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司华;李吉昌;徐卓东;孙尧;刘绍玲;薛江苗
屏-片系统摄影,被照体经X线照射后,将影像信息记录在胶片上,经过显、定影处理将潜影转化为可见影像显示在胶片上.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 简称CR)[1],投照后是将影像信息记录在影像板(image plate, 简称IP板)经扫描仪读取后,再经模/数转换器转换成数字信号,于荧光屏上显示出灰阶图像,根据需要打出不同层次的优质照片.
作者:曹桂景;姜金凯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彩色双功能超声在诊断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地分析经彩色双功能超声诊断的67例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的例,并与MRA、CTA 及介入血管造影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本组67例中,彩色双功能超声诊断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症准确率为94%,检出率为100%.结论:彩色双功能超声、CTA 、MRA 及介入血管造影检查在诊断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症的诊断过程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彩色双功能超声以其独特的优势,可作为本病影像学检查方法的首选.
作者:郑巍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通过分析探讨鞍区少见病变的MR表现特点及其鉴别诊断,提高MR对鞍区病变的诊断准确性.方法:手术病理证实的病例6例,年龄18~61岁.均行MR平扫和增强检查.分析其MR信号特点与周围解剖结构的关系.结果:累及鞍内及鞍上病变1例为下视丘胶质瘤;鞍旁病变2例,为中颅窝鞍旁硬膜型海绵状血管瘤.鞍上病变3例,1例为垂体柄的生殖细胞瘤,2例为胆脂瘤.以上6例病例,5例术前均误诊,1例术前未能正确定性.结论:为提高诊断准确性,减少误诊,应认真分析鞍区病变的MR信号特点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同时加强对少见病的认识.
作者:辛小燕;朱斌;周正扬;张冰;樊祥山;申景涛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分析脊柱结核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利用螺旋CT对有脊柱结核的56例患者进行扫描.结果:56例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椎旁软组织肿胀、腰大肌脓肿,死骨形成,椎间盘破坏及椎管狭窄.结论:螺旋CT扫描图像清晰,分辨率高,能显示X线检查难以发现的骨质破坏,揭示病变范围及其对椎管的累及程度,有助于对病变的术前评价和术后分析.
作者:黄光海;邱荣;李勇;赵丽;刘杨;李长喜;周月圆 刊期: 2007年第08期
乳腺纤维腺瘤是妇女常见的良性肿瘤,近几年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本文对我院均为女性超声资料完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纤维腺瘤102例总结分析,旨在提高超声诊断符合率.
作者:焉盈盛;辛燕;沙东基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评价低剂量多层CT及其重建在小儿支气管异物中的诊断价值.方法:15例临床怀疑支气管异物患儿,全部采用低剂量进行CT扫描,并结合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法(SSD)和仿真支气管镜(CTVB)等重建图像进行分析,结果与纤支镜对照.结果:发现异物17枚,支气管镜证实并取出18枚,诊断符合率93.3%.结论:低剂量CT扫描不仅能够减少小儿所接受的辐射剂量,图像重建的结果对支气管异物诊断的准确率较高,可作为支气管镜检查前的筛查与定位手段.
作者:王立平;孙晓楠;孟祥鸿 刊期: 2007年第08期
脊髓梗死是脊髓动脉血栓形成或栓塞,造成供血区域缺血缺氧而发生组织坏死软化,并出现相应神经系统症状.发生于脊髓前动脉的梗死,称脊髓前动脉综合征;发生于脊髓后动脉的梗死,又称脊髓后动脉综合征[1].脊髓梗死与脑梗死比较相对少见[2],本文报告2例经临床证实的脊髓梗死病例.
作者:马艳花;程流泉;庄林;张勇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髓质海绵肾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髓质海绵肾CT的表现,结合文献复习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髓质海绵肾的CT平扫表现为肾盏旁锥体内多发小斑点状结石, 成扇形排列.增强扫描后扩张的肾集合管内结石周围有造影剂充盈, 无结石的肾锥体集合管呈条纹状或小囊状造影剂积聚,肾功能正常.结论:髓质海绵肾的CT具有特征性表现,诊断价值较高.
