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骶管脊膜囊肿的MR评价

闻颂苏;王贵美;张学军;何冰

关键词:脊膜囊肿, 磁共振成像
摘要:回顾性分析MRI发现的18例骶管脊膜囊肿,旨在探讨骶管脊膜囊肿MRI征象与引发临床症状的关系.1材料与方法18例中,男性6例,女性12例,年龄22~68岁.全部病例按以下情况分为三组.(1)有症状组4例,表现腰部、会阴部胀痛不适等马尾神经受累症状,经手术切除囊肿症状消失.(2)无症状组10例,6例无腰痛,作盆腔MRI时发现,4例有一侧腰腿痛,但症状与囊肿不相关.(3)未确定组4例,有一般腰痛症状,不影响日常工作,腰椎及椎间盘有轻度退行性变,无其他伴发疾病.着重分析、比较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的MRI表现与临床症状的关系.MRI成像方法:使用GE公司Signa0.5T超导磁共振仪,SE和FSE序列,分别作腰骶部矢状位、轴位T1、T2加权像.
医学影像学杂志相关文献
  • 新型低渗造影剂的选择应用

    新型低渗造影剂(10w-osmolality contrast media,LOCM.造影剂或称对比剂,CM)的选择性应用是近年来一个重要课题.1有效性和安全性LOCM用于排泄性泌尿系造影和CT所得到的高质量影像,与应用多年的高渗造影剂(HOCM)结果甚少差异,但其临床重要性研究不多,一般人群对二者均耐受良好,但LOCM的急性副反应(adverse reaction;AR)发生率比HOCM低,在337 647例静注CM中HOCM的总AR占12.7%,LOCM为3.1%,严重AR分别为0.2%和0.04%,两组均无明显由于注射CM致死病例,但HOCM的AR是LOCM的4~6倍,另据统计,两类CM发生严重AR的绝对危险与空难或谋杀事件(homicide)相当.

    作者:侯庆峰;王晴文;刘作勤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肋骨软骨肉瘤1例报告

    患者女,50岁.左胸部持续性钝痛8个月就诊.查体:左胸背部脊柱旁第4、5、6后肋处压痛,双肺呼吸清,心脏各瓣膜区无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未触及.B超检查:经锁骨上窝探查,于主动脉弓后方可探及一2.2cm×3.2cm较强回声衰减(图1).正位胸部X线片见主动脉结上方一椭圆形肿块,外缘光滑,部分与主动脉重叠(图2).同侧第4肋关节部分骨质破坏.CT检查:胸椎第3、4、5椎体左侧一软组织肿块,CT值38HU,边缘见斑状或小弧形钙化(图3),大横断面3.0cm×3.2cm,上下径长7.0cm,邻近椎体见骨质破坏,左侧第4、5肋骨后端骨皮质增厚并硬化,边缘锐利,内见低密度灶(图4).

    作者:刘禄明;王雪燕;段书宏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腺性膀胱炎的超声诊断价值(附11例分析)

    腺性膀胱炎为特殊类型的膀胱炎症,是一种增生性非肿瘤性病变.为探讨超声对腺性膀胱炎的超声诊断价值,现将自1988年以来,超声提示为腺性膀胱炎,后经手术或膀胱镜活检证实的11例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

    作者:杜振翠;张晓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骶管脊膜囊肿的MR评价

    回顾性分析MRI发现的18例骶管脊膜囊肿,旨在探讨骶管脊膜囊肿MRI征象与引发临床症状的关系.1材料与方法18例中,男性6例,女性12例,年龄22~68岁.全部病例按以下情况分为三组.(1)有症状组4例,表现腰部、会阴部胀痛不适等马尾神经受累症状,经手术切除囊肿症状消失.(2)无症状组10例,6例无腰痛,作盆腔MRI时发现,4例有一侧腰腿痛,但症状与囊肿不相关.(3)未确定组4例,有一般腰痛症状,不影响日常工作,腰椎及椎间盘有轻度退行性变,无其他伴发疾病.着重分析、比较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的MRI表现与临床症状的关系.MRI成像方法:使用GE公司Signa0.5T超导磁共振仪,SE和FSE序列,分别作腰骶部矢状位、轴位T1、T2加权像.

