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产地桔梗镇咳祛痰作用比较研究*

朱继孝;曾金祥;张亚梅;钟国跃;刘福青;李洪泽;韩风雨

关键词:桔梗, 镇咳, 祛痰, 产地比较, 中药药理
摘要:目的:比较全国桔梗主产区不同产地桔梗的镇咳祛痰作用,为客观评价桔梗质量和种植生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浓氨水喷雾致咳实验、小鼠气管酚红排泄实验,观察不同产地桔梗水提物对小鼠咳嗽和气管分泌物的影响。结果:内蒙赤峰产桔梗药材低镇咳、祛痰有效剂量为0.2 g·kg-1,在此给药剂量下,内蒙赤峰产桔梗可显著减少小鼠咳嗽次数(P<0.01),并可显著延长小鼠咳嗽潜伏期(P<0.01),四川、陕西商州、重庆产桔梗可明显减少小鼠咳嗽次数(P<0.05),四川、陕西商州、内蒙赤峰产桔梗可明显增加小鼠酚红排泄量(P<0.05)。结论:桔梗具有明显镇咳、祛痰作用,内蒙赤峰产桔梗镇咳、祛痰作用明显强于其它产地桔梗。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相关文献
  • 热毒宁注射液抗菌及调节免疫活性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热毒宁注射液抗菌及提高免疫力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双黄连组(7.8 mL·kg-1)和热毒宁注射液高、中、低剂量组(20.30 g·kg-1、10.15 g·kg-1、5.08 g·kg-1),采用体内抗菌实验观察其对细菌感染的小鼠死亡保护作用;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香菇多糖组(0.19 mg·kg-1)和热毒宁注射液高、中、低剂量组(20.30 g·kg-1、10.15 g·kg-1、5.08 g·kg-1),采用2,4-二硝基氯苯所致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小鼠血清溶血素方法及碳粒廓清实验观察其免疫调节作用。结果:热毒宁注射液高、中剂量组具有抗菌作用,可降低小鼠死亡率;热毒宁注射液高、中、低剂量组可增强免疫低下小鼠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能增加小鼠溶血素的生成,增强免疫低下小鼠迟发型的超敏反应。结论:热毒宁注射液具有抗菌,增强小鼠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作用等免疫调节作用。

    作者:张帅;王红梅;常秀娟;陈健;陈春苗;周军;王振中;萧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不同产地蒙古黄芪中黄芪甲苷、黄芪皂苷Ⅰ、黄芪皂苷Ⅱ和黄芪皂苷Ⅲ含量的比较与分析*

    目的:采用HPLC-ELSD法测定了16批不同产地蒙古黄芪中黄芪甲苷、黄芪皂苷Ⅰ、黄芪皂苷Ⅱ、黄芪皂苷Ⅲ的含量。方法:使用DIKMA Diamonsil C18(150 mm×4.6 mm,5μm)色谱柱,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柱温:30℃。ELSD检测器参数:漂移管温度90℃,空气流量2.8 L·min-1。采用SPSS 16.0进行聚类分析。结果:黄芪甲苷、黄芪皂苷Ⅰ、黄芪皂苷Ⅱ和黄芪皂苷Ⅲ在进样量分别为0.0932-1.02μg(r =0.9995),0.789-8.78μg(r =0.9997),0.506-3.13μg(r =0.9996),0.0161-1.38μg (r =0.9992)范围内,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55%、98.61%、99.68%、98.58%,RSD分别为1.2%、1.3%、1.3%、1.2%。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单一采用黄芪甲苷为指标的聚类分析无法区分各省份蒙古黄芪,而同时采用4种皂苷含量为指标,可将不同省份蒙古黄芪明显区分开。结论:本方法简单、快捷、准确,能够更加直接地反映出不同产地蒙古黄芪原药材的质量状况,为蒙古黄芪药材的质量控制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史静超;李浩铮;王永辉;周然;刘必旺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穿心莲总内酯的NO抑制活性研究*

