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锋
目的:与常规DSA比较,评价3D DSA在颅内动脉瘤血管造影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人院3天内均行常规DSA.3D DSA进行检查,分析不同方法对动脉瘤病变的显示情况.结果:15例患者中发现1例烟雾病,动脉瘤患者共10例.常规DSA检出8例,仅极少数病例能明确显示瘤颈形态(2.8)和载瘤动脉与瘤体的关系(1.8).3D DSA显示病变复杂结构的能力较常规DSA明显提高.10例3D DSA图像都清晰显示了脑动脉瘤瘤体、瘤颈形态及载瘤动脉关系.常规DSA假阳性患者经3D DSA证实为血管扭曲造成.结论:3D DSA可立体、直观地显示颅内动脉瘤及其与空间解剖关系,为手术夹闭和介人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了有价值的影像学信息.
作者:曹玉林;王莹;侯洪涛;陆海华;王刚;周煜奇;张玲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分析肺部先天性囊性病变的CT表现,探讨其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部先天性囊性病变(先天性肺囊肿9例;先天性大叶性肺气肿2例;先天性囊性腺瘤样畸形3例,其中1例合并漏斗胸;先天性肺隔离症3例,均合并有肺囊肿;)的CT表现,包括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边缘、数量、内部结构等.结果:肺囊肿多位于两下肺,单发多见,单发者形态规则,密度均匀,边缘清晰,多发囊肿形态不规则.先天性大叶性肺气肿(CLE)多位于两上肺叶,内含气体和肺纹理,边缘清晰.先天性囊性腺瘤样畸形(CCAM)形态不规则,内含气体、索条状结构.肺隔离症多位于纵隔旁,可含有气体、液体和软组织多种成分.结论:结合肺部先天性囊性病变的部位、大小、囊肿的数目、形态等CT表现,有助于提高病变的术前诊断准确率.
作者:汪松;尹传高;胡俊;赵振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垂体动态增强扫描并延迟扫描对鉴别垂体微腺瘤与垂体Rathke's囊肿的价值.方法:对45例垂体微腺瘤与16例垂体Rathke's囊肿患者的垂体MRI动态增强扫描并延迟扫描的影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观察垂体内病变的强化特点.结果:垂体微腺瘤的强化特点为动态增强扫描信号强度弱于正常垂体,延迟扫描信号强度高于正常垂体或与正常垂体相仿.垂体Rathke's囊肿的强化特点为动态增强扫描信号无明显强化,延迟扫描仍无对比剂进入.结论:延迟扫描对比剂是否进入是垂体微腺瘤与垂体Rathke's囊肿的主要鉴别点.
作者:朱明;姜庆军;李杰;郁冰冰;许鹏君;杨晓;孙钢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应用磁共振研究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分布规律.方法:根据鼻咽癌患者的磁共振影像资料,分析咽后淋巴结转移位置,以及与肿瘤侵犯部位、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62例患者中,47例(75.8%)有IIb区淋巴结转移,39例(62.9%)有咽后淋巴结转移.总共检测到60个转移性咽后淋巴结,其中心、上界和下界的位置分别如下:枕骨水平4个(6.7%),17个(28.3%),3个(5.0%);第一颈椎水平:45个(75.0%),40个(66.7%),33个(55.0%);第二颈椎水平:11个(16.7%),3个(5.0%),21个(35.0%);第三颈椎水平:0个(0%),0个(0%),3个(5.0%).咽后淋巴结的转移与咽旁间隙、椎前肌肉、口咽、鼻腔、颅底骨质、副鼻窦、海绵窦等部位的侵犯无关.结论:鼻咽癌患者IIb区淋巴结转移率高,其次是咽后淋巴结.咽后淋巴结转移率从第一到第三颈椎水平逐渐降低.咽后淋巴结转移与T分期无关,与侵犯部位无关.
作者:华奇峰;沈立;胡碧波;陈杰波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索CT灌注成像在兔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模型中的应用.方法: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及I/R 6h、12h、24h组,每组5只).I/R模型采用无创性动脉夹结扎肝左叶血供60min后,恢复血供.各组分别采用iCT行全肝灌注成像;在灌注图上测量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HPP)、总灌注量(TLP)及肝动脉灌注指数(HPI);同时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与正常组对比,24h组HAP显著下降(P<0.01);各I/R组中HPP、TLP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而在I/R 6h、12h组中,HP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镜下表现肝窦红细胞淤积,肝细胞核固缩凋亡,肝窦解离,在24h组出现局灶性坏死.绪论:CT灌注成像能够动态准确反应肝I/R后微循环灌注量的变化情况.
