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葛根主要药效成分止泻作用研究

钟凌云;马冰洁;叶喜德;孟振豪

关键词:葛根, 葛根素, 大豆苷, 大豆苷元, 止泻
摘要:目的:测定葛根中主要药效成分的止泻作用,寻找药效物质与止泻作用相关性.方法:通过预实验考察了葛根中主要成分葛根素、大豆苷、大豆苷元的止泻作用,并选择具有明显止泻作用的葛根素和大豆苷元进行了胃排空及小肠推进率实验,结合腹泻指数,探讨两者的止泻作用,并进行了止泻量效关系研究.结果:与空白组比较,葛根素和大豆苷元均能显著增加胃内残留率(P<0.01),随给药剂量的增加胃内残留率呈现增强趋势,二者还能显著降低小肠推进率(P<0.01),随给药剂量的增加,小肠推进率呈减弱趋势;同时还能显著降低腹泻指数(P<0.01),并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存在良好量效关系.结论:葛根止泻作用的主要药效成分是葛根素、大豆苷元,为探讨葛根煨制作用机制及建立饮片质量标准参数奠定基础.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相关文献
  • HPLC梯度洗脱法同时测定固肾生发丸中6种成分的含量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梯度洗脱法建立固肾生发丸中二苯乙烯苷、大黄素、大黄素甲醚、芝麻素、女贞苷和特女贞苷6种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Hyper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速:0.9 mL· min-1;流动相A为甲醇-乙腈(2:1),流动相B为0.1%磷酸溶液;检测波长λ1=254 nm(检测二苯乙烯苷),λ2=320 nm(检测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λ3=290 nm(检测芝麻素),λ4=224 nm(检测女贞苷和特女贞苷).结果:二苯乙烯苷、大黄素、大黄素甲醚、芝麻素、女贞苷和特女贞苷分别在0.171 8-3.436 0μg(r=0.999 9)、0.013 0-0.260 0μg (r=0.999 3)、0.015 6-0.312 0μg (r=0.999 4)、0.047 4-0.948 0μg(r=0.999 7)、0.018 2-0.364 0μg(r=0.999 7)、0.109 6-2.192 0μg(r=0.999 8)范围内进样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28%、96.90%、98.06%、98.40%、97.75%、99.06%,RSD(n=6)分别为0.71%、1.02%、1.30%、0.98%、1.19%、0.81%. 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重复性好,可作为固肾生发丸的含量控制方法.

    作者:盘红梅;廖泽勇;刘喜华;黄敏琪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中药饮片行业产品电子代码编码方案研究

    统一合理的电子标签编码方案是构建中药饮片物联管控系统的基础.运用EPC编码结构模型,采用EPC 96位通用标识符(EPC GID-96)编码方案,充分考虑中药饮片企业在种植、生产、仓储和销售各个环节的应用需求,对代码段合理分配,设计构建了中药饮片行业EPC编码方案,为中药饮片生产质量管控与追溯提供了标签编码基础.

    作者:王瑞娟;胡晨骏;张卫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花椒油对HaCaT细胞膜流动性及膜电位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本文选择HaCaT角质形成细胞测定花椒挥发油对其细胞膜流动性和膜电位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花椒挥发油对皮肤活性表皮的影响,探讨其促进药物透皮吸收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CK-8试验测定花椒挥发油的细胞毒性,利用荧光漂白恢复技术(FRAP)考察不同浓度花椒挥发油对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不同浓度花椒挥发油对细胞膜电位的改变,同时考察了花椒挥发油对HaCaT细胞内Ca2+浓度的影响,采用超微量Ca2+-ATP酶试剂盒测定花椒挥发油对HaCaT细胞内Ca2+-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相对于常用化学促透剂氮酮,花椒挥发油具有较低细胞毒性,花椒挥发油可增加HaCaT细胞膜流动性、降低细胞膜电位,同时可降低Ca2+-ATP酶活性、增加HaCaT细胞内Ca>浓度而影响细胞Ca2+平衡.结论:花椒挥发油可能通过改变细胞内Ca2+平衡而影响细胞膜流动性及膜电位,增加活性表皮流动性以降低皮肤表皮屏障作用,从而利于药物的透皮吸收.

