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淑霞;王金廷
目的:利用6层螺旋CT血管容积重建(VR)技术,观察腹腔动脉开口部位、走行及分支、测量腹腔动脉与腹主动脉间夹角及腹腔动脉长度.方法:采用西门子Emotion 6螺旋CT机测量正常人腹腔动脉80例.扫描方法:选用准直3mm 40例,准直2mm 40例.重建层厚4.0mm 40例,2.5mm 40例,重建重叠1.0mm.注射流率3.5ml/s.动脉期根据年龄、心率分别选用22~28s.每例均进行容积重建(VR).从不同平面不同角度观察腹腔动脉及其分支情况,测量腹腔动脉长度、与腹主动脉间角度.结果:腹腔动脉及其分支显示率分别为:脾动脉100 %,肝总动脉100%,胃左动脉68%,胃十二指肠动脉100%,肝右动脉82 %,肝左动脉73%.腹腔动脉开口部位在T12~L1椎体之间,以L1椎体上缘多见.走行方向多种多样.长度:长5.02cm,短1.20cm,平均2.76cm.角度:大143,小19,平均58.1.结论:6层螺旋CT血管容积重建(VR)技术可以较真实地显示腹腔动脉开口部位、走行及分支,测量腹腔动脉与腹主动脉间夹角、腹腔动脉长度,对介入插管和外科手术可切除性方面有较高的临床指导价值.
作者:王琨;王德杭;沈雨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短暂肝实质灌注异常(transient hepatic perfusion disorders,THPD)的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表现及其产生病理基础.方法:2005年1月~2006年11月间因肝病作MSCT的318例检查者中发现31例THPD.全部病例常规上腹部平扫;注射对比剂后20~25s行肝动脉期扫描,60~70s行门静脉期扫描;18例行5~10min延迟期扫描.对31例THPD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THPD中,肝肿瘤病变18例,肝非肿瘤病变12例,壶腹周围癌1例,均经临床、手术或/和病理证实.将THPD分为四型:①肝叶、段型;②楔型;③不规则型;④弥漫型.结论:THPD的MSCT表现多具特征性,正确识别THPD,对提高肝脏病变诊断正确性、避免过高估计肝脏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国红;周强;游江林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评价低剂量多层CT及其重建在小儿支气管异物中的诊断价值.方法:15例临床怀疑支气管异物患儿,全部采用低剂量进行CT扫描,并结合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法(SSD)和仿真支气管镜(CTVB)等重建图像进行分析,结果与纤支镜对照.结果:发现异物17枚,支气管镜证实并取出18枚,诊断符合率93.3%.结论:低剂量CT扫描不仅能够减少小儿所接受的辐射剂量,图像重建的结果对支气管异物诊断的准确率较高,可作为支气管镜检查前的筛查与定位手段.
作者:王立平;孙晓楠;孟祥鸿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CT平扫在诊断绞窄性肠梗阻的价值.方法:对34例经手术证实的绞窄性肠梗阻的平扫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肠壁增厚水肿、靶征、腹水、肠系膜水肿、漩涡征和鸟嘴征是诊断绞窄性肠梗阻的可靠征象,肠壁增厚失去分层改变、局限性肠壁密度增高、腹水或肠液密度增高及肠壁、门脉积气则高度提示肠壁坏死.结论:CT平扫能快速有效地诊断绞窄性肠梗阻.
作者:吴平;谢雪芬;刘向东;许亚春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患者女性,20岁.无意中发现右上腹肿块1年余,伴右上腹及要背部隐痛半年.近2天来由于有轻度恶心、呕吐而入院,呕吐为非喷射性,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明显外伤史.
作者:易亚辉;李刚;吕仕才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Klippel-Trenaunay(KT)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以及临床意义.方法:总结10例KT综合征患者的顺行静脉造影、多谱勒彩超、双下肢平片以及6例患者患肢动脉造影的表现.结果:顺行静脉造影和多谱勒彩超显示单纯异常扩张浅静脉8例(80%),深静脉异常2例(20%);动脉造影显示动脉二、三级分支增多,软组织内见染色影;平片显示患肢骨骼增长.结论:影像学检查对KTS综合征的诊断以及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吕朋华;王立富;王书祥;孙陵;耿素萍;陈明;黄文诺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了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冲洗与直接冲洗治疗肝脓肿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护理.方法:对52例肝脓肿患者,63个病灶行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小于5cm的脓肿直接穿刺抽吸治疗,大于5cm的肝脓肿置管引流.同时做好术前准备,全身支持营养,心理护理.临床应用效果良好.结果:52例患者的63个病灶完全治愈,穿刺术后24小时无不良反应,4周治愈率达到78%,8周治愈率达到83%,6个月治愈率达到100%,无护理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抽吸冲洗治疗肝脓肿,方法简单,安全有效,创伤小,可取代外科手术治疗肝脓肿.细致周到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张淑卿;项茂林;毛学惠 刊期: 2007年第08期
屏-片系统摄影,被照体经X线照射后,将影像信息记录在胶片上,经过显、定影处理将潜影转化为可见影像显示在胶片上.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 简称CR)[1],投照后是将影像信息记录在影像板(image plate, 简称IP板)经扫描仪读取后,再经模/数转换器转换成数字信号,于荧光屏上显示出灰阶图像,根据需要打出不同层次的优质照片.