    目的:考察穿心莲总内酯对巨噬细胞释放一氧化氮的抑制作用。方法:以脂多糖(LPS)刺激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建立体外炎症模型,采用Griess Reagent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一氧化氮(NO)含量并计算抑制率,通过MTT法评价细胞毒性。结果:穿心莲总内酯在5-50μmol·L-1浓度范围内对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释放的NO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呈现良好的剂量依赖关系,IC50分别为8.58μmol·L-1,11.52μmol·L-1,8.94μmol·L-1;其主要活性成分穿心莲内酯(5-60μmol·L-1)、脱水穿心莲内酯(5-100μmol·L-1)、新穿心莲内酯(5-100μmol·L-1)对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释放的NO亦表现出抑制作用,并呈现良好的剂量依赖关系,其IC50分别为17.54μmol·L-1,49.54μmol·L-1,41.80μmol·L-1。结论:穿心莲总内酯的NO抑制作用优于三个单体,以上结果可为穿心莲总内酯的制剂开发及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及科学依据。

    作者:徐芳芳;金治全;石伟;马毅敏;周军;王振中;毕宇安;王智民;萧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基于苦味受体挖掘苦寒(味)中药药性的现代科学内涵*

    苦味受体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由25种亚型组成。苦味受体分布于口腔,介导哺乳动物的苦味觉;另外还存在于胃、肠管等口腔外消化系统,影响消化吸收及能量调控,在呼吸系统松弛呼吸道平滑肌,在心血管系统则发挥降压作用。而与现代苦味受体的新进展惊人一致的,则是古老的中医药性味理论中的苦味中药或苦寒中药功效,如“泄”、“燥”、“坚”等特性,数千年来已广泛应用于消化、内分泌、呼吸、心血管等多系统疾病的治疗。因此,基于苦味受体环节,运用现代新技术、新方法,诠释中药苦味属性或苦寒药性的科学内涵,应是一条可行途径和新的研究模式,对于丰富和完善中药药性理论,促进中药的现代化和客观化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戴丽;霍海如;隋峰;姜廷良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稳定中药饮片质量、确保中医临床疗效”关键问题探讨

    从加强饮片生产过程管理、饮片产销一体化管理、中药饮片行业自律、饮片优质优价政策、行业科研管理、法律法规建设等方面阐述了加强中药饮片行业管理的重要性,探讨中药饮片行业管理、稳定饮片质量、确保临床疗效的关键问题,提出应加强行业管理,稳定中药饮片质量,从而确保临床疗效。

    作者:李丽;刘颖;肖永庆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HPLC法测定地菍药材中牡荆素和异牡荆素的含量

    目的:为了更好地控制地菍药材质量,建立地菍中牡荆素和异牡荆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地菍中牡荆素和异牡荆素的含量,色谱柱SunFireTM C18(4.6 mm×150 mm,5μm),检测波长365 nm,流动相为甲醇-0.2%甲酸水溶液,柱温40℃,流速1.0 mL·min-1。结果:牡荆素和异牡荆素的回归曲线分别为:Y=1×106X-14396,Y=1×106X-13900,它们分别在0.210μg-1.050μg(r=0.999)和0.186μg-0.930μg(r=1.000)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分别97.48%、104.64%,RSD分别为2.32%、1.51%。样品含量牡荆素和异牡荆素分别为1.25和1.86 mg·g-1.结论:本方法简便可行,重复性好,可用于地菍中牡荆素和异牡荆素的含量测定。

    作者:曹丹;姜岩;林瑞超;马志强;王金凤;赵崇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基于ICP-MS法建立散结镇痛胶囊中四味药材多种元素的分析方法*

    目的:建立三七、浙贝母、薏苡仁、龙血竭药材中Pb,Cu,As,Cd,Hg,Mn,Ni和Tl等18种元素检测方法,对散结镇痛胶囊中重金属元素进行控制。方法:药材采用微波消解法进行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进行分析,选择内标法定量以改善基体效应和干扰。结果:各元素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0.9992;方法检出限为0.0028-0.54μg·L-1,实验重复性良好;加样回收率在73.01%-109.13%。结论:测量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好,可为监控及制订中药材中有害元素的限量提供参考。

