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王萧;张永斌;高欣;桑传兰;陈苑;董浩然;曹崇波
中医药历经几千年发展,有其独特的科学内涵,而传统概念表达的中医药理论难以被现代社会理解和接受。在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优势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解读中医药内涵成为亟待解决的任务。中医药的精髓在于其丰富的理论体系,即以整体的、动态的和辨证的观点去把握人体的健康与疾病。它凝聚着历史的智慧,却缺乏现代科学阐释。伴随代谢组学的出现,与中医药的整体观、系统观和辨证论治思维方式不谋而合,与中医药认识和解释疾病的方法相一致。若有效地契合代谢组学研究方法策略,基于系统代谢网络的整体性和动态性的变化来评价中医药整体效应,发掘特征性规律,将加快传统中医药与现代生命科学技术的结合,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从而推动中医药现代化。
作者:张爱华;王喜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本研究建立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临床研究伦理审查平台建设与评估”基础上。临床研究伦理审查平台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受试者保护体系”,包括医疗卫生组织机构、伦理委员会、伦理委员会办公室、研究科室与研究人员4大方面。其中,研究科室与研究人员平台建设尤为关键,所有与受试者保护体系密切相关的治疗、保护、风险控制、不良事件监督都是通过研究者完成的。但在评估过程中不难发现临床研究者伦理意识相对薄弱,对伦理审查流程不熟悉,没有把受试者保护和临床研究摆在同样的高度。这类问题同样在国内其他医疗机构的伦理审查评估中凸显出来,成为当前建立受试者保护体系的短板。为此,本研究参考《中医药临床研究伦理审查平台评估标准》评估要点,从伦理委员会角度出发,提出临床研究者在受试者保护和方案设计与实施方面需注意的伦理学问题,并针对研究者临床研究伦理现状提出改进建议,进而促使临床研究者提高伦理意识,熟悉伦理审查流程,更好地完成保护受试者的中心任务。
作者:陈健;曹毅;夏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本文从生物学角度论述导致野生刺五加资源减少的原因,主要为有性繁殖能力弱,叶、根、根茎的不合理采集破坏无性繁殖。结合刺五加生产实际情况,提出加强规模化野生抚育及半野生栽培和科学采收是保护野生资源的重要手段。
作者:孟祥才;宋琦;曹伍林;孙晖;王喜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生物信息库对医学研究者是一个效用显著的资源,可也引起一系列伦理问题,如对其组织剩余物应采用何种类型知情同意;在没有获得捐赠者知情同意前提下,生物信息库研究是否可以展开、如何进行等;基于捐赠的伦理原则、捐赠者个人权利和社会共同利益的要求,本研究针对生物信息库在多大程度上进行知情同意,在特定情景下应采用哪种类型的知情同意等,提出样本及其数据处理2种可行选择,即对样本不可逆或可逆匿名化处理,同时对生物信息库建设中知情同意获取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进行相关评估,以期为当前生物信息库研究的伦理实践提供参考。
作者:李慧;梁兆晖;曾令烽;刘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本文通过分析广东省中成药制造业实施专利战略的环境和形势,指出广东省中成药制造业在实施专利战略方面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并建议应充分认识、掌握和发挥有利条件,控制和化解不利因素,使广东省中成药制造业更好地实施专利战略。
作者:任金玲;冯毅翀;程宾;严艳;潘华峰;赵自明;涂瑶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运用宣肺利水法观察肺源性心脏病大鼠心肺相关指标的改变,研究该法对大鼠肺功能、肺动脉高压及右心肥厚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宣肺利水法对于肺源性心脏病的疗效。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小青龙汤组;使用AniRes2003动物肺功能分析系统测定大鼠肺功能,运用多导生理记录仪记录大鼠肺动脉压力,并采用常规称重法计算右心肥厚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症状均明显加重,活动量减少,行动迟缓,偶可闻及气道痰鸣音,且模型组右心肥厚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小青龙汤组大鼠肺功能和肺动脉压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宣肺利水法能够有效改善肺源性心脏病(支饮)大鼠的肺功能、肺动脉高压及右心肥厚指标,该法对于肺源性心脏病的疗效明确。