    作者:闻颂苏;王贵美;张学军;何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专家介绍

    于国放,男,1950年出生于山东省烟台市长岛.1973年毕业于山东省莱阳医学专科学校放射专业,同年分配到山东省立医院放射科、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超声诊断研究室工作至今.现任山东省立医院放射科、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泌尿生殖诊断研究室主任医师,副主任.担任中国医学影像学研究会第四届理事;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会第二届超声诊断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省生物工程学会超声医学工程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超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医学影像学杂志>、<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编委;<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特约审稿专家. 于国放是从边防小岛走进高等学府,他深知群众当时缺医少药的痛苦,立誓要为广大群众解除疾病,在高等学府里,他刻苦学习,虚心钻研业务.分配到山东省立医院放射科、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从事X线诊断工作.扎实的理论基础,勤奋的学习精神,使他在X线诊断方面积累了丰富知识,1981年5月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组建超声诊断研究室,他虚心学习超声知识,是山东省早从事超声诊断工作的医师之一.擅长腹部及小器官的超声诊断,尤其对妇产科和乳腺病变有较高的造诣,他与其他医生合作的课题获山东省科委科技进步奖3等奖,<彩色多普勒显像对高血压患者颅内血管管径及血流的研究>获科技进步3等奖,长期负责山东省领导干部保健及会诊业务.自从1981年以来,为山东省超声诊断学习班授课60余期,授课人数达2000余人,深受超声医生的好评.1997年当选为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会超声诊断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在山东省开展了一系列学术活动,促进了山东省超声界的学术水平提高,是山东省超声学界的学术带头人,迄今为止,已有30余篇论文在刊物上发表,获山东省科委科技进步奖3等奖2项,主编<超声诊断多选题>一部,副主编、参编专业著作3部. 寄语:愿超声及影像学界同仁,刻苦学习拼搏进取,为超声及影像学事业的发展而努力奋斗.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无功能胰岛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附3例报告)

    无功能胰岛细胞瘤临床少见,由于瘤内常伴有不同程度出血和囊性变,因此巨大无功能胰岛细胞瘤常呈囊性表现,影像学上易误诊为囊腺瘤,本文报告3例,以供参考. 例1女,17岁.因无意中发现左上腹部包块3天入院,无其他症状.过去无胰腺病史,无腹部外伤史.胰腺CT示胰尾区见约13cm×11cm卵圆形囊性占位性病变,边界清楚锐利,与左肾被、筋膜分界尚清,囊内CT值为28HIU,增强扫描后见其内不规则条索样及斑片状化,胃及十二指肠向前及向右侧推移,腹腔及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图1).CT诊断

    作者:李森;张文革;王爱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远程放射学是远程医学具发展潜力的分支

    人类进入21世纪,医学发展跨入新纪元.远程医学特别是其分支远程放射学,即医学影像中CT、MR、US,CR及核医学影像,利用通讯系统可传送至全球任何地方,甚至可集全球具专业水平专家共同诊断.使诊断更准确、更快捷、更方便,提高了医学影像诊断水平,为患者带来极大的益处.1、远程放射学的过去与现状

    作者:蒋瑾;仁青多吉;席增华;阿桑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左冠状动脉瘤并左室瘘1 例报告

    患儿男性,10岁.自幼查体发现心脏杂音,易感冒,无紫绀及蹲踞.彩色超声显示:左室内径明显增大,余心腔大小正常,房室间隔连续完整.主动脉内径增宽,主动脉短轴切面探查见:左冠状动脉主干明显增宽内径约16.2mm,其开口远端约20.0mm处可见一异常管状结构绕过左房,于二尖瓣后叶、瓣环的后下方开口于左室侧后壁,左室人口处管径宽12.0mm.右冠状动脉位置正常,内径宽3.0mm,前降支位置正常,内径2.4mm.CDFI示:舒张期可见自左冠状动脉至左室的大量分流信号,CW测分流速度为4.87m/s,PG94.9mmHg,还可探及自左室至左冠状动脉的极少量分流信号,PW测分流速度为1.44m/s,PG8.29mmHg,主动脉瓣区可探及轻度返流信号.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左冠状动脉瘤并左室瘘.心电图示左室肥大.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左冠状动脉起始部明显扩张,其回旋支向左、向后延伸,经左室后壁进入左室腔,诊断为左冠状动脉瘤并左室瘘.

