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MRI新技术在脊髓病变中的研究进展

李红双;史浩;于台飞

关键词:新技术, 脊髓病变
摘要:
医学影像学杂志相关文献
  • 纵膈肝样腺癌1例

    患者男,48岁.主诉左侧后背及肩膀疼痛半年余,自用膏药及口服牛黄解毒丸治疗无效,无咳嗽、咳痰,心慌、胸闷.既往体健,病程中无低热及夜间盗汗,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软,未触及包快,肝脾肋下未及.实验室检查:血、尿、大便常规和肝肾功及电解质正常.结核菌素试验(-),AFP 570ng/ml,纵膈肿物穿刺物免疫组化染色结果:AE1/AE3(1+),CK18(2+),Hepatocyte(3+).CK7(个别细胞+),CK20(-)RCC(-),Vimentin(2+),TTF-1(-).

    作者:张云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MDCTA与高频超声检测颈动脉壁厚度的一致性研究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DCTA)检测颈总动脉壁厚度(CAWT)与高频超声检测颈总动脉内-中膜层厚度(IMT)的相关性和一致性.方法 应用MDCTA和高频超声对64例患者颈总动脉CAWT和IMT分别进行扫描,分为无斑块组和有斑块组,统计学比较CAWT与IMT的差异性和相关性,用Bland-Altman分析比较两者的一致性.结果 两组患者颈总动脉CAWT与IMT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呈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12(P<0.O1),Bland-Altman分析存在较好一致性,偏倚为0.029mm,一致性界限为0.187~0.244mm.结论 MDCTA测量颈总动脉CAWT与高频超声测量颈总动脉IMT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和较好一致性,MDCTA检测的颈总动脉CAWT可作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评价指标.

    作者:洪玮;赵刚;王弘;邱晓明;王珍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案在256层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案在256层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00例临床怀疑冠心病需接受冠状动脉CT(CTA)检查者,按照对比剂注射方案个体化原则,对比剂总量(ml)=患者体重(kg),对比剂流率ml/s=对比剂总量/(扫描时间+8)ml/s,同样流率追加30ml生理盐水}进行冠脉CTA检查,测量升主动脉根部左冠开口处CT值并对冠状动脉的显示进行评分,分析对比剂注射方案个体化的可行性.结果 按照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案行冠脉CTA检查后,100例检查者升主动脉根部左冠开口处平均强化程度为(420.19±56.59) HU,冠状动脉显示评分得3分比例为88.78%,得2分比例为11.22%,无得1分者.结论 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案在256层CT冠状动脉成像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曹希明;黄美萍;郑君惠;巫梓斌;温孟皇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正常儿童垂体MIR测量研究

    目的 测量正常儿童垂体体积及各径线的值,为各种导致垂体结构改变疾病的临床诊断和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对99例自愿者儿童依次采用MRI三维快速扰相梯度回波T1 (3D T1 WI FSPGR)序列进行扫描,垂体的体积及各方向径线测量使用MIP和Reformat处理软件的图像.相同性别不同年龄组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不同性别相同组别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垂体分型数据采用卡方分析.结果 垂体体积在相同性别不同年龄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性别相同年龄组间分型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采用高分辨率MRI获得正常人儿童不同年龄段的垂体体积及多方向径线数据,为进一步研究垂体相关疾病提供了基础性数据.

    作者:张玉艳;于台飞;李桂梅;杨金永;时启红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螺旋CT扫描及重建技术在气道异物诊断中的价值

    气道异物是呼吸道常见急重症之一,如不及时诊治会导致一系列严重并发症,甚至可危及生命.由于手术具有风险性和创伤性,这就要求医生的术前诊断必须十分明确.多层螺旋CT薄层重建后处理技术可直接显示气管及支气管异物的形态、大小,同时可在后处理图像上直接测量异物大小.收集本院2009年2月~2011年9月经纤维支气管镜证实的气道异物6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气管支气管异物多层螺旋CT多种方法后处理技术的诊断价值.

    作者:朱光斌;张雪林;伍筱梅;曾庆思;李新春;周嘉璇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咽淋巴环非霍奇金淋巴瘤相关病理类型的影像表现

    目的 探讨咽淋巴环非霍奇金淋巴瘤不同病理类型的影像学征象,以提高影像学认识.方法 回顾18例经病理证实咽淋巴环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MRI表现,结合病理类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18例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病灶局限性11例(11/18),弥漫性7例(7/18),伴颈部淋巴结肿大10例.病理类型:B细胞型13例(72%),NK和T细胞型5例(28%).B细胞型以局限性多见(10/13),扁桃体好发(8/13),密度和信号均匀(12/13),边界清晰(10/13),常伴颈部淋巴结肿大(8/13).NK/T细胞型以弥漫性多见(4/5),易累及鼻咽部(4/5),边界不清(4/5)、密度和信号不均匀多见(3/5),其内可见气泡影(2/5),易侵犯鼻腔并铸形(3/5)和骨质侵蚀破坏(2/5).结论 咽淋巴环不同病理类型的非霍金奇淋巴瘤影像学具有一定特点,有助于鉴别诊断.

