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娟;赵阳;赵楠;刘春凤;吴煜;周春梅;赵元辰;马芸
目的:观察大黄素对顺铂所致的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损伤的影响,探讨其可能分子调节机制.方法:观察大黄素对顺铂所致NRK-52E细胞形态学改变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顺铂单独处理和加入大黄素共同处理细胞后,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和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情况;用大黄素干预细胞不同的时间点,观察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Ⅱ/Ⅰ的表达和pmRFP-LC3质粒转染细胞后荧光颗粒的变化情况,同时观察雷帕霉素处理细胞不同时间点后LC3-Ⅱ/Ⅰ的表达情况及其对顺铂环境下细胞形态学改变的影响,并观察大黄素对自噬上游通路AMPK的活化和mTOR信号的影响.结果:顺铂可以诱导NRK-52E细胞出现形态学改变,大黄素能够改善顺铂导致的变化.另外,大黄素干预可以下调顺铂导致的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的增多;大黄素处理细胞不同时间点LC3-Ⅱ/LC3-Ⅰ的比值明显上升,pmRFP-LC3转染观察到大黄素处理细胞后自噬颗粒明显增多.同时雷帕霉素处理细胞后LC3-Ⅱ/LC3-Ⅰ的比值明显上升,其与顺铂共同干预能明显改善顺铂诱导的细胞凋亡;大黄素干预时间的延长,p-mTOR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AMPK的表达明显上调.结论:大黄素可以改善顺铂诱导的NRK-52E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AMPK/mTOR信号通路诱导自噬来发挥肾保护作用.
作者:刘红;孙伟;顾刘宝 刊期: 2017年第03期
近年来,中药领域取得很多研究成果和成就,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同时也推动了中医药的国际化进程.但是,对中药成分产生的遗传背景、摄入后对人体环境内基因的影响等问题还不清楚,以本草基因组学(Herbgenomics)为代表的中药组学前沿技术为中药成分的生物合成、中药新品种选育、中药材鉴定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也将促进中药领域取得更多的成果.本文就中药组学前沿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中药领域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陈士林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研究镇肝熄风汤含药血清对6-羟基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致PC12细胞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应用镇肝熄风汤低剂量(8 g·kg-1)、中剂量(16 g·kg-1)和高剂量组(32 g·kg-1)大鼠的含药血清或空白血清预处理PC12细胞1h后,加100 μM 6-OHDA共孵育24 h后收集细胞.二氯荧光素双醋酸盐(DCFH-DA)荧光探针染色法结合荧光酶标仪检测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erythroid 2 Related Factor2,Nfe2l2))基因Nfe2l2、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催化亚基(Glutamate-CysteineLigase Catalyticsubunit,GCLc)和调节亚基(GCLm)mRNA表达.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抗氧化反应元件(Antioxidant Response Element,ARE)活性.结果:镇肝熄风汤含药血清抑制了6-OHDA诱导的氧化应激,上调了6-OHDA处理细胞中Nfe2l2、HO-1和GCLc mRNA表达,但是对GCLm mRNA表达没有显著影响.结论:镇肝熄风汤含药血清对6-OHDA诱导PC12细胞氧化应激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Nfe2l2 mRNA表达,使ARE激活进一步诱导其下游II相解毒酶基因和抗氧化酶基因HO-1和GCLc mRNA表达有关.
作者:赵学梅;徐天娇;董妙先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优选金花葵佳药物制备物形式,为金花葵抗心肌缺血药物的研究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建立HPLC-PDA法测定金花葵制备物有效指标性成分的含量.抗心肌缺血作用考察采用垂体后叶素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对金花葵制备物进行基于药学、药效的药物质量表征及关联分析.结果:所建立HPLC含量测定方法通过方法学验证,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7.04%-102.44%之间;金花葵3种制备物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心肌缺血作用,其中富集物抗心肌缺血作用强,而得率低、药物用量小,为金花葵抗心肌缺血药物佳制备物形式.结论:基于药物体系架构的金花葵制备物富集物,有关药物成分的含量较高、相对比值较为合理,呈现优质药物质量表征.因此,基于药物体系导向药物制备,有针对性地提高有关药物成分含量、探寻其佳组成比例是提升中药药物药效的关键.
