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军伟;张传玉
肝肿是一种常见的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化脓性疾病,起病急,肝脏广泛受损,此病得不到及时治疗,死亡率高达70%.
作者:任伶;赵树娥;刘广业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大脑中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47例患者的50个大脑中动脉瘤纳入本研究,全部患者行16层螺旋CTA检查.CTA技术扫描和重建参数:120kV、250mAs、准直0.75mm、重建层厚0.75mm和间隔0.4mm.运用大密度投影和容积再现技术,神经放射医师评价动脉瘤的形态、大小和位置,以及动脉瘤与周围颅骨及血管的三维空间关系.结果:有22个动脉瘤基本上根据CTA的结果行外科夹闭,术中依据CTA提供的信息顺利找到动脉瘤,并成功夹闭了这些动脉瘤,术中所见与CTA所提供的图像非常吻合.另外28动脉瘤行介入栓塞治疗,CTA图像清晰显示动脉瘤的形态、大小、位置,载瘤动脉和瘤颈体比,辅助确定投射角度和是否需要支架植入.结论:16层螺旋CTA在大脑中动脉瘤诊断方面有很高的准确性,可以作为大脑中动脉瘤诊断的首选影像检查,并在指导其治疗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祁;陈文华;邢伟;彭亚;邱建国;张敏 刊期: 2008年第11期
随着影像学的发展,除了应用解剖标本研究支气管的解剖外,国内外学者先后通过支气管造影、断层CT、螺旋CT等各种影像学技术,观察肺段支气管的分支类型.本文将简要介绍各种研究段支气管分支类型的方法及其分类结果.
作者:赵新亚;王涛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羊水是胎儿在宫内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羊水的新陈代谢与胎儿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尤其羊水量的变化反应了胎儿的生理功能情况.
作者:安绍宇;岳林先;王滟;刘军;蒋幼华;向素芳;魏秋鑫 刊期: 2008年第11期
患者男性,56岁.因乏力、咳嗽、胸痛、颈部淋巴结肿大3个月入院.胸部 CT示:左上肺见巨大团片状软组织样密度影,大小约11cm×12cm,其内密度不均,CT值约30.4~56.8HU,边界尚清,见支气管充气征,左上支气管变窄阻塞.
作者:孙宏亮;邱乾德 刊期: 2008年第11期
患者男,54岁. 因无痛性肉眼血尿1年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右肾区轻叩击痛.CT平扫:下腔静脉内侧管状高密度,建议进一步检查.
作者:牛卫东;李红;路继儒 刊期: 2008年第11期
患者 女性,77岁.反复中上腹疼痛2年,再发病10天伴黑便一周.行胃及十二指肠口服钡餐造影见胃窦部有7.0cm×4.2cm大的包块,有蒂,光整,压之变形,推压时见包块移向球部.
作者:邱乾德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胃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胃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资料.结果:16例均为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胃淋巴瘤CT 表现可分为三种类型: 胃壁弥漫增厚型13例(81.2%), 节段增厚型2例(12.5%), 肿块型1例(6.3%);平均壁厚3.3cm(0.6~6.8cm).胃淋巴瘤平扫密度基本均匀,增强扫描可见轻至中度强化.结论:胃淋巴瘤的MSCT 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有助于诊断.
作者:徐宏刚;陈阿梅;江新青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探讨CT诊断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多排CT表现.方法:对12例病理证实的非功能胰岛细胞瘤的CT平扫及增强图像进行分析.结果:12例患者检出13个病灶.11个为实性病灶,2例为囊性,动脉期,7个病灶明显强化,3例轻度强化,1例与正常胰腺强化程度相似.门静脉期, 4例为明显强化,7例位轻度强化. 2例病灶始终为低密度.结论:多排CT 对于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病灶检出及分期有很要得价值,可为手术提供重要的信息.
作者:王钦习;张雪辉;孙屹岩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淋巴瘤的CT、MRI表现特征及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脑淋巴瘤的CT、MRI资料,并与病理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9例中4例为单发,5例多发,共有15个病灶,幕上13例,幕下2例,其中位于脑室旁深部白质的病灶7个,占46.6%,位于脑表面及灰白质交界区4个,占26.6%,位于小脑部2个,占13.3%.原发性脑淋巴瘤的影像学形态多为类圆形肿块或结节,瘤周多为轻中度水肿.CT平扫表现为等或稍高密度,增强扫描呈团块状、结节状均匀强化;MR平扫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显示病灶呈团块状或结节状均匀性明显强化.病理上肿瘤细胞均呈弥漫密集分布,瘤细胞大小较一致,胞质及水分少,核大,染色质颗粒粗,可见瘤细胞围绕血管呈袖套样浸润,未见明显的出血及坏死,亦未见钙化.网状纤维染色显示纤维结构较丰富,此种病理组织学特点决定了淋巴瘤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点.结论:原发性脑淋巴瘤的病理学基础决定其CT、MRI表现特征,结合其影像学表现和临床资料多可做出正确诊断.
作者:黄斌;黄永杰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探讨16层CT血管造影(16SCTA)对脑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37例脑血管病变行16SCTA检查,应用容积重建(VR)和大密度投影(MIP)重建,结合多平面重建(MPR)对脑血管显示情况进行评价,并将结果与DSA和/或手术结果比较.结果:37例中诊断出颅内动脉瘤32例,脑血管畸形5例.16SCTA的VR、MIP图像对脑血管主干及1~3级分支的显示率为100%,清晰显示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血管和颅骨的关系,对脑血管畸形能清晰显示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结论:16SCTA具有无创、快捷、安全、准确性高的特点,可作为脑血管病变首选而有效的检查方法.