作者:曹桂景;姜金凯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MRI对卵巢良恶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分析6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疾病的MRI特征,良性病变36例,其中卵巢囊肿7例,巧克力囊肿5例,畸胎瘤10例,炎症肿块4例,浆液性囊腺瘤6例,粘液性囊腺瘤4例;恶性病变30例,其中浆液性囊腺癌10例,粘液性囊腺癌11例,内胚窦瘤4例,Krukenberg's肿瘤5例.所有患者行常规扫描,平扫发现病灶行增强扫描,术后对所有病变行MR征象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MRI检查能很好显示卵巢病变的特征,其定位诊断100%,诊断的敏感性93%,特异性94%,准确性94%,卵巢癌分期准确性达85.0%.结论:MRI对卵巢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大,并可提供卵巢癌分期所需的信息,增强扫描可进一步提高MR对卵巢癌的诊断及分期的准确性.
作者:蔡庆;沈玉英;徐建良;黄振健;周平;许传虓;施增儒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通过分析探讨鞍区少见病变的MR表现特点及其鉴别诊断,提高MR对鞍区病变的诊断准确性.方法:手术病理证实的病例6例,年龄18~61岁.均行MR平扫和增强检查.分析其MR信号特点与周围解剖结构的关系.结果:累及鞍内及鞍上病变1例为下视丘胶质瘤;鞍旁病变2例,为中颅窝鞍旁硬膜型海绵状血管瘤.鞍上病变3例,1例为垂体柄的生殖细胞瘤,2例为胆脂瘤.以上6例病例,5例术前均误诊,1例术前未能正确定性.结论:为提高诊断准确性,减少误诊,应认真分析鞍区病变的MR信号特点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同时加强对少见病的认识.
作者:辛小燕;朱斌;周正扬;张冰;樊祥山;申景涛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心脾综合征的诊断价值,分析其心脏伴随畸形漏诊及误诊原因,提高对心脾综合征诊断的准确率.方法:本文总结了221例心脾综合征患儿的超声检测结果,并与其心血管造影或磁共振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心脾综合征与心导管或磁共振结论符合者199例(占90.0%),诊断不符合者22例(占10.0%).结论: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可以较准确地诊断心脾综合征,但对其心脏伴随畸形检出的准确率尚待进一步提高.
作者:沈蓉;张玉奇;蔡及明;朱俊学;张志芳;陈笋;姚莉萍;吴兰平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本文收集了来自本院从2003年~2005年检查25例膀胱血凝块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总结其影像学表现及特征,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现报道如下.
作者:梁晓超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检查对腮腺多形性腺瘤与沃辛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例腮腺多形性腺瘤及10例腮腺沃辛瘤的磁共振成像检查表现,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腮腺多形性腺瘤为单侧腮腺单发病灶(8/8), 沃辛瘤可单侧单发(5/10),亦可双侧或多发(5/10)(P<0.05); 沃辛瘤多位于腮腺浅叶(13/17), 腮腺多形性腺瘤可位于浅叶(6/8),亦可位于深叶或占据深浅叶(2/8)(P<0.05);多形性腺瘤在T2WI中以高信号多见(5/8), 沃辛瘤以等信号或低信号为主(17/17)(P<0.05);性别分布上腮腺多形性腺瘤女性多见(6/8), 沃辛瘤男性多见(7/10)(P<0.05);年龄分布上沃辛瘤为50岁以上者多见(6/10), 多形性腺瘤中50岁以上与50岁以下者分布相近,各为4例(P<0.01).结论:磁共振成像检查的特征表现和临床资料相结合对腮腺多形性腺瘤与沃辛瘤可正确诊断.
作者:于集虹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观察3.0T常规磁共振(MRI)、弥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诊断价值.方法:63例TIA患者分别行常规头MRI(T1WI、T2WI)、DWI、PWI、头颅MRA及颈部MRA检查,并进行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发现23例(36.5%)DWI异常,其中17例(27%) T2WI与DWI均显示在同一部位;PWI显示40例(63.5%)异常;PWI异常率明显高于DWI异常(χ2=20.83,P=0);MRA 示颈部或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31例(49.2%),中度狭窄25例(39.7%),正常-轻度狭窄7例(11.1%).症状持续时间≥1h者T2WI、DWI及PWI阳性率高于持续时间<1h者,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RA所示动脉狭窄程度与PWI异常及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部分TIA间歇期的脑血流灌注异常,部分TIA已经发生脑梗死.应重视TIA的处理以防止TIA复发及脑缺血进展.
