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于中药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肺系疾病的数据挖掘分析

郑钰;吕晓东;庞立健;刘创;刘勇明;刘妍彤;张浩洋

关键词:穴位注射, 水针, 肺系疾病, 数据挖掘, 规律
摘要: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中药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肺系疾病的取穴规律.方法: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为检索库,检索各个数据库自建库以来关于慢性肺系疾病的穴位注射相关文献,建立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肺系疾病的文献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软件对取穴规律进行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关联分析等.结果:共纳入文献64篇,其中针刺穴位24个,以肺俞使用频率高(22.66%);涉及经脉10条,主要归足太阳膀胱经和足阳明胃经;主要中药注射液25种,使用频率多的是黄芪注射液(21.43%).聚类分析结果并不理想,但由关联分析可见,腧穴配伍多以肺俞为主穴,配以定喘、肾俞、足三里、天突、丰隆等穴.结论: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肺系疾病在经脉循行上主要选取足太阳膀胱经和足阳明胃经,一般多选用肺俞、定喘、足三里、肾俞等穴位,采用多穴配伍治疗.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相关文献
  • 先秦至清代著名医家治疗失眠方剂用药规律的数据挖掘研究

    目的:对先秦至清代21位著名医家治疗失眠方剂进行数据挖掘研究,以期有益于临床用药与新药研发.方法:人工检索整理得出309条方剂,运用“中医辅助传承系统(V2.5)”的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及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算法对证候、单药、对药、角药及配伍规律等进行研究.结果:失眠常见证候为肝血不足,虚热内扰证(64次,20.71%);常见单药为人参(128次,41.42%);常见对药为人参-茯苓(62次,20.06%);常见角药为人参-远志-茯神(32次,10.36%);常见的配伍规律为远志-人参(置信度0.7565)、当归-人参(置信度0.6389).结论:研究发现失眠治疗及新药研发应关注以下7点:①证候优先考虑肝血不足,虚热内扰证等;②单药优先考虑人参;③对药优先考虑人参-茯苓;④角药优先考虑人参-远志-茯神;⑤配伍优先考虑远志-人参;⑥核心药物优先考虑人参、酸枣仁、茯神、茯苓、远志、当归等;⑦候选处方优先考虑竹茹,川贝母,龙齿,首乌藤,海蛤壳等.

    作者:丁宇坤;何庆勇;郭建波;王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当前中医药行业科研经费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

    该文结合中医药行业科研项目的特点,分析了目前中医药行业科研经费管理中区别于一般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个性”问题:一是忽视了中医药行业重视理论传承研究和常以“人”为受试对象研究的特点;二是科研项目协调管理问题突出;三是研究者(特别是临床一线医生)任务繁重,难以兼顾科研经费管理.并提出了三个解决策略:一是经费管理中时应努力体现中医药重视理论传承研究和经常以“人”为受试对象研究的特点,合理编制预算和使用经费;二是应进一步完善项目科研财务一体化信息系统,建立“项目管理-科研管理-经费管理”统一管理平台;三是充分发挥科研财务助理作用.

    作者:何静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新研究进展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发病率逐年上升,病程迁延难愈,并且极容易复发.近些年来,中药灌肠在对UC的症状及预后改善、缩短病程、减少复发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故而通过文献检索,从经方、经验方、辨证选方用药、中药+西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等方面探究UC的治疗进展,进而说明中药灌肠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方面取得的确切临床疗效,以及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姜慧;毛堂友;史瑞;李军祥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心脉通复方提取工艺优化及颗粒成型性考察

    目的:心脉通颗粒的水提工艺优化与颗粒剂制备工艺的筛选.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以干膏得率、原花青素和总生物碱的含量为指标,对心脉通颗粒的水提工艺进行优化;以颗粒的成品率与外观为指标对颗粒的成型工艺进行筛选.结果:确定处方水提工艺为取处方量药材,加8倍量水,浸泡90 min,煎煮提取1.5 h,共2次.过滤,合并水提液,离心,于80℃真空减压浓缩,60℃真空干燥,粉碎,过100目筛,得干浸膏粉.以糊精为稀释剂,干浸膏粉与辅料比例1∶1,加入0.2mL·g-1的5% PVP乙醇溶液作为粘合剂制软材,过12目筛制粒,60℃干燥,整粒.制得的心脉通颗粒在外观、粒度、水分、溶解性等方面均符合要求.结论:本心脉通复方水提工艺以及颗粒制备工艺稳定可行.