作者:郑海军;周海军;曹勇军;罗学军 刊期: 2008年第11期
螺旋CT扫描获得表面容积数据,凭借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在工作站上进行高质量的重建后处理,实现了在表面空间对病变的全面观察,可以对外伤部位进行任意方向的切割,以显示骨折、血肿及其周围的情况,有利于临床医生全面了解病情,决定手术入路,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作者:谢胜利 刊期: 2008年第11期
CT导向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内占位性病变的病理定性诊断鉴别诊断是目前有效的方法之一,临床价值得到充分的肯定.
作者:许彪;陈刚;韦璐;蓝冰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膝关节低场磁共振的佳检查方法.方法:在76例77个膝关节MRI检查中,冠状面图像的第一定位线是在横断面图像上内、外侧髁后缘连线的平行线;第二定位线是在矢状面图像上以胫骨髁间隆起的上缘为中心做股骨-胫骨长轴的平行线.矢状面图像的第一定位线是在冠状面图像上内、外侧半月板中心连线的垂线向外上内下倾斜,第二定位线是在横断面上内、外侧髁后缘连线的垂线向内前外后倾斜.结果:冠状面显示半月板、侧副韧带佳,矢状面显示半月板、交叉韧带佳,矢状面第一定位线平均倾斜角度(±s)为6.9°±1.3°,第二定位线倾斜角度平均为5.8°±1.4°.结论:在做膝关节MRI检查时,矢状面扫描双定位线的角度和方向要做适当调整,以便清晰显示前交叉韧带.
作者:孟广君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在结肠癌性肠梗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4例结肠癌性肠梗阻的CT表现,并与临床手术及病理结果对照.结果:MSCT对引起梗阻的肿瘤定位、定性准确率分别为100%、97%,对其TNM分期的准确率为 69.7%、78.8%、100%,对其浆膜外侵犯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7.8%、33.3%,对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9%、75%.结论:MSCT对引起肠梗阻的结肠癌的定位、定性准确性高,对结肠癌TNM分期判断准确性高,对评估肿瘤的可切除性及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阿梅 刊期: 2008年第11期
患者女,26岁. 妊娠26周无明显不适,来我院常规检查,孕2产0,以往曾有孕3个月不原因流产史.采用百胜MYLAB 90 彩超诊断议,凸阵探头3.5MHz,患者仰卧位,探头置腹部检查.
作者:张霞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下肢动脉硬化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地分析了89例下肢动脉硬化性栓塞病例的二维超声图像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改变.结果:二维超声图像上表现为病变血管内中膜呈不规则增厚,局部呈强回声斑显示,并向血管腔内突起,血管腔内径呈不规则狭窄,病变段血管腔内可见实性光团充填,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显示血管腔内未见血流信号显示.结论:双功能超声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具有很高的灵敏性和准确性.
作者:王韶卿;王忠周;郭启振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疗效和治疗机制.方法:选用日本大耳白兔60只,随机分为A、B、C和D四组,各组制成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A组为对照组;B组为髓心减压组;C组为直接干细胞移植组;D组为倍增干细胞移植组.B组仅钻孔髓心减压;C组抽取骨髓分离后直接植入坏死的股骨头内;D组抽取骨髓分离、培养倍增后植入股骨头内.各组动物于治疗后8周处死,处死前后分别进行各种指标检测,包括钼靶X线摄影、CT扫描、MR扫描、骨密度测量、常规HE染色切片.结果:股骨头骨髓干细胞移植后8周,骨质密度X线改变不明显,CT和MR明显好转,骨密度增加.病理组织学表现空骨陷窝减少,成骨细胞增多,新骨形成.骨髓基质细胞移植治疗后显示股骨头修复效果明显,而倍增基质细胞移植效果更佳.结论:骨髓基质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能加速兔股骨头的修复进程,对股骨头坏死具有较高的治疗价值.
作者:曹海利;白彬;孟巍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定量CT肺功能对肺大泡减容术前及术后的肺功能评估.方法:18例肺大泡病例进行CT定位下肺大泡减容术,分别在术前、术后1个月及6个月行CT扫描,利用CT肺功能定量分析软件分析图像数据并得出相应CT肺功能参数值:CT值、像素指数(PI,分为-1024~-980,-980~-910,-910~-800,-800~-700,>-700五区)、容积,比较各组参数的差异.结果:①CT肺定量能检出介入术前肺大泡病灶的大小、数目及位置,并能顺利地用Volume软件测出欲减容的肺大泡容积;②CT肺功能术后与术前比较,肺总容积、PI-1024~-980明显减少,平均CT值、PI-910~-800明显增加(P<0.01).结论:CT定位下肺大泡减容术是治疗肺大泡的途径之一,定量CT肺功能可对肺大泡减容术前及术后的肺功能进行评估.
作者:叶彩儿;叶民;董丽卿;余苔痕 刊期: 2008年第11期
患者女46岁.因体检发现盆腔囊块来院检查.超声所见:盆腔内探及二个宫体回声,双侧宫体大小基本正常,宫壁回声均,左侧宫内膜厚约0.59cm,右侧宫内膜厚0.54cm,CDFI示: 未见常血流信号.
作者:卢益萍 刊期: 2008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