    作者:兰颐;李辉;陈岩岩;章烨雯;张庆;康倩;吴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高效毛细管电泳在中药分析中的应用

    由于中药种类繁多,药材产地广,中药复方制剂由多种中药材组成,成分复杂,普通的分离方法效果差,而高效毛细管电泳兼有电泳和色谱技术的双重优势,具有高效、高速、高灵敏度、高自动化等特点,可进行区分真伪、产地及药材有效成分的分离等工作.高效毛细管电泳能对多种成分同时进行测定,已成为控制中药或天然药物质量有效的手段之一.本文详细介绍了高效毛细管电泳技术在中药分析中的应用,为扩大其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作者:朱晓伟;陈建平;郭妍妍;尚成友;周立娟;刘春来;成日青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补肾、健脾和补肾健脾3方对尾部悬吊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和补肾健脾3方对尾部悬吊模拟失重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补肾组、健脾组和补肾健脾组共5组.后4组大鼠头低位-30°尾部悬吊连续21天,补肾、健脾和补肾健脾组大鼠从实验第1天开始分别给予补肾、健脾和补肾健脾方灌胃,其余各组大鼠灌服等容积的生理盐水.实验第22天处死各组大鼠,全骨髓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取第3代细胞进行成骨分化诱导实验,成骨分化诱导第4、7、10天采用p-NPP法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成骨分化诱导第7、14、21天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骨钙素(OC)含量,成骨分化诱导第21天茜素红染色法检测钙结节形成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BMSCs经成骨诱导4、7、10天ALP活性均显著降低(P<0.01),经成骨诱导7、14、21天细胞上清OC含量显著降低(P<0.01),经成骨诱导21天后钙结节形成显著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补肾组和补肾健脾组大鼠BMSCs经成骨诱导4、7、10天ALP活性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健脾组大鼠BMSCs经成骨诱导7、10天ALP活性均明显升高(P<0.05),补肾、健脾和补肾健脾组大鼠BMSCs经成骨诱导7、14、21天细胞上清OC含量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经成骨诱导21天后钙结节形成显著增多(P<0.01);与补肾组比较,健脾组大鼠BMSCs经成骨诱导7天ALP活性降低、经成骨诱导21天细胞上清OC含量明显降低(P<0.05),而补肾健脾组明显升高(P<0.05),经成骨诱导21天后补肾健脾组钙结节形成明显增多(P<0.05).结论:补肾、健脾和补肾健脾3方具有促进尾部悬吊模拟失重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作用,以补肾健脾方作用为优.

    作者:张林;谢鑫;张红梅;卢健;陈文娜;王俊岩;李环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按市场机制重构中药材GAP认证体系Ⅱ

    以欧洲GAP认证和韩国人参公社基地管理、日本津村在中国的GACP基地认证为参照,根据中药材GAP实施的经验和存在问题,以中药材GACP指南、中药材生产标准、中药材生产台账、中药材流通可追溯体系、组织监查方法等几个方面为重点,提出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中药材认证制度体系,为制定中药材GACP认证制度提供参考.

    作者:罗光军;张兰珍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葛根主要药效成分止泻作用研究

    目的:测定葛根中主要药效成分的止泻作用,寻找药效物质与止泻作用相关性.方法:通过预实验考察了葛根中主要成分葛根素、大豆苷、大豆苷元的止泻作用,并选择具有明显止泻作用的葛根素和大豆苷元进行了胃排空及小肠推进率实验,结合腹泻指数,探讨两者的止泻作用,并进行了止泻量效关系研究.结果:与空白组比较,葛根素和大豆苷元均能显著增加胃内残留率(P<0.01),随给药剂量的增加胃内残留率呈现增强趋势,二者还能显著降低小肠推进率(P<0.01),随给药剂量的增加,小肠推进率呈减弱趋势;同时还能显著降低腹泻指数(P<0.01),并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存在良好量效关系.结论:葛根止泻作用的主要药效成分是葛根素、大豆苷元,为探讨葛根煨制作用机制及建立饮片质量标准参数奠定基础.