    作者:朱荣荣;李玲;王靖;张莉莉;王琪;王冰;张伟荣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党参炮制工艺及化学成分变化研究进展

    党参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之功效,是中国传统的补益药,其炮制工艺多样.近年来,对党参的炮制工艺和炮制品的质量研究日益增多,为揭示其炮制机理以及制定质量标准提供了依据.本文对党参炮制工艺及其化学成分变化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

    作者:吕辰子;王勃;何美菁;孟祥龙;张朔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针灸对CIA大鼠的脾脏单个核细胞IL-17、IL-12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针刺、艾灸对胶原诱导型关节炎大鼠(CIA)的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及脾脏单个核细胞IL-17、IL-12等表达的影响.方法:将Wiste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艾灸组、针刺组,每组8只.采用免疫学方法制备胶原诱导型关节炎模型大鼠.艾灸组、针刺组于初次免疫后第12天,选取双侧阳陵泉、昆仑穴分别施温和灸、针刺干预.治疗结束后,观察各组大鼠四肢关节炎症评分;应用MTT比色法观察针灸对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脾脏单个核细胞IL-17、IL-12、TNF-α、IL-6、和IFN-γ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关节炎症评分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针刺组大鼠关节炎症评分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脾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增高(P<0.01),脾脏单个核细胞IL-17、IL-12、TNF-α、IL-6、IFN-γ 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脾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下降(P<0.01),针刺和艾灸均能显著降低脾脏单个核细胞IL-12、IL-17、TNF-α、IL-6、IFN-γ mRNA的表达(P<0.01);与艾灸组比较,针刺组在降低脾脏单个核细胞的IFN-γ mRNA的表达上优于艾灸组(P<0.05).结论:针刺和艾灸治疗对CIA大鼠四肢关节炎症均具有改善作用,可能与艾灸能有效降低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针刺和艾灸均能调节脾单个核细胞异常变化的炎症细胞因子mRNA表达水平有关.

    作者:黄艳;冯辉;刘世敏;丁邦友;窦传字;程玲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不同脏腑虚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骨骼肌含量的研究

    目的:观察不同脏腑虚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骨骼肌含量及骨骼肌障碍的发生,探讨合适的中医治法以改善患者骨骼肌情况.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条件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140例,根据脏腑虚损情况分为肺气虚、肺脾气虚、肺肾气虚3种证型,通过人体成分分析测量其骨骼肌含量及体脂百分比,计算去脂肪指数,分析不同脏腑虚损类型与骨骼肌含量及发生骨骼肌功能障碍的关系.结果:3组慢阻肺稳定期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骨骼肌功能障碍,其中肺脾气虚组骨骼肌含量、双下肢肌肉量低,更易合并骨骼肌功能障碍(P<0.05).肺气虚组与肺肾气虚组之间上述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肺脾气虚证的COPD患者可能更易发生骨骼肌含量减少,有易合并骨骼肌功能障碍趋势,运用补脾益气法可改善患者骨骼肌含量.

    作者:闫雪娇;李风森;徐丹;荆晶;金晶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参附注射液抗休克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参附注射液主要成分为人参皂苷和生物碱.主要用于阳气暴脱的厥脱症,相当于现代医学上的休克等症.参附注射液应用于临床休克等心血管疾病方面的治疗已近30年,疗效确切,且安全性好.故对其药效物质基础与药理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查阅了近10年来发表的相关文献,对参附注射液抗休克方面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参附注射液在心血管方面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作者:熊艳玲;陈雨;徐国良;严小军;聂鹏;姜丽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一带一路”推动中医药科技创新发展

    中医药凭借其科技创新在世界传统医学之林中居于领先地位,并被诸多国家所认可和接受.“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在推动中医药科技创新发展的同时,为中医药在沿线国家的持续交流提供了新的桥梁.本文将从中医药科技创新发展的角度,分析“一带一路”建设与中医药科技创新发展的渊源,讨论中医药科技创新发展中国际交流环境、国际视野及双边贸易等契机及面临的文化、人才、标准化建设等方面的挑战,以及可能的建议发展对策.

