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智;马天璇;辛鹏;刘秀娟
目的:评价低剂量多层CT及其重建在小儿支气管异物中的诊断价值.方法:15例临床怀疑支气管异物患儿,全部采用低剂量进行CT扫描,并结合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法(SSD)和仿真支气管镜(CTVB)等重建图像进行分析,结果与纤支镜对照.结果:发现异物17枚,支气管镜证实并取出18枚,诊断符合率93.3%.结论:低剂量CT扫描不仅能够减少小儿所接受的辐射剂量,图像重建的结果对支气管异物诊断的准确率较高,可作为支气管镜检查前的筛查与定位手段.
作者:王立平;孙晓楠;孟祥鸿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在预测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可行性中的应用的价值.方法: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对47例卵巢癌患者行术前分析,判断肿瘤的可切除性,将影像结果与手术结果相对照.结果:多层螺旋CT预测卵巢癌患者肿瘤细胞减灭术可行性的准确率87.2%,灵敏度86.8%,特异度88.9%,阳性预测值97.1%,阴性预测值61.5%.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能够更可靠地对卵巢癌进行术前评价,应为卵巢癌患者术前首选和必须的检查方法.
作者:丁强;邢宁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患者女性,20岁.无意中发现右上腹肿块1年余,伴右上腹及要背部隐痛半年.近2天来由于有轻度恶心、呕吐而入院,呕吐为非喷射性,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明显外伤史.
作者:易亚辉;李刚;吕仕才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Klippel-Trenaunay(KT)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以及临床意义.方法:总结10例KT综合征患者的顺行静脉造影、多谱勒彩超、双下肢平片以及6例患者患肢动脉造影的表现.结果:顺行静脉造影和多谱勒彩超显示单纯异常扩张浅静脉8例(80%),深静脉异常2例(20%);动脉造影显示动脉二、三级分支增多,软组织内见染色影;平片显示患肢骨骼增长.结论:影像学检查对KTS综合征的诊断以及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吕朋华;王立富;王书祥;孙陵;耿素萍;陈明;黄文诺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CT对颈部肿块定位、定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颈部肿块病变21例,包括颈部淋巴结结核10例,神经元性肿瘤6例,淋巴管瘤3例,脂肪瘤2例.结果:①颈部淋巴结结核常见,占47.6%(10例),典型表现为结节状环形周边强化,相互融合呈花环状;②神经纤维瘤好发于椎旁三角区,实性肿块呈不均匀强化.颈动脉体瘤好发于颈动脉分叉水平,肿块明显强化.神经鞘瘤表现为形态规则、边界清楚的等密度肿块,呈中等程度强化.神经纤维肉瘤肿块密度不均,边界不清,无特征性改变;③淋巴管瘤好发于颈部的疏松间隙,CT常为薄壁囊性肿块,囊壁及内部分隔可见强化;④脂肪瘤表现为典型的脂肪密度,无强化.结论:CT强化扫描有助于颈部肿块的定位、定性诊断.
作者:程新芳;吕兰英;娄立志;张方安;李新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螺旋CT肺薄层扫描并多层面重建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6例SPN患者进行螺旋CT规范化检查,并使用多层面重建(MPVR)技术重建观察.病灶结节直径选在0.8~3.0cm,病历均经临床手术或肺穿刺活检病理证实.其中恶性59例,均为原发性肺癌,包括腺癌25例、鳞癌17例、细支气管肺泡癌10例、小细胞未分化癌7例;良性病变27例,包括结核灶13例、炎性假瘤9例、错构瘤5例.结果:86例SPN的CT征象中,分叶征和棘突或毛刺征多出现于恶性结节,与病理和随访结果对比,螺旋CT薄层扫描并MPVR重建判断肺小结节良恶性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5.6%、76.3%、74.1%、86.5%、58.8%.结论:SCT肺薄层扫描并MPVR重建能显示更多的SPN CT征象,对SPN的良恶性诊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杨光;姚树展;黄葵红;宁国庆;刘松涛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细支气管肺泡癌是一种少见的原发性肺部恶性肿瘤,约占原发性肺部恶性肿瘤的5%[1],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癌脉络膜、肝脑转移更属罕见,我院遇见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增虎;任成波 刊期: 2007年第08期
X线管(X线管)是用来产生X射线的装置,X射线产生的条件是在真空管内高速行进的成束的电子流撞击钨(或钼)靶时而产生的.工作时X线管灯丝加热,产生自由电子并云集在阴极附近,当升压变压器向X线管两极提供高压电时(40~150kV),阴极与阳极间的电势差陡增,处于活跃状态的自由电子,受强有力电场的吸引,使成束的电子,以高速由阴极向阳极行进,撞击阳极钨靶原子结构.
作者:魏本正;杨涛 刊期: 2007年第08期
脊髓梗死是脊髓动脉血栓形成或栓塞,造成供血区域缺血缺氧而发生组织坏死软化,并出现相应神经系统症状.发生于脊髓前动脉的梗死,称脊髓前动脉综合征;发生于脊髓后动脉的梗死,又称脊髓后动脉综合征[1].脊髓梗死与脑梗死比较相对少见[2],本文报告2例经临床证实的脊髓梗死病例.
作者:马艳花;程流泉;庄林;张勇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儿童在X线体检中减少照射剂量的方法.方法:应用东芝500mA遥控X线机、FJ-427型热释光剂量仪等设备,对100名3~5岁儿童体检时,随机分成两个对照组、每组50名,分别接受胸透或平片检查,对检查测得数据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胸透时胸部接受的照射剂量是平片的22倍多,其它部位接受的X线散射剂量平均值之比亦在20~30倍之间.结论:在儿童X线体检中应采用常规胸片替代胸透,可以有效地降低其辐射危害.
