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导引肝穿刺治疗肝脓肿的临床护理

任伶;赵树娥;刘广业

关键词:肝, 脓肿, 超声检查
摘要:肝肿是一种常见的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化脓性疾病,起病急,肝脏广泛受损,此病得不到及时治疗,死亡率高达70%.
医学影像学杂志相关文献
  • 螺旋CT MPR重建在诊断茎突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螺旋CT MPR重建技术在诊断茎突综合征(SP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疑似茎突综合征患者进行螺旋CT薄层扫描并通过MPR法及VRT或SSD法重建并测量其长度及角度,利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茎突长度>30mm者54侧(56.2%),茎突向内偏斜角>25°者42侧(43.8%),向前偏斜角>25°者35侧(36.4%),茎突舌骨韧带骨化9侧.结论:茎突过长、角度异常及茎突舌骨韧带骨化是诊断SPS的重要依据,螺旋CT MPR重建可为诊断SPS首选的辅助检查.

    作者:林达;邱乾德;许加俊;余捷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脊髓马尾区神经鞘瘤的MRI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马尾神经鞘瘤的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马尾神经鞘瘤的MRI平扫和增强后的形态及信号特点,以及受累马尾神经的形态及信号特点.结果:18例马尾神经鞘瘤中16例为单发,2例为多发(共5个病灶),肿瘤长径平均30mm.14例位于硬膜内,肿瘤为圆形、卵圆形,相邻脊髓圆锥受压或马尾神经推压移位;3例跨硬膜内外生长,肿瘤为哑铃形,沿椎间孔向外生长,椎间孔扩大,椎体后缘压迫性骨吸收.1例位于硬膜外,肿瘤呈哑铃状,自椎管沿椎间孔向外延伸,相邻蛛网膜下腔受压变窄.病灶T1WI等或(和)低信号,T2WI等或(和)高信号,2例T2WI混杂斑点状低信号,13例内部见囊变区,增强扫描肿瘤呈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13例可见肿瘤上、下方或侧方有增粗强化的马尾神经.结论:MRI能清楚显示马尾神经鞘瘤的大小、形态、内部情况及与邻近马尾神经、硬膜囊的关系,对于临床诊断及制定手术方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梁峰;陈淑艳;王明杰;叶叔文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螺旋CT扫描表面容积重建在外伤中的应用价值

    螺旋CT扫描获得表面容积数据,凭借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在工作站上进行高质量的重建后处理,实现了在表面空间对病变的全面观察,可以对外伤部位进行任意方向的切割,以显示骨折、血肿及其周围的情况,有利于临床医生全面了解病情,决定手术入路,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作者:谢胜利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支气管动脉造影栓塞治疗老年大咯血的临床分析(附50例报告)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造影栓塞治疗老年大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老年大咯血患者采用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栓塞进行治疗.采用Seldinger法经皮动脉插管,作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证实出血动脉后,用明胶海绵行支气管动脉栓塞.结果:45例即时止血,5例在15h内出血停止.42例在拴塞后35天又出现小量的咯血,4例在6个月后反复咯血,4例在1年后又出现痰血或间歇性痰中带血丝.结论: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栓塞术为治疗老年大咯血有效、安全的微创手术.

    作者:崔国明;侯家声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胎儿肢体畸形与羊水过多的相关性分析

    羊水是胎儿在宫内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羊水的新陈代谢与胎儿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尤其羊水量的变化反应了胎儿的生理功能情况.

    作者:安绍宇;岳林先;王滟;刘军;蒋幼华;向素芳;魏秋鑫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胃脂肪瘤1例

    患者 女性,77岁.反复中上腹疼痛2年,再发病10天伴黑便一周.行胃及十二指肠口服钡餐造影见胃窦部有7.0cm×4.2cm大的包块,有蒂,光整,压之变形,推压时见包块移向球部.

    作者:邱乾德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骨髓基质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疗效和治疗机制.方法:选用日本大耳白兔60只,随机分为A、B、C和D四组,各组制成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A组为对照组;B组为髓心减压组;C组为直接干细胞移植组;D组为倍增干细胞移植组.B组仅钻孔髓心减压;C组抽取骨髓分离后直接植入坏死的股骨头内;D组抽取骨髓分离、培养倍增后植入股骨头内.各组动物于治疗后8周处死,处死前后分别进行各种指标检测,包括钼靶X线摄影、CT扫描、MR扫描、骨密度测量、常规HE染色切片.结果:股骨头骨髓干细胞移植后8周,骨质密度X线改变不明显,CT和MR明显好转,骨密度增加.病理组织学表现空骨陷窝减少,成骨细胞增多,新骨形成.骨髓基质细胞移植治疗后显示股骨头修复效果明显,而倍增基质细胞移植效果更佳.结论:骨髓基质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能加速兔股骨头的修复进程,对股骨头坏死具有较高的治疗价值.