    作者:孙爱民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肾盂源性囊肿与合并结石的影像学诊断(附11例分析)

    肾盂源性囊肿(肾盏憩室)是一种发生于肾髓质的囊肿样病变[1].因多无临床症状或症状轻微而很少就诊,在合并结石时,因出现相应症状而就诊.本文经临床及手术确诊11例,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

    作者:于红;张丽红;韩广秀;孟桂云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椎板骨软骨瘤1例报告

    患者男,34岁,双下肢无力半年,小便潴留一月余.查体:胸7以下痛觉减退,左侧病理征阳性.胸椎X线平片未见异常.CT示:胸5椎体水平椎管内偏左侧见一与左侧椎板相连的骨性突起,并致相应水平椎管矢状径变小,病灶周围骨质未见异常(图1).

    作者:崔宝文;陈培军;潘月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逻辑思维在医学论文写作中的作用

    逻辑思维是人类思维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人们在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方法反映客观实际的认识过程,是用科学的抽象概念揭示事物本质,表述认识现实结果.写作是思维活动的结晶,从事医学论文写作,自始至终也离不开思维活动,逻辑思维在整个医学论文写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可以帮助作者选择到佳的研究课题课题是医学研究工作中所围绕进行研究并力求获得结果的具体问题,它是医学写作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步.由于现代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各个学科间形成了极其复杂的系

    作者:陈方远;时季成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胫骨感染误诊为骨肉瘤1例报告

    骨感染X线表现复杂多样,有时与骨恶性肿瘤难以区分[1~4],极可能被误诊,我们遇见1例被多家医院误诊为骨肉瘤的骨感染病例,现报告如下.患者男,14岁.一年半前左腿曾摔伤,引起膝关节疼痛和肿胀,口服消炎药后好转,半年后疼痛又加重.X线摄片检查,左胫骨上端干骺以下骨硬化伴有斑片状破坏,其外侧缘可见大量层状骨膜增生,周围软组织肿胀(图1),多家医院X线检查均诊断为骨肉瘤.曾活检病理未见肿瘤组织.后又化疗1个疗程,亦未见效果,之后改为抗炎治疗.8个月后复查,骨硬化及破坏明显好转,骨膜增生和软组织肿胀亦消失.随访8个月,后确诊骨感染(图2).

    作者:胡乃忠;李先祥;陈忠悦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盲肠阿米巴瘤1例报告

    结肠阿米巴瘤为阿米巴痢疾的并发症之一,极为少见,Adams等报告3 013例阿米巴痢疾中仅有15例结肠阿米巴瘤,占0.5%,其影像学所见酷似结肠癌,均误诊为结肠癌做了手术,现将我院遇到的1例盲肠阿米巴瘤报告如下. 患者女性,60岁,因右下腹痛6天入院,以后逐渐加剧,转为阵发性,有时便秘与腹泻交替.近3日大便稀薄.每日2~3次,未见便血.体检:全身情况良好,右下腹压痛,并扪及一个稍可移动的圆形肿块,大小相当核桃大,其轮廓光整,肠鸣音亢进,肝脾不肿大,实验室检查:血沉15mm/h,大便常规检查示黄色糊状,RBC1~2,WBC5~10,未见阿米巴或其它寄生虫,结肠双重对比造影:盲肠局限性狭窄,盲肠内侧见核桃大圆形软组织块影,边缘毛糙,附近粘膜增粗、不规则,盲肠外侧壁呈弧形凹陷,相邻肠袋正常(图1,2).

    作者:任蓓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血友病性骨关节病2例报告

    血友病性骨关节病较少见,现将我院遇见2例,报告如下.例1男,14岁.自述有血友病史,双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前来就诊.X线片示:左膝关节髁间隆凸变尖,股骨髁间凹变宽变深,骨骺变大呈方形,关节面不整,关节间隙变窄,髌骨内上呈囊状改变.诊断:左膝关节血友病性骨关节病(图1).