作者:谭立;孔静;冯朵;刘璐;吕珊;张元元;石任兵 刊期: 2017年第03期
本文讨论了新医学模式对中药复方新药转化的影响、中药复方作用特点及作用原理研究现状、中药复方新药药理学评价的特殊考虑以及中药复方新药药理学评价的重要作用,对于科学认识中药复方作用特点和加快中药复方新药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军宁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评价常见中文分词软件在中医文献研究领域的适用性,提出研发中医文本分词专用软件的思路.方法:安装和操作常见中文分词软件,运用中医文本样本进行分词实验,比较不同中文分词软件分词准确性、分词速度、易操作性、可靠性、可扩展性、可移植性等性能.结果:中文分词软件分词准确性、分词速度、易操作性、可靠性、可扩展性、可移植性等性能存在差异,难以同时使所有性能达到优.通过比较各种中文分词软件,发现盘古分词软件分词准确性高、易用性较好且分词效率高,适合中医文本分词.结论:研发中医文本分词专用软件可能是解决中医文献研究中分词问题的佳途径.应从建立中医药学标准语料库,完备中医药学词典库,引进、优化和创新分词算法,开发中医文本分词软件等方面加强基础性研究.
作者:杨海丰;陈明亮;赵臻 刊期: 2017年第03期
近年来,我国医药产业快速发展,药品医疗器械质量和标准不断提高,较好地满足了公众用药需要,但是,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中存在的问题却日益突出,其主要表现为:一是注册申请资料质量不高,审评过程中需要多次补充完善,严重影响审评、审批效率;二是仿制药重复建设、重复申请,市场恶性竞争,部分仿制药质量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三是临床急需新药的上市审批时间过长,药品研发机构和科研人员不能申请药品注册,影响药品创新的积极性.
作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中药民族药临床部 刊期: 2017年第03期
近年来,中国中药新药的研发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中药新药成药性评价仍存在内容不明确、关键技术缺乏等问题.如何做好中药成药性评价是决定中药新药研发成败的关键环节.本文认为中药新药成药性评价的核心内容是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包括评价指标选择、适应症定位、物质基础分析、作用机制探讨、药代动力学研究、安全性评价等在内的关键技术是中药新药成药性评价的重要药理学问题.采用多种现代成药性评价技术,正确认识中药新药的概念,把握药物内涵的本质和传统中药理论的思想精华,有助于中药新药研发.
作者:杜冠华;张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对中医临床研究课题研究进度进行量化评估及与整体完成质量的相关性分析,探讨影响课题研究进度的关键环节及对策.方法:对中医防治慢病研究项目的全部课题组的研究进度及完成情况进行量化评分,通过雷达图描述各课题的实际得分,利用相关性方法分析研究进度对课题整体完成情况的影响.结果:课题研究进度(包括纳入病例及完成病例)与质控总得分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研究进度是影响课题整体临床研究水平的关键环节,应加强研究进度监管以确保课题整体研究水平.
作者:张菀桐;翁维良;陆芳;程苗苗;李睿;孙爱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通过整理收集含海洋中药的文献,分析古代文献记载的含海洋中药方剂用药规律,了解海洋中药方剂的概况,为挖掘海洋中药用药规律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以海洋中药的药名为检索词,检索《中华医典》、《中华海洋本草》、《中华本草》、《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等相关文献,筛选含海洋中药方剂,抽取信息并进行标准化处理,构建数据库,初步分析挖掘含海洋中药方剂的相关信息和用药规律.结果:筛选出16 715首含海洋中药的方剂,包含144 014条数据,涉及海洋中药218味,汤剂是常见的剂型,明、清两朝代的海洋中药方剂数多;每首方剂中海洋药物出现频率高的是1-3味,全部由海洋中药组成的方剂占8.065%,其他的都是与陆地中药进行配伍,其中各占一半的达到7.754%,所有方剂中使用频次高的海洋中药是牡蛎,海洋中药方剂中常见的陆地中药是甘草和当归.结论:含海洋中药方剂数量庞大,配伍和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特色,可以为海洋中药的进一步研发和扩大临床应用提供数据基础.