作者:黄永杰;安方静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技术在DeBakeyⅠ、Ⅱ型主动脉夹层方面的应用价值,并对各种处理技术进行比较研究.方法:回顾性总结36例DeBakeyⅠ、Ⅱ型主动脉夹层的三维重建技术,应用多层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容积重建(VR),表面重建(SSD),大密度投影(MIP)及仿真内窥镜成像技术(VE)等对主动脉夹层进行图像重建.结果:MPR和CPR能较好显示病变范围、大小及病变细节,而MIP、VR和SSD能良好地显示管壁钙化情况和病变空间关系,VE可显示主动脉夹层的内膜破口情况、内膜片与血管关系.结论:CT是诊断主动脉夹层的有效方法,对临床及时诊断和指导手术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大庆;舒圣捷;姜慧杰 刊期: 2007年第08期
肝炎后肝硬化引起肺部X线异常表现越来越受到影像和临床科室的重视,胸部影像表现的正确描述能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我们收集肝炎后肝硬化肺部有异常X线表现192例患者,对其X线表现进行分析.
作者:谢正平;戴峰;涂文勇 刊期: 2007年第08期
在过去的10年里磁共振波谱(MRS)技术及软件逐渐的发展并完善起来,它所带来的大量生化信息可以对脑部病变做出更精确的阐释.每种形式的波谱都是体内实际生化演变的一个窗口,波谱数据的分析应该建立在与病理相联系的生化过程的相关知识的了解上,因此深入的了解基本代谢产物能帮助我们更加准确的分析脑部病变.本文主要阐述了MRS的基本技术,脑部几种主要代谢产物的产生机制及其意义.
作者:邝菲;王飞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脉络膜裂囊肿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分析11例脑脉络膜裂囊肿的MRI表现,其中7例行CT检查,9例行MR扫描.结果:脉络膜裂囊肿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界光滑锐利的脑脊液样低密度影或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结论:脉络膜裂囊肿的CT、MRI表现较为典型,但单纯CT轴位扫描定位困难,CT多层面重建(MPR)及MRI多方位扫描有助于对其做出正确诊断.
作者:张德智;马天璇;辛鹏;刘秀娟 刊期: 2007年第08期
动态增强MR数字减影技术是一种简单而实用的MR图像后处理技术,能够在不影响正常扫描的情况下达到去除干扰信号清晰直观显示病灶的目的,本文综述了该技术在颅脑、骨骼肌肉及乳腺病变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郁冰冰;孙钢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彩色双功能超声在诊断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地分析经彩色双功能超声诊断的67例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的例,并与MRA、CTA 及介入血管造影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本组67例中,彩色双功能超声诊断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症准确率为94%,检出率为100%.结论:彩色双功能超声、CTA 、MRA 及介入血管造影检查在诊断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症的诊断过程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彩色双功能超声以其独特的优势,可作为本病影像学检查方法的首选.
作者:郑巍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MRI对卵巢良恶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分析6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疾病的MRI特征,良性病变36例,其中卵巢囊肿7例,巧克力囊肿5例,畸胎瘤10例,炎症肿块4例,浆液性囊腺瘤6例,粘液性囊腺瘤4例;恶性病变30例,其中浆液性囊腺癌10例,粘液性囊腺癌11例,内胚窦瘤4例,Krukenberg's肿瘤5例.所有患者行常规扫描,平扫发现病灶行增强扫描,术后对所有病变行MR征象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MRI检查能很好显示卵巢病变的特征,其定位诊断100%,诊断的敏感性93%,特异性94%,准确性94%,卵巢癌分期准确性达85.0%.结论:MRI对卵巢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大,并可提供卵巢癌分期所需的信息,增强扫描可进一步提高MR对卵巢癌的诊断及分期的准确性.
作者:蔡庆;沈玉英;徐建良;黄振健;周平;许传虓;施增儒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实时灰阶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grey-scale ultrasonography,CE-US)在肝癌介入治疗后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肘前浅静脉团注超声对比剂SonoVue,观察各时相病灶的强化特点,并与治疗前CE-US、治疗后CT、MRI图像及随访结果进行比较,综合判断介入治疗效果.结果:CE-US可以清晰地显示病灶内有无局部或整体强化,能准确评价肝癌介入治疗后疗效.结论:CE-US在评价肝癌介入疗效时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牛司华;李吉昌;徐卓东;孙尧;刘绍玲;薛江苗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CT平扫在诊断绞窄性肠梗阻的价值.方法:对34例经手术证实的绞窄性肠梗阻的平扫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肠壁增厚水肿、靶征、腹水、肠系膜水肿、漩涡征和鸟嘴征是诊断绞窄性肠梗阻的可靠征象,肠壁增厚失去分层改变、局限性肠壁密度增高、腹水或肠液密度增高及肠壁、门脉积气则高度提示肠壁坏死.结论:CT平扫能快速有效地诊断绞窄性肠梗阻.
作者:吴平;谢雪芬;刘向东;许亚春 刊期: 2007年第08期
血管病变根据其临床表现、组织学特点和血流动力学的不同可将其分为毛细血管瘤、血管畸形以及淋巴管畸形(淋巴静脉畸形),其中血管畸形又进一步分为低流量血管畸形(静脉畸形)和高流量血管畸形(动静脉畸形),高流量血管畸形再分为低度分流的高流量血管畸形和高度分流的高流量血管畸形.
作者:罗建光;杨东益;肖恩华;周顺科;伍玉枝;陈善安 刊期: 2007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