作者:狄幸波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螺旋CT肺薄层扫描并多层面重建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6例SPN患者进行螺旋CT规范化检查,并使用多层面重建(MPVR)技术重建观察.病灶结节直径选在0.8~3.0cm,病历均经临床手术或肺穿刺活检病理证实.其中恶性59例,均为原发性肺癌,包括腺癌25例、鳞癌17例、细支气管肺泡癌10例、小细胞未分化癌7例;良性病变27例,包括结核灶13例、炎性假瘤9例、错构瘤5例.结果:86例SPN的CT征象中,分叶征和棘突或毛刺征多出现于恶性结节,与病理和随访结果对比,螺旋CT薄层扫描并MPVR重建判断肺小结节良恶性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5.6%、76.3%、74.1%、86.5%、58.8%.结论:SCT肺薄层扫描并MPVR重建能显示更多的SPN CT征象,对SPN的良恶性诊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杨光;姚树展;黄葵红;宁国庆;刘松涛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评价在急诊下栓塞治疗肾错构瘤破裂出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3例经B超、CT确诊的肾错构瘤患者,左肾1例,右肾1例,双肾1例,突然出现腰腹痛、神志淡漠,血压下降等出血性休克症状,急诊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和栓塞治疗,栓塞剂用无水酒精和弹簧圈.结果:3例患者造影发现:肿瘤区血管紊乱并有动脉瘤形成,栓塞后造影显示:肿瘤血管血供减少,肿瘤内载有动脉瘤血供闭塞.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术后随访患者血压上升,临床症状改善.结论: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肾错构瘤破裂出血,能有效地控制出血并能大限度保护正常肾组织,应作为急诊出血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孔铭新;郝刚;胡宗华;姜涛;李伟;赵廷常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双功能超声在诊断下肢动脉硬化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地分析了78例下肢动脉硬化性栓塞病例的二维超声图像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改变.结果:二维超声图像上表现为病变血管内中膜呈不规则增厚,局部呈强回声斑显示,并向血管腔内突起,血管腔内径呈不规则狭窄,病变段血管腔内可见实性光团充填,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显示血管腔内未见血流信号显示.结论:双功能超声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具有很高的灵敏性和准确性.
作者:罗淑霞;王金廷 刊期: 2007年第08期
X线管(X线管)是用来产生X射线的装置,X射线产生的条件是在真空管内高速行进的成束的电子流撞击钨(或钼)靶时而产生的.工作时X线管灯丝加热,产生自由电子并云集在阴极附近,当升压变压器向X线管两极提供高压电时(40~150kV),阴极与阳极间的电势差陡增,处于活跃状态的自由电子,受强有力电场的吸引,使成束的电子,以高速由阴极向阳极行进,撞击阳极钨靶原子结构.
作者:魏本正;杨涛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小肾癌的灰阶超声特征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评价二者联合应用对小肾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和病理证实的42例直径≤3cm的肾脏占位性病变的灰阶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进行了分析,对每类病灶的边界、内部回声及彩色血流征象进行统计比较.结果:小肾癌(SRC)与肾错构瘤(AML) 、肾高密度囊肿(HDRC)分别对比,周边低回声声晕及内部混合回声有显著特异性(P<0.001,P<0.05);小肾癌与肾高密度囊肿对比,内部无血流信号有显著特异性(P<0.001);周边粗大血流虽无显著特异性,亦可提示小肾癌的诊断.结论:周边低回声声晕、内部混合回声以及周边粗大血流信号是提示小肾癌诊断的主要征象;灰阶超声及彩色多普勒二者联合应用对小肾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应用价值.
作者:穆柯晓;孙倩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减影后血管成像在颈动脉闭塞性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36例患者先后进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原始数据传入工作站,以平扫图像为蒙片进行减影,后进行三维血管成像处理,评价图像质量及病变的影像表现,其中8例进行了DSA检查.结果:血管重建后总体可评价率为91.5%,共发现病变血管28支,其中轻度狭窄10支,中度狭窄6支,重度狭窄8支,闭塞4支.8例DSA检查结果与DS-CTA一致.结论:16排螺旋CT减影后血管成像可以提供高质量的重建图像,在诊断颈动脉闭塞性疾病方面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作者:贾颖军;顾建平;王丽萍 刊期: 2007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