    作者:金瑞军;陈祖华;陈瑶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剖宫产术子宫瘢痕妊娠超声表现1例

    患者 女,34岁.剖宫产术后7年.现停经2个月,阴道不规则流血17天.尿HCG(+).超声显示子宫内膜线清晰,未见妊娠囊回声,子宫左前壁肌层内可及一范围约6.7cm×4.2cm×5.4cm的不均质囊实性混合回声包块,边界尚清,内可及多处不规则的无回声暗区,包块向宫外明显突出,其前方与膀胱之间未见明显正常子宫肌层回声.彩色多普勒显示包块周围见丰富的环绕血流信号(图1,2),多普勒频谱显示大量静脉样血流频谱及高速低阻的动脉血流频谱,RI约为0.43.根据图像表现,结合病史,超声提示:子宫左前壁囊实性包块,子宫瘢痕妊娠可能性大.后经手术及病理证实.

    作者:黄福存;李致永;谢新刚;王国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的MRI诊断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系统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的MRI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的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的MRI资料.结果 4例肿瘤位于小脑半球,1例位于小脑蚓部,颈髓及胸髓各1例.MRI表现为T1WI呈等、低信号,T2 WI呈等、高信号,6例病灶内部和周围见血管流空影,增强后肿瘤呈显著强化;1例CE-MRA示肿瘤周边及内部见不规则血管影;2例髓内肿瘤均继发脊髓空洞或囊肿.结论 MRI对中枢神经系统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临床价值.

    作者:马春波;魏友平;王继民;周明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MRI新技术在脊髓病变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红双;史浩;于台飞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32层螺旋CT三维重组在胸部外伤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32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胸部外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搜集112例胸部外伤的病例,全部病例均行X线摄片及32层螺旋CT扫描,并以1.25mm层厚行多平面容积重组(MPR)及容积再现法(VR)图像后处理,观察分析骨折的位置、数量及邻近组织、脏器的情况.结果 在112例病例中,检查发现肋骨骨折98例,胸腰椎压缩骨折2例,胸骨骨折11例,胸椎棘突骨折3例,肩胛骨骨折16例.X线平片共发现肋骨骨折82例,胸骨骨折4例,肩胛骨骨折3例,肺挫伤21例,血气胸2例.结论 32层螺旋CT三维重组及图像后处理技术的联合应用,能对胸部外伤患者作出快速、准确的诊断,对判断胸部外伤骨折及邻近组织、脏器损伤,指导临床医生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治,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海荣;杨军;郑敏;吕琦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超声血管增强技术在外周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评价超声血管增强技术(vascular enhancement technology,VET)在外周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90例外周血管病变的患者(52例颈动脉病变、16例下肢动脉病变及22例下肢深静脉病变)应用超声血管增强技术,显示病变的血管,并与传统二维谐波及彩色多普勒(CDFI)成像相对比.结果 常规二维超声检查28例(31.11%)图像不能清晰显示,应用VET技术,86例(95.56%)外周血管病变患者的血管腔、血管壁及病灶(斑块、血栓)更清晰显示,图像质量评分VET高于传统二维超声,为2.91:2.09,(P<0.01).结论 VET技术可提高能提高血管与周边组织对比分辨力,更清晰显示血管腔、管壁结构及病灶,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殷平;李文巨;李波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胶质瘤的MRI环形强化特征与病理分析

    目的 分析胶质瘤(Glioma)的MRI环形强化特征并与病理学表现对照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7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胶质瘤的MRI环形强化特征及其病理学表现.结果 76例胶质瘤中有55例增强扫描呈厚薄不一的不规则环状、花环状、花瓣状强化,病灶的边缘可见星芒状强化,以白质侧为著,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可见壁结节及瘤周结节.病理学示瘤细胞密集,异型性明显,胶质母细胞瘤细胞高度间变、不成熟,伴有出血、坏死明显.边缘可见新生血管结构不良,血管内皮细胞明显增生.结论 胶质瘤的MRI环状强化表现与瘤体内的病理改变密切相关,认真分析其特征有助于术前明确诊断.

    作者:于台飞;高建伟;刘霞;杨金永;张玉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宫颈癌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MR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宫颈癌诊断中应用的价值.方法 对30例非宫颈肿瘤女性的子宫颈和50例宫颈癌患者的子宫颈进行常规MRI扫描和横断面DWI(b=600s/mm2),比较正常宫颈和宫颈癌病灶的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IC)值.结果 正常子宫颈DWI表现为粘液,内、中、外带四层结构,其平均ADC值[(1.71±0.14)×10-3mm2/s)]显著高于宫颈癌的ADC值[(0.97±0.13)×10 3mm2/s)](P<0.01).结论 ADC值可有效地定量区分宫颈癌与正常宫颈,DWI更容易显示宫颈癌及其周围侵犯和盆腔淋巴结转移.