作者:郭成伟;曹希明;李新云;张忠林;郑君惠;梁长虹 刊期: 2011年第04期
患者女性,65岁.右肾区疼痛2个月.查体:腹软,右肾区叩击痛及压痛明显,余未见异常.CT显示:右肾形态欠规则,右肾中极皮质可见脂性肿物影向外生长于肝肾间隙,藏面大小约9.6cm×13.4cm,CT值约-87HU,其内密度欠均匀,可见絮状影,边界尚清晰;增强扫描可见强化血管影,右侧肾上腺、肝受压向前向上移位,十二指肠胰头向前移位,右肾向下移位.CT诊断:右肾占位,考虑错构瘤.
作者:李锋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脓肿的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糖尿病患者合并脓肿的CT表现.结果:并发脓肿的26例糖尿病患者中,25例病灶内出现气体,24例未出现液体,仅2例出现少量液体.结论:糖尿病并发脓肿在CT平扫上具有明显的特征,大多数不需要增强就可以明确诊断.
作者:李惊喜;孙莹;王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应用ROC曲线比较三维超声与二维超声对先天性双子宫畸形诊断价值的差异.方法:2010年6月~2010年12月对45例可疑双子宫畸形的患者先后进行二维超声与三维超声冠状面成像检查,计算二维超声各项主要观察指标的诊断价值,与宫腔镜/腹腔镜或子宫输卵管造影的终结果对照,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别绘制二维超声与三维超声冠状面成像对双子宫畸形检出的ROC曲线下面积,比较2种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二维超声ROC曲线下面积0.712,三维超声冠状面成像ROC曲线下面积0.928,2种方法经Z检验,Z值=2.051,P=0.04,提示三维超声冠状面成像优于二维超声.结论:本组病例提示二维超声和三维超声冠状面成像均能对先天性双子宫畸形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在诊断效能上三维超声冠状面成像优于二维超声.
作者:韩东刚;余珊珊;郑转梅;王华;周琦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显微线圈(microscopy coil,MC)MR高分辨率成像技术在膝关节内侧副韧带(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MCL)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MCL损伤患者39例,分别使用膝关节线圈(knee-sense coil,KC)及47mm MC进行膝关节MRI检查,对两种线圈成像图像进行评分,比较其成像质量有无差异;并以手术结果为标准,评价两种线圈诊断MCL损伤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Ⅰ级MCL损伤18条;Ⅱ级MCL损伤12条;Ⅲ级MCL损伤9条.MC组各序列图像能分别显示膝关节内侧副韧带及周围主要结构,39例MCL损伤中(Ⅰ级~Ⅲ级)主要结构均评为3或4分;KC组Ⅰ级MCL损伤评分为0或1分,Ⅱ级MCL损伤评分为1或2分,Ⅲ级MCL损伤评为3分.在诊断Ⅰ级MCL损伤中,MC组图像评分明显高于KC组,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对Ⅱ级、Ⅲ级MCL损伤诊断MC组与KC组无显著统计学意义.MC组诊断MCL损伤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Ⅰ级MCL损伤为90.5%,94.9%和97.7%,Ⅱ级MCL损伤为90.3%,93.9%和96.7%,Ⅲ级MCL损伤90.0%,92.9%和97.0%;KC组诊断MCL损伤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Ⅰ级MCL损伤为87.5%,92.9%和91.7%,Ⅱ级MCL损伤为89.7%,92.5%和91.3%,Ⅲ级MCL损伤87.0%,92.5%和90.7%.结论:显微线圈可以清晰显示MCL,能准确诊断MCL损伤并进行分级,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晓夫;高颖;孙文静;张铁成;付旷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X线表现,并与其临床查体、病理类型对照,探讨其相关性.方法:对29例双侧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X线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计算相似系数,分析双侧乳腺癌X线表现及病理类型是否具有相似性.结果:同时性双原发乳腺癌有相似X线表现的共有7例(7/19),不同的有12例(12/19);异时性双原发乳腺癌有相同病理类型的有8例(8/10),无1例有完全相似的影像表现.在病理类型上,双侧乳腺癌以浸润性导管癌居多,有相同病理类型的7例(7/19),不同病理类型的12例(12/19).双侧具有相同X线表现的7例中,病理类型相同的仅3例;双侧病理类X型相同的15例中,仅有3例X线表现相同.结论:双侧原发性乳腺癌在X线表现上没有必然相似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X线表现相同与其病理类型相同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作者:薛梅;李静;李二妮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价值和意义.方法:47例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患者,包括产后宫缩乏力、引产后大出血、宫颈妊娠、子宫切除术后残端出血、宫颈鳞癌等.处于失血性休克状态35例,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9例.采用Seldinger技术行右股动脉穿刺插管双侧髂内动脉造影后,行双侧髂内动脉栓塞,栓塞剂为明胶海绵.结果:44例经一次栓塞后成功止血,手术时间30~65min,平均45 min.1例子宫切除术后大出血经三次栓塞后成功止血,1例经一次栓塞后仍有活动性出血行子宫切除术,1例经两次栓塞后仍有活动性出血行子宫切除术.结论:介入栓塞治疗妇产科大出血是一种有效、迅速、安全的止血方法.