    作者:钟凌云;马冰洁;叶喜德;孟振豪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HPLC法同时测定清葛片中葛根素、没食子酸及姜黄素的含量

    目的:建立清葛片中葛根素、没食子酸、姜黄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控制制剂质量.方法:色谱柱为Waters C18 (4.6 mm×250 mm,5μm),以甲醇(A)-0.2%磷酸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 min-1,柱温为30℃C,检测波长250、273、430 nm.结果:葛根素在17.48-174.80 μg·mL-1(r=0.999 9)、没食子酸在12.48-249.58 μg·mL-1 (r=1)、姜黄素在3.06-61.21 μg·mL-1(r=0.999 9)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葛根素为97.29%,RSD为1.69%(n=6);没食子酸为100.25%,RSD为1.80%(n=6);姜黄素为97.54%,RSD为0.92%(n=6).结论:本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测定清葛片中没食子酸、葛根素、姜黄素的含量.

    作者:陆艳芹;王婧;徐振秋;王振中;萧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天士力公司国际化战略与海外专利布局分析

    对天士力公司在中国大陆之外申请的专利(称为海外专利申请)进行了全面的检索,发现天士力公司海外专利申请共计483件,隶属于68个专利家族.然后对这些专利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显示,天士力公司海外专利申请时间与国外中草药政策的调整步调基本保持一致,专利地域布局与公司的国际化市场部署紧密配合,并围绕重点品种复方丹参滴丸构筑了严密的专利保护网.由此可见,天士力公司在实施国际化战略过程中,中药现代化、市场国际化和产品(技术)专利化是相辅相成、密切配合的.

    作者:贠强;邢文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不锈钢膜乳化法制备水飞蓟宾微粒的工艺优化

    目的 采用不锈钢膜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水飞蓟宾微粒.方法:以微粒粒径及径距为指标,结合单因素考察和均匀设计,确定水飞蓟宾微粒制备的优化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膜管孔径、油相水相体积比、水相浓度、乳液与PVA溶液体积比、药物浓度与过膜压力中,筛选出对结果影响较大的3个因素,即水相浓度、油相水相浓度与过膜压力.结果:通过均匀设计得优化工艺条件为,水相浓度为5%、油相水相体积比1:4、过膜压力0.2 MPa.本实验中水飞蓟宾微粒的平均值D(0.5)为3.22 μm,平均span值为1.26,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药物微粒整齐、均匀.结论:通过不锈钢膜乳化法制备水飞蓟宾微粒,可得到粒径均一、可控的水飞蓟宾微粒,该工艺简单、快速、稳定、可靠.

    作者:伊辛;许凉凉;尹雪雁;蔡程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维药雪菊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的研究

    目的:建立雪菊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采用单因素法,筛选出佳一维薄层色谱条件,结合二维薄层色谱法对17批不同批次的新疆雪菊药材进行鉴别.结果:一维薄层色谱采用聚酰胺薄膜为薄层板,以乙酸乙酯-丙酮-水-甲酸(7:6:1:0.3)为展开剂,点样量为1 μL,展开距离为8 cm,1%三氯化铝乙醇溶液为显色剂,在日光及365 nm紫外灯下观察,斑点清晰,分离度较好.结果显示17批雪菊样品的主斑点与对照药材主斑点一致.二维薄层色谱的展开剂分别为乙酸乙酯-丙酮-水-甲酸(7:6:1:0.3)和乙腈-水-甲酸(4.5:5.5:0.5),其余条件同一维薄层色谱法.结果发现17批样品主斑点一致,但不同产地的样品间微量成分斑点存在差异,说明二维薄层色谱法能够有效地区分不同产地的样品.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薄层色谱方法分离度、重复性均较好,且简便易行,可用于雪菊药材的鉴定.

    作者:戴待;古文杰;张娟;木合布力·阿布力孜;苏莱曼·哈力克;王晶;杨瑶珺;张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散结镇痛胶囊中龙血素A、B的含量测定

    目的: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NIRS)快速测定散结镇痛胶囊中龙血素A、B的含量.方法:利用HPLC法测定散结镇痛胶囊龙血素A、B的含量,运用偏小二乘法(PLS)建立NIRS与HPLC测定值之间的多元校正模型,对未知样品进行预测.结果:龙血素A、B的定量校正模型相关系数r分别为0.987 9、0.981 5,校正集验证均方差(RMSEC)分别为0.021 3、0.020 7,内部交叉验证均方差(RMSEV)分别为0.025 5、0.023 6,对预测集进行预测,预测值与真实值的相关性良好.结论:近红外光谱法对散结镇痛胶囊中龙血素A和龙血素B含量预测结果较好,能满足制药中检测的精度要求,为中药生产过程的在线、无损定量分析提供了依据.