    作者:许经娟;顾瞻;张磊;刘保成;季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芪蛭益肺颗粒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本研究观察了芪蛭益肺颗粒(QZYF)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罗红霉素组、芪蛭益肺颗粒高剂量(2.912 g·kg-1)组、中剂量(1.456 g·kg-1)组、低剂量(0.728 g·kg-1)组,每组18只,雌雄各半.使用香烟烟雾暴露复合气道滴入脂多糖(LPS)的方法建立COPD大鼠模型.第61天测定各组大鼠肺功能指标.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及肺组织匀浆中白介素-8(IL-8)、白介素-13(IL-13)水平,生化法检测大鼠血清中羟脯氨酸(HYP)水平,并对肺组织进行HE及Masson染色.结果:肺功能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较,QZYF高、中、低剂量组FEV0.3、FEV0.3/FVC%、MVV均显著升高,RL显著降低(P<0.01或0.05).QZYF高、中剂量组血清中IL-8含量显著降低(P<0.01,0.05),QZYF中、低剂量组血清中IL-13含量显著降低(P<0.01,0.05);QZYF中剂量组肺组织匀浆中IL-8、IL-13含量显著降低(P<0.05).QZYF高、低剂量组血清中HYP含量显著降低(P<0.01,0.05).HE染色结果显示,QZYF高、中、低剂量组肺组织病变均出现明显改善.Masson染色结果显示,QZYF高、中、低剂量组肺组织胶原纤维百分比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芪蛭益肺颗粒可能是通过调控IL-8、IL-13等炎性因子的表达来减轻COPD模型大鼠肺组织炎性细胞浸润,降低肺组织胶原纤维沉积,缓解COPD模型大鼠肺组织气道重构,进而改善了COPD模型大鼠的肺功能.

    作者:杨容芳;余丰君;李嘉萌;冯淬灵;张淑静;王晶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方剂“从肠道菌群论治”的理论与实践

    肠道菌群与人体的消化吸收、营养、生理功能等各个方面息息相关,健康人体与肠道菌群在物质、能量、信息交换方面保持动态平衡.中医理论的“整体观”、“阴阳平衡”等与肠道菌群的相关理论高度统一.方剂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其化学成分复杂,肠道菌群在方剂发挥临床疗效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方剂有效成分及其代谢产物通过胃肠道吸收入血发挥疗效,而肠道中未吸收的成分通过调控肠道菌群亦能发挥疾病治疗作用.因此,本文提出了中药“肠中移行成分”的概念及方剂“从肠道菌群论治”的观点,并综述了国内外关于“从肠道菌群论治”的研究及以肠道菌群为作用靶点,通过药物干预治疗疾病的相关文献.

    作者:丁佳敏;张竞;肖明明;柴欣;杨静;王跃飞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的随机对照试验

    目的:评价调督安神法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采用患者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72例原发性失眠患者按1∶1比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以调督安神法为治疗原则进行针灸治疗,要求得气,取穴百会、神庭、印堂、神门、安眠、三阴交;对照组为假针灸治疗,假针灸针不刺破皮肤,取穴同治疗组.两组每次均治疗30 min,每周3次,连续治疗4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以及治疗结束后2周、4周随访时对患者进行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的评估,观察并记录针灸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完成32例,脱落4例;对照组完成30例,脱落6例.与治疗前相比,两组的ISI评分在治疗后及随访时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2周、4周随访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治疗2周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SAS及SDS评分在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2周、4周随访时有显著性差异(P< 0.01,P<0.05),但在治疗2周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针灸疗法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督安神法针灸方案治疗原发性失眠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作者:殷萱;吴焕淦;勾明会;汪司右;徐世芬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基于临床业务系统的临床科研数据收集与整理的应用研究

    随着中医院各项服务的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日常医疗工作中积累下来的业务数据,是临床回顾性研究的重要数据资源.然而业务数据分布在不同的系统,难以进行高效的查询以及分析.利用Python+Django+MySQL技术构建数据仓库,从各个业务系统提取数据,整合到统一的平台,以便实现中医、西医临床业务数据的多维度,高效率的筛选以及提取,为临床回顾性研究提供高效准确的数据来源.极大地提高我们探寻中医药宝库的效率.我们对数据仓库的结构,构造的过程以及实际的应用进行介绍.

