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水兴;梁长虹;黄飚;刘红军;刘春玲
目的:研究定量CT肺功能对肺大泡减容术前及术后的肺功能评估.方法:18例肺大泡病例进行CT定位下肺大泡减容术,分别在术前、术后1个月及6个月行CT扫描,利用CT肺功能定量分析软件分析图像数据并得出相应CT肺功能参数值:CT值、像素指数(PI,分为-1024~-980,-980~-910,-910~-800,-800~-700,>-700五区)、容积,比较各组参数的差异.结果:①CT肺定量能检出介入术前肺大泡病灶的大小、数目及位置,并能顺利地用Volume软件测出欲减容的肺大泡容积;②CT肺功能术后与术前比较,肺总容积、PI-1024~-980明显减少,平均CT值、PI-910~-800明显增加(P<0.01).结论:CT定位下肺大泡减容术是治疗肺大泡的途径之一,定量CT肺功能可对肺大泡减容术前及术后的肺功能进行评估.
作者:叶彩儿;叶民;董丽卿;余苔痕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淋巴瘤的CT、MRI表现特征及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脑淋巴瘤的CT、MRI资料,并与病理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9例中4例为单发,5例多发,共有15个病灶,幕上13例,幕下2例,其中位于脑室旁深部白质的病灶7个,占46.6%,位于脑表面及灰白质交界区4个,占26.6%,位于小脑部2个,占13.3%.原发性脑淋巴瘤的影像学形态多为类圆形肿块或结节,瘤周多为轻中度水肿.CT平扫表现为等或稍高密度,增强扫描呈团块状、结节状均匀强化;MR平扫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显示病灶呈团块状或结节状均匀性明显强化.病理上肿瘤细胞均呈弥漫密集分布,瘤细胞大小较一致,胞质及水分少,核大,染色质颗粒粗,可见瘤细胞围绕血管呈袖套样浸润,未见明显的出血及坏死,亦未见钙化.网状纤维染色显示纤维结构较丰富,此种病理组织学特点决定了淋巴瘤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点.结论:原发性脑淋巴瘤的病理学基础决定其CT、MRI表现特征,结合其影像学表现和临床资料多可做出正确诊断.
作者:黄斌;黄永杰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评价Ad-p53介入栓塞治疗兔VX2肝癌的抑瘤效果及对兔VX2肝癌中p53/MMP-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VX2瘤细胞接种于48只新西兰大白兔肝左叶,建立VX2肝癌模型,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2只.经股动脉途径行肝固有动脉插管,分别注入生理盐水(对照组)、水化碘油(A组)、Ad-p53(B组)、Ad-p53+水化碘油(C组).术后1周处死动物,取肿瘤组织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及免疫组化方法测定p53/MMP-2蛋白的表达.结果:经肝动脉插管介入治疗1周后,各组肿瘤体积均增大,但A、B、C组肿瘤生长受到明显抑制,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相比,B组与C组的MMP-2蛋白的表达阳性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组的MMP-2蛋白表达阳性率均高于无转移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蛋白的表达趋势与MMP-2蛋白一致,p53与MMP-2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Ad-p53介入栓塞治疗兔VX2肝癌可抑制肿瘤的生长,减少转移;p53蛋白表达的增高预示肿瘤转移潜能增加,增殖能力增加;MMP-2蛋白表达的增高预示着肿瘤的高转移潜能.
作者:冯艳;李春海;刘健;刘禄明;孙百胜;李彩霞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脊髓栓系综合征(TCS)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患者的MRI影像资料进行分析,并与手术及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MRI可详细了解脊髓圆锥的位置、终丝、椎管内外脂肪瘤、脊髓脊膜以及脊柱等的各种病理变化.本组可见直接征象脊髓圆锥低位(40/40)、终丝粗大紧张(40/40)、脊髓及马尾粘连(40/40),间接征象腰骶管发育不良(35/40)、脊髓缺血性改变(6/40)、腰骶角增大(22/40)及脊髓空洞(12/40),另可见部分并发征象背部皮毛窦(17/40)、脊髓脊膜膨出(22/40)、椎管内脂肪瘤(28/40)、椎管内囊肿(7/40)、脊柱侧弯畸形(5/40)、椎体畸形(10/40)、脊柱裂(26/40)及脊髓纵裂(1/40).结论:MRI是脊髓栓系综合征有效的检查方法,能为脊髓栓系综合征的诊断和手术提供有价值的资料,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水兴;梁长虹;黄飚;刘红军;刘春玲 刊期: 2008年第11期
患者 男,44岁.因双锁骨上无痛性肿物2月,声音嘶哑胸憋半月于2007年8月11日入院.
