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侃侃;胡孔法;王珍
为分析影响中成药出口欧盟的主要因素,测算出口潜力,以2000~2011年间我国对欧盟13国出口中成药的面板数据建立回归模型,并运用其估算出口潜力。结果表明,中国与欧盟各国GDP、中成药出口价格、欧盟国家港口吞吐量及中国与欧盟各国港口间的海运距离对中成药出口欧盟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而欧盟统一农药残留检测标准则阻碍了中成药出口。欧盟国家可以分为固有潜力型和潜力再造型两类。依据研究结果提出了促进中成药对欧盟出口的政策建议。
作者:钱韵旭;杨悦;毕开顺;赵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本实验主要研究650 nm半导体激光不同能量密度照射足三里穴对急性佐剂性关节炎的治疗差异,研究激光照射的生物效应及其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模型组、低能量密度组(61.89 J/cm2)、高能量密度组(247.57 J/cm2),将弗式完全佐剂(FCA)注入大鼠右后肢足跖皮内,建立佐剂性关节炎模型(AA),治疗组采用650 nm半导体激光照射,分别用61.89 J/cm2、247.57 J/cm2两种能量密度照射大鼠足三里穴,观测各组大鼠造模后,第1、3、5次治疗后关节肿胀度、痛阈、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关节肿胀度、痛阈、TNF-α、IL-1β明显升高(P<0.05),完成5次治疗后低能量和高能量密度的半导体激光对于急性炎症均有效果,高能量密度组治疗效果优于低能量密度组(P<0.05)。结论:61.89 J/cm2和247.57 J/cm2能量密度半导体激光照射足三里穴可以缓解急性AA带来的炎症疼痛、肿胀,降低TNF-α、IL-1β浓度水平。半导体激光照射具有刺激或抑制、累积作用后及抛物线特征。低能量密度组获得佳疗效位于第3~5次治疗之间。
作者:翁晓晨;杨华元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以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为研究对象,应用中药学、化学、微生物学等多学科知识与方法,通过微生物转化促进中药废弃物中功能性物质、生物质能源、营养基质等资源性物质的转化与转移,以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延伸资源经济产业链,实现物尽其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发展生态型循环经济产业的目的。
作者:江曙;刘培;段金廒;钱大玮;宿树兰;郭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使用中药代谢安颗粒对老龄代谢综合征(MS)大鼠进行干预治疗,研究其对老龄大鼠MS相关指标及对老年MS大鼠神经元和微血管损伤的病理生理作用。方法:对老龄大鼠给予高脂饲料建立MS动物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评价,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探索代谢安对老年 MS大鼠一般情况、糖脂代谢、胰岛素敏感性等一系列指标的影响,观察其对大鼠脑神经元和微血管损伤的作用。结果:代谢安能改善老年MS大鼠糖脂代谢紊乱状态,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TC/高密度脂蛋白(HDL)比值,降低血糖、血清胰岛素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减少腹腔脂肪蓄积;代谢安能减少大鼠脑神经元细胞的凋亡,增加微血管新生。其作用均和罗格列酮相近。结论:对于老年MS大鼠,代谢安能够改善其糖脂代谢紊乱并保护脑神经元及微血管损伤。
作者:余海滨;赵敏;李建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肾虚膀胱热”是中医脏腑相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祖国医学对淋证病因病机的主要概括。现代免疫学认为,粘膜免疫系统由粘膜局部的粘膜相关淋巴组织及免疫细胞共同组成,主要针对经粘膜表面进入的微生物产生应答,抵抗微生物对机体的侵袭。粘膜免疫在尿路感染的发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SIgA”和“归巢机制”为基点,探讨粘膜免疫与“肾虚膀胱热”理论相关性,以期更好地挖掘中医“肾虚膀胱热”理论的内涵。
作者:蒋春波;金伟民;孙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从57个中药化合物筛选具有抑制3T3-L1脂肪细胞脂质堆积的活性成分。方法:3T3-L1细胞培养至融合后用化合物进行干预,并诱导使其分化,采用高内涵影像方法检测细胞中脂滴含量。对发现的活性成分用ToxInsight体外毒性检测方法评价其肝毒性。结果:发现并验证活性成分齐墩果酸(OA)具有显著的脂质形成抑制作用,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4.5μmol·L-1,且在60μmol·L-1测试浓度范围内对HepG2细胞无显著损伤作用。结论:OA具有显著的降低脂质形成作用,是潜在的降脂候选化合物。
作者:王石峰;翟晨曦;刘青;张燕玲;栗世铀;乔延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孟河四家治疗中医喘证用药经验及规律。方法:基于频数分析及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对孟河四家治疗喘证医案60例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孟河四家治疗中医喘证的60例医案中,以杏仁、半夏、茯苓、化橘红、苏子、补骨脂应用多;常用药物组合包括苏子-化橘红-茯苓、杏仁-薏苡仁、杏仁-化橘红、杏仁-苏子等。结论:孟河四家治疗中医喘证以止咳化痰平喘药杏仁、半夏、苏子为主,配伍补虚药补骨脂、利水渗湿药茯苓、理气药化橘红等,为中医喘证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作者:杨星君;马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桂枝茯苓胶囊对子宫内膜炎大鼠的治疗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复制大鼠子宫内膜炎模型,造模15天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桂枝茯苓胶囊低、中、高剂量组(0.5、1.0、2.0 g·kg-1)和妇科千金胶囊组(1.2 g·kg-1)。