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胰头部囊实性乳头状上皮性肿瘤1例

易亚辉;李刚;吕仕才

关键词:胰腺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摘要:患者女性,20岁.无意中发现右上腹肿块1年余,伴右上腹及要背部隐痛半年.近2天来由于有轻度恶心、呕吐而入院,呕吐为非喷射性,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明显外伤史.
医学影像学杂志相关文献
  • 彩色双功能超声在诊断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彩色双功能超声在诊断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地分析经彩色双功能超声诊断的67例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的例,并与MRA、CTA 及介入血管造影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本组67例中,彩色双功能超声诊断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症准确率为94%,检出率为100%.结论:彩色双功能超声、CTA 、MRA 及介入血管造影检查在诊断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症的诊断过程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彩色双功能超声以其独特的优势,可作为本病影像学检查方法的首选.

    作者:郑巍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MSCT胸腹联合造影对急性大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对胸腹部急性大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6例临床可疑急性大血管病变患者行MSCT胸腹联合增强扫描,造影剂使用浓度为300mg/100ml的碘海醇,速率3ml/s;图像后处理技术采用SVR、MIP、MPR及CPR.结果:46例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2例,肺动脉栓塞4例,动脉瘤3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2例,主动脉缩窄1例,MSCTA均能准确、清晰显示.结论:MSCTA诊断急性大血管病变准确、简便、快捷,三维重组图像更加清晰、直观显示病变的部位及形态特征,立体感强,体现出MSCTA对急性大血管病变诊断中的优势.

    作者:赵炳栋;潘为领;王学廷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16排螺旋CT减影后血管成像在颈动脉闭塞性疾病的应用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减影后血管成像在颈动脉闭塞性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36例患者先后进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原始数据传入工作站,以平扫图像为蒙片进行减影,后进行三维血管成像处理,评价图像质量及病变的影像表现,其中8例进行了DSA检查.结果:血管重建后总体可评价率为91.5%,共发现病变血管28支,其中轻度狭窄10支,中度狭窄6支,重度狭窄8支,闭塞4支.8例DSA检查结果与DS-CTA一致.结论:16排螺旋CT减影后血管成像可以提供高质量的重建图像,在诊断颈动脉闭塞性疾病方面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作者:贾颖军;顾建平;王丽萍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CT X线管的故障判断及更换

    X线管(X线管)是用来产生X射线的装置,X射线产生的条件是在真空管内高速行进的成束的电子流撞击钨(或钼)靶时而产生的.工作时X线管灯丝加热,产生自由电子并云集在阴极附近,当升压变压器向X线管两极提供高压电时(40~150kV),阴极与阳极间的电势差陡增,处于活跃状态的自由电子,受强有力电场的吸引,使成束的电子,以高速由阴极向阳极行进,撞击阳极钨靶原子结构.

    作者:魏本正;杨涛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对外伤性骨盆骨折摄影角度的探讨(附30例分析)

    目的:探讨骨盆多发性骨折各部位的摄影角度及影像显示的原理及方法,优势与不足以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首先选择骨髂标本做研究对象进行不同角度的摄影,并选择了佳摄影角度及方法,进行了30例患者的摄片,均符合临床诊断要求.结果:骨盆多发性骨折的各部位适宜的摄影角度.骨盆入口位,摄影角度向头侧倾斜25°位;骨盆出口位,摄影角度向足侧倾斜25°位;髂骨及闭孔斜位,一侧抬高25°位,影像显示效果较佳,优于有关报导的摄影角度及方法.结论:对外伤性骨盆多发骨折的患者,各部位摄影角度上述所示,此方法可行,完全符合临床诊断要求.

    作者:孙自玲;孙峰;尚延海;张梦龙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低剂量多层螺旋CT重建对小儿气道异物的临床应用

    目的:评价低剂量多层CT及其重建在小儿支气管异物中的诊断价值.方法:15例临床怀疑支气管异物患儿,全部采用低剂量进行CT扫描,并结合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法(SSD)和仿真支气管镜(CTVB)等重建图像进行分析,结果与纤支镜对照.结果:发现异物17枚,支气管镜证实并取出18枚,诊断符合率93.3%.结论:低剂量CT扫描不仅能够减少小儿所接受的辐射剂量,图像重建的结果对支气管异物诊断的准确率较高,可作为支气管镜检查前的筛查与定位手段.