作者:张家蔚;杨凯晶;崔赛赛;刘晓彤;陈娇健;李佼阳;于华芸;付先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分析总结中医外治法干预原发性痛经规律,为其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检索2014年1月1日-2017年1月1日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中医外治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文献,将符合要求的文献建立成数据库,按照标准筛选后,进行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结果:针灸疗法在中医外治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研究中数量多,且远超过其它中医外治法.其中,单纯针刺疗法和单纯灸法的理论研究都远远超过临床试验.原发性痛经辨证针刺治疗穴位出现频次高的是三阴交,第二位和第三位分别为关元、地机,并确定了22条经典的穴位配对(组).结论:中医外治法干预原发性痛经,以针灸疗法为主要治疗手段,且以三阴交、关元、地机为主要穴位,共有22条经典穴位配对(组).
作者:石岩;庞立健;刘创;刘勇明;刘妍彤;王斯涵;吕晓东 刊期: 2017年第03期
中药复方研发既有中医理论指导,又有长期临床应用经验为依据,显示出独特的价值.同时,中药复方中与临床疗效相关的物质基础复杂多样、作用环节繁多等是中药的特点.现代中药新药发现需要基于中医理论和临床特色,注重整体作用特点和现代生物医学技术密切结合.中药新药研发和评价的关键问题是,用符合中医药临床特点的实验方法学体系来揭示方剂功能主治和证的现代科学内涵.在研发过程中,从立项依据到药效毒理研究均应考虑中药的特点.而且,药效研究应注意加强证候特点的体现,其中证候模型和病症结合模型的研究和应用、方证相应的研究方法、与中药功效相对应地生物学指标的确认等均至关重要.我们要抓住中医药振兴发展的历史机遇,加快中药优势领域药物研发,以大力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创新进程.
作者:孙建宁;董世芬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优选油荼枯饼抗血栓药效的佳药物制备物形式,为筛选油茶枯饼相关抗血栓药物奠定研究基础.方法:采用本课题组前期建立的HPLC-PDA分析法测定油茶枯饼制备物中主要指标性成分的含量、含量相对比值、相对量以及出膏率,结合其抗血栓药效作用,对油茶枯饼各药物制备物的质量进行分析.结果:3种油茶枯饼制备物的抗血栓作用强弱顺序为:富集物>醇提物>水提物.与醇提物与水提物相比,油茶枯饼富集物的有效指标性成分含量更高,出膏率更低,给药量更小,抗血栓作用更强.结论:通过分析有效成分的含量、比例等指标,对药物体系组成的进行质量分析可知,药效的显著提高得益于制备物中各药效指标成分含量的提高及配比的优化.
作者:王亚利;申立峰;李林福;武秋红;路东波;李文霞;石任兵 刊期: 2017年第03期
2006年,和黄医药的首个中药穿心莲制剂-HMPL-004成功获得FDA临床研究批件,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启动临床研究.至2014年,HMPL-004先后在欧美国家开展了8项临床研究,初步确立了该药的人体安全性及其在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中的疗效.在该药的国际临床开发过程中,和黄医药采取了与其他跨国企业雀巢公司合作的方式,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海外临床开发经验和技术的不足.由于剂型选择和研究设计的缺陷,该药Ⅲ期临床研究在中期分析时被终止,HMPL-004的国际化道路未能顺利完成.但是,这一经历为和黄医药的研发人员积累了宝贵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HMPL-004的Ⅱ代产品-HMPL004-6599.
作者:华烨 刊期: 2017年第03期
传统意义的病证结合是指中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的结合,滥觞于《黄帝内经》,至《伤寒杂病论》得以进一步发展;中西医结合体系下的病证结合是指在西医辨病的基础上中医辨证论治,为目前临床所常用.基于“症征—病机—病理—药理”的病证结合的诊疗模式可以多层次、全面、综合的把握疾病,从而实现两种医学优势的结合与互补.而方证相关是指方剂与其适应症之间存在契合的固定的对应关系,伤寒派诸家多有发挥,目前引申为方从证出,证即证据,包括证候、症状体征、疾病、体质等多个方面,与辨证论治相辅相成.而《伤寒杂病论》中的经方与其适应症之间的关系为固定,是方证相关的典型代表.故典型的经方类方的临证法则,是传统中医理论中方证相关的具体应用,也为现代临床方证相关应用提供范例.