    作者:曹海利;白彬;孟巍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64层螺旋CT在结肠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与仿真肠镜在结肠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Siemens Somatom 64层螺旋CT对83例患者行一次屏气全结肠容积扫描,并利用工作站进行后处理以获取CT仿真肠镜(CTVC),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阴影成像(SSD)和透明显示(Raysum)图像,并结合原始横断面等图像进行分析,并与结肠镜或术后病理对照.结果:CTVC检出14例结肠镜确诊为正常结肠中的13例, 1例误诊为结肠息肉.CTVC检出37例结直肠癌中的34例,敏感度为91.89%,特异度为92.86%,假阳性率为7.14%,假阴性率为8.11%.CTVC检出21例42枚结直肠息肉中38枚,敏感度为90.48%,特异度为92.86%,假阳性率为7.14%,假阴性率为9.52%.还包括: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2例,溃疡性结肠炎2例,节段性肠炎1例,子宫内膜异位1例,肠梗阻5例.结论: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及仿真内镜对结直肠病变的诊断有其独特的优越性,为临床提供比纤维结肠镜更丰富的信息,很有必要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田净丽;田建明;生晶;肖毅;弓静;关建中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功能MRI在脑梗死演变中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功能磁共振成像( fMRI)技术已取得一定程度的发展和应用.利用磁共振弥散成像(弥散加权成像和弥散张量成像)、灌注加权成像、磁共振波谱分析及血氧水平依赖技术等,可从分子或细胞水平、物质代谢角度等对不同发展阶段的脑梗死进行动态监测和研究,有利于早期诊断、指导治疗及预测预后.现就该领域研究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李春芳;靳仓正;王承缘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CT定位下肺大泡减容术前后的CT肺功能分析

    目的:研究定量CT肺功能对肺大泡减容术前及术后的肺功能评估.方法:18例肺大泡病例进行CT定位下肺大泡减容术,分别在术前、术后1个月及6个月行CT扫描,利用CT肺功能定量分析软件分析图像数据并得出相应CT肺功能参数值:CT值、像素指数(PI,分为-1024~-980,-980~-910,-910~-800,-800~-700,>-700五区)、容积,比较各组参数的差异.结果:①CT肺定量能检出介入术前肺大泡病灶的大小、数目及位置,并能顺利地用Volume软件测出欲减容的肺大泡容积;②CT肺功能术后与术前比较,肺总容积、PI-1024~-980明显减少,平均CT值、PI-910~-800明显增加(P<0.01).结论:CT定位下肺大泡减容术是治疗肺大泡的途径之一,定量CT肺功能可对肺大泡减容术前及术后的肺功能进行评估.

    作者:叶彩儿;叶民;董丽卿;余苔痕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原发性肺淋巴瘤1例

    患者男性,56岁.因乏力、咳嗽、胸痛、颈部淋巴结肿大3个月入院.胸部 CT示:左上肺见巨大团片状软组织样密度影,大小约11cm×12cm,其内密度不均,CT值约30.4~56.8HU,边界尚清,见支气管充气征,左上支气管变窄阻塞.

    作者:孙宏亮;邱乾德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大脑中动脉瘤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大脑中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47例患者的50个大脑中动脉瘤纳入本研究,全部患者行16层螺旋CTA检查.CTA技术扫描和重建参数:120kV、250mAs、准直0.75mm、重建层厚0.75mm和间隔0.4mm.运用大密度投影和容积再现技术,神经放射医师评价动脉瘤的形态、大小和位置,以及动脉瘤与周围颅骨及血管的三维空间关系.结果:有22个动脉瘤基本上根据CTA的结果行外科夹闭,术中依据CTA提供的信息顺利找到动脉瘤,并成功夹闭了这些动脉瘤,术中所见与CTA所提供的图像非常吻合.另外28动脉瘤行介入栓塞治疗,CTA图像清晰显示动脉瘤的形态、大小、位置,载瘤动脉和瘤颈体比,辅助确定投射角度和是否需要支架植入.结论:16层螺旋CTA在大脑中动脉瘤诊断方面有很高的准确性,可以作为大脑中动脉瘤诊断的首选影像检查,并在指导其治疗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祁;陈文华;邢伟;彭亚;邱建国;张敏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3T磁共振头部扩散加权像中3种不同b值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3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参数中适用于急性脑梗塞诊断的扩散敏感系数(b值).方法:对20例发病时间在3天以内,临床高度怀疑为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常规MRI和3种扩散敏感系数(b值)的DWI成像,测量图像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以及病变区与健侧对称区信号强度比并进行统计比较.结果:与b值为1000s/mm2相比,b值为2000s/mm2和3000s/mm2时SNR分别下降15.66%和28.30%,CNR下降9.57%和11.08%,差别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3种b值DWI中病变区与健侧对称区信号强度比值分别为1.76,2.24和2.6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b值ADC图像中病变区与健侧对称区信号强度比值分别为0.63,0.60和0.63,差别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T磁共振用于脑梗塞检查的扩散加权序列成像参数中,b值设置为2000s/mm2时,可增强病变显示能力,并且用病变区与健侧对称区ADC比值判断病变性质能沿用已有标准.