    作者:韩晶;沈文荣;刘念龙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扩散加权成像对局灶性肝癌血供分析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不同b值下,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局灶性肝癌的血供分析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诊断或病理证实的31例原发性肝癌和30例转移性肝癌行MRI动态增强扫描和DWI扫描,按照增强动脉期的表现分为富血供组(42个病灶)和乏血供组(47个病灶);观察b值分别为50、500s/mm2时的DWI图像特征,并测量病灶的ADC值.结果 b值为50s/mm2时,富血供病灶组DWI图像上为均匀稍高或高信号,平均ADC值为(3.56±0.21)×103mm2/s,乏血供病灶组DWI呈均匀稍高信号,平均ADC值为(2.50±0.19)×10-3 mm2/s;同时对12个内部血供不均匀的病灶观察,在DWI图像上病灶内信号呈不均匀改变,b值为50s/mm2时富血供区较乏血供区信号下降更明显.在b=50s/mm2时,富血供病灶与乏血供病灶的ADC值有统计学差异(t=2.37,P<0.05).结论 依据磁共振DWI图像特点和ADC值测量,MRI对肝脏局灶性肝癌的血供分析具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钱海峰;胡春洪;祝跃明;沈小勇;李凤琪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淹溺肺的X线和CT表现

    淹溺肺较为少见,其诊断目前主要依赖于胸部影像学检查.有关本病的X线、CT表现,国内报道不多,本文收集1992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8例淹溺肺影像表现进行分析.1材料与方法本组18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13例.儿童8例,成人10例,年龄8~75岁,平均45.8岁.临床表现及体征主要为咳嗽、胸闷、意识模糊、呼吸急促或微弱、紫绀、呼吸、心跳停止等,肺部听诊可闻及干性及细湿罗音,血气分析示不同程度低氧血症.

    作者:顾东华;王云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64层CT诊断阑尾粘液性肿瘤的临床价值

    阑尾粘液性肿瘤病理学分为粘液囊肿、粘液性囊腺瘤、粘液性囊腺癌,占阑尾切除标本的0.43%[1,2].本病临床上无症状,或主要表现为慢性非转移性右下腹疼痛,以及右下腹包块,容易误诊为卵巢囊肿、阑尾炎、盲肠肿瘤等.术前作出正确诊断有助于防止术中破裂引起腹膜假粘液瘤[1].多层螺旋CT(multidetector CT,MDCT)诊断阑尾病变的临床价值已经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充分肯定[3~6],本文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阑尾粘液性肿瘤的MDCT影像资料,探讨CT诊断阑尾粘液性肿瘤的准确性.

    作者:金成宇;戚乐;陈仁彪;丁建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WHOⅡ级弥漫性星形细胞瘤影像诊断与临床病理

    目的 探讨WHOⅡ级弥漫性星形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WHOⅡ级弥漫性星形细胞瘤的CT、MRI表现,结合文献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 36例(94.7%)位于幕上,累及额叶、颞叶者29例(76.3%),1例位于小脑半球,另见有2例累及胼胝体;病灶位于单个脑叶者31例(81.6%),两个以上脑叶7例(18.4%).肿瘤呈边界不清的异常信号或密度影,周围水肿及占位效应轻,36例增强检查中20例无明显强化,另16例表现为小斑片状、结节样、不规则环状强化.结论 WHOⅡ级弥漫性星形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和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术前鉴别诊断和预后判断.

    作者:高峰;陈桂玲;盛会雪;张宗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小儿回肠重复畸形合并异物致小肠梗阻1例

    患者 男,1岁半.2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咳嗽,腹胀、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咖啡渣样物质,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肠梗阻可能而转入本院就诊入院.查体:轻度脱水貌,精神萎靡,腹部膨隆,未见胃肠型蠕动渡,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弱,腹胀,无压痛、反跳痛,未闻及气过水声,肛门指检无狭窄,有气便排出,腥臭,无粘液脓血,腹胀减轻.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降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肝肾功无异常.

    作者:代燕增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牙源性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本文收集牙源性病变41例影像学表现的临床资料,探讨影像学检查对牙源性病变的诊断价值.1材料与方法1.1临床材料本组患者共41例,男24例,女17例,年龄9~62岁,平均年龄29岁.其中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经手术和病理证实7例,根尖周炎或牙髓病变经治疗痊愈者22例,含牙囊肿或埋伏牙经手术治疗者12例.

    作者:徐笑强;查二南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MRI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应用(附46例报告)

    为探讨MRI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1~4],本文收集4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脑梗死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影像学表现,提高诊断水平.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收集2009年10月~2010年3月我院收治的46例经超声检查确诊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表现及DW1结果将颈动脉狭窄侧大脑半球脑梗死,分为24例急性脑梗死组及22例慢性脑梗死组.

    作者:苏凯;张和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医学影像学杂志

医学影像学杂志

主管:山东省卫生厅

主办:山东医学影像学研究会;山东医学影像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