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青稞红曲的质量标准研究

谭友莉;马云桐;刘奇;王文韬;黄凤

关键词:青稞红曲, 质量标准, 高效液相, 洛伐他汀
摘要:目的:建立青稞红曲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显微、薄层色谱法建立定性鉴别;参考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相关方法测定其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浸出物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酸式洛伐他汀和内酯型洛伐他汀的含量.结果:青稞红曲的显微、薄层色谱鉴别特征明显,专属性强;青稞红曲中水分6.04%-8.78%,总灰分2.15%-2.92%,酸不溶性灰分0.23%-0.29%,水浸出物27.99%-30.17%,醇浸出物14.12%-18.51%.青稞红曲中酸式洛伐他汀含有量在0.11%-0.29%范围内,内酯型洛伐他汀在0.02%-0.08%范围内.结论:本文建立的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可靠、重复性良好,可用于控制青稞红曲质量.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相关文献
  • 植物源烟水的生理学效应及其在中药材中的应用

    目前,国内外已有文献报道植物源烟水在促进种子萌发、提高生物量和果实品质方面表现出显著的促进效应.近年来,还有学者报道烟水在促进中药材产量和品质方面也表现出显著活性,为提高中药材产量和品质提供了新思路.本文简要综述了烟水对植物的生理学效应、烟水中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并总结了烟水在中药材中的应用,以期为烟水在中药材中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作者:邹琳;周洁;边丽华;张永清;王晓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油菜花粉总黄酮部位HPLC指纹图谱研究

    目的:建立油菜花粉总黄酮部位的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控制油菜花粉总黄酮部位质量.方法:利用HPLC-UV法,采用Waters C18色谱柱(250 mm× 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4%磷酸,梯度洗脱,柱温为40℃,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320 nm.结果:建立了油菜花粉总黄酮部位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生成对照指纹图谱,标定16个共有峰.结论:该方法简单易行,稳定性及重复性好,可用于油菜花粉总黄酮部位的质量控制.

    作者:冯铖铖;杨素德;原少伟;王振中;毕宇安;范思洋;杨义芳;萧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NIR结合LS-SVM用于六神曲发酵过程质量监测的适用性研究

    目的:考察近红外光谱分析(NIR)技术结合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用于六神曲发酵过程质量监测的适用性.方法:利用近红外光谱仪获取67个发酵过程六神曲样品在400-2 500 nm范围内的光谱数据,并用Folin-酚法与DNS法分别测定了六神曲样品的蛋白酶与淀粉酶活力,运用LS-SVM建立蛋白酶与淀粉酶活力的预测模型.结果:蛋白酶近红外模型的Rc与Rp值分别为0.975,0.938;RMSEC与RMSEP分别为5.297,9.795;淀粉酶近红外模型的Rc与Rp值分别为0.987,0.973;RMSEC与RMSEP分别为7.215,6.864.结论:此模型可用于六神曲发酵过程中蛋白酶与淀粉酶活力的定量分析,为六神曲发酵过程质量参数的在线检测奠定了基础.

    作者:戚岑聪;林兆洲;周蓉蓉;张文意;高鹏飞;史新元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黄芪甘温药性物质基础组分拆分的化学成分交叉验证方法学研究

    目的:探索黄芪的拆分组分之间有无交叉,对组分拆分交叉验证的方法学进行研究,为黄芪甘温药性组分的判定提供研究基础.方法:采用水煎煮提取,不同溶剂萃取,分别以HPLC-UV和HPLC-ELSD数据作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以及主成分分析.结果: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和主成分分析的定性结果显示,黄酮组分与其余各组分之间相似度均小于0.31,皂苷组分与各组分之间相似度均小于0.34.结论:溶剂萃取法获得的拆分组分之间交叉较小,紫外和蒸发光散射两种数据获取方式相结合、相似度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两种数据评价模式相结合的方法学能够有效的评价黄芪组分的交叉度,从而有利于黄芪甘温药性组分的判定.

