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胜利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造影栓塞治疗老年大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老年大咯血患者采用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栓塞进行治疗.采用Seldinger法经皮动脉插管,作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证实出血动脉后,用明胶海绵行支气管动脉栓塞.结果:45例即时止血,5例在15h内出血停止.42例在拴塞后35天又出现小量的咯血,4例在6个月后反复咯血,4例在1年后又出现痰血或间歇性痰中带血丝.结论: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栓塞术为治疗老年大咯血有效、安全的微创手术.
作者:崔国明;侯家声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探讨3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参数中适用于急性脑梗塞诊断的扩散敏感系数(b值).方法:对20例发病时间在3天以内,临床高度怀疑为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常规MRI和3种扩散敏感系数(b值)的DWI成像,测量图像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以及病变区与健侧对称区信号强度比并进行统计比较.结果:与b值为1000s/mm2相比,b值为2000s/mm2和3000s/mm2时SNR分别下降15.66%和28.30%,CNR下降9.57%和11.08%,差别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3种b值DWI中病变区与健侧对称区信号强度比值分别为1.76,2.24和2.6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b值ADC图像中病变区与健侧对称区信号强度比值分别为0.63,0.60和0.63,差别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T磁共振用于脑梗塞检查的扩散加权序列成像参数中,b值设置为2000s/mm2时,可增强病变显示能力,并且用病变区与健侧对称区ADC比值判断病变性质能沿用已有标准.
作者:刘建新;邓刚;尹晓明;祖德贵 刊期: 2008年第11期
患者男性,56岁.因乏力、咳嗽、胸痛、颈部淋巴结肿大3个月入院.胸部 CT示:左上肺见巨大团片状软组织样密度影,大小约11cm×12cm,其内密度不均,CT值约30.4~56.8HU,边界尚清,见支气管充气征,左上支气管变窄阻塞.
作者:孙宏亮;邱乾德 刊期: 2008年第11期
螺旋CT扫描获得表面容积数据,凭借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在工作站上进行高质量的重建后处理,实现了在表面空间对病变的全面观察,可以对外伤部位进行任意方向的切割,以显示骨折、血肿及其周围的情况,有利于临床医生全面了解病情,决定手术入路,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作者:谢胜利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评价Ad-p53介入栓塞治疗兔VX2肝癌的抑瘤效果及对兔VX2肝癌中p53/MMP-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VX2瘤细胞接种于48只新西兰大白兔肝左叶,建立VX2肝癌模型,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2只.经股动脉途径行肝固有动脉插管,分别注入生理盐水(对照组)、水化碘油(A组)、Ad-p53(B组)、Ad-p53+水化碘油(C组).术后1周处死动物,取肿瘤组织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及免疫组化方法测定p53/MMP-2蛋白的表达.结果:经肝动脉插管介入治疗1周后,各组肿瘤体积均增大,但A、B、C组肿瘤生长受到明显抑制,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相比,B组与C组的MMP-2蛋白的表达阳性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组的MMP-2蛋白表达阳性率均高于无转移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蛋白的表达趋势与MMP-2蛋白一致,p53与MMP-2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Ad-p53介入栓塞治疗兔VX2肝癌可抑制肿瘤的生长,减少转移;p53蛋白表达的增高预示肿瘤转移潜能增加,增殖能力增加;MMP-2蛋白表达的增高预示着肿瘤的高转移潜能.
作者:冯艳;李春海;刘健;刘禄明;孙百胜;李彩霞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表现特点.方法:收集经手术或肺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细支气管肺泡癌25例,男性15,女性10例,年龄从39~74岁,平均55岁.均行螺旋CT检查,其中HRCT检查7例,增强扫描15例,根据临床、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孤立结节型14例,结节中心距胸膜均小于3.1cm,病灶直径为1.4~3.5cm,CT表现有边缘光滑2例,呈分叶征6例,短毛刺征5例,胸膜凹陷征11例,含气支气管征6例,空泡征12例;炎症型或实变型5例,病变呈多个肺段或肺叶的炎症样实变,见支气管气相4例,以及蜂房状含气腔3例;弥漫结节型6例,弥漫分布粟粒状与结节状致密影,大小不等,分布不均.结论:细支气管肺泡癌影像表现复杂,需结合临床及多种影像检查结果,认真细致地综合分析,才能提高本病的诊断符合率.