    作者:张广仁;吴云;靳瑞婷;吴莎;毕宇安;王振中;萧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UPLC-ESI-MS/MS法快速测定苦碟子注射液中4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测定苦碟子注射液中木犀草素、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芹菜素、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4种黄酮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BEH C18色谱柱(2.1 mm×50 mm,1.7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系统梯度洗脱,流速为0.4 mL· min-1,柱温为40℃;在ESI负离子模式下,采用多反应离子监测(MRM)扫描方式进行检测.结果:苦碟子注射液中4种成分在3 min内完全分离,线性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5),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64%、97.42%、101.24%、98.63%,RSD值分别为1.45%、1.93%、2.90%、1.62%.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可用于苦碟子注射液中4种黄酮成分的含量测定.

    作者:尹佩华;刘颖;张加余;蔡伟;李云;卢建秋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线粒体COI和CYTB基因在虫草属物种寄主昆虫鉴定中的适用性分析

    目的:利用DNA条形码技术对冬虫夏草、凉山虫草、亚香棒虫草、戴氏虫草等物种的寄主昆虫分别通过COI序列和Cytb序列进行条形码分析,探索虫草属物种寄主昆虫鉴定序列的适用性.方法:通过DNA提取、PCR、电泳检测和序列测定,分别获得26份虫草寄主虫体的COI序列和Cytb序列,再用拼接和分析软件进行序列的比对和聚类分析.结果:COI序列和Cytb序列都能很好地区分鉴定虫草类各物种,但COI序列的扩增成功率大于Cytb基因,同时在COI基因片段中共检测到129个多态位点,变异率为19.51%;在Cytb基因片段中共检测到113个多态位点,变异率为26.10%.COI序列的简约信息点多于Cytb序列,且基因变异率低于后者.结论:本研究建议COI序列更适用于虫草寄主昆虫的DNA条形码研究.

    作者:陈抒云;曹树萍;袁航;过立农;林羽;陈丹;郑健;林瑞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中药香加皮中7种孕甾烷糖苷类成分的含量

    目的:建立中药香加皮中7种孕甾烷糖苷类成分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periploside C、periploside K、periploside R、periploside D、periploside E、periploside Q和periploside O 等7种成分的含量.色谱柱:菲罗门C18(100 mm×4.6 mm,2.6 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5 mL·min-1;检测波长:264 nm.结果:中药香加皮中periploside C、periploside K、periploside R、periploside D、periploside E、periploside Q和periploside O等7种成分的含量分别在0.020 1-0.100 5mg·mL-1、0.002 5-0.125 mg·mL-1、0.002 5-0.125 mg·mL-1、0.002 5-0.125 mg·mL-1、0.002 5-0.125mg· mL-1、0.002 5-0.125 mg·mL-1和0.002 5-0.125 mg·mL-1浓度范围内,且进样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依次为98.83%、98.23%、98.27%、98.71%、98.53%、98.28%和98.21%.结论:可以利用此法同时测定中药香加皮中7种孕甾烷糖苷类成分的含量,用于该药材的质量控制.

    作者:赵祎武;仲艳;徐振秋;张桥;沈娟;王振中;萧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益肾达络饮对EAE小鼠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

    目的:研究益肾达络饮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将48只雌性SJL(8-12周龄)小鼠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和激素组,每组各12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小鼠上腹部分两点皮下注射抗原乳剂200μL(含PLP139-151 150μg、H37RA 400μg),记为第1天;分别在第1天和第3天给予每只小鼠尾静脉注射百日咳杆菌液100 μL(含百日咳杆菌0.6×106个);造模的第7天给药,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给予生理盐水(0.1 mL/10 g),中药组灌胃给予益肾达络饮(0.2 g生药/10 g),激素组灌胃给予泼尼松药液(0.039 mg/10 g),共干预15天.免疫后每天记录各组小鼠的神经功能评分.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法测定EAE小鼠脑组织内钙离子连接蛋白-1(Iba-1)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和激素组EAE小鼠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降低,发病时间明显延迟(P<0.05);Iba-1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中药组和激素组EAE小鼠Iba-1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参与了EAE的发病,益肾达络饮可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激活降低EAE小鼠的神经功能评分,延迟发病时间,但其具体抑制机制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朱文浩;刘璐;董兴鲁;房位昊;郭盛楠;高颖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血脂异常中成药配伍规律研究