    作者:蒋海强;陈迩东;曹洪杰;杨勇;巩丽丽;容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进展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是中药现代研究的关键点之一,是阐释中药整体功效及其作用本质的核心环节,是中药安全、有效和质量控制的重要基础.但由于中药多成分和药效作用的复杂性,以及中药各有效成分的协同作用,使得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阐明成为难题,制约着中医药的现代化进程.因此,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目前已受到学术界的广泛重视,许多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本文通过回顾、分析近年来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相关文献,综述了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内涵、研究思路和方法,并探讨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期对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郭倩;田成旺;任涛;张铁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菝葜对TNB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大鼠TNF-α、NF-κB的影响

    目的:观察菝葜水提物对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发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为寻找一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新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4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2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菝葜组、强的松组.除正常对照组,其余各组采用TNBS灌肠法建立UC模型.连续灌胃给药7天后,处死动物,观察结肠组织形态并进行组织学评分,检测大便隐血,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免疫印迹检测TNF-α的表达,免疫组化、免疫印迹检测NF-κB的表达.结果:菝葜组能改善结肠组织形态,提高组织学评分;菝葜组HE染色显示单核细胞浸润、炎症细胞渗出明显少于模型组;免疫印迹结果显示菝葜水提物能有效降低TNF-α的表达(P<0.01);免疫组化、免疫印迹显示菝葜水提物可有效降低NF-κB的表达(P<0.01),与强的松组效果相当.结论:菝葜水提物对TNBS诱导的UC大鼠具有治疗作用,机制可能是减少TNF-α的表达,抑制NF-κB的激活,从而起到抗炎作用,菝葜可能成为治疗UC的良药.

    作者:刁建新;范钦;王启瑞;蔡红兵;刘远亮;邵萌;孙学刚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南葶苈子化学拆分工艺研究

    目的:建立南葶苈子的化学组分拆分方法,并对拆分组分进行稳定性和互不交叉性考察.方法:采用煎煮、蒸馏、萃取、醇沉、大孔吸附树脂等技术获得南葶苈子拆分组分,采用HPLC及化学计量学软件进行稳定性和互不交叉性评价.结果:将南葶苈子拆分为6个组分,HPLC色谱数据及化学计量学分析结果显示拆分工艺稳定,各拆分组分互不交叉,符合可拆分可组合的研究模式.结论:建立了南葶苈子化学组分拆分方法,各拆分组分互不交叉,工艺稳定性、重现性良好.

    作者:张明辉;张艳丽;赵威;王小兰;冯卫生;匡海学;郑晓珂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雪菊不同提取部位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

    目的:以3T3-L1前脂肪细胞为载体,考察雪菊总提物、正丁醇部位、黄酮单体CB-1及CB-2对该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方法:雪菊4个不同提取部位分别设3个剂量组.MTT法检测雪菊4个不同提取部位对3T3-L1细胞增殖的作用,油红O染色并通过比色分析细胞分化过程中胞浆脂质的形成与积累.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雪菊总提取物100μg·mL-1,正丁醇部位0.5、5、50μg·mL-1,黄酮单体CB-1、CB-2在50μg·mL-1浓度时对细胞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正丁醇部位的作用呈一定的量效关系(相关系数r=-0.903).油红O染色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雪菊总提取物1、10、100μg·mL-1均可以显著抑制细胞分化,减少细胞中脂质的形成(P<0.01);正丁醇部位能够剂量依赖性地抑制细胞分化(r=-0.779);CB-1与CB-2在50μg·mL-1浓度时对细胞分化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结论:雪菊总提物、正丁醇部位、CB-1与CB-2均能够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减少细胞中脂质积累.