各治疗组灌胃给药28天,观察大鼠子宫内膜的病理变化,测定大鼠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子宫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表达。结果:桂枝茯苓胶囊能明显改善子宫内膜炎大鼠子宫内膜病变程度,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IL-10含量显著降低,MCP-1、IL-1β含量明显升高,子宫组织中TGF-β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经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血清IL-10明显增高,MCP-1、IL-1β含量明显降低,子宫组织中TGF-β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结论:桂枝茯苓胶囊对子宫内膜炎症具有治疗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炎症细胞因子有关。
作者:孙兰;李家春;林楠;吕耀中;周军;王振中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本文检索2014年之前治疗II型糖尿病的传统药物发明专利,得到共1229件专利族信息。从专利的授权情况、发展趋势、地域分布、竞争国家、竞争机构、技术重点、药材偏好等方面对其进行了整体层面的统计和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在专利申请数量上处于领先地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药企是申请主体。虽然治疗糖尿病的学说和流派众多,在申请专利保护的中药复方上,多以益气养阴清热为主,使用频次前20位的药物多为补虚药和清热药。本研究展现了传统药物治疗糖尿病的发展历史和临床使用的整体思路,由此分析治疗糖尿病传统药物的研究、开发、应用导向,可帮助研究者了解治疗糖尿病中药的研发成果和专利格局,指导未来研究方向。
作者:万文婷;马运运;许利嘉;孙志一;刘海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对针灸治疗颈源性眩晕临床文献的研究,探寻临床治疗颈源性眩晕常用腧穴。方法:借鉴文献计量学及数据挖掘的相关方法,对针灸治疗颈源性眩晕的常用腧穴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目前临床上针灸防治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研究文献共42篇,涉及86个穴位,出现382频次。所选取的穴位中以风池、颈夹脊、百会使用频率高。结论:针灸治疗颈源性眩晕的选穴规律研究,为临床合理配穴提供依据,对针灸治疗颈源性眩晕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旗;张宇佳;魏旭;王凤玲;田福玲;马树祥;崔建美;王洪彬;李雪青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本文基于形式概念分析数学理论,以《伤寒论》方药知识库中方剂、药物和方剂-药物关系为概念进行形式背景的生成,并根据清代徐灵胎《伤寒论类方》的分类方法(桂枝汤类、柴胡汤类、泻心汤类和杂法方类)进行形式背景的对象子块分割和优化,进而借用描述事物普遍性和特殊性层次的复杂概念网络生成方法,构建《伤寒论》方按主方分类相应的方剂配伍子群结构多层次复杂概念网络图,给出相应方剂(对象)和药物(属性)之间的关系结构可视化表示和解释。这是将信息科学与传统中医伤寒学结合的新尝试,有利于对传统分类方法的再学习和认识,进一步推动《伤寒论》学术的继承和创新。
作者:刘超男;李赛美;邓烨;刘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结合ITS基因和COI基因对《四川省中药材标准》收录的凉山虫草和近缘物种及当地市场上出现的混伪品进行分子鉴定,考察其方法的可行性。方法:对收集的28份样品通过DNA提取、PCR扩增,分别获得其ITS序列和COI序列。用Codon Code Aligner V3.7.1,Mega 5.0等软件进行比对分析,构建基于ITS序列和COI序列的样品的NJ树,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凉山虫草和近缘物种及混伪品寄生真菌的ITS序列种间小K-2P距离大于各物种种内大K-2P距离:种内变异小,种间差异较大,从而基于ITS序列的NJ树能将凉山虫草与其他近缘物种及其混伪品很好地归属;凉山虫草和近缘物种及其混伪品寄主昆虫的COI序列种间小K-2P距离大于各物种种内大K-2P距离:种内变异小,种间差异较大,通过遗传距离及NJ树的分析能将凉山虫草与其他近缘物种其及其混伪品及其他近缘物种很好地区分。结论:结合ITS序列和COI序列的DNA条形码技术可以很好地鉴定凉山虫草与其近缘物种及其混伪品,并对虫草属的系统学和分类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
作者:陈抒云;曹树萍;袁航;过立农;郑健;林羽;陈丹;林瑞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评价温脾补肾法对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调节的疗效。方法:选取明确诊断的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温脾补肾中药治疗,疗程为3个月。观察和检测治疗前后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积分、T淋巴细胞亚群、药物安全性指标。结果:对照组有效率及临床受益率为31.1%和71.1%,治疗组分别为54.2%和85.4%,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对T淋巴细胞亚群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在改善临床症状评分方面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中药运用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温脾补肾法具有提高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不良反应少的综合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对免疫功能的调节而实现。