    目的:分析血脂异常中成药配伍规律.方法:参考1949--2013年出版的有关中成药制剂的文献,经筛选,纳入《国家中成药标准汇内科心系分册》等17本书.采用双人双机独立录入方法,WPSOffice2013版WPS表格数据录入,进行频数统计分析.然后导入SAS 6.12软件,进行变量的聚类分析.结果:中成药常见的主治证候有气滞血瘀证(33.33%)、痰浊瘀阻证(9.26%)等,常见的单味药有山楂23次(42.59%)、何首乌15次(27.78%)、三七12次(22.22%)等;常见的药对配伍有山楂配伍丹参8次(14.81%)、山楂配伍何首乌7次(12.96%)等;常见的角药配伍有山楂-何首乌-决明子5次(9.26%)、山楂-葛根-丹参4次(7.41%)等.主要的配伍方式有消食类+活血类+利水渗湿类(方差解释比例为0.3920)、益气类+补肾益精类(方差解释比例为0.365 7)、清热通便类+利湿类(方差解释比例为0.7243).结论:血脂异常中成药的配伍是有规律可循的,今后研发血脂异常中成药可从以下5方面考虑:①在主治证候方面可优先考虑选择气滞血瘀证、痰浊瘀阻证等;②单味药可优先选择山楂、何首乌、三七等;③药对可优先选择山楂配伍丹参、山楂配伍何首乌等;④角药可优先选择山楂-何首乌-决明子、山楂-丹参-葛根等;⑤在配伍方面,优先考虑消食类+活血类+利水渗湿类、益气类+补肾益精类、清热通便类+利湿类3种中药配伍方式.

    作者:赵桂芳;何庆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侧柏叶配方颗粒质量控制的研究

    目的:为控制侧柏叶配方颗粒的质量,对其质量标准进行了研究.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侧柏叶配方颗粒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侧柏叶配方颗粒中的槲皮苷进行了含量测定.色谱条件为:色谱柱:Diamonsil ODS-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0.01 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冰醋酸(40:60:1.5);检测波长:254 nm;流速:1.0 mL· min-1.理论板数按槲皮苷峰计算应不低于1 500.结果:TLC鉴别特征斑点清晰,专属性强;槲皮苷在0.053-1.06 μg间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0.25%,RSD(n=6)为1.09%.结论:薄层色谱法鉴别侧柏叶配方颗粒的方法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作为侧柏叶配方颗粒的鉴别方法;槲皮苷的RP-HPLC含量测定方法简便、灵敏、重复性好,可作为侧柏叶配方颗粒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周滢;曾志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中国中医药学主题词表》治法类主题词树形结构修订研究

    《中国中国医药学主题词表》是我国第一部中医药专业词表.该词表第一版于1987年问世.《中国中医药学主题词表》的修订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动态的工作,主要根据中医药类文献标引与检索使用的词频改变而变化.本文分析了2008版中医药学主题词表治法类主题词的特点,基于词表修订总原则,参照中医药学各版教材以及国家标准,对2015版治法类主题词树形结构修订过程中遵循的原则、细则和具体修订内容进行了探讨.修订结果将原有治法类的一级类目20类调整为25类,主要是将原有的分类方式修改为以功效为主的分类方式,使治法类结构更加系统和完善.并用优先级的分类方法来对主题词进行归类,规范了分类方式,减少了系统冗余等问题.

    作者:贾李蓉;刘静;刘丽红;李海燕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西苑医院基础医学研究学术思想概述——兼述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发展历程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成立于2013年,其前身是成立于1974年的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基础医学研究室.经过40年的发展,基础医学研究所已经成为一个以心脑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糖尿病及并发症等疾病为研究重点,以中药药理学为核心,涵盖生化、免疫、细胞、分子生物、病理、药代、组学以及药学等多个学科的综合性中医药应用基础研究所.研究所名誉所长为李连达院士,所长为刘建勋首席研究员.

    作者: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

主管: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

主办:中国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