    作者:刘建新;邓刚;尹晓明;祖德贵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16层螺旋CT在结肠癌性肠梗阻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在结肠癌性肠梗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4例结肠癌性肠梗阻的CT表现,并与临床手术及病理结果对照.结果:MSCT对引起梗阻的肿瘤定位、定性准确率分别为100%、97%,对其TNM分期的准确率为 69.7%、78.8%、100%,对其浆膜外侵犯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7.8%、33.3%,对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9%、75%.结论:MSCT对引起肠梗阻的结肠癌的定位、定性准确性高,对结肠癌TNM分期判断准确性高,对评估肿瘤的可切除性及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阿梅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膝关节低场MRI佳检查方法的回顾分析

    目的:探讨膝关节低场磁共振的佳检查方法.方法:在76例77个膝关节MRI检查中,冠状面图像的第一定位线是在横断面图像上内、外侧髁后缘连线的平行线;第二定位线是在矢状面图像上以胫骨髁间隆起的上缘为中心做股骨-胫骨长轴的平行线.矢状面图像的第一定位线是在冠状面图像上内、外侧半月板中心连线的垂线向外上内下倾斜,第二定位线是在横断面上内、外侧髁后缘连线的垂线向内前外后倾斜.结果:冠状面显示半月板、侧副韧带佳,矢状面显示半月板、交叉韧带佳,矢状面第一定位线平均倾斜角度(±s)为6.9°±1.3°,第二定位线倾斜角度平均为5.8°±1.4°.结论:在做膝关节MRI检查时,矢状面扫描双定位线的角度和方向要做适当调整,以便清晰显示前交叉韧带.

    作者:孟广君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多层螺旋CT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肺栓塞检查

    肺栓塞(pulmonary emblism,PE)是一种常见的心肺疾病,其病因、诱因及临床表现多样,极易误诊及漏诊,且病死率较高,早期正确诊断是临床上十分重要的问题.

    作者:潘江峰;张浩;李惠民;叶小卫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超声导引肝穿刺治疗肝脓肿的临床护理

    肝肿是一种常见的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化脓性疾病,起病急,肝脏广泛受损,此病得不到及时治疗,死亡率高达70%.

    作者:任伶;赵树娥;刘广业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不全性Kartagener综合征1例

    患者男性,50岁. 主诉:胸闷、喘息伴呼吸困难1年余,加重3月.3年前体检,肺CT平扫提示:肺间质纤维化,呈蜂窝样改变,当时患者无咳嗽,咳痰,无发热、畏寒,无盗汗、胸痛、喘息等症,未行任何治疗.

    作者:秦德宝;王国华;曲洪尚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两种建立轨道方法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经导管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两种建立轨道方法的优缺点.方法:采用经肺动脉途径和经腔静脉途径建立轨道介入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患者76人,比较两种方法在手术时间、X线透视时间、手术并发症、使用手术器械数量、手术费用等方面的差别.结果:腔静脉组X线透视时间(19.37±5.63min)少于肺动脉组(27.62±10.55min),P<0.05,腔静脉组使用手术器械数量(84条)少于肺动脉组(236条),P<0.025.结论:在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中经腔静脉途径建立轨道法可减少X线照射量,节省手术器械.

    作者:张爱真;张建军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长管状骨非潜水性骨梗死影像学表现分析

    目的:总结9例长管状骨非潜水性骨梗死的X线、CT、MRI表现, 探讨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骨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9例患者均拍摄了X线平片,7例行CT检查,2例行MRI 检查;2 例手术活检.结果:9例长管状骨非潜水性骨梗死共累及13个部位,股骨下段7个,胫骨上段4个,胫骨下段2个.其中2个部位经手术活检病理证实.X线平片显示髓腔内不均匀性骨化;CT显示髓腔内呈地图样改变,周围环以硬化边;MRI在T1WI和T2WI上病变中心区出现高低不等的混杂信号.结论:X线平片可以满足中晚期骨梗死的诊断,CT检查可以进一步明确诊断.MRI检查对早期骨梗死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作者:孟祥鸿;范金玉;王国祥;蒋兆贯;顾光官 刊期: 2008年第11期

医学影像学杂志

医学影像学杂志

主管:山东省卫生厅

主办:山东医学影像学研究会;山东医学影像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