    作者:王立平;孙晓楠;孟祥鸿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技术应用

    在过去的10年里磁共振波谱(MRS)技术及软件逐渐的发展并完善起来,它所带来的大量生化信息可以对脑部病变做出更精确的阐释.每种形式的波谱都是体内实际生化演变的一个窗口,波谱数据的分析应该建立在与病理相联系的生化过程的相关知识的了解上,因此深入的了解基本代谢产物能帮助我们更加准确的分析脑部病变.本文主要阐述了MRS的基本技术,脑部几种主要代谢产物的产生机制及其意义.

    作者:邝菲;王飞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胃结核X线误诊1例

    患者男性,54岁.因腹部包块2月来就诊.查体:发现患者消瘦,营养情况一般,中腹部可触及一约7.0cm×5.0cm大小包块,质地较硬,边缘不清,活动度较差,血常规实验室检查无异常.

    作者:张萍;孙晓静;王元国;韩广秀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膀胱血凝块的影像学诊断

    本文收集了来自本院从2003年~2005年检查25例膀胱血凝块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总结其影像学表现及特征,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现报道如下.

    作者:梁晓超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高频超声彩色多普勒对乳腺纤维腺瘤诊断价值的分析

    乳腺纤维腺瘤是妇女常见的良性肿瘤,近几年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本文对我院均为女性超声资料完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纤维腺瘤102例总结分析,旨在提高超声诊断符合率.

    作者:焉盈盛;辛燕;沙东基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基于水平集方法的图像分割

    目的:提取T1加权MR脑图像中的侧脑室.方法:首先用高斯滤波对原始图像进行平滑,然后利用改进的Fast Marching方法对脑图像进行分割.根据T1加权MR脑图像的成像特点并结合区域信息重新定义了Fast Marching方法的速度函数,该速度函数具有良好的抗泄漏能力.结果:对一系列T1加权MR脑图像进行了分割实验,成功提取出了侧脑室.结论:改善了传统Fast Marching方法在弱边界处易泄漏的缺陷,具有更好的分割效果.

    作者:付宜利;汪逸群;高文朋;王树国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超声引导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目的:探讨了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冲洗与直接冲洗治疗肝脓肿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护理.方法:对52例肝脓肿患者,63个病灶行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小于5cm的脓肿直接穿刺抽吸治疗,大于5cm的肝脓肿置管引流.同时做好术前准备,全身支持营养,心理护理.临床应用效果良好.结果:52例患者的63个病灶完全治愈,穿刺术后24小时无不良反应,4周治愈率达到78%,8周治愈率达到83%,6个月治愈率达到100%,无护理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抽吸冲洗治疗肝脓肿,方法简单,安全有效,创伤小,可取代外科手术治疗肝脓肿.细致周到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张淑卿;项茂林;毛学惠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癌脉络膜、肝脑转移1例

    细支气管肺泡癌是一种少见的原发性肺部恶性肿瘤,约占原发性肺部恶性肿瘤的5%[1],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癌脉络膜、肝脑转移更属罕见,我院遇见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增虎;任成波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MRI对卵巢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MRI对卵巢良恶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分析6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疾病的MRI特征,良性病变36例,其中卵巢囊肿7例,巧克力囊肿5例,畸胎瘤10例,炎症肿块4例,浆液性囊腺瘤6例,粘液性囊腺瘤4例;恶性病变30例,其中浆液性囊腺癌10例,粘液性囊腺癌11例,内胚窦瘤4例,Krukenberg's肿瘤5例.所有患者行常规扫描,平扫发现病灶行增强扫描,术后对所有病变行MR征象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MRI检查能很好显示卵巢病变的特征,其定位诊断100%,诊断的敏感性93%,特异性94%,准确性94%,卵巢癌分期准确性达85.0%.结论:MRI对卵巢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大,并可提供卵巢癌分期所需的信息,增强扫描可进一步提高MR对卵巢癌的诊断及分期的准确性.