作者:陈文忠;钟粤明;郭曼;向彪;胡沁松;余曼红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膝关节创伤性积脂血症的MRI影像学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膝关节创伤性积脂血症患者的MRI影像学特征.所有患者于受伤后1h~6天内行MRI检查.结果:32例膝关节积脂血症患者关节囊(髌上囊)出现脂肪-血液界面征,均为单侧,左侧14例,右侧18例.单液-液平面的23例,双液-液平面9例,液-液平面上层均为脂肪信号.结论:膝关节创伤性积脂血症在MRI上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可作为诊断关节囊内骨折的间接征象,MRI是诊断膝关节创伤性积脂血症佳影像学方法.
作者:陆锦贵;陈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寻成人镜像右位心及合并畸形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E)特征.方法:应用CDE检查31例成人镜像右位心及合并畸形,寻找CDE特征,所有病例均经心导管对照,21例手术证实.结果:根据CDE特征对29例做出正确诊断,诊断准确率93.5%,误诊2例.成人镜像右位心及合并畸形CDE特征明显;①成人镜像右位心合并11种先天性心脏病,其中ILL型右心室双出口(22.6%)、IDD型矫正性大动脉转位(19.4%)和法乐四联症(19.4%)多见,心室双人口(12.9%)和室间隔缺损(6.5%)少见,两腔心、二尖瓣闭锁、三尖瓣闭锁、全肺静脉异位引流、孤立性双腔右心室和孤立性二尖瓣裂隙(各3.2%)更少见;②成人镜像右位心无论合并那种先天性心脏病均为心房反位;③成人镜像右位心合并右心室双出口大动脉均为左转位;合并矫正性大动脉转位大动脉均为右转位;(4)成人镜像右位心合并肺动脉狭窄(93.5%)多见,肺动脉高压(6.5%)少见.肺动脉狭窄时,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显示过肺动脉五彩镶嵌射流束血流信号;⑤合并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时,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显示过房间隔或室间隔左向右或双向五彩镶嵌分流束血流信号.结论:成人镜像右位心及合并畸形CDE特征明显,应用CDE对成人镜像右位心及合并畸形可做出正确诊断,但检查者必须熟练掌握本病解剖.在探查手法上与正常位心脏明显不同,检查前阅读X线正位胸片对CDE正确诊断有帮助,并可提高检查效率.
作者:侯传举;邹苏娅;邓东安;朱鲜阳;韩秀敏;刘剑立;胡斌;王巧玲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低场MRI对阔韧带肌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阔韧带肌瘤的临床与MR资料.结果:15例阔韧带肌瘤患者中单发11例,合并子宫其他部位肌瘤4例,阔韧带肌瘤一般较大,常合并变性,将子宫推向肌瘤对侧.结论:低场磁共振对阔韧带肌瘤的定性和定位很有价值,能明确诊断阔韧带肌瘤,也可作为临床制定手术计划及术后随访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王清涛;韩慧敏 刊期: 2011年第04期
超声造影是当前超声医学的热门研究课题[1],它对肝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已比较成熟[2,3],本研究借鉴超声造影对肝肿瘤良恶性鉴别的成功经验,对本院37例甲状腺良恶性肿瘤进行超声造影及其时间强度曲线分析,以探讨该技术对甲状腺肿瘤鉴别诊断的价值.