    作者:贾明贤;张媛;董世芬;戴待;余婕;古文杰;李志远;王晶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石榴叶鞣质和鞣花酸体外对大鼠原代脂肪细胞转化及脂代谢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石榴叶鞣质及其鞣花酸对原代大鼠脂肪细胞分化及其相关脂代谢影响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体外培养原代大鼠前脂肪细胞方法,观察石榴叶鞣质及其鞣花酸对脂肪细胞内脂生成及其相关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石榴叶鞣质和鞣花酸对脂肪细胞中脂的形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脂蛋白脂酶(LPL)和葡萄糖-3-磷酸脱氢酶(GPDH)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促进脂分解,降低胞内脂含量.并且上调PPARγ和脂肪酸结合蛋白(aP2),下调肥胖基因(ob).结论:石榴叶鞣质可以抑制脂肪细胞内脂的生成,并能促进脂代谢,鞣花酸是其主要活性成分,具有与石榴叶鞣质相同的作用.

    作者:余煊;卢希;姜敬非;王欣佩;邢东明;雷帆;杜力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青稞红曲的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青稞红曲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显微、薄层色谱法建立定性鉴别;参考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相关方法测定其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浸出物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酸式洛伐他汀和内酯型洛伐他汀的含量.结果:青稞红曲的显微、薄层色谱鉴别特征明显,专属性强;青稞红曲中水分6.04%-8.78%,总灰分2.15%-2.92%,酸不溶性灰分0.23%-0.29%,水浸出物27.99%-30.17%,醇浸出物14.12%-18.51%.青稞红曲中酸式洛伐他汀含有量在0.11%-0.29%范围内,内酯型洛伐他汀在0.02%-0.08%范围内.结论:本文建立的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可靠、重复性良好,可用于控制青稞红曲质量.

    作者:谭友莉;马云桐;刘奇;王文韬;黄凤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HPLC法测定蒙药嘎日迪-13味丸中甘草苷、甘草酸铵、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内酯含量

    目的:HPLC法同时测定蒙药嘎日迪-13中甘草苷、甘草酸铵、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含量.方法:甘草苷核甘草酸铵色谱条件:迪马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A)-0.4%磷酸(B)梯度洗脱,0-10 min(16%-18% A),10-30 min(18%A),30-40 min(18%-27% A),40-85 min (27%-45% A),85-86 min(45%-16% A);柱温:30℃;检测波长:237 nm;流速:1 mL·min-1.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色谱条件:迪马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65:35),检测波长:225 nm,柱温30℃,流速1.0 mL·min-1,结果:甘草苷、甘草酸铵线性范围分别为0.10-1.2μg(r=0.999 9)、0.341-4.092μg(r=1.000 0);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07%和100.13%,RSD分别为1.00%和1.84%(n=5).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线性范围分别为0.12-1.2μg(r=1.000 0),0.106-1.06μg(r=1.000 0);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44%和98.90%,RSD分别为2.21%和3.38%.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蒙药嘎日迪-13中甘草苷、甘草酸铵、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含量测定.

    作者:韩志强;巴图德力根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HPLC法同时测定苁蓉总苷胶囊中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的含量*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苁蓉总苷胶囊中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三种成分含量的HPLC法.方法:Waters C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甲醇-0.1%甲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30 nm;柱温30℃.结果: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分别在27.792-277.92μg·mL-1(r=0.999 6,n=6),2.418 4-24.184μg·mL-1(r=0.999 6,n=6),5.106-51.06μg·mL-1(r=0.999 8, n=6)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均符合含量测定要求.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以用于苁蓉总苷胶囊中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三个成分的含量测定.

    作者:杨素德;胡军华;李家春;徐忠坤;毕宇安;萧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大枣现代研究开发进展与展望

    大枣在《神农本草经》属上品,味甘平.可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和百药.近年来,对大枣的研究范围广泛,成果卓著.本文就近10年大枣的品种资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的主要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收集总结了近年来以大枣为主要原料的药品、保健品、食品的研究开发情况等,为相关研究提供近一步参考.

