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鞍区少见病变的MR诊断及鉴别诊断

辛小燕;朱斌;周正扬;张冰;樊祥山;申景涛

关键词:鞍区, 海绵状血管瘤, 垂体柄, 生殖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探讨鞍区少见病变的MR表现特点及其鉴别诊断,提高MR对鞍区病变的诊断准确性.方法:手术病理证实的病例6例,年龄18~61岁.均行MR平扫和增强检查.分析其MR信号特点与周围解剖结构的关系.结果:累及鞍内及鞍上病变1例为下视丘胶质瘤;鞍旁病变2例,为中颅窝鞍旁硬膜型海绵状血管瘤.鞍上病变3例,1例为垂体柄的生殖细胞瘤,2例为胆脂瘤.以上6例病例,5例术前均误诊,1例术前未能正确定性.结论:为提高诊断准确性,减少误诊,应认真分析鞍区病变的MR信号特点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同时加强对少见病的认识.
医学影像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多层螺旋CT各向同性成像参数的优化选择研究

    目的:通过客观评价方法研究多层螺旋CT实现各向同性成像的可行性及参数优化选择.方法:应用Philips Mx8000 四层螺旋CT对国际通用Catphan500 CT模体内一个直径0.28mm的钨质小球进行扫描.采用内耳模式,成像参数:120kV,150mAs,准直2×0.5mm,FOV 180mm,重建矩阵512×512,重建间隔0.3mm,分别使用不同的螺距、重建层厚、螺旋插值法、滤过.应用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图像重建并分别测试点扩散函数在x、y和z轴的半高宽(以此作为空间分辨率).结果:采用180°线性插值法、重建层厚0.6mm、螺距0.875、filter=D、重建间隔0.3mm的参数组合,在x轴、y轴和z轴三个方向的空间分辨率分别为0.9、0.9、0.9mm.结论:采用180°线性插值法、重建层厚0.6mm、螺距0.875、filter=D、重建间隔0.3mm的参数组合可以实现各向同性成像,推荐临床使用.

    作者:焦方莲;刘传亚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乳腺血管肉瘤超声表现1例

    患者女性,32岁.发现左乳包块9个月,并有逐渐增大趋势,有轻压痛.体检:左乳腺可扪及约拳头大小肿块,质韧不均,边界不清,表面不光滑,活动度差,左腋下未扪及肿大淋巴结.实验室检查无特殊发现.

    作者:石珊;刘绍玲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CT三维重建技术在DeBakeyⅠ、Ⅱ型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技术在DeBakeyⅠ、Ⅱ型主动脉夹层方面的应用价值,并对各种处理技术进行比较研究.方法:回顾性总结36例DeBakeyⅠ、Ⅱ型主动脉夹层的三维重建技术,应用多层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容积重建(VR),表面重建(SSD),大密度投影(MIP)及仿真内窥镜成像技术(VE)等对主动脉夹层进行图像重建.结果:MPR和CPR能较好显示病变范围、大小及病变细节,而MIP、VR和SSD能良好地显示管壁钙化情况和病变空间关系,VE可显示主动脉夹层的内膜破口情况、内膜片与血管关系.结论:CT是诊断主动脉夹层的有效方法,对临床及时诊断和指导手术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大庆;舒圣捷;姜慧杰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

    目的:探讨Klippel-Trenaunay(KT)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以及临床意义.方法:总结10例KT综合征患者的顺行静脉造影、多谱勒彩超、双下肢平片以及6例患者患肢动脉造影的表现.结果:顺行静脉造影和多谱勒彩超显示单纯异常扩张浅静脉8例(80%),深静脉异常2例(20%);动脉造影显示动脉二、三级分支增多,软组织内见染色影;平片显示患肢骨骼增长.结论:影像学检查对KTS综合征的诊断以及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吕朋华;王立富;王书祥;孙陵;耿素萍;陈明;黄文诺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腹腔动脉的多层螺旋CT血管容积重建(VR)解剖研究

    目的:利用6层螺旋CT血管容积重建(VR)技术,观察腹腔动脉开口部位、走行及分支、测量腹腔动脉与腹主动脉间夹角及腹腔动脉长度.方法:采用西门子Emotion 6螺旋CT机测量正常人腹腔动脉80例.扫描方法:选用准直3mm 40例,准直2mm 40例.重建层厚4.0mm 40例,2.5mm 40例,重建重叠1.0mm.注射流率3.5ml/s.动脉期根据年龄、心率分别选用22~28s.每例均进行容积重建(VR).从不同平面不同角度观察腹腔动脉及其分支情况,测量腹腔动脉长度、与腹主动脉间角度.结果:腹腔动脉及其分支显示率分别为:脾动脉100 %,肝总动脉100%,胃左动脉68%,胃十二指肠动脉100%,肝右动脉82 %,肝左动脉73%.腹腔动脉开口部位在T12~L1椎体之间,以L1椎体上缘多见.走行方向多种多样.长度:长5.02cm,短1.20cm,平均2.76cm.角度:大143,小19,平均58.1.结论:6层螺旋CT血管容积重建(VR)技术可以较真实地显示腹腔动脉开口部位、走行及分支,测量腹腔动脉与腹主动脉间夹角、腹腔动脉长度,对介入插管和外科手术可切除性方面有较高的临床指导价值.