    作者:纪邦启;胡睿婷;郭祥贵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胎心电子监护仪诊断胎儿缺氧的临床应用

    胎儿宫内缺氧造成的脑损伤是导致活产儿、新生儿死亡及影响神经预后的严重疾病,也是产儿科的疑难病症.要减少这种疾病的发生,重在产前保健,把好产时关,不断完善胎儿宫内检测手段[1].我们联合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CDFI)及胎心电子监护仪在妊娠后期及产前监测胎儿宫内是否缺氧及判断缺氧程度,分析如下.

    作者:吴新华;陈绘春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的CT诊断(附6例分析)

    神经母细胞瘤为婴儿常见的恶性肿瘤,多发生于肾上腺区.为了提高CT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我们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神经母细胞瘤CT表现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本组6例,男3例,女3例,年龄1~6岁.临床主要症状表现为:头晕、心慌、贫血、皮肤紫斑、齿龈出血等,全部病人24h尿儿茶酚胺均增高,病史20天至4个月.CT检查使用东芝70A-20和SonatomHiaCT扫描机,层厚及间距5.0~10.0mm,取仰卧位,6例患者均行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前4h禁食,扫描前口服或注射镇静剂,待患儿睡眠状态时扫描.

    作者:于登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B超在妇科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附95例分析)

    本文回顾性总结了B超诊断妇科急腹症的资料,旨在提高B超对妇科急腹症的诊断率.1材料与方法本组共搜集患者95例,其中异位妊娠72例,卵巢囊肿蒂扭转18例,卵巢囊肿破裂3例,卵巢黄体破裂2例.年龄21~46岁.均因急性下腹疼伴出血征象等来院检查,发病时间半小时~1天不等.仪器采用日本产ALOKa SSD630及1700型实时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MHZ及3~5MHz(变频探头),后者为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患者适度充盈膀胱或经尿道向膀胱内注入生理盐水300~500m1,经腹部探查.除常规检查腹腔内各脏器外,重点检查子宫、附件及盆腔,热敏记录仪及彩色打印机记录.本组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

    作者:秦玉华;陈洪良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乙肝HBsAg阳性的诊断价值(附150例分析)

    为了探讨彩色多普勒对乙肝HBsAg阳性诊断价值,总结了1999年1月~1999年9月150例,现分析如下.1材料与方法本组共150例乙肝HBsAg阳性携带者,其中男性100例,女性50例.年龄7~63岁,平均30.2岁.均以实验室检查证实,肝功能正常.

    作者:李振生;李秀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结节性硬化合并巨细胞星形细胞瘤1例报告

    患者女,13岁.头痛、恶心、呕吐3月来诊,患者自小智力低下.查体:双侧面颊部可见对称性黄色面痣,大小约1.0~5.0mm不等,双侧视乳头水肿.头部CT示:双侧室管膜下及基底节区可见对称性的、大小约1.0~5.0mm的数个点状钙化,边界清楚;在右侧室间孔处可见一类圆形与脑组织呈等密度肿块,CT值34HU,边缘见两个点状钙化,边界清楚,大小约3.1cm×2.9cm×3.2cm.脑室呈球形明显扩大,以右侧侧脑室明显.增强扫描后肿块呈不均质明显强化,CT值约72~98HU(图1,2).CT诊断:结节性硬化并巨细胞星形细胞瘤、交通性脑积水.术中发现右侧室间孔处见一灰色肿瘤,边界清楚,完整切除.病理:巨细胞星形细胞瘤.

    作者:张国粱;稽晓彬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静脉尿路造影加拍斜位、立位透视的体会

    常规静脉尿路造影对结石、钙化等引起的肾积水、输尿管扩张积水,区别其病变部位,对腔内腔外定位定性甚为重要.但常规造影只重视仰卧位片,我院经10余年临床改进经验,认为加拍斜位及立位透视十分有效. 当造影发现肾积水、输尿管扩张积水,仰卧位片由于平面重叠的关系,不能确定结石、钙化的位置性质,加拍斜位就能把病变显示出来,准确定其位置.对手术或碎石定位尤为重要.

    作者:俞金鑫;徐政德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医学影像学杂志

医学影像学杂志

主管:山东省卫生厅

主办:山东医学影像学研究会;山东医学影像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