    作者:蔡庆;沈玉英;徐建良;黄振健;周平;许传虓;施增儒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MSCT预测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可行性的应用价值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在预测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可行性中的应用的价值.方法: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对47例卵巢癌患者行术前分析,判断肿瘤的可切除性,将影像结果与手术结果相对照.结果:多层螺旋CT预测卵巢癌患者肿瘤细胞减灭术可行性的准确率87.2%,灵敏度86.8%,特异度88.9%,阳性预测值97.1%,阴性预测值61.5%.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能够更可靠地对卵巢癌进行术前评价,应为卵巢癌患者术前首选和必须的检查方法.

    作者:丁强;邢宁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螺旋CT薄层扫描并MPVR重建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螺旋CT肺薄层扫描并多层面重建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6例SPN患者进行螺旋CT规范化检查,并使用多层面重建(MPVR)技术重建观察.病灶结节直径选在0.8~3.0cm,病历均经临床手术或肺穿刺活检病理证实.其中恶性59例,均为原发性肺癌,包括腺癌25例、鳞癌17例、细支气管肺泡癌10例、小细胞未分化癌7例;良性病变27例,包括结核灶13例、炎性假瘤9例、错构瘤5例.结果:86例SPN的CT征象中,分叶征和棘突或毛刺征多出现于恶性结节,与病理和随访结果对比,螺旋CT薄层扫描并MPVR重建判断肺小结节良恶性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5.6%、76.3%、74.1%、86.5%、58.8%.结论:SCT肺薄层扫描并MPVR重建能显示更多的SPN CT征象,对SPN的良恶性诊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杨光;姚树展;黄葵红;宁国庆;刘松涛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脑部脉络膜裂囊肿的CT、MRI影像分析

    目的:探讨脉络膜裂囊肿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分析11例脑脉络膜裂囊肿的MRI表现,其中7例行CT检查,9例行MR扫描.结果:脉络膜裂囊肿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界光滑锐利的脑脊液样低密度影或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结论:脉络膜裂囊肿的CT、MRI表现较为典型,但单纯CT轴位扫描定位困难,CT多层面重建(MPR)及MRI多方位扫描有助于对其做出正确诊断.

    作者:张德智;马天璇;辛鹏;刘秀娟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螺旋CT平扫对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CT平扫在诊断绞窄性肠梗阻的价值.方法:对34例经手术证实的绞窄性肠梗阻的平扫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肠壁增厚水肿、靶征、腹水、肠系膜水肿、漩涡征和鸟嘴征是诊断绞窄性肠梗阻的可靠征象,肠壁增厚失去分层改变、局限性肠壁密度增高、腹水或肠液密度增高及肠壁、门脉积气则高度提示肠壁坏死.结论:CT平扫能快速有效地诊断绞窄性肠梗阻.

    作者:吴平;谢雪芬;刘向东;许亚春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双功能超声在诊断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中的应用(附78例分析)

    目的:探讨双功能超声在诊断下肢动脉硬化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地分析了78例下肢动脉硬化性栓塞病例的二维超声图像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改变.结果:二维超声图像上表现为病变血管内中膜呈不规则增厚,局部呈强回声斑显示,并向血管腔内突起,血管腔内径呈不规则狭窄,病变段血管腔内可见实性光团充填,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显示血管腔内未见血流信号显示.结论:双功能超声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具有很高的灵敏性和准确性.

    作者:罗淑霞;王金廷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颈内动脉纤维肌肉发育不良的MSCT血管造影诊断(附9例报告)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纤维肌肉发育不良的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表现及诊断.方法:收集本院2003年~2005年6月经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确诊的纤维肌肉发育不良9例.结果:9例中发生在颈内动脉颅内段5例,其中3例同时合并前、中动脉病变;岩骨段1例;单一中动脉3例.合并颈内动脉颅外整段狭窄、闭锁者2例,椎动脉整段性狭窄者2例,累计病灶17处.血管改变有:血管对称性狭窄,局限性偏心性狭窄,串珠样扭结状改变,狭窄伴动脉瘤.脑实质表现有:脑实质正常,脑梗塞,蛛网膜下腔出血.结论:本病无特异性临床症状,诊断依靠对本病的警惕, 影像学特点是节段性血管腔狭窄及串珠样改变,使用MSCTA 是生前诊断本病的简便有效方法.

    作者:马强;闫少宁;赵俊玲;刘娜嘉 刊期: 2007年第08期

医学影像学杂志

医学影像学杂志

主管:山东省卫生厅

主办:山东医学影像学研究会;山东医学影像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