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螺旋CT薄层扫描并MPVR重建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

杨光;姚树展;黄葵红;宁国庆;刘松涛

关键词:肺肿瘤, 体层摄影技术, X线计算机
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肺薄层扫描并多层面重建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6例SPN患者进行螺旋CT规范化检查,并使用多层面重建(MPVR)技术重建观察.病灶结节直径选在0.8~3.0cm,病历均经临床手术或肺穿刺活检病理证实.其中恶性59例,均为原发性肺癌,包括腺癌25例、鳞癌17例、细支气管肺泡癌10例、小细胞未分化癌7例;良性病变27例,包括结核灶13例、炎性假瘤9例、错构瘤5例.结果:86例SPN的CT征象中,分叶征和棘突或毛刺征多出现于恶性结节,与病理和随访结果对比,螺旋CT薄层扫描并MPVR重建判断肺小结节良恶性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5.6%、76.3%、74.1%、86.5%、58.8%.结论:SCT肺薄层扫描并MPVR重建能显示更多的SPN CT征象,对SPN的良恶性诊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医学影像学杂志相关文献
  • 螺旋CT薄层扫描并MPVR重建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螺旋CT肺薄层扫描并多层面重建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6例SPN患者进行螺旋CT规范化检查,并使用多层面重建(MPVR)技术重建观察.病灶结节直径选在0.8~3.0cm,病历均经临床手术或肺穿刺活检病理证实.其中恶性59例,均为原发性肺癌,包括腺癌25例、鳞癌17例、细支气管肺泡癌10例、小细胞未分化癌7例;良性病变27例,包括结核灶13例、炎性假瘤9例、错构瘤5例.结果:86例SPN的CT征象中,分叶征和棘突或毛刺征多出现于恶性结节,与病理和随访结果对比,螺旋CT薄层扫描并MPVR重建判断肺小结节良恶性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5.6%、76.3%、74.1%、86.5%、58.8%.结论:SCT肺薄层扫描并MPVR重建能显示更多的SPN CT征象,对SPN的良恶性诊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杨光;姚树展;黄葵红;宁国庆;刘松涛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脊柱结核CT诊断价值(附56例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脊柱结核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利用螺旋CT对有脊柱结核的56例患者进行扫描.结果:56例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椎旁软组织肿胀、腰大肌脓肿,死骨形成,椎间盘破坏及椎管狭窄.结论:螺旋CT扫描图像清晰,分辨率高,能显示X线检查难以发现的骨质破坏,揭示病变范围及其对椎管的累及程度,有助于对病变的术前评价和术后分析.

    作者:黄光海;邱荣;李勇;赵丽;刘杨;李长喜;周月圆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低剂量多层螺旋CT重建对小儿气道异物的临床应用

    目的:评价低剂量多层CT及其重建在小儿支气管异物中的诊断价值.方法:15例临床怀疑支气管异物患儿,全部采用低剂量进行CT扫描,并结合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法(SSD)和仿真支气管镜(CTVB)等重建图像进行分析,结果与纤支镜对照.结果:发现异物17枚,支气管镜证实并取出18枚,诊断符合率93.3%.结论:低剂量CT扫描不仅能够减少小儿所接受的辐射剂量,图像重建的结果对支气管异物诊断的准确率较高,可作为支气管镜检查前的筛查与定位手段.

    作者:王立平;孙晓楠;孟祥鸿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对外伤性骨盆骨折摄影角度的探讨(附30例分析)

    目的:探讨骨盆多发性骨折各部位的摄影角度及影像显示的原理及方法,优势与不足以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首先选择骨髂标本做研究对象进行不同角度的摄影,并选择了佳摄影角度及方法,进行了30例患者的摄片,均符合临床诊断要求.结果:骨盆多发性骨折的各部位适宜的摄影角度.骨盆入口位,摄影角度向头侧倾斜25°位;骨盆出口位,摄影角度向足侧倾斜25°位;髂骨及闭孔斜位,一侧抬高25°位,影像显示效果较佳,优于有关报导的摄影角度及方法.结论:对外伤性骨盆多发骨折的患者,各部位摄影角度上述所示,此方法可行,完全符合临床诊断要求.

    作者:孙自玲;孙峰;尚延海;张梦龙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双功能超声在诊断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中的应用(附78例分析)

    目的:探讨双功能超声在诊断下肢动脉硬化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地分析了78例下肢动脉硬化性栓塞病例的二维超声图像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改变.结果:二维超声图像上表现为病变血管内中膜呈不规则增厚,局部呈强回声斑显示,并向血管腔内突起,血管腔内径呈不规则狭窄,病变段血管腔内可见实性光团充填,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显示血管腔内未见血流信号显示.结论:双功能超声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具有很高的灵敏性和准确性.