作者:臧建;龚小龙;杨根东;刘锦清;苏坚;张忠林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减影后血管成像在颈动脉闭塞性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36例患者先后进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原始数据传入工作站,以平扫图像为蒙片进行减影,后进行三维血管成像处理,评价图像质量及病变的影像表现,其中8例进行了DSA检查.结果:血管重建后总体可评价率为91.5%,共发现病变血管28支,其中轻度狭窄10支,中度狭窄6支,重度狭窄8支,闭塞4支.8例DSA检查结果与DS-CTA一致.结论:16排螺旋CT减影后血管成像可以提供高质量的重建图像,在诊断颈动脉闭塞性疾病方面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作者:贾颖军;顾建平;王丽萍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肺癌病理组织类型与影像学征象及临床表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有完整临床及影像学(CT和胸片)和病理学资料的肺癌1026例.结果:在562例鳞状细胞癌中,中心型526例、周围型23例;单发530例,肺瘤界面不清456例、胸腔积液211例、肺不张或膨胀不全135例.在268例腺癌中,周围型206例,弥漫型40例,中心型22例;单发215例,肺瘤界面清晰231例.在173例小细胞肺癌中,中心型167例,弥漫型和中心型各3例;单发167例,肺瘤界面不清168例、远处转移85例.在23例大细胞肺癌中,周围型15例,中心型7例,弥漫型1例;单发18例,肺瘤界面不清晰20例.结论:肺癌的病理组织类型与影像学征象及临床表现具有相关性,通过分析影像学征象及临床表现判断肺癌的病理组织类型是可行的,对肺癌治疗方法的选择和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彭丽静;胡效坤;刘道义;丁健;王永奎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MRI对卵巢良恶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分析6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疾病的MRI特征,良性病变36例,其中卵巢囊肿7例,巧克力囊肿5例,畸胎瘤10例,炎症肿块4例,浆液性囊腺瘤6例,粘液性囊腺瘤4例;恶性病变30例,其中浆液性囊腺癌10例,粘液性囊腺癌11例,内胚窦瘤4例,Krukenberg's肿瘤5例.所有患者行常规扫描,平扫发现病灶行增强扫描,术后对所有病变行MR征象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MRI检查能很好显示卵巢病变的特征,其定位诊断100%,诊断的敏感性93%,特异性94%,准确性94%,卵巢癌分期准确性达85.0%.结论:MRI对卵巢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大,并可提供卵巢癌分期所需的信息,增强扫描可进一步提高MR对卵巢癌的诊断及分期的准确性.
作者:蔡庆;沈玉英;徐建良;黄振健;周平;许传虓;施增儒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提取T1加权MR脑图像中的侧脑室.方法:首先用高斯滤波对原始图像进行平滑,然后利用改进的Fast Marching方法对脑图像进行分割.根据T1加权MR脑图像的成像特点并结合区域信息重新定义了Fast Marching方法的速度函数,该速度函数具有良好的抗泄漏能力.结果:对一系列T1加权MR脑图像进行了分割实验,成功提取出了侧脑室.结论:改善了传统Fast Marching方法在弱边界处易泄漏的缺陷,具有更好的分割效果.