作者:倪雪莉;吴广伟;朱克武;熊霸;李茂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菊参的化学成分并通过药理实验寻找活性成分,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该药用资源提供依据。方法:在药理活性筛选结果指导下,采用硅胶柱色谱、大孔树脂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应用UV、IR、MS、NMR等分析技术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菊参正丁醇萃取部分能延长小鼠常压缺氧状态下的存活时间(P<0.05)。并从中分离得到了2个生物碱类化合物---1,2,3,4-四氢-β-咔啉-3-甲酸(玉)和腺嘌呤(域)。结论:化合物玉和域均为首次从菊参植物中分离获得。
作者:崔红梅;罗恒;杨安东;黎万寿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补气活血药对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大鼠梗死心肌边缘区新生微血管数目以及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趋化因子受体(CXCR4)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心肌组织中VIII因子相关抗原(vWF)蛋白的表达,计数微血管数目(MVC);用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技术检测各组大鼠梗死心肌边缘区域的SDF-1因子和其特异性受体CXCR4蛋白和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假手术组、模型组、各给药组大鼠梗死心肌边缘区域均可见vWF因子标记染色的新生微血管,假手术组大鼠心肌中新生微血管不明显,模型组大鼠梗死心肌边缘区域可见到少量新生成的微血管,各给药组大鼠梗死心肌边缘区域可见较多新生微血管。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约0.05);各给药组与模型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约0.05或P约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中SDF-1、CXCR4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增多(P约0.05或P约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SDF-1、CXCR4蛋白和mRNA表达均明显增多(P约0.05或P约0.01)。结论:丹参、丹参黄芪药对等药物可以促进血管的生成,推测这些药物促进血管生成的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SDF-1、CXCR4蛋白及mR原NA表达水平,从而增加SDF-1、CXCR4的含量以促进新生血管的生成。
作者:臧文华;李冰冰;唐德才;殷沈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粗糙集理论是处理海量不完备信息系统的有力工具,可很好的运用到方剂数据分析中。本文对变精度粗糙集模型进行改进,结合相容关系,提出加权变精度容差关系模型,并将属性重要度和信息熵相结合作为启发式信息,给出基于属性敏感度的约简算法。在此基础上,将方剂各组成药物映射为粗糙集属性,对其进行重要度评价,并结合临床疗效,进行属性约简,探讨方-药-症-证对应关系。实验证明,将本文算法应用到方剂数据分析中,能准确地揭示方剂配伍规律和方证相应关系,指导临床遣方用药。
作者:佘侃侃;胡孔法;王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阿茨海默病又称老年痴呆,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去卵巢所致老年痴呆模型(OVX)已被广泛应用于实验研究。本文对OVX模型的制作方法、行为学、组织病理学和生化学等方面,集合近20年的文献,对其发展进行阐述。
作者:田方泽;畅洪昇;周静洋;鲁艺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黄藤中黄藤素的提取和分离方法,进而以黄藤素为原料制备延胡索乙素。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化黄藤素的提取方法;采用大孔树脂层析技术研究黄藤素的分离方法;采用硼氢化钠氢化黄藤素的反应制备延胡索乙素。结果:10倍量(v/w)5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2 h ,获得黄藤素的含量为36.40%,收率为3.17%;使用HPD-300大孔树脂吸附,纯化水、20%、60%乙醇溶液梯度洗脱分离,得到黄藤素含量为65.47%,收率为82.44%;氢化制得延胡索乙素含量为98.31%,收率为72.04%。结论:此方法可制得较高含量和收率的黄藤素,用此原料能制得较高含量和收率的延胡索乙素。
作者:刘广;耿桂华;齐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中医作为祖国传统医学和中国文化典型,其医学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利用和传承引发各界的关注,中医语言中弥漫的隐喻思维吸引了来自中医学、语言学、哲学等多学科专家和学者对其进行研究。本文试图对前人的中医隐喻研究成果做一个梳理和分析,探讨中医隐喻的研究价值以及中医语言和中医理论新的诠释方式。目前中医隐喻研究有宏观上从语言修辞学和认知语言学视角进行的研究,有中观上针对中医基本理论、中医病机病因和中医治病方略的研究,还有微观上的中医典籍语言和中医常用术语的研究。基于语料库的多学科系统化研究是今后中医隐喻研究趋势。
作者:彭昌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人参多糖注射液对肿瘤的抑制作用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对环磷酰胺(CTX)化疗的增效减毒作用。方法:以 S180瘤株 ICR 小鼠作为病理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未造模组、CTX 组、联合用药组。连续给药10天后,测定其抑瘤率、白细胞数、胸腺指数和脾指数。同时复制 CTX 致免疫低下小鼠模型,考察人参多糖注射液对血清溶血素和单核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结果:人参多糖注射液和 CTX 合用时,能显著提高抑瘤率;同时减轻 CTX 的毒副作用;对 CTX 致免疫低下功能有一定的改善功能。结论:人参多糖注射液对 CTX 具有明显的增效减毒作用。
作者:吕新勇;周军;孙晓萍;刘莉娜;王振中;萧伟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