRA示肿瘤周边及内部见不规则血管影;2例髓内肿瘤均继发脊髓空洞或囊肿.结论 MRI对中枢神经系统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临床价值.
作者:马春波;魏友平;王继民;周明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患者女,47岁.体检B超发现左肾中下极囊实性巨大占位,肿物大直径约9cm,临床无不适症状.实验室检查,尿常规、血常规、生化均未见异常.CT检查左肾体积增大,中下极见一类圆形囊实性占位,大小9cm×7cm,边界较清,内有软组织密度实性成分及分隔,囊性成分平扫CT值约18HU,增强各期无强化,实性成分平扫、强化CT值分别约为34HU、60HU,左肾向前移位,肾盂受压,胰尾部受压变形,脂肪间隙可见,CT考虑囊性肾癌(图1~4).
作者:李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后早期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价值并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在我院治疗的38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头颅CT扫描及早期DSA检查,并行血管内微弹簧圈栓塞治疗及或手术夹闭,包括GDC34例,手术夹闭4例.38例患者按Hunt-Hess分级:Ⅰ级30例、Ⅱ级6例、Ⅲ级1例、Ⅳ级1例,所有病例均行DSA造影及CT扫描.结果 CT扫描均提示不同程度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DSA造影诊断:前交通动脉瘤13例,后交通动脉瘤16例,大脑中动脉瘤7例,颈内动脉分叉部2例.介入栓塞及手术夹闭成功36例,占94.7%.36例随访3~35个月无再次出血,全部病例CT复查显示弹簧圈形态、位置无改变,30例6个月后复查DSA未见动脉瘤复发.2例后交通复杂动脉瘤介入栓塞失败,家属不愿手术治疗,他们分别于术后1周及1月后死亡.结论 对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需尽早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作出早期诊断,早期进行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DSA在诊断,治疗及患者随访中均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钟丽琴;赵红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腹盆部横纹肌肉瘤的CT临床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腹盆部横纹肌肉瘤的CT表现.1行增强动脉期扫描,4例同时行增强三期扫描.结果 3例发生于腹腔,2例发生于盆腔,3例边界均模糊不清,2例可见假包膜形成.CT平扫显示5例均为不规则巨大软组织肿块,瘤内可见带、团状低密度区,1例可见散在斑点状高密度灶.5例肿瘤在CT增强扫描中动脉期均表现为轻中度不均匀强化,4例在静脉期显示肿瘤强化程度增高,平衡期强化度减弱,假包膜未见强化.5例周缘均未见明确肿大淋巴结.结论 若出现腹盆部巨大密度不均匀软组织肿块,CT三期增强以静脉期强化明显,横纹肌肉瘤应纳入鉴别诊断中,终确诊依靠病理检查.
作者:唐浩;胡桂周;陈卫国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患者男,48岁.主诉左侧后背及肩膀疼痛半年余,自用膏药及口服牛黄解毒丸治疗无效,无咳嗽、咳痰,心慌、胸闷.既往体健,病程中无低热及夜间盗汗,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软,未触及包快,肝脾肋下未及.实验室检查:血、尿、大便常规和肝肾功及电解质正常.结核菌素试验(-),AFP 570ng/ml,纵膈肿物穿刺物免疫组化染色结果:AE1/AE3(1+),CK18(2+),Hepatocyte(3+).CK7(个别细胞+),CK20(-)RCC(-),Vimentin(2+),TTF-1(-).
作者:张云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脑池造影(MSCTC)对外伤性脑脊液鼻漏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6例临床诊断外伤性脑脊液鼻漏患者术前进行多层螺旋CT脑池造影检查,采用多平面重建(MPR)、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技术,选择适当的显示层厚及角度,明确漏口存在,观察漏口的大小、形态及周围结构情况,并与术中所见对照,分析多层螺旋CT脑池造影对外伤性脑脊液鼻漏漏口定位及漏口周围情况评估的准确性,指导临床医师术前准备.结果 全部病例检查后发现漏口存在,漏口大小、形态与术中所见基本吻合.结论 多层螺旋CT脑池造影及后处理重组技术可以从不同角度较直观的反映漏口的位置、形态及漏口的周围情况,为临床手术治疗脑脊液鼻漏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是术前首选的检查方法.