作者:王浩;李达;徐彬;李泽庚;彭波;童佳兵;王传博;杨程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硫磺熏蒸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养护方法。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药材硫磺熏蒸引起的二氧化硫残留的认识,国家逐渐开始减少并禁止中药材的硫磺熏蒸养护。本文采用有机元素分析法,对多种中药材含硫量进行了测定。该法测定中药材含硫量所需样品量少、测定速度快、结果准确。通过对已知中药材含硫量的数据分析,得出中药材硫磺熏蒸的判定标准为含硫量大于0.5%,并采用该标准对10种未知中药材进行了判定,表明元素分析可作为中药材硫磺熏蒸的筛查方法,用于中药材品质的快速鉴定。
作者:张华;钟虹敏;尚妍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药物苦度定量方法,建立苦味药物水溶液的口尝苦度与其浓度的相互关系。方法:以盐酸小檗碱为模型药物,配制成不同浓度的水溶液,由20名经筛选、培训合格的志愿者口尝测试其等级苦度,通过对数据特征的分析,并试验对数模型和威布尔曲线模型,经非线性拟合,终建立了适宜的浓度与苦度的关系曲线。结果:苦度与浓度之间呈现曲线正相关关系,符合威布尔曲线模型(R2=0.9973,RMSE=0.0976,RMSECV=0.1453)。结论:本文建立的模型拟合度好,可为药物苦度的定量及预测提供参考。
作者:李学林;张杏芬;刘瑞新;李慧玲;仇继玺;吴子丹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建立中药功效概念网络,揭示中药功效间的联系,明确功效概念网络的应用途径。方法:通过整理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记载的中药功效,对中药功效概念间的关联关系进行系统分析,构建功效概念网络,并从中抽提特定功效的子网络,利用网络聚类算法发现连锁出现的功效群。结果:构建包含422个功效概念的中药功效概念网络,发现经常连锁出现的21个功效群,并以活血功效为例,构建了活血功效的子网络,分析子网络在药物配伍中的应用方法。结论:中药功效概念网络是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用药经验的集中体现,能够系统揭示中药功效之间的联系,有利于指导中药的合理应用配伍,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过红玲;顾浩;王耘;乔延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不同哲学理念下的东西方医学有不同的思维模式,本文针对中医药科学研究伦理审查过程中会遇到不同于西方医学的特殊伦理问题进行简要探讨,并提出应当构建符合中医药特色的伦理审查体系,制定中医药伦理审查标准,在推动中医药科研进步同时维护中医药受试者合法权利。
作者:王春芳;李艳;李真;白桦;郭新民;徐立然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初步考察咖啡渣提取物的急性毒性与抗炎作用。方法:采用小鼠大耐受剂量法观察咖啡渣提取物的急性毒性作用,分别用二甲苯与醋酸诱导小鼠急性炎症模型,连续7天分别灌胃给予咖啡渣提取物1.00,2.00,3.00 g·kg-1(按生药量计)。重量法检测小鼠耳肿胀率,伊文思蓝法检测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观察咖啡渣对炎症小鼠的抗炎作用。结果:咖啡渣提取物的小鼠大耐受量为8.60 g·kg-1(按生药量计),咖啡渣提取物3.00 g·kg-1能降低二甲苯导致的小鼠耳肿胀率(P<0.05),抑制醋酸导致的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P<0.05)。结论:咖啡渣提取物对小鼠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作者:谭银丰;李洪福;王晓杨;张俊清;廖小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研究是中医药研究领域内热点及难点问题,但是当前相关研究的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在中医临床疗效评议研究领域内还存在着不少学术争议。笔者认为在开展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研究之前,要对其核心问题进行梳理,主要包括中医临床疗效的概念及其评价。近年来,已有国内学者围绕这些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并取得相应成绩,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与回答将为解决中医临床疗效评价问题提供重要的支撑作用。
作者:元唯安;朱蕾蕾;胡薏慧;汤洁;彭鹏;蒋健 刊期: 2013年第04期
通过分析中西方医学伦理学发展道路的差异,提出我国的医学伦理审查制度虽源于西方,但因为医学伦理思想起源、人种间文化信仰及医学发展和科学模式的不同,该制度应用于我国时不能“生搬硬套”,需“和而不同”的理念,并论述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伦理审查平台的现状及意义,同时强调对研究者伦理培训的重要性。
作者:陈晓云;郑锦;李佶 刊期: 2013年第04期