    作者:陈熹;李玉洁;杨庆;陈颖;王娅杰;翁小刚;李琦;朱晓新;王新才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葶苈子化学拆分组分止咳祛痰平喘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葶苈子的化学拆分组分的止咳祛痰及平喘作用.方法:分别采用氨水引咳法、气管酚红排泌法、组胺与乙酰胆碱致喘法、离体气管法观察葶苈子各化学拆分组分的止咳、祛痰、平喘作用.结果:葶苈子水煎液低、中、高剂量均能显著减少小鼠咳嗽次数、增加小鼠呼吸道的酚红排泌量,同时能延长豚鼠哮喘潜伏期,并且提高解痉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中剂量效果好.与空白组相比,葶苈子20%乙醇组分、脂肪油组分、水部位组分均能显著减少浓氨水引起小鼠咳嗽的次数,并延长咳嗽潜伏期、增加酚红排泌量、延长豚鼠发生哮喘的潜伏期(P<0.01,P<0.05),此外,20%乙醇组分、水部位组分能使气管收缩幅度明显降低(P<0.01, P<0.05),具有一定的解痉挛作用.结论:葶苈子水煎液具有较好的止咳、祛痰、平喘作用,其有效部位为20%乙醇组分、脂肪油及水部位组分,其止咳祛痰和平喘作用为显著,与水煎液中剂量作用相当.

    作者:杨云;赫金丽;孙亚萍;张国顺;张娜;袁培培;李玲玲;杨梦;王小兰;匡海学;冯卫生;郑晓珂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桑白皮各化学拆分组分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研究桑白皮各化学拆分组分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Diaion HP-20、Toyopearl HW-40、Sephadex LH-20、MCI Gel CHP-20、硅胶柱等柱色谱技术以及制备液相技术,对桑白皮化学拆分组分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其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桑白皮各拆分组分中共分离并鉴定了23个化合物的结构,其中从30%乙醇组分中分离得到16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香草酸(1),3,4-二甲氧基苯酚(2),苯甲酸(3),丁香酸(4),kelampayoside A(5),对羟基苯丙酸(6),咖啡酸(7),氢化阿魏酸(8),6, 7-二羟基香豆素(9),5,7-二羟基香豆素(10),桑色素-7-O-β-D-葡萄糖苷(11),liriodendrin(12),2,3-反式二氢桑色素(13),2,3-顺式二氢桑色素(14),2,3-反式二氢槲皮素(15),2,3-顺式二氢槲皮素(16);从50%乙醇组分中分离得到4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东莨菪亭(17),桑色素(18),山奈酚-7-O-β-D-葡萄糖苷(19),伞形花内酯(20);从80%乙醇组分中分离得到3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桑根酮R(21),cis-mulberroside A(22),白藜芦醇(23).结论:化合物2,4-6,11,16,1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冯卫生;曹彦刚;李方;张艳丽;李春阁;王小兰;陈文静;匡海学;郑晓珂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基于多区域处方的中药数据规范化整理的问题及对策

    目的:基于全国多家中医院住院病历及名老中医的中药数据,分析中药数据预处理中存在的问题,探索科学合理的中药数据预处理方案,为准确分析中药信息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中医临床及中药学专业人员协作,通过对多区域中药数据进行分析,针对中药数据的特点,结合数据分析挖掘需求,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适宜方案.结果: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药典》)(2010年版)及各地区中药炮制及调剂规范,制订中药整理规则、方法及流程,进行中药数据整理.形成了解决不同区域中药数据规范化整理方案.结论:该方案制定的中药数据整理规则及方法,解决了多区域医疗中药数据分析利用的规范性、准确性问题.

    作者:周霞继;张润顺;王映辉;刘保延;张静茹;杨辉;王建升;郭琦;宋观礼;徐丽丽;周雪忠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桑白皮化学拆分组分对糖尿病小鼠模型物质代谢及能量代谢的影响