    作者:王琨;王德杭;沈雨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胰岛细胞瘤的超声诊断价值

    胰岛细胞瘤临床上比较少见,本文报告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胰岛细胞瘤,就其超声表现和鉴别诊断分析如下.1 材料与方法自2000年5月~2006年12月收集胰岛细胞瘤6例,其中男性2例,女性4例,年龄18~37岁,平均年龄29.5岁.

    作者:潘爱芝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超声造影在肝癌介入治疗后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实时灰阶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grey-scale ultrasonography,CE-US)在肝癌介入治疗后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肘前浅静脉团注超声对比剂SonoVue,观察各时相病灶的强化特点,并与治疗前CE-US、治疗后CT、MRI图像及随访结果进行比较,综合判断介入治疗效果.结果:CE-US可以清晰地显示病灶内有无局部或整体强化,能准确评价肝癌介入治疗后疗效.结论:CE-US在评价肝癌介入疗效时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牛司华;李吉昌;徐卓东;孙尧;刘绍玲;薛江苗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短暂肝实质灌注异常的MSCT表现(附31例分析)

    目的:探讨短暂肝实质灌注异常(transient hepatic perfusion disorders,THPD)的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表现及其产生病理基础.方法:2005年1月~2006年11月间因肝病作MSCT的318例检查者中发现31例THPD.全部病例常规上腹部平扫;注射对比剂后20~25s行肝动脉期扫描,60~70s行门静脉期扫描;18例行5~10min延迟期扫描.对31例THPD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THPD中,肝肿瘤病变18例,肝非肿瘤病变12例,壶腹周围癌1例,均经临床、手术或/和病理证实.将THPD分为四型:①肝叶、段型;②楔型;③不规则型;④弥漫型.结论:THPD的MSCT表现多具特征性,正确识别THPD,对提高肝脏病变诊断正确性、避免过高估计肝脏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国红;周强;游江林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16排螺旋CT减影后血管成像在颈动脉闭塞性疾病的应用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减影后血管成像在颈动脉闭塞性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36例患者先后进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原始数据传入工作站,以平扫图像为蒙片进行减影,后进行三维血管成像处理,评价图像质量及病变的影像表现,其中8例进行了DSA检查.结果:血管重建后总体可评价率为91.5%,共发现病变血管28支,其中轻度狭窄10支,中度狭窄6支,重度狭窄8支,闭塞4支.8例DSA检查结果与DS-CTA一致.结论:16排螺旋CT减影后血管成像可以提供高质量的重建图像,在诊断颈动脉闭塞性疾病方面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作者:贾颖军;顾建平;王丽萍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螺旋CT平扫对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CT平扫在诊断绞窄性肠梗阻的价值.方法:对34例经手术证实的绞窄性肠梗阻的平扫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肠壁增厚水肿、靶征、腹水、肠系膜水肿、漩涡征和鸟嘴征是诊断绞窄性肠梗阻的可靠征象,肠壁增厚失去分层改变、局限性肠壁密度增高、腹水或肠液密度增高及肠壁、门脉积气则高度提示肠壁坏死.结论:CT平扫能快速有效地诊断绞窄性肠梗阻.

    作者:吴平;谢雪芬;刘向东;许亚春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3.0T磁共振表现

    目的:观察3.0T常规磁共振(MRI)、弥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诊断价值.方法:63例TIA患者分别行常规头MRI(T1WI、T2WI)、DWI、PWI、头颅MRA及颈部MRA检查,并进行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发现23例(36.5%)DWI异常,其中17例(27%) T2WI与DWI均显示在同一部位;PWI显示40例(63.5%)异常;PWI异常率明显高于DWI异常(χ2=20.83,P=0);MRA 示颈部或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31例(49.2%),中度狭窄25例(39.7%),正常-轻度狭窄7例(11.1%).症状持续时间≥1h者T2WI、DWI及PWI阳性率高于持续时间<1h者,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RA所示动脉狭窄程度与PWI异常及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部分TIA间歇期的脑血流灌注异常,部分TIA已经发生脑梗死.应重视TIA的处理以防止TIA复发及脑缺血进展.