作者:赵增虎;宁宇;李海;白培清 刊期: 2008年第11期
患者女,26岁. 妊娠26周无明显不适,来我院常规检查,孕2产0,以往曾有孕3个月不原因流产史.采用百胜MYLAB 90 彩超诊断议,凸阵探头3.5MHz,患者仰卧位,探头置腹部检查.
作者:张霞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评价不同检查方法对半月板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怀疑半月板损伤而全部经过物理检查、B超、MRI平扫、MRI直接法膝关节造影四项方法检查的30例膝关节镜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物理检查、B超、MRI平扫、MRI直接法膝关节造影对半月板损伤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60%、73%、83%、96.7%;敏感性分别为:70%、83%、96.7%、96.7%;特异性分别为:29%、29%、60%、100%.结论:物理检查是进行其他检查的基础,对于B超、MRI平扫不能明确诊断的病例,MRI直接法膝关节造影是非常有效的进一步检查手段.
作者:王文广;轩爱军;杨志永;陈为国;胡颖杰;张长庚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56例临床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骶髂关节多层螺旋CT检查,观察骶髂关节病变的CT表现及影像学特征.结果: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多层螺旋CT表现特征为病变主要累及骶髂关节的髂骨侧,表现为关节软骨钙化、关节面毛糙、骨性关节面下多发小囊状骨质吸收、破坏伴不同程度骨质增生硬化,骶髂关节间隙狭窄、消失、关节骨性融合及骶髂韧带钙化等.结论:多层螺旋CT对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朱应礼;徐益明;崔秋梅 刊期: 2008年第11期
近年来功能磁共振成像( fMRI)技术已取得一定程度的发展和应用.利用磁共振弥散成像(弥散加权成像和弥散张量成像)、灌注加权成像、磁共振波谱分析及血氧水平依赖技术等,可从分子或细胞水平、物质代谢角度等对不同发展阶段的脑梗死进行动态监测和研究,有利于早期诊断、指导治疗及预测预后.现就该领域研究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李春芳;靳仓正;王承缘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胃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胃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资料.结果:16例均为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胃淋巴瘤CT 表现可分为三种类型: 胃壁弥漫增厚型13例(81.2%), 节段增厚型2例(12.5%), 肿块型1例(6.3%);平均壁厚3.3cm(0.6~6.8cm).胃淋巴瘤平扫密度基本均匀,增强扫描可见轻至中度强化.结论:胃淋巴瘤的MSCT 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有助于诊断.
作者:徐宏刚;陈阿梅;江新青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下肢动脉硬化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地分析了89例下肢动脉硬化性栓塞病例的二维超声图像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改变.结果:二维超声图像上表现为病变血管内中膜呈不规则增厚,局部呈强回声斑显示,并向血管腔内突起,血管腔内径呈不规则狭窄,病变段血管腔内可见实性光团充填,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显示血管腔内未见血流信号显示.结论:双功能超声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具有很高的灵敏性和准确性.
作者:王韶卿;王忠周;郭启振 刊期: 2008年第11期
患者,男性,28岁.因头部多发肿物入院检查.查体:头颅大小及形态正常,前额及颅顶部可触及多个肿物,质坚硬,不能活动,大者约3.0cm×2.4cm大小.
作者:胡海宏;杨东奎 刊期: 2008年第11期
患者男性,50岁. 主诉:胸闷、喘息伴呼吸困难1年余,加重3月.3年前体检,肺CT平扫提示:肺间质纤维化,呈蜂窝样改变,当时患者无咳嗽,咳痰,无发热、畏寒,无盗汗、胸痛、喘息等症,未行任何治疗.