    作者:王金玲;秦建平;胡军华;李家春;黄文哲;王振中;萧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不同产地桔梗镇咳祛痰作用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全国桔梗主产区不同产地桔梗的镇咳祛痰作用,为客观评价桔梗质量和种植生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浓氨水喷雾致咳实验、小鼠气管酚红排泄实验,观察不同产地桔梗水提物对小鼠咳嗽和气管分泌物的影响。结果:内蒙赤峰产桔梗药材低镇咳、祛痰有效剂量为0.2 g·kg-1,在此给药剂量下,内蒙赤峰产桔梗可显著减少小鼠咳嗽次数(P<0.01),并可显著延长小鼠咳嗽潜伏期(P<0.01),四川、陕西商州、重庆产桔梗可明显减少小鼠咳嗽次数(P<0.05),四川、陕西商州、内蒙赤峰产桔梗可明显增加小鼠酚红排泄量(P<0.05)。结论:桔梗具有明显镇咳、祛痰作用,内蒙赤峰产桔梗镇咳、祛痰作用明显强于其它产地桔梗。

    作者:朱继孝;曾金祥;张亚梅;钟国跃;刘福青;李洪泽;韩风雨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腰痛宁胶囊组方不同有效部位细胞药理活性评价*

    目的:评价腰痛宁胶囊组方、拆方及其有效部位对细胞增殖以及免疫、抗炎和骨细胞修复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腰痛宁胶囊组方原则及组合化学思想,根据腰痛宁组方药材比例配制了由腰痛宁不同类型有效部位组成的6个腰痛宁组方及拆方样品,采用半数有效浓度(EC50)或半数抑制浓度(IC50)评价各样品对巨噬(Ana-1)细胞分泌IL-1β、IL-6、TNF-α炎症因子的促进作用;对脂多糖(LPS)诱导的Ana-1细胞释放前列腺素E2(PGE2)产生的抑制作用;对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增殖及葡萄糖胺聚糖蛋白(GAG)合成的影响以及对IL-1β诱导的滑膜细胞增殖及IL-6分泌水平的影响,通过比较各样品的EC50(或IC50)叠加值与实验值间的差异分析各有效部位间的相互作用。结果:同一药理模型下6个样品的活性存在差异,部分腰痛宁拆方的某些药理活性优于或显著优于腰痛宁全方,但腰痛宁全方在促进细胞免疫、抗炎及骨细胞修复方面均有良好的功效,腰痛宁药引黄酒有促进各有效部位协同增效的作用。结论:腰痛宁胶囊组方中各有效部位间的协同增效作用是腰痛宁全方具有增强免疫、抗炎及促进骨细胞修复等综合疗效的物质基础。

    作者:倪力军;朱婷婷;王南南;张立国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基于策略模式的中药数据挖掘研究与系统设计*

    本文通过对中药数据挖掘方法的研究,发现传统的挖掘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人们需要寻找新的途径和方法来挖掘中药中潜在的、深层次的、更具有利用价值的中药知识。针对这种现状,我们探讨了策略模式思想应用于中药数据挖掘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并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究,提出了基于策略模式的中药数据挖掘的新思路。

    作者:罗山水;章新友;张春强;李味味;齐城成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桂枝茯苓胶囊主要成分含量变化对主要药效学的影响研究*