作者:芦金飞;顾秀芬;陈建国;郑笑娟;周国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CT成为临床不可缺少的诊断工具.CT增强扫描是诊断技术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CT室护理工作渗透于CT检查的每一个环节,贯穿于CT检查工作始末,影响着CT室工作质量.我院为了提高CT增强扫描的效果,减少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和治疗效果,针对CT增强扫描的患者采取了以下规范的护理措施,收到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薇;王林友;许晓琴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应用256层螺旋CT探讨颈内动脉狭窄和闭塞与脑灌注降低的相关性.方法:对76例患者进行CTA和CTP联合检查,根据CTA图像选出颈内动脉无狭窄者为对照组,其余患者进行颈内动脉狭窄分级,分轻、中、重三级,每级独立分析研究.所有患者均选择感兴趣区进行脑灌注成像CBV、CBF、MTT、TTP测量,单侧颈内动脉狭窄者病变侧与健侧对比,进行配对t检验.双侧颈内动脉狭窄者与对照组对比,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颈内动脉无狭窄者共15例,CBV CBF MTT TTP值分别为(分水岭区2.5±0.6;38±12;5.4±0.6;21±6.基底节区5.5±0.4;95±15;3.2±1.1;20±5).单侧颈内动脉狭窄者共33例,其中轻中度狭窄者各为12例,且CBV、CBF、MTT、TTP四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狭窄者9例,分水岭区CBF、MTT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TT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B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底节区MTT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CB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BV、TTP差异无统汁学意义(P>0.05).双侧颈内动脉狭窄者共28例,重度狭窄者11例,CBF、MT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受侧枝循环等多种因素影响,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与脑内血流灌注降低有相关性,轻中度狭窄与脑灌注降低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贾慧娟;隋庆兰;付玉存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右心声学造影联合高频经胸壁超声在检测肺动静脉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外周静脉注射激活高糖水进行右心声学造影;经胸壁高频超声直接检测肺动静脉瘘畸形血管团.结果:3例患者于右心显影2~4个心动周期后左心开始显影.经胸壁超声均直接探查到无回声团块,并测得以收缩期为主的连续性分流信号.结论:右心声学造影与高频经胸壁超声联合可准确诊断肺动静脉瘘,并可明确病灶的解剖细节及分流量.
作者:王惠;王寒梅;金红 刊期: 2011年第04期
患者老年女性,65岁.外伤后在当地医院诊断为额部头皮血肿.近自觉额部疼痛明显,且肿物进行性增大,热敷治疗后较前缩小,但变硬,遂来我院.查体:额部略凸出,余未见异常.影像学检查:MSCT表现:VR像额骨右侧内外板骨质破坏(图1),相应部位可见大小约3.4cm× 4.2cm肿物,内可见斑点状破坏的骨质(图2),肿物向颅内、外凸出,邻近脑组织明显受压,周围骨质未见硬化.
作者:李志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总结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确诊为PRES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资料.结果:患者既往病史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原发性高血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子痛、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宫颈癌术后,1例患者无特殊病史.12例为急性起病,临床常见症状包括发作性癫痫、意识障碍、视觉障碍、头痛、恶心等,发作时均有血压升高;1例为亚急性起病.影像学表现病灶主要分布于双侧大脑半球后部皮层下白质区,常可累及皮层,颞叶、额叶、小脑、脑干等部位也可同时受累.CT表现为低密度影,MRI呈等或稍长T1、长T2信号,Flair序列高信号,10例患者DWI呈高或略高信号,3例DWI未见异常,ADC图均为高信号;8例行MR增强扫描,其中6例无强化,2例出现不同程度增强;4例行MRA检查未发现明显血管异常.经治疗后患者临床及影像学异常表现大多完全恢复.结论:MRI是PRES的佳检查及随访手段,Flair和DWI是PRES检查中两个重要序列;PRES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点,认识这些特点对于正确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舒向芝;修建军;张金山;刘庆伟;侯中煜 刊期: 201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