    作者:狄幸波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双功能超声在诊断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中的应用(附78例分析)

    目的:探讨双功能超声在诊断下肢动脉硬化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地分析了78例下肢动脉硬化性栓塞病例的二维超声图像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改变.结果:二维超声图像上表现为病变血管内中膜呈不规则增厚,局部呈强回声斑显示,并向血管腔内突起,血管腔内径呈不规则狭窄,病变段血管腔内可见实性光团充填,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显示血管腔内未见血流信号显示.结论:双功能超声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具有很高的灵敏性和准确性.

    作者:罗淑霞;王金廷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CT X线管的故障判断及更换

    X线管(X线管)是用来产生X射线的装置,X射线产生的条件是在真空管内高速行进的成束的电子流撞击钨(或钼)靶时而产生的.工作时X线管灯丝加热,产生自由电子并云集在阴极附近,当升压变压器向X线管两极提供高压电时(40~150kV),阴极与阳极间的电势差陡增,处于活跃状态的自由电子,受强有力电场的吸引,使成束的电子,以高速由阴极向阳极行进,撞击阳极钨靶原子结构.

    作者:魏本正;杨涛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螺旋CT薄层扫描并MPVR重建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螺旋CT肺薄层扫描并多层面重建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6例SPN患者进行螺旋CT规范化检查,并使用多层面重建(MPVR)技术重建观察.病灶结节直径选在0.8~3.0cm,病历均经临床手术或肺穿刺活检病理证实.其中恶性59例,均为原发性肺癌,包括腺癌25例、鳞癌17例、细支气管肺泡癌10例、小细胞未分化癌7例;良性病变27例,包括结核灶13例、炎性假瘤9例、错构瘤5例.结果:86例SPN的CT征象中,分叶征和棘突或毛刺征多出现于恶性结节,与病理和随访结果对比,螺旋CT薄层扫描并MPVR重建判断肺小结节良恶性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5.6%、76.3%、74.1%、86.5%、58.8%.结论:SCT肺薄层扫描并MPVR重建能显示更多的SPN CT征象,对SPN的良恶性诊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杨光;姚树展;黄葵红;宁国庆;刘松涛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动态增强MR数字减影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

    动态增强MR数字减影技术是一种简单而实用的MR图像后处理技术,能够在不影响正常扫描的情况下达到去除干扰信号清晰直观显示病灶的目的,本文综述了该技术在颅脑、骨骼肌肉及乳腺病变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郁冰冰;孙钢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技术应用

    在过去的10年里磁共振波谱(MRS)技术及软件逐渐的发展并完善起来,它所带来的大量生化信息可以对脑部病变做出更精确的阐释.每种形式的波谱都是体内实际生化演变的一个窗口,波谱数据的分析应该建立在与病理相联系的生化过程的相关知识的了解上,因此深入的了解基本代谢产物能帮助我们更加准确的分析脑部病变.本文主要阐述了MRS的基本技术,脑部几种主要代谢产物的产生机制及其意义.

    作者:邝菲;王飞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急诊介入治疗肾错构瘤破裂出血

    目的:评价在急诊下栓塞治疗肾错构瘤破裂出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3例经B超、CT确诊的肾错构瘤患者,左肾1例,右肾1例,双肾1例,突然出现腰腹痛、神志淡漠,血压下降等出血性休克症状,急诊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和栓塞治疗,栓塞剂用无水酒精和弹簧圈.结果:3例患者造影发现:肿瘤区血管紊乱并有动脉瘤形成,栓塞后造影显示:肿瘤血管血供减少,肿瘤内载有动脉瘤血供闭塞.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术后随访患者血压上升,临床症状改善.结论: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肾错构瘤破裂出血,能有效地控制出血并能大限度保护正常肾组织,应作为急诊出血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孔铭新;郝刚;胡宗华;姜涛;李伟;赵廷常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癌脉络膜、肝脑转移1例

    细支气管肺泡癌是一种少见的原发性肺部恶性肿瘤,约占原发性肺部恶性肿瘤的5%[1],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癌脉络膜、肝脑转移更属罕见,我院遇见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增虎;任成波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CR摄影与传统屏-片摄影的综合评价

    屏-片系统摄影,被照体经X线照射后,将影像信息记录在胶片上,经过显、定影处理将潜影转化为可见影像显示在胶片上.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 简称CR)[1],投照后是将影像信息记录在影像板(image plate, 简称IP板)经扫描仪读取后,再经模/数转换器转换成数字信号,于荧光屏上显示出灰阶图像,根据需要打出不同层次的优质照片.

    作者:曹桂景;姜金凯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胃结核X线误诊1例

    患者男性,54岁.因腹部包块2月来就诊.查体:发现患者消瘦,营养情况一般,中腹部可触及一约7.0cm×5.0cm大小包块,质地较硬,边缘不清,活动度较差,血常规实验室检查无异常.

    作者:张萍;孙晓静;王元国;韩广秀 刊期: 2007年第08期

医学影像学杂志

医学影像学杂志

主管:山东省卫生厅

主办:山东医学影像学研究会;山东医学影像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