    作者:罗淑霞;王金廷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腮腺多形性腺瘤与沃辛瘤MRI表现对照分析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检查对腮腺多形性腺瘤与沃辛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例腮腺多形性腺瘤及10例腮腺沃辛瘤的磁共振成像检查表现,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腮腺多形性腺瘤为单侧腮腺单发病灶(8/8), 沃辛瘤可单侧单发(5/10),亦可双侧或多发(5/10)(P<0.05); 沃辛瘤多位于腮腺浅叶(13/17), 腮腺多形性腺瘤可位于浅叶(6/8),亦可位于深叶或占据深浅叶(2/8)(P<0.05);多形性腺瘤在T2WI中以高信号多见(5/8), 沃辛瘤以等信号或低信号为主(17/17)(P<0.05);性别分布上腮腺多形性腺瘤女性多见(6/8), 沃辛瘤男性多见(7/10)(P<0.05);年龄分布上沃辛瘤为50岁以上者多见(6/10), 多形性腺瘤中50岁以上与50岁以下者分布相近,各为4例(P<0.01).结论:磁共振成像检查的特征表现和临床资料相结合对腮腺多形性腺瘤与沃辛瘤可正确诊断.

    作者:于集虹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彩色双功能超声在诊断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彩色双功能超声在诊断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地分析经彩色双功能超声诊断的67例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的例,并与MRA、CTA 及介入血管造影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本组67例中,彩色双功能超声诊断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症准确率为94%,检出率为100%.结论:彩色双功能超声、CTA 、MRA 及介入血管造影检查在诊断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症的诊断过程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彩色双功能超声以其独特的优势,可作为本病影像学检查方法的首选.

    作者:郑巍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基于水平集方法的图像分割

    目的:提取T1加权MR脑图像中的侧脑室.方法:首先用高斯滤波对原始图像进行平滑,然后利用改进的Fast Marching方法对脑图像进行分割.根据T1加权MR脑图像的成像特点并结合区域信息重新定义了Fast Marching方法的速度函数,该速度函数具有良好的抗泄漏能力.结果:对一系列T1加权MR脑图像进行了分割实验,成功提取出了侧脑室.结论:改善了传统Fast Marching方法在弱边界处易泄漏的缺陷,具有更好的分割效果.

    作者:付宜利;汪逸群;高文朋;王树国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CT三维重建技术在DeBakeyⅠ、Ⅱ型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技术在DeBakeyⅠ、Ⅱ型主动脉夹层方面的应用价值,并对各种处理技术进行比较研究.方法:回顾性总结36例DeBakeyⅠ、Ⅱ型主动脉夹层的三维重建技术,应用多层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容积重建(VR),表面重建(SSD),大密度投影(MIP)及仿真内窥镜成像技术(VE)等对主动脉夹层进行图像重建.结果:MPR和CPR能较好显示病变范围、大小及病变细节,而MIP、VR和SSD能良好地显示管壁钙化情况和病变空间关系,VE可显示主动脉夹层的内膜破口情况、内膜片与血管关系.结论:CT是诊断主动脉夹层的有效方法,对临床及时诊断和指导手术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大庆;舒圣捷;姜慧杰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肝炎后肝硬化肺部X线表现特点分析

    肝炎后肝硬化引起肺部X线异常表现越来越受到影像和临床科室的重视,胸部影像表现的正确描述能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我们收集肝炎后肝硬化肺部有异常X线表现192例患者,对其X线表现进行分析.

    作者:谢正平;戴峰;涂文勇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短暂肝实质灌注异常的MSCT表现(附31例分析)

    目的:探讨短暂肝实质灌注异常(transient hepatic perfusion disorders,THPD)的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表现及其产生病理基础.方法:2005年1月~2006年11月间因肝病作MSCT的318例检查者中发现31例THPD.全部病例常规上腹部平扫;注射对比剂后20~25s行肝动脉期扫描,60~70s行门静脉期扫描;18例行5~10min延迟期扫描.对31例THPD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THPD中,肝肿瘤病变18例,肝非肿瘤病变12例,壶腹周围癌1例,均经临床、手术或/和病理证实.将THPD分为四型:①肝叶、段型;②楔型;③不规则型;④弥漫型.结论:THPD的MSCT表现多具特征性,正确识别THPD,对提高肝脏病变诊断正确性、避免过高估计肝脏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国红;周强;游江林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技术应用

    在过去的10年里磁共振波谱(MRS)技术及软件逐渐的发展并完善起来,它所带来的大量生化信息可以对脑部病变做出更精确的阐释.每种形式的波谱都是体内实际生化演变的一个窗口,波谱数据的分析应该建立在与病理相联系的生化过程的相关知识的了解上,因此深入的了解基本代谢产物能帮助我们更加准确的分析脑部病变.本文主要阐述了MRS的基本技术,脑部几种主要代谢产物的产生机制及其意义.

    作者:邝菲;王飞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胰岛细胞瘤的超声诊断价值

    胰岛细胞瘤临床上比较少见,本文报告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胰岛细胞瘤,就其超声表现和鉴别诊断分析如下.1 材料与方法自2000年5月~2006年12月收集胰岛细胞瘤6例,其中男性2例,女性4例,年龄18~37岁,平均年龄29.5岁.