    作者:何志仁;黄家杰;邹川;傅昊阳;刘旭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中医情志的现代神经心理学观点

    抑郁症是引起人类疾患的常见原因之一,它是一种情绪情感问题,而情绪情感是当今缺乏研究的生物现象.因此,理解情绪情感的发生和发展机制对于了解抑郁症的病因病机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医是一门包含情绪情感理论的古老的学科,它发展出了一种关于基本情绪及其相互作用的理论,在大多数人类情绪疾病(包括精神障碍,如抑郁症)的病因解释和临床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重度抑郁症(MDD)是临床常见精神障碍,它涉及认知、情感和行为等一系列的症状表现,已成为导致残疾的主要原因,影响到全世界约17%的人口.数十年的动物和临床研究已经指出,单胺转运体的功能障碍在抑郁症的病因病机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拟对单胺类神经调质与祖国医学中的情绪相关理论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情绪与抑郁的研究提供理论的视角.

    作者:顾思梦;荆莉媛;高梦丹;王福顺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保元排毒丸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脏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

    目的:观察保元排毒丸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 UUO)模型大鼠肾脏病理的影响及对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的调控.方法:48只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UUO组、厄贝沙坦组(12.5g·kg-1/天)、保元排毒丸低、中、高剂量组(1.25g·kg-1/天、2.5g·kg-1/天、5.0g·kg-1/天),每组8只;除假手术组只分离输尿管不结扎外其余均制备右侧输尿管梗阻肾纤维化模型,造模第二天开始予相应的药物灌胃,假手术组和UUO组给予自由进食和生理盐水灌胃,共灌14天.末次灌胃24小时后取右肾进行HE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改变,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胶原沉积情况;Western Blot法测肾组织E-cadherin、Collagen Ⅰ、β-Catenin表达水平;Real-time PCR检测Wnt4、β-catenin mRNA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UUO组和各给药组肾小管、肾间质病变重、肾纤维化重(P<0.01);与UUO组比较,保元排毒丸低、中、高剂量组和厄贝沙坦组肾小管、肾间质病变明显减轻、肾纤维化减轻(P<0.01);UUO组E-cadherin表达较保元排毒丸各剂量组、厄贝沙坦组和假手术组明显减少(P<0.01);保元排毒丸各剂量组和厄贝沙坦组Collagen Ⅰ、β-Catenin表达明显少于UUO组(P< 0.01);UUO组Wnt4、β-catenin mRNA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保元排毒丸各剂量组和厄贝沙坦组Wnt4、β-catenin mRNA表达明显低于UUO组(P<0.01).结论:保元排毒丸有改善肾脏纤维化的作用,其机理可能与调控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作者:王身菊;朱美凤;郑宏香;张玲;陈岱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基于含水量和单双酯型生物碱含量探究栽培和野生附子去皮的差异

    目的:基于含水量和单双酯型生物碱含量,探究栽培附子(江油附子)和野生附子(南阳附子)去皮的差异.方法:测定江油附子和张仲景使用的南阳附子去皮前后含水量,采用药典法测定附子去皮前后单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结果:江油附子皮含水量显著高于南阳附子,南阳附子皮占整个附子的重量比例显著高于江油附子,江油附子去皮前含水量显著高于去皮后,南阳附子去皮后含水量显著高于去皮前.南阳附子皮单双酯型生物碱含量均显著高于江油附子.江油和南阳附子去皮前和去皮后单酯型生物碱含量均无显著差异,但江油附子双酯型生物碱含量去皮前显著高于去皮后,南阳附子双酯型生物碱含量去皮前显著低于去皮后.结论:江油附子去皮原因可能与附子皮中含有较高的双酯型生物碱和含水量有关,张仲景使用南阳附子去皮可能与其占比高,含有较高的双酯型生物碱,去皮后能降低毒性且便于生物碱溶出有关.