    目的:观察桂枝茯苓胶囊主要成分含量变化对痛经模型大鼠、盆腔炎模型大鼠、子宫肌瘤模型大鼠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子烙印技术定量逐级敲除桂枝茯苓胶囊中主要成分(敲除比例为10%、20%、30%、40%、50%、60%、70%、80%、90%),分别观察对缩宫素所致大鼠痛经模型的扭体次数、潜伏期、子宫组织中ET-1及PGF2α的影响;对混合菌液加机械损伤造成的慢性盆腔炎模型大鼠的TNF-α、IL-2的影响;对雌激素负荷法所致大鼠子宫肌瘤模型的子宫重量、子宫系数及血清中雌二醇(E2)、孕酮(P)水平的影响。结果:逐级敲除15个主要成分后药效逐渐降低,敲除10%-40%时,与模型比较仍有显著差异(P<0.01),而敲除50%-90%时,与模型组无明显差异(P>0.05),且药效比桂枝茯苓胶囊组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没食子酸、芍药苷、丹皮酚等15个化合物可能是桂枝茯苓胶囊发挥治疗作用的主要效应物质基础,同时也为桂枝茯苓胶囊主要成分的质控含量范围的制定提供了有益参考。

    作者:张红;唐朝辉;李娜;曹亮;章晨峰;王团结;丁岗;王振中;萧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基于家族相似性理论的“金家族”分析

    目的:剖析五行“金家族”中成员特性的相似性。方法:运用维特根斯坦家族相似性理论,对成员——金、秋、西、白、辛、肺被划入“金家族”这一范畴中的缘由进行分析。结果:“金家族”成员之间存在着家族相似性。结论:“金家族”成员是通过家族相似性进行类比推理后,被划入“金家族”范畴的;被划入“金家族”的任何一个成员,至少存在着另一个成员与其相似;“金家族”中某一成员可以和多个成员存在着不同方面的相似;“金家族”中任意某两个成员之间不一定存在着相似性;可以推论,肺的某些生理功能不是本身所具有的,而是通过“金家族”特性赋予得到的;“金家族”的范围可以扩大和繁衍,在不同领域可以构建出新的成员。

    作者:马淬兰;郭瑨;贾春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斑鸠菊果实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优选斑鸠菊果实中总黄酮的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乙醇浓度、提取次数、提取时间以及液料比对斑鸠菊果实中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结果: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70%、提取4次,每次1 h、料液比为1:20。结论:采用佳提取条件,得到的斑鸠菊果实中总黄酮含量为103.55 mg·g-1。

    作者:孙美利;李蕾;王和宇;张晶;徐暾海;刘铜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相思子蛋白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思子蛋白(Abrin)是自相思子(Aburs precatorius L.)种子中分离的一种细胞毒性蛋白。本文从Abrin的分子结构和毒性、抗肿瘤作用特点、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增强机体免疫功能5个方面,阐述近几年来Abrin抗肿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同时从免疫毒素靶向治疗和纳米制剂的研究两方面阐述了Abrin的应用前景,有助于对Abrin的进一步研究和利用,并为发现新的抗肿瘤药物靶点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于莹;杨润梅;高南南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柱前衍生化HPLC法测定注射用芪红脉通中氨基酸*

    目的:建立中药注射剂注射用芪红脉通中氨基酸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OPA-FMOC柱前衍生化法,用HPLC方法同时检测注射用芪红脉通中17种氨基酸。结果:所测17种氨基酸线性关系良好。结论:本试验建立的HPLC检测氨基酸的分析方法,选择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注射用芪红脉通中氨基酸的检测及质量控制。

    作者:赵祎武;张宏达;谢雪;王伟;洪奎;黄文哲;王振中;萧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不同产地桔梗皂苷成分HPLC指纹图谱比较研究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的桔梗药材皂苷指纹图谱,为桔梗的质量控制与生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DB101大孔树脂纯化精制桔梗皂苷,应用HPLC-ELSD法测定全国9省市自治区39批桔梗样品皂苷类化学成分指纹图谱。色谱条件:选用Agilent HC-C8(4.6 mm×250 mm,5μm)柱,流动相为乙腈-0.5%乙酸系统,梯度洗脱;进样量6μL;流速0.5 mL·min-1;漂移管温度90℃;氮气流速1.2 mL·min-1。结果:以内蒙古赤峰产区牛家营子镇6批样品共有指纹图谱为参照,发现各产区桔梗药材品质存在较大差异,其品质与各地桔梗栽培用种种源不规范和生态环境差异及药材干燥、贮藏等初加工方式密切相关。结论:在桔梗栽培生产中,应加强桔梗种源基地建设,规范用种,合理制定桔梗生产区划,规范桔梗产地加工。