根据我院伦理委员会在临床科研中遇到的涉及人的基因相关性研究中凸显的问题,总结了基因临床研究在伦理审查时的要点,即受试者自主选择权,体现在研究结果的知晓权及生物样本库捐赠者的自主权。基因临床研究同时应注意遗传资源的保护,研究成果的公平原则,同时应便于研究者实际操作。归纳了基因相关研究项目在设计方案及知情同意书时应注意的基本要点,阐述了基因相关性临床研究规范性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作者:陈晓云;李久辉;樊民胜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广东省在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试点工作中,十分注重部门协定和政策研究。本文从服务机构准入政策、专业服务人员准入政策、考评机制和校验制度、修订现行医疗机构的诊疗科目、医保政策和服务补偿政策、价格政策、积极的科技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政策等方面,探讨对支撑广东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的构建。
作者:陈建南;许仕杰;黄纯美;赖小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医学伦理学研究的相关问题通常会涉及生物伦理学的4个基本原则,包括研究的价值和完整性、尊重人、风险-受益比的衡量以及公正选择受试者。该原则是以评价涉及人的研究中相关伦理学问题为出发点,也适用于包括针灸和中药在内的传统医学和替代医学研究。WHO对补充和替代医学(CAM)临床研究指南中指出“应考虑到因社会、文化和历史问题所致的不同价值体系里所涉及到人类的权利”,而且“对CAM临床研究中涉及的伦理问题应在进一步研究中应予以妥善处理”。本文围绕上述医学伦理学的4个基本原则进行展开论述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若干特点,探讨具有西方文化的医学伦理学中关于知情同意、风险受益等问题的认识与设定,在引入对于中医药临床研究的伦理审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中医药临床试验的伦理学认识和伦理审查实践提供参考。
作者:梁兆晖;曾令烽;潘建科;刘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中药寒热药性与18种氨基酸含量的相关性。方法:应用柱前衍生化反应和HPLC法测定17种氨基酸含量,并采用UV法测定色氨酸含量;利用Fisher线性判别分析对18种氨基酸含量与中药寒热药性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比较确定佳的统计识别模型,并进一步识别氨基酸的寒热表征。结果:建立基于18种氨基酸含量的寒热药性数学Fisher判别函数,60种中药的寒热药性判别正确率达到82%。以 SVM 为佳模型得出氨基酸 HPLC 分析的寒性标记为:Glu、Gly、Arg、Thr、Ala、Tyr、Val、Ile和lys;热性标记为:Asp、Ser、His、Pro、Met、Cys、Leu、Phe和Trp。结论:18种氨基酸含量与中药寒热药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冯帅;刘杨;李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对蜜本南瓜花、茎尖和籽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结合保留指数法,首次分析蜜本南瓜3个部位的挥发性成分。结果:从蜜本南瓜花、茎尖、籽中分别鉴定出22、20和21个挥发性成分,占总峰面积的91.89%、89.24%和96.26%。其中花和茎尖共有10个共有成分,花、茎尖和籽有3个共有成分。结论:蜜本南瓜花中茁-波旁烯(17.57%)和二十一烷(11.90%)含量较高;蜜本南瓜茎尖中癸醛(28.77%)含量高;籽中棕榈酸乙酯(29.12%)、2,3-丁二醇(16.90%)和亚油酸乙酯(16.52%)含量较高。
作者:张伟;彭涛;卢引;顾雪竹;李昌勤;康文艺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比较分析大豆素与葛根素体外抗氧化及抑制NO、NOS活性机制。方法:用1滋g·mL-1 LPS诱导体外培养的RAW264.7细胞,制备呼吸爆发、自由基反应模型。采用MTT法检测大豆素及葛根素的细胞毒性;采用DCFH-DA探针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被试药的抗氧化能力;采用Griess法检测细胞培养体系中NO水平;采用化学比色法测定细胞内T-NOS含量。结果:大豆素与葛根素均能显著抑制LPS诱导RAW264.7细胞NO释放及T-NOS表达。结论:大豆素与葛根素的抗氧自由基活性接近,有望作为葛根素的替代品使用。
作者:王迪;张明;艾浩;万义增;李军祥;李健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中药功效术语通常是由动宾结构组成,如“清肺”、“驱风”、“杀虫”等,其中宾语部分是指代作用对象的名词,通常涉及中医药理论体系的核心概念。本研究以《中华本草》1~30卷为数据来源,收集整理其中1702种中药的传统功效,分析并提取在功效术语中出现次数较多的6种脏器名词、11种概念名词、9种病症名词,将包含相同药效名词进行汇总,结合这1702种中药的现代药理活性数据,特别是作用靶标和位点信息,使用卡方分析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方法,为中药功效术语中的名词部分找到对应的现代药理学含义。
作者:刘海波;周家驹 刊期: 201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