作者:徐忠飞;谭恺;张燕;徐祖良;汪国余;陈再智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系统完整分析计算机X线摄影伪影,并寻求解决方法有效避免其再次发生.方法:收集各类伪影图像,并按照与成像过程的关联程度进行划分归类.结果:造成伪影出现的原因包括成像板因素、影像读取装置因素、图像后处理、激光打印机原因、操作者错误.结论:如果操作员能够认知产生伪影的原因,就能有效的消除.
作者:徐健;张玉江;王相权 刊期: 2008年第11期
患者女,42岁. 患者近10个月来无明显诱因出现血压升高,高可达165/120mmHg.发作时伴有头晕恶心,一直口服药物治疗,效果欠佳.
作者:商观锋;刘玉新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羊水是胎儿在宫内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羊水的新陈代谢与胎儿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尤其羊水量的变化反应了胎儿的生理功能情况.
作者:安绍宇;岳林先;王滟;刘军;蒋幼华;向素芳;魏秋鑫 刊期: 2008年第11期
肺栓塞(pulmonary emblism,PE)是一种常见的心肺疾病,其病因、诱因及临床表现多样,极易误诊及漏诊,且病死率较高,早期正确诊断是临床上十分重要的问题.
作者:潘江峰;张浩;李惠民;叶小卫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腕管综合征(CTS)的准确性.方法:对37例腕管综合征患者的44只手腕和40例无CTS志愿者的80只手腕行动态超声检查,在腕管桡尺关节、豌豆骨及钩骨水平测量正中神经的截面积及其扁平率(长径与短径之比),两组结果进行相关性的对比研究,由ROC曲线评价超声诊断腕管综合征标准值的准确性.结果:CTS患者的正中神经在腕豆骨的截面积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正中神经的截面积增大对于诊断腕管综合征有预测价值.以正中神经在豌豆骨水平的截面积9.5cm2为阈值,其诊断准确性为87%,诊断敏感度为88%,诊断特异度为87.5%.结论:超声测量正中神经的截面积是诊断腕管综合征的可靠方法.
作者:吴道珠;罗洪霞;黄品同;王慧丽;杨琰;洪建军;李志杰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评价不同检查方法对半月板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怀疑半月板损伤而全部经过物理检查、B超、MRI平扫、MRI直接法膝关节造影四项方法检查的30例膝关节镜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物理检查、B超、MRI平扫、MRI直接法膝关节造影对半月板损伤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60%、73%、83%、96.7%;敏感性分别为:70%、83%、96.7%、96.7%;特异性分别为:29%、29%、60%、100%.结论:物理检查是进行其他检查的基础,对于B超、MRI平扫不能明确诊断的病例,MRI直接法膝关节造影是非常有效的进一步检查手段.
作者:王文广;轩爱军;杨志永;陈为国;胡颖杰;张长庚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分析肺淋巴管肌瘤病(PLAM)多层螺旋CT(MSCT) 的影像特点,旨在探讨其对肺淋巴管肌瘤病(PLAM)的影像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 PLAM的胸部影像表现,包括常规扫描、横轴面薄层重组和冠状面、矢状面多平面重组(MPR)图像.结果:12例成年女性患者胸部MSCT典型征象为:双肺弥漫分布大小不等的类圆形囊腔影,常规层厚图像显示囊腔影的径线5~30mm,较小的囊腔影不能显示明确的薄壁.薄层重组和MPR图像可明确显示囊腔壁,壁厚<2mm,囊壁可见散在的血管断面影和血管穿插其中.气胸5例,乳糜胸3例,1例合并前纵隔淋巴结肿大.结论:MSCT薄层重组和冠状面、矢状面MPR对该病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也是判断病变进展及预后的有效指标.必要时需行肺活检,以明确病理诊断.