    作者:刘鹏;孙美玲;张荳;彭诗涛;张先灵;李飞;胡慧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正清风痛宁对大鼠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影响

    目的:观察正清风痛宁注射液穴位注射对大鼠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影响.方法:用随机数字表将40只雌性SD大鼠编号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0.5 mg组和2 mg组,采用手术摘除双侧卵巢以建立大鼠骨质疏模型,术后2个月再剪断L3椎体前缘建立大鼠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模型.成模后0.5 mg组和2mg组分别于L3夹脊穴注射正清风痛宁注射液治疗4周,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采用机械触诱发病和自发痛观察疼痛行为学改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脑脊液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6-酮-前列腺素E1α(6-keto-PGE1α)、一氧化氮(NO)及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含量.采用骨定量超声诊断技术检测骨折腰椎骨定量振幅衰减(BUA)及骨密度(BMD).结果:与模型组比,2 mg组抬腿次数和抬腿持续时间降低,大鼠4周后足缩足阈值均值明显提高,1、2、3、4周机械缩足阈值(MWT)逐步提高,且脑脊液中nNos、NO、CCK-8和6-keto-PGE1α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骨定量超声显示BUA及BMD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正清风痛宁穴位注射可增加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大鼠下丘脑nNOS分泌、抑制6-keto-PGE1α和NO合成、降低CCK-8和6-keto-PGE1α而产生中枢镇痛作用,并可促进大鼠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愈合.

    作者:罗霞;陈德森;李莉;胡熙耀;万超;吴胜英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小青龙汤治疗咳喘的有效成分预测

    目的:通过一种基于通路模式的方法,对传统中药名方小青龙汤治疗咳喘的有效成分进行预测.方法:首先搜索TCM中医药资料库与CTD数据库来整理出小青龙汤已知的各种化合物成分与相关基因,再通过DAVID生物分析系统与KEGG数据库挖掘出与咳喘相关的通路模式.然后利用该通路模式对候选基因打分,筛选出相关性高的基因,并据此推测出治疗咳喘的有效成分.结果:根据上述的计算方式,我们将相关基因根据得分进行排序,得到相关性好的三种基因分别为MAPK1、MAPK3与RELA.终预测出的有效成分中效能高的三种分别是Paeonol(丹皮酚)、Glycyrol(甘草醇)、Geraniin(老鹳草素).结论:此种基于通路模式的方法可以较好的预测出小青龙汤治疗咳喘的有效成分,加以推广更有利于中药基础药理研究的标准化.

    作者:李思洋;朱芝娴;董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揿针联合五行音乐改善晚期肿瘤患者肝气郁结型失眠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揿针联合五行音乐对改善晚期肿瘤患者肝气郁结型失眠的疗效,为临床失眠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法,进一步改善肿瘤患者生存质量.方法:本研究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8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肿瘤科住院的晚期肿瘤患者诊断为肝气郁结型失眠的病例,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单纯进行皮内埋针治疗,干预组在单纯皮内埋针的基础上,联合中医五行音乐针对肝气郁结型失眠辩证选乐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1.经4周干预后,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治疗前后均值差比较显示,干预组的总有效率为82.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5.9%,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减分率比较显示,经4周治疗后,干预组减分率31.7%,表明有31.7%达到有效,对照组有23.1%无效.结论:揿针联合五行音乐治疗肝气郁结型失眠,较单纯皮内埋针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副作用小,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作者:廖娟;韩布新;赵楠;刘春凤;马芸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药用植物三尖杉及其同属易混物种的DNA条形码鉴定研究

    目的:探索建立适用于鉴定药用植物三尖杉及其同属易混物种的DNA条形码鉴定体系,以保障其用药安全.方法:提取三尖杉属3个物种(三尖杉、粗榧和篦子三尖杉)共22份样本的基因组DNA、扩增ITS2和psbA-trnH序列并测序,通过CodonCode Aligner V4.2对测序峰图进行校对拼接.应用MEGA 5.1计算种内和种间Kimura 2-Paramter(K2P)遗传距离,构建邻接(Neighbor-Joining,NJ)系统聚类树.结果:基于ITS2序列分析,三尖杉的种内大遗传距离小于种间小遗传距离;基于psbA-trnH序列分析,三尖杉的种内和种间遗传距离有重合.结论:应用ITS2序列,可以实现对三尖杉及其易混物种的鉴别,为三尖杉药材的安全使用提供鉴定依据.

    作者:黄宇航;曾卓尔;成航;邓港;骆帅宾;麦倩婷;高翰;刘霞 刊期: 2018年第02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

主管: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

主办:中国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