作者:陈俊波;顾钱峰;李培;任能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原发甲状腺淋巴瘤CT表现与其病理的相关性,以提高术前确诊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证实的B细胞来源的非霍奇金甲状腺淋巴瘤CT图像进行观察,对其病变的位置分布、形态、边缘、密度、强化及周围侵犯的情况进行统计并探讨与其病理类型的相关性.结果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表现为:双侧叶弥漫性肿大3例、单侧叶弥漫性肿大型2例、局灶结节型2例;密度均匀减低4例、不均匀减低3例;界不清6例、界清1例;7例均强化不明显或轻微强化;颈部淋巴结受累4例、累及颈部周围软组织1例.粘膜相关淋巴组织B细胞淋巴瘤表现为:甲状腺弥漫肿大1例、局灶结节3例;界清与界不清各2例;4例密度均匀、强化不明显且均未见颈部淋巴结或周围软组织受侵.粘膜相关淋巴组织B细胞淋巴瘤大细胞转化型表现为:双侧叶、单侧叶各1例均呈弥漫性肿大,界不清;密度均匀减低1例、不均匀减低1例;1例颈部淋巴结受累,2例强化均不明显,未累及周围软组织.结论 甲状腺淋巴瘤的CT表现常表现为甲状腺弥漫性肿大、界清、平扫呈稍低密度、强化不明显、颈部淋巴结受累等,不同病理类型的甲状腺淋巴瘤CT表现有一定差异.
作者:叶奕兰;何闯;方宏洋;叶伦;李熤华;刘书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在腹部胰胆管水成像中优势及其应用.方法 搜集我院2011年1月~2011年4月进行腹部磁共振检查的患者50例,采用西门子Veri03.0T磁共振,8通道相阵控腹部线圈,haste序列,spair序列及MRCP胰胆管成像序列进行轴位相扫描.结果 采用3.0T磁共振的haste序列能够在自由呼吸的状态下,缩短扫描时间同时获得高质量的图像;spair序列具有很好的脂肪抑制效果,能极大的提高对病变的显示;与haste技术结合的MRCP序列能对胰管、肝内胆管、胆囊、胆总管的病变显示的更加清楚.结论 西门子3.0T磁共振并行采集技术及haste、spair序列在腹部扫描中,能获得高质量的图像.
作者:张玉龙;陈金华;谭勇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气道异物是呼吸道常见急重症之一,如不及时诊治会导致一系列严重并发症,甚至可危及生命.由于手术具有风险性和创伤性,这就要求医生的术前诊断必须十分明确.多层螺旋CT薄层重建后处理技术可直接显示气管及支气管异物的形态、大小,同时可在后处理图像上直接测量异物大小.收集本院2009年2月~2011年9月经纤维支气管镜证实的气道异物6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气管支气管异物多层螺旋CT多种方法后处理技术的诊断价值.
作者:朱光斌;张雪林;伍筱梅;曾庆思;李新春;周嘉璇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动态增强扫描相关参数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93例患者行MR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分析形态学、增强曲线类型及大斜率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1)形态学表现及病理结果:105个肿块的强化形式可分为五型:①无强化9个(囊肿);②均匀强化31个(纤维腺瘤9个,乳腺癌11个,增生10个,叶状瘤1个);③不均匀强化42个(纤维腺瘤5个,增生3个,乳腺癌33个,叶状瘤1个);④边缘强化17个(乳腺癌15个,纤维腺瘤及炎症各1个);⑤网状强化2例(乳腺炎,巨乳症各1例).⑥导管状强化4个(增生1个,导管癌3个).(2)曲线类型及病理结果:I型曲线20个,II型曲线42个,Ⅲ曲线型43个.六种表现形式①曲线信号强度基本无增加9个(囊肿);②曲线信号强度缓慢持续增加6个(增生2个,纤维腺瘤2个,慢性炎症1个,导管内癌1个);③曲线号强度早期迅速增加后仍持续缓慢增加5个(增生4个,炎性乳腺癌1个);④曲线早期信号强度迅速增加之后基本停止而形成中晚期的平台42个(增生9个,纤维腺瘤8个,叶状瘤1个,乳腺癌24个);⑤曲线早期信号强度迅速增加到达峰值,之后信号强度逐渐下降40个(增生1个,纤维腺瘤5个,叶状瘤1个,乳腺癌33个);⑥曲线早期信号强度迅速增加到达峰值,呈平台期后又迅速上升3个(均为乳腺癌).(3)增强斜率及病理结果:62个恶性病灶的平均大斜率为19.19±8.13,43个良性病灶平均大斜率为9.46±6.64,二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以14.85为临界值,敏感性为67%,特异性为83%;以17.10为临界值,特异性为100%.结论 增强形态学特征、大斜率在良、恶性病变,尤其是Ⅱ型曲线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张延伟;娄明武;王芳军;李园;王晓春;曾道辉;冯欣;李彩霞;谢独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颈动脉重度狭窄伴MCI(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老年患者,经过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后认知功能的变化.方法 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对32例患者在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前及术后1、3、6个月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并利用统计学分析对各时间点MoCA分值组间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支架植入治疗后随访的1、3及6个月,MoCA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而且随着随访时间延长,MoCA评分有上升趋势;MoCA分值的提高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可以使老年MCI伴颈内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患者短期内的认知功能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
作者:巴华君;陆川;孙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近年来,磁共振功能成像在移植肾应用的探索日趋增多,尤其是磁共振灌注成像、磁共振血氧水平依赖成像及扩散加权成像的研究多,研究证明这三种功能成像技术对移植肾均具有早期诊断移植肾排斥反应的作用.此外,磁共振血管成像及尿路成像在移植肾也具有很好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明英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DCTA)检测颈总动脉壁厚度(CAWT)与高频超声检测颈总动脉内-中膜层厚度(IMT)的相关性和一致性.方法 应用MDCTA和高频超声对64例患者颈总动脉CAWT和IMT分别进行扫描,分为无斑块组和有斑块组,统计学比较CAWT与IMT的差异性和相关性,用Bland-Altman分析比较两者的一致性.结果 两组患者颈总动脉CAWT与IMT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呈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12(P<0.O1),Bland-Altman分析存在较好一致性,偏倚为0.029mm,一致性界限为0.187~0.244mm.结论 MDCTA测量颈总动脉CAWT与高频超声测量颈总动脉IMT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和较好一致性,MDCTA检测的颈总动脉CAWT可作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评价指标.