作者:王军伟;张传玉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大脑中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47例患者的50个大脑中动脉瘤纳入本研究,全部患者行16层螺旋CTA检查.CTA技术扫描和重建参数:120kV、250mAs、准直0.75mm、重建层厚0.75mm和间隔0.4mm.运用大密度投影和容积再现技术,神经放射医师评价动脉瘤的形态、大小和位置,以及动脉瘤与周围颅骨及血管的三维空间关系.结果:有22个动脉瘤基本上根据CTA的结果行外科夹闭,术中依据CTA提供的信息顺利找到动脉瘤,并成功夹闭了这些动脉瘤,术中所见与CTA所提供的图像非常吻合.另外28动脉瘤行介入栓塞治疗,CTA图像清晰显示动脉瘤的形态、大小、位置,载瘤动脉和瘤颈体比,辅助确定投射角度和是否需要支架植入.结论:16层螺旋CTA在大脑中动脉瘤诊断方面有很高的准确性,可以作为大脑中动脉瘤诊断的首选影像检查,并在指导其治疗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祁;陈文华;邢伟;彭亚;邱建国;张敏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研究中枢神经细胞瘤的影像表现,分析误诊原因,以期提高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搜集4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细胞瘤,分析影像学误诊原因,探讨其诊断及鉴别诊断.结果:中枢神经细胞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少见的良性肿瘤,本组41例中误诊19例,以误诊为室管膜瘤多(13例),其次为少枝胶质瘤或胶质瘤5例,尚有1例误诊为脉络膜乳头状瘤;只有定位诊断者17例,而正确诊断者仅5例.结论:中枢神经细胞瘤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仔细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可以避免误诊.
作者:罗辉;王嵩;梁宗辉;冯晓源;陈星荣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螺旋CT MPR重建技术在诊断茎突综合征(SP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疑似茎突综合征患者进行螺旋CT薄层扫描并通过MPR法及VRT或SSD法重建并测量其长度及角度,利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茎突长度>30mm者54侧(56.2%),茎突向内偏斜角>25°者42侧(43.8%),向前偏斜角>25°者35侧(36.4%),茎突舌骨韧带骨化9侧.结论:茎突过长、角度异常及茎突舌骨韧带骨化是诊断SPS的重要依据,螺旋CT MPR重建可为诊断SPS首选的辅助检查.
作者:林达;邱乾德;许加俊;余捷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定量CT肺功能对肺大泡减容术前及术后的肺功能评估.方法:18例肺大泡病例进行CT定位下肺大泡减容术,分别在术前、术后1个月及6个月行CT扫描,利用CT肺功能定量分析软件分析图像数据并得出相应CT肺功能参数值:CT值、像素指数(PI,分为-1024~-980,-980~-910,-910~-800,-800~-700,>-700五区)、容积,比较各组参数的差异.结果:①CT肺定量能检出介入术前肺大泡病灶的大小、数目及位置,并能顺利地用Volume软件测出欲减容的肺大泡容积;②CT肺功能术后与术前比较,肺总容积、PI-1024~-980明显减少,平均CT值、PI-910~-800明显增加(P<0.01).结论:CT定位下肺大泡减容术是治疗肺大泡的途径之一,定量CT肺功能可对肺大泡减容术前及术后的肺功能进行评估.
作者:叶彩儿;叶民;董丽卿;余苔痕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探讨64层探测器CT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16例临床拟诊冠心病者行64层CTCA检查,采用多种重建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重建,观察64层CT对冠状动脉的显示能力、起源、冠脉内斑块性质及管腔狭窄程度,分析影响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因素,并对桥血管和支架通畅性进行观察.结果:左冠状动脉主干及前降支重建的佳时相为75%R-R时相,左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为65% R-R时相.以75%的相位窗重建得到容积再现的图像为佳.64层CTCA对冠状动脉1~3级分支和部分4级分支显示清晰,对变异血管及心肌显示较佳;对冠状动脉内斑块、冠脉狭窄显示较佳;对桥血管及支架通畅和有无再狭窄显示良好.结论:64层探测器CTCA可作为冠心病、壁冠状动脉、血管变异及心肌病变的筛选手段及对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后复查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杨丽;周茂义;张立峰;李丽新;赵兴圣;岳奎涛;邵伟光;刘静;杨春波 刊期: 2008年第11期
患者女46岁.因体检发现盆腔囊块来院检查.超声所见:盆腔内探及二个宫体回声,双侧宫体大小基本正常,宫壁回声均,左侧宫内膜厚约0.59cm,右侧宫内膜厚0.54cm,CDFI示: 未见常血流信号.
作者:卢益萍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胃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胃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资料.结果:16例均为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胃淋巴瘤CT 表现可分为三种类型: 胃壁弥漫增厚型13例(81.2%), 节段增厚型2例(12.5%), 肿块型1例(6.3%);平均壁厚3.3cm(0.6~6.8cm).胃淋巴瘤平扫密度基本均匀,增强扫描可见轻至中度强化.结论:胃淋巴瘤的MSCT 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有助于诊断.
作者:徐宏刚;陈阿梅;江新青 刊期: 2008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