    目的:研究桑白皮化学拆分组分对糖尿病小鼠模型物质代谢及能量代谢的影响,以期阐释中药性(气)味科学内涵的新假说.方法:雄性昆明种小鼠,腹腔注射大剂量链脲佐菌素(STZ)(170 mg·kg-1),建立Ⅰ型糖尿病小鼠模型,连续给药4周,采用酶联免疫分析(ELISA)检测葡萄糖激酶(GCK)、糖原磷酸化酶(PYGL)、丙酮酸脱氢酶(PDH)、α-酮戊二酸脱氢酶(α-KGDHC)、磷酸甘油酸激酶(PGK)、乙酰辅酶A(acetyl-CoA)、腺苷酸激酶(ADK)、延胡索酸酶(FUM)、细胞色素C还原酶(CCR)、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等指标,采用酶法检测ATP合酶(ATPs)、NAD与NADH含量及比值、心肌细胞Na+-K+ATP酶及ATP和ADP含量等.结果:模型组小鼠PYGL表达升高,GCK和PDH表达降低,提示葡萄糖来源增加而去路减少,体内血糖水平升高;COX表达降低,呼吸链受阻,反馈调节氧化磷酸化及底物水平磷酸化等过程,使CCR、ATPs、NAD+、PGK、α-KGDHC、ADK表达上调,而FUM表达下调,Na+-K+ATP酶活性显著降低,出现代谢紊乱;桑白皮水煎液及拆分组分能显著升高糖尿病小鼠物质代谢中GCK及PDH水平,降低糖尿病小鼠PYGL、α-KGDHC、PGK和acetyl-CoA的水平(P<0.05或P<0.01);同时升高糖尿病小鼠能量代谢中ATP、FUM、心肌细胞Na+-K+ATP酶、COX的水平(P<0.05),降低糖尿病小鼠NAD+、CCR、ATPs的水平(P<0.05或P<0.01).结论:桑白皮水煎液及拆分组分可以有效改善糖尿病小鼠物质代谢及能量代谢紊乱,其改善作用可能与桑白皮寒凉药性密切相关.

    作者:冯卫生;袁培培;牛艳;克迎迎;王小兰;冯志毅;匡海学;郑晓珂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南方红豆杉总黄酮、总多糖与紫杉醇配伍增效减毒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南方红豆杉中总黄酮、总多糖及其与紫杉醇配伍抗肿瘤的增效减毒作用.方法:采用MTT比色法,观察南方红豆杉中总黄酮、总多糖及其与紫杉醇配伍对4T1、A549、MCF-7细胞增殖抑制率的影响;利用等效线图探讨联合用药的行为.采用均匀设计分组,培养S180肉瘤ICR小鼠,观察配伍对荷瘤小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情况;血液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常规.结果:体外总多糖、总黄酮能够增强紫杉醇对4T1、A549细胞的抑制作用;总多糖能够增强紫杉醇体外对MCF-7细胞、体内对S180荷瘤小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体内减轻紫杉醇抗肿瘤时的骨髓抑制毒副作用.结论:紫杉醇可以通过配伍南方红豆杉总黄酮、总多糖达到增效减毒作用.

    作者:蔡伟;夏苗芬;熊耀康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广东地产清热解毒药材药理研究及有关思路与方法探讨

    目的:通过整理广东地产清热解毒药的有关药理作用研究,探讨有关的思路与方法.方法:搜集广东地产清热解毒药和制剂药理研究的相关文献,并加以整理、归纳及分析.结果:广东地产清热解毒药大多有明显的抗病原微生物、抗细菌内毒素、抗炎、解热作用,还有一些有明显的抗蛇毒、镇痛等作用.在研究广东地产清热解毒药材药理作用的方法思路上,尽快澄清品种的混乱情况,坚持以整体动物实验为主,配合离体实验、计算机分子对接模拟,相互补充.结论:广东地产清热解毒药材的药理作用研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本文提出的方法和思路是阐释广东地产清热解毒药材药理作用的主要途径.

    作者:高玉桥;梅全喜;曾聪彦;彭伟文;钟希文;戴卫波;范文昌;胡莹;李红念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小续命汤有效成分组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研究小续命汤有效成分组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动态轴向压缩柱色谱对小续命汤有效成分组进行分离,通过光谱分析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小续命汤有效成分组中分离得到 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正二十八烷酸、正十六烷醇、千层纸素A、汉黄芩素、黄芩素、粉防己碱、防己诺林碱、汉黄芩苷、黄芩苷、芍药苷、苦杏仁苷、甘露醇.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复方中分离得到.

    作者:张桥;沈娟;赵祎武;王振中;萧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

主管: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

主办:中国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