作者:秦德宝;王国华;曲洪尚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在结肠癌性肠梗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4例结肠癌性肠梗阻的CT表现,并与临床手术及病理结果对照.结果:MSCT对引起梗阻的肿瘤定位、定性准确率分别为100%、97%,对其TNM分期的准确率为 69.7%、78.8%、100%,对其浆膜外侵犯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7.8%、33.3%,对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9%、75%.结论:MSCT对引起肠梗阻的结肠癌的定位、定性准确性高,对结肠癌TNM分期判断准确性高,对评估肿瘤的可切除性及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阿梅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大脑中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47例患者的50个大脑中动脉瘤纳入本研究,全部患者行16层螺旋CTA检查.CTA技术扫描和重建参数:120kV、250mAs、准直0.75mm、重建层厚0.75mm和间隔0.4mm.运用大密度投影和容积再现技术,神经放射医师评价动脉瘤的形态、大小和位置,以及动脉瘤与周围颅骨及血管的三维空间关系.结果:有22个动脉瘤基本上根据CTA的结果行外科夹闭,术中依据CTA提供的信息顺利找到动脉瘤,并成功夹闭了这些动脉瘤,术中所见与CTA所提供的图像非常吻合.另外28动脉瘤行介入栓塞治疗,CTA图像清晰显示动脉瘤的形态、大小、位置,载瘤动脉和瘤颈体比,辅助确定投射角度和是否需要支架植入.结论:16层螺旋CTA在大脑中动脉瘤诊断方面有很高的准确性,可以作为大脑中动脉瘤诊断的首选影像检查,并在指导其治疗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祁;陈文华;邢伟;彭亚;邱建国;张敏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腕管综合征(CTS)的准确性.方法:对37例腕管综合征患者的44只手腕和40例无CTS志愿者的80只手腕行动态超声检查,在腕管桡尺关节、豌豆骨及钩骨水平测量正中神经的截面积及其扁平率(长径与短径之比),两组结果进行相关性的对比研究,由ROC曲线评价超声诊断腕管综合征标准值的准确性.结果:CTS患者的正中神经在腕豆骨的截面积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正中神经的截面积增大对于诊断腕管综合征有预测价值.以正中神经在豌豆骨水平的截面积9.5cm2为阈值,其诊断准确性为87%,诊断敏感度为88%,诊断特异度为87.5%.结论:超声测量正中神经的截面积是诊断腕管综合征的可靠方法.
作者:吴道珠;罗洪霞;黄品同;王慧丽;杨琰;洪建军;李志杰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总结9例长管状骨非潜水性骨梗死的X线、CT、MRI表现, 探讨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骨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9例患者均拍摄了X线平片,7例行CT检查,2例行MRI 检查;2 例手术活检.结果:9例长管状骨非潜水性骨梗死共累及13个部位,股骨下段7个,胫骨上段4个,胫骨下段2个.其中2个部位经手术活检病理证实.X线平片显示髓腔内不均匀性骨化;CT显示髓腔内呈地图样改变,周围环以硬化边;MRI在T1WI和T2WI上病变中心区出现高低不等的混杂信号.结论:X线平片可以满足中晚期骨梗死的诊断,CT检查可以进一步明确诊断.MRI检查对早期骨梗死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作者:孟祥鸿;范金玉;王国祥;蒋兆贯;顾光官 刊期: 2008年第11期
螺旋CT扫描获得表面容积数据,凭借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在工作站上进行高质量的重建后处理,实现了在表面空间对病变的全面观察,可以对外伤部位进行任意方向的切割,以显示骨折、血肿及其周围的情况,有利于临床医生全面了解病情,决定手术入路,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作者:谢胜利 刊期: 2008年第11期
患者 女性,77岁.反复中上腹疼痛2年,再发病10天伴黑便一周.行胃及十二指肠口服钡餐造影见胃窦部有7.0cm×4.2cm大的包块,有蒂,光整,压之变形,推压时见包块移向球部.
作者:邱乾德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马尾神经鞘瘤的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马尾神经鞘瘤的MRI平扫和增强后的形态及信号特点,以及受累马尾神经的形态及信号特点.结果:18例马尾神经鞘瘤中16例为单发,2例为多发(共5个病灶),肿瘤长径平均30mm.14例位于硬膜内,肿瘤为圆形、卵圆形,相邻脊髓圆锥受压或马尾神经推压移位;3例跨硬膜内外生长,肿瘤为哑铃形,沿椎间孔向外生长,椎间孔扩大,椎体后缘压迫性骨吸收.1例位于硬膜外,肿瘤呈哑铃状,自椎管沿椎间孔向外延伸,相邻蛛网膜下腔受压变窄.病灶T1WI等或(和)低信号,T2WI等或(和)高信号,2例T2WI混杂斑点状低信号,13例内部见囊变区,增强扫描肿瘤呈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13例可见肿瘤上、下方或侧方有增粗强化的马尾神经.结论:MRI能清楚显示马尾神经鞘瘤的大小、形态、内部情况及与邻近马尾神经、硬膜囊的关系,对于临床诊断及制定手术方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梁峰;陈淑艳;王明杰;叶叔文 刊期: 2008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