    作者:潘爱芝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对儿童X线体检中减少照射剂量的探讨

    目的:探讨儿童在X线体检中减少照射剂量的方法.方法:应用东芝500mA遥控X线机、FJ-427型热释光剂量仪等设备,对100名3~5岁儿童体检时,随机分成两个对照组、每组50名,分别接受胸透或平片检查,对检查测得数据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胸透时胸部接受的照射剂量是平片的22倍多,其它部位接受的X线散射剂量平均值之比亦在20~30倍之间.结论:在儿童X线体检中应采用常规胸片替代胸透,可以有效地降低其辐射危害.

    作者:黄永杰;安方静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乳腺血管肉瘤超声表现1例

    患者女性,32岁.发现左乳包块9个月,并有逐渐增大趋势,有轻压痛.体检:左乳腺可扪及约拳头大小肿块,质韧不均,边界不清,表面不光滑,活动度差,左腋下未扪及肿大淋巴结.实验室检查无特殊发现.

    作者:石珊;刘绍玲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16排螺旋CT减影后血管成像在颈动脉闭塞性疾病的应用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减影后血管成像在颈动脉闭塞性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36例患者先后进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原始数据传入工作站,以平扫图像为蒙片进行减影,后进行三维血管成像处理,评价图像质量及病变的影像表现,其中8例进行了DSA检查.结果:血管重建后总体可评价率为91.5%,共发现病变血管28支,其中轻度狭窄10支,中度狭窄6支,重度狭窄8支,闭塞4支.8例DSA检查结果与DS-CTA一致.结论:16排螺旋CT减影后血管成像可以提供高质量的重建图像,在诊断颈动脉闭塞性疾病方面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作者:贾颖军;顾建平;王丽萍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CR摄影与传统屏-片摄影的综合评价

    屏-片系统摄影,被照体经X线照射后,将影像信息记录在胶片上,经过显、定影处理将潜影转化为可见影像显示在胶片上.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 简称CR)[1],投照后是将影像信息记录在影像板(image plate, 简称IP板)经扫描仪读取后,再经模/数转换器转换成数字信号,于荧光屏上显示出灰阶图像,根据需要打出不同层次的优质照片.

    作者:曹桂景;姜金凯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灰阶超声和彩色多普勒对小肾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小肾癌的灰阶超声特征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评价二者联合应用对小肾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和病理证实的42例直径≤3cm的肾脏占位性病变的灰阶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进行了分析,对每类病灶的边界、内部回声及彩色血流征象进行统计比较.结果:小肾癌(SRC)与肾错构瘤(AML) 、肾高密度囊肿(HDRC)分别对比,周边低回声声晕及内部混合回声有显著特异性(P<0.001,P<0.05);小肾癌与肾高密度囊肿对比,内部无血流信号有显著特异性(P<0.001);周边粗大血流虽无显著特异性,亦可提示小肾癌的诊断.结论:周边低回声声晕、内部混合回声以及周边粗大血流信号是提示小肾癌诊断的主要征象;灰阶超声及彩色多普勒二者联合应用对小肾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应用价值.

    作者:穆柯晓;孙倩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脊髓梗死MRI表现2例

    脊髓梗死是脊髓动脉血栓形成或栓塞,造成供血区域缺血缺氧而发生组织坏死软化,并出现相应神经系统症状.发生于脊髓前动脉的梗死,称脊髓前动脉综合征;发生于脊髓后动脉的梗死,又称脊髓后动脉综合征[1].脊髓梗死与脑梗死比较相对少见[2],本文报告2例经临床证实的脊髓梗死病例.

    作者:马艳花;程流泉;庄林;张勇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MRI对卵巢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MRI对卵巢良恶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分析6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疾病的MRI特征,良性病变36例,其中卵巢囊肿7例,巧克力囊肿5例,畸胎瘤10例,炎症肿块4例,浆液性囊腺瘤6例,粘液性囊腺瘤4例;恶性病变30例,其中浆液性囊腺癌10例,粘液性囊腺癌11例,内胚窦瘤4例,Krukenberg's肿瘤5例.所有患者行常规扫描,平扫发现病灶行增强扫描,术后对所有病变行MR征象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MRI检查能很好显示卵巢病变的特征,其定位诊断100%,诊断的敏感性93%,特异性94%,准确性94%,卵巢癌分期准确性达85.0%.结论:MRI对卵巢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大,并可提供卵巢癌分期所需的信息,增强扫描可进一步提高MR对卵巢癌的诊断及分期的准确性.

    作者:蔡庆;沈玉英;徐建良;黄振健;周平;许传虓;施增儒 刊期: 2007年第08期

医学影像学杂志

医学影像学杂志

主管:山东省卫生厅

主办:山东医学影像学研究会;山东医学影像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