作者:付宜利;汪逸群;高文朋;王树国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检查对腮腺多形性腺瘤与沃辛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例腮腺多形性腺瘤及10例腮腺沃辛瘤的磁共振成像检查表现,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腮腺多形性腺瘤为单侧腮腺单发病灶(8/8), 沃辛瘤可单侧单发(5/10),亦可双侧或多发(5/10)(P<0.05); 沃辛瘤多位于腮腺浅叶(13/17), 腮腺多形性腺瘤可位于浅叶(6/8),亦可位于深叶或占据深浅叶(2/8)(P<0.05);多形性腺瘤在T2WI中以高信号多见(5/8), 沃辛瘤以等信号或低信号为主(17/17)(P<0.05);性别分布上腮腺多形性腺瘤女性多见(6/8), 沃辛瘤男性多见(7/10)(P<0.05);年龄分布上沃辛瘤为50岁以上者多见(6/10), 多形性腺瘤中50岁以上与50岁以下者分布相近,各为4例(P<0.01).结论:磁共振成像检查的特征表现和临床资料相结合对腮腺多形性腺瘤与沃辛瘤可正确诊断.
作者:于集虹 刊期: 2007年第08期
肝炎后肝硬化引起肺部X线异常表现越来越受到影像和临床科室的重视,胸部影像表现的正确描述能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我们收集肝炎后肝硬化肺部有异常X线表现192例患者,对其X线表现进行分析.
作者:谢正平;戴峰;涂文勇 刊期: 2007年第08期
动态增强MR数字减影技术是一种简单而实用的MR图像后处理技术,能够在不影响正常扫描的情况下达到去除干扰信号清晰直观显示病灶的目的,本文综述了该技术在颅脑、骨骼肌肉及乳腺病变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郁冰冰;孙钢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双功能超声在诊断下肢动脉硬化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地分析了78例下肢动脉硬化性栓塞病例的二维超声图像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改变.结果:二维超声图像上表现为病变血管内中膜呈不规则增厚,局部呈强回声斑显示,并向血管腔内突起,血管腔内径呈不规则狭窄,病变段血管腔内可见实性光团充填,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显示血管腔内未见血流信号显示.结论:双功能超声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具有很高的灵敏性和准确性.
作者:罗淑霞;王金廷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观察3.0T常规磁共振(MRI)、弥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诊断价值.方法:63例TIA患者分别行常规头MRI(T1WI、T2WI)、DWI、PWI、头颅MRA及颈部MRA检查,并进行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发现23例(36.5%)DWI异常,其中17例(27%) T2WI与DWI均显示在同一部位;PWI显示40例(63.5%)异常;PWI异常率明显高于DWI异常(χ2=20.83,P=0);MRA 示颈部或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31例(49.2%),中度狭窄25例(39.7%),正常-轻度狭窄7例(11.1%).症状持续时间≥1h者T2WI、DWI及PWI阳性率高于持续时间<1h者,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RA所示动脉狭窄程度与PWI异常及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部分TIA间歇期的脑血流灌注异常,部分TIA已经发生脑梗死.应重视TIA的处理以防止TIA复发及脑缺血进展.
作者:狄幸波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CT平扫在诊断绞窄性肠梗阻的价值.方法:对34例经手术证实的绞窄性肠梗阻的平扫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肠壁增厚水肿、靶征、腹水、肠系膜水肿、漩涡征和鸟嘴征是诊断绞窄性肠梗阻的可靠征象,肠壁增厚失去分层改变、局限性肠壁密度增高、腹水或肠液密度增高及肠壁、门脉积气则高度提示肠壁坏死.结论:CT平扫能快速有效地诊断绞窄性肠梗阻.
作者:吴平;谢雪芬;刘向东;许亚春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患者男性,54岁.因腹部包块2月来就诊.查体:发现患者消瘦,营养情况一般,中腹部可触及一约7.0cm×5.0cm大小包块,质地较硬,边缘不清,活动度较差,血常规实验室检查无异常.
作者:张萍;孙晓静;王元国;韩广秀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患者女性,32岁.发现左乳包块9个月,并有逐渐增大趋势,有轻压痛.体检:左乳腺可扪及约拳头大小肿块,质韧不均,边界不清,表面不光滑,活动度差,左腋下未扪及肿大淋巴结.实验室检查无特殊发现.
作者:石珊;刘绍玲 刊期: 2007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