作者:洪玮;赵刚;王弘;邱晓明;王珍 刊期: 2012年第05期
肺癌按解剖学部位分为中央型与周围型,本文通过分析93例周围型肺癌患者的CT表现的临床资料,探讨其相关性,提高诊断水平.1材料与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08年4月期间我院诊治的93例周围型肺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0例,女性43例,年龄35~76岁,平均52.9岁.临床症状有咳嗽、痰中带血、胸闷和胸痛等.
作者:赵小忠;舒锦尔;虞升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子宫动脉灌注MTX联合PVA栓塞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2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行双侧子宫动脉MTX灌注联合PVA栓塞治疗.先经导管向子宫动脉灌注MTX,再用500~710μm PVA颗粒对双侧子宫动脉进行栓塞.通过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血清β-HCG水平及妊娠囊变化情况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12例患者经子宫动脉灌注MTX联合PVA栓塞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血清β-HCG水平迅速下降,妊娠囊逐渐萎缩、坏死、脱落.结论 子宫动脉灌注MTX联合PVA栓塞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能迅速止血,有效杀胚,保留子宫,是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一种安全、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周坦洋;曹海利;白彬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咽淋巴环非霍奇金淋巴瘤不同病理类型的影像学征象,以提高影像学认识.方法 回顾18例经病理证实咽淋巴环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MRI表现,结合病理类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18例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病灶局限性11例(11/18),弥漫性7例(7/18),伴颈部淋巴结肿大10例.病理类型:B细胞型13例(72%),NK和T细胞型5例(28%).B细胞型以局限性多见(10/13),扁桃体好发(8/13),密度和信号均匀(12/13),边界清晰(10/13),常伴颈部淋巴结肿大(8/13).NK/T细胞型以弥漫性多见(4/5),易累及鼻咽部(4/5),边界不清(4/5)、密度和信号不均匀多见(3/5),其内可见气泡影(2/5),易侵犯鼻腔并铸形(3/5)和骨质侵蚀破坏(2/5).结论 咽淋巴环不同病理类型的非霍金奇淋巴瘤影像学具有一定特点,有助于鉴别诊断.
作者:金瑞军;陈祖华;陈瑶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本文收集牙源性病变41例影像学表现的临床资料,探讨影像学检查对牙源性病变的诊断价值.1材料与方法1.1临床材料本组患者共41例,男24例,女17例,年龄9~62岁,平均年龄29岁.其中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经手术和病理证实7例,根尖周炎或牙髓病变经治疗痊愈者22例,含牙囊肿或埋伏牙经手术治疗者12例.
作者:徐笑强;查二南 刊期: 2012年第05期
随着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multi-slice CT urography,MSCTU)的广泛应用,这一技术日趋成熟,使得通过一次检查就给泌尿系疾病的诊断提供了丰富可靠的诊断依据.本文分析30例上尿路梗阻患者128-slice spiral CTU检查的结果,通过各种重建方法,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高永华;闫晓燕;杨喜银;薛武荣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患者 女,33岁.停经3月余,要求明确诊断于2011年11月3日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7/40天,量中,有痛经,因早孕于当地医院行人流术,术前检查无详细记录,术后一直无月经来潮.2011年10月24日于当地医院复查超声,提示宫腔内异常回声团,再次行清宫术,2011年10月26日清宫术后病理提示:流产后子宫内膜炎、查到多数退变绒毛蜕膜组织.2011年11月3日于我院门诊超声提示:子宫大小正常,宫腔左宫角可见范围约8.2cm×4.9cm混合性回声.血HCG 2 993mIU/L,门诊以“滋养细胞疾病”收入院.病来无腹痛,无阴道流血,无发热,饮食睡眠佳,二便正常,无咳嗽及咳血.2009年剖宫产分娩一女,孕3产1.
作者:薛丹;明健 刊期: 201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