作者:王阶;熊兴江;廖江铨;姜文睿;董艳;陈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从代谢组学变化层面揭示“湿热证”异病同证的物质基础.方法:以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及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典型湿热证患者各30例为研究对象,以健康者30例为对照,联合选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仪和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仪两个代谢物检测平台,对血清样本进行全谱代谢组学检测.并运用多维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以探索三种不同疾病湿热证的共性及特异性变化物质.结果:通过比较不同疾病湿热证组间代谢组学差异物质,并与健康组对照,发现肌苷、尿苷、天门冬氨酸、油酸甘油酯、乳酸盐是三种疾病湿热证的共同变化物质.结论:基于代谢组学技术发现,上述三种不同疾病的典型湿热证之间,既有反映不同疾病的差异性物质,又存在与湿热证相关的共性物质,从而在代谢水平上为中医“异病同证”理论提供了客观依据.
作者:刘畅;苟小军;黄迪;赵超群;刘平;慕永平;曹健美;张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索Mierotox技术应用于独家品种-参附注射液综合毒性检测.方法:以费氏弧菌为测试菌种,通过方法学考察确定优检测体系及方法学可靠性;在优检测体系条件下,首次以费氏弧菌对某药厂独家品种参附注射液进行发光菌综合毒性检测.结果:2 mL反应体系下,优复苏液体积0.9 mL/支菌,每个待测样品加入优菌液体积50 μL,优检测时间为10 min,pH为5-10,且10 min发光强度80-120万;重复性试验、中间精密度试验的RSD,均符合测定要求.9批次待测参附注射液EC50值无显著性差异(41.07%,RSD< 5%).结论:参附注射液对费氏孤菌的毒性存在显著的浓度-效应关系,且不同批次之间成品EC50值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参附注射液不同批次之间质量波动性较小,生产工艺控制力较强.
作者:罗荔敏;鄢良春;候新莲;华桦;干建伟;赵军宁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对使用鹿瓜多肽注射液的骨折患者进行相关信息分析,了解该患者中医临床特征.方法:该研究以2003-2014年全国26家三甲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中使用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骨折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一般信息、中医证候和发病节气.结果:45-64岁患者多,占39.84%,其中18-44岁男性患者使用较多,占43.38%;45-64岁女性患者较多,占44.33%.入院与出院患者主证均为气滞血瘀证,分别占总人数的60.53%、53.08%;立夏和雨水两个节气入院患者多,分别占总人数的5.26%、5.24%.结论:使用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骨折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患者病证以气滞血瘀证居多,立夏、雨水入院患者居多.为临床骨折治疗时应中医辨证论治,顺应疾病本身特点及节气变化,辨证用药的特点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孙帅玲;谢雁鸣;黎元元;张寅;易丹辉;庄严 刊期: 2017年第03期
基于中医耳针疗法、迷走神经刺激(Vagus Nerve Stimulation,VNS)和解剖学而研发的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Transcutaneous Auricular VNS,taVNS)是中医药现代化的典型代表.taVNS无需手术,费用较低,几乎没有不良反应,并能保证与传统VNS有相近的功效.taVNS以自主神经功能调节为核心,开拓了外周神经-脑网络-机体功能整体调节的新原理,已在癫痫和抑郁症的治疗上取得了突破.taVNS的其他适应症有:意识障碍、自闭症、阿尔茨海默病等.taVNS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必将造福更广泛的患者群.
作者:俞裕天;荣培晶;朱兵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晚期肿瘤患者抑郁情绪改善与益处发现的关系.方法:对综合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评中大于7分且小于15分的80例晚期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终纳入76例,干预组39例、对照组37例.对照组采用渐进性肌肉放松操(Progressive Muscle Relaxation Training,PMRT)干预,干预组给予中医特色技术(中医五行音乐配合肌肉放松操),采用益处发现评定量表(Benefit Finding Scale,BFS)和综合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定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减分率评定干预8周后的疗效.结果:第8周治疗后,干预组在BFS和HADS减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在BFS和HADS变化趋势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BFS中有8个单项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晚期肿瘤患者益处发现与采用中医特色技术相关,中医特色技术可以提高晚期肿瘤患者益处发现水平,这丰富和完善了中医特色技术调治肿瘤患者抑郁情绪方案.
作者:廖娟;赵阳;赵楠;刘春凤;吴煜;周春梅;赵元辰;马芸 刊期: 201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