    作者:曾金祥;方香香;朱继孝;吴波;钟国跃;刘福青;李洪泽;韩风雨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痛安注射液青风藤中间体纯化工艺研究*

    目的:为了提高青风藤中间体中青藤碱的转移率,优化了痛安注射液青风藤中间体的纯化工艺。方法:以青藤碱转移率及青风藤中间体指纹图谱稳定性为指标,考察萃取过程中药液不同pH值对青藤碱转移率的影响;以青藤碱转移率为指标,考察酸水溶解过程中不同pH值盐酸酸水液对溶解效果的影响;以青藤碱转移率为指标,分别考察减压抽滤、板框式过滤器、高速管式分离机、平板直联式离心机等四种分离方式对青风藤酸水溶解液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萃取前青风藤药液pH值为10-11时,青藤碱在萃取过程中转移率高并且制备得到的痛安注射液成品指纹图谱稳定性好;酸溶过程中盐酸酸水溶液pH值范围为2.0-2.5时,青藤碱转移率高,为92.94%;高速管式分离方式对青风藤酸水溶解液分离效果好,青藤碱转移率为93.34%。结论:优化后的生产工艺,可以有效提高目标产物青风藤中间体中青藤碱的转移率,同时成品指纹图谱稳定,操作简单,重复性好。

    作者:康小东;杨绪芳;李峰;刘俊超;吴云;孙永成;萧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藏医药防治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研究进展*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已成为严重威胁高原人群健康的主要常见慢性疾病之一。在藏医药经典古籍《四部医典》中记载有该病的治疗方法及药物,具有疗效明确、副作用小等独特优势。本文对藏医药防治HAPC的病因病机、临床治疗优势和现代创新研究做了分析,并针对目前藏医药治疗HAPC临床有效性规范化不足、藏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不清楚等问题,提出在继承藏医药理论基础上,以临床疗效为根本,将藏医药原创思维与现代科技结合,加强藏医药治疗HAPC古籍文献整理与用药经验数据挖掘,规范临床治疗标准和用药方案,以代谢组学等系统生物学现代研究手段,进一步研究藏医药治疗HAPC的科学内涵。

    作者:黄宇;降拥四郎;赖先荣;德洛;邝婷婷;张静;王毓杰;伍文彬;张艺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生地黄潜在功能发掘与利用

    考察历代本草记载的生地黄功用,检索古代含生地黄复方治疗病症构成,在归类基础上提炼出整体功用,进而与2010版《中国药典》对比分析。结果发现,除与《中国药典》相吻合的功能主治外,生地黄古代还广泛用于多种热病、虚损、疮疡痈疽、打扑损伤、月经不调、痹病、癥瘕积聚、中风、咳嗽、心神不宁等病症。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与临床应用,初步认为清热泻火(清热解毒)、补益、活血化瘀、宁心安神、平肝息风、蠲痹止痛为生地黄的潜在功能。

    作者:赵磊;梁茂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金黄凝胶制备及质量控制研究*

    目的:研究金黄凝胶的成型工艺,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以凝胶剂的成型性、稳定性、失水率、pH等综合评分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优选佳成型工艺。采用TLC法鉴别本品中天花粉、大黄;采用HPLC法测定芍药苷含量。结果:优处方为卡波姆940为1%、甘油10%、三乙醇胺0.5%;能采用TLC法检测天花粉、大黄,pH在5.00-5.15之间;芍药苷的线性范围为29.04-945.20 mg·mL-1,平均回收率为98.80%,RSD为2.91%(n=9)。结论:金黄凝胶剂成型工艺简单、质量可控,方法可靠、稳定性好。

    作者:唐建兰;张珊;刘承伟;陈俊;丁岗;王振中;萧伟;江国荣;陆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

主管: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

主办:中国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