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七味通痹口服液挥发油的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工艺研究

张孝法;曹光环;王正宽;萧伟

关键词:七味通痹口服液, 挥发油, 羟丙基-β-, 环糊精, 包合工艺
摘要:目的:优选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七味通痹口服液挥发油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包合液中挥发油的利用率为指标,对胶体磨应用于HP-β-CD包合七味通痹口服液挥发油进行研究.结果:优选得佳工艺:七味通痹口服液挥发油与HP-β-CD比例为1:16(mL:g),包合温度为40℃,包合时间为20min.结论:优选的工艺包合率高、简便可行.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相关文献
  • 生态养生及其在中医药保健与产品开发中的应用

    生态养生理论是用生态学与传统中医学理论,研究人体健康状况以及人体内外环境关系的保健养生科学.其核心价值是养心,确定好自已适宜的生态位,促进健康全面和谐发展.

    作者:杨得坡;冀军锋;黄永平;鲁冰山;梁琳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桂枝茯苓胶囊(精制)多成分指纹图谱的研究

    目的:建立桂枝茯芩胶囊(精制)的指纹图谱.方法:以Alltima C18(4.6mm×250mm,5μm)色谱柱为分析柱,以含0.1%磷酸及5%乙腈的水溶液为流动相A,以含0.1%磷酸及50%乙腈的水溶液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洗脱流速为1mL·min-1,检测波长为230nm.结果:在该指纹图谱测定条件下,所测得的桂枝茯苓胶囊指纹图谱能较全面地反映处方中主要药味的主要有效成分.结论: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桂枝茯苓胶囊(精制)指纹图谱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均较好,能够较全面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作者:孙永成;窦霞;尚强;沈莉;毕宇安;萧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中西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现状分析

    本文从药效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方面,综述了中西药物联合用药的相互作用,为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作者:彭博;李建荣;贺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中药及其成分的生物转化

    生物转化已在中药的发酵炮制、中药代谢、有效成分结构修饰与合成中得到了应用.我们以中药甾体皂苷为研究对象,系统进行甾体皂苷的糖基选择性水解、糖基化以及皂苷元的结构修饰,寻找一些特异性微生物和酶,探讨生物转化进行甾体皂苷结构修饰的规律性.这些深入研究可以为确定中药有效成分的活性中心、进行定向结构修饰、构建具有结构多样性的聚焦化合物库、进行新药开发目标化合物的产业化制备奠定良好的基础,也可为本草物质资源库和本草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有价值的策略和方法.

    作者:马百平;冯冰;黄鸿志;从玉文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近红外模式识别技术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近红外光谱技术是近年来蓬勃发展的新兴检测技术.本文较系统地介绍了近红外模式识别建模过程中常用的光谱预处理和波长选择方法、建模方法,详细介绍了近红外模式识别技术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情况,并对此提出了一些观点和展望.

    作者:吴功煌;史新元;乔延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胶体磨法包合丹皮酚及包合物稳定性考察

    目的:考察胶体磨法包合丹皮酚及包合物的稳定性.方法:采用胶体磨法、气相色谱法,以丹皮酚含量为考察指标,对丹皮酚β-环糊精包合物进行强光照射、高温和高湿试验.结果:在光、热、湿等因素影响下,包合物中丹皮酚含量没有明显变化,而单纯丹皮酚混合物的含量明显下降.结论:丹皮酚β-环糊精包合物具有较好的抗光照性、热稳定性和湿稳定性,其稳定性明显优于单纯丹皮酚混合物.

    作者:王正宽;王振中;徐连明;邓彬;万琴;萧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施肥对川党参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施肥对川党参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进行田间试验,田间统计产量,HPLC测定党参炔苷含量、UV测定党参多糖含量.结果:在单因素试验中,有机肥以5900kg~7900kg/667m2、尿素28.5kg/667m2、磷肥36kg/~47.5kg/667m2、钾肥21kg~28.5kg/667m2,川党参药材产量高;正交试验以处理组合,氮肥24kg/667m2、磷肥40kg/667m2、钾肥16kg/667m2、栽培密度55560株/667m2产量高,方差分析表明,氮肥、磷肥、钾肥、氮磷互作、氮钾互作及磷钾互作对川党参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党参炔苷、党参多糖在施肥水平处理中差异不显著,磷肥能显著提高党参炔苷含量.结论:不同种类肥料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合理的配合施肥能提高川党参的产量和质量.

    作者:彭锐;马鹏;孙年喜;李隆云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注射用黄金菊冻干粉针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注射用黄金菊(冻干)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处方中4种药效组分;并用RP-HPLC法对制剂中的4种药效组分进行定量分析.色谱柱:Agela Venusil HPLC Clumns(4.6mm×250mm,5μm);流动相:乙腈-0.6%磷酸水(12:88~30:70);检测波长:340nm.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阴性无干扰.黄芩苷在1.652~9.912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59%;绿原酸在0.1096~0.6576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99.39%;荭草苷在0.1944~1.164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13%;牡荆苷在0.0472~0.2832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19%.结论:本方法简便易行,可有效地控制黄金菊粉针质量.

    作者:韩茹;张贵君;张春晖;崔萌萌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不同精制工艺对金银花水提液中绿原酸含量的影响

    目的:考察不同工艺精制金银花水提液的效果,优选出金银花的佳精制工艺.方法:采用醇沉、离心-超滤、微滤-超滤、大孔吸附树脂等4种工艺对金银花水提液进行精制,并采用HPLC法测定金银花水提液中绿原酸的含量,对4种工艺进行了定量对比研究.并对4种工艺操作过程进行了比较.结果:金银花水提液经醇沉、离心-超滤、微滤-超滤、大孔吸附树脂工艺处理后,其绿原酸的转移率分别为59.30%、83.07%、80.13%、23.47%;固形物去除率分别为36.59%、40.12%、39.81%、90.07%.结论:离心-超滤工艺精制后绿原酸的转移率高于其他方法,固形物去除率适中,具有简化工艺,缩短操作周期的优点,可作为金银花水提液的佳精制工艺.

    作者:高红宁;金万勤;郭立玮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七味通痹口服液挥发油的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工艺研究

    目的:优选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七味通痹口服液挥发油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包合液中挥发油的利用率为指标,对胶体磨应用于HP-β-CD包合七味通痹口服液挥发油进行研究.结果:优选得佳工艺:七味通痹口服液挥发油与HP-β-CD比例为1:16(mL:g),包合温度为40℃,包合时间为20min.结论:优选的工艺包合率高、简便可行.

    作者:张孝法;曹光环;王正宽;萧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不同性别及去花对穿龙薯蓣中薯蓣皂苷、原薯蓣皂苷和总皂苷含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及去花对薯蓣皂苷和原薯蓣皂苷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比色法,测定不同时期穿龙薯蓣根茎中薯蓣皂苷、原薯蓣皂苷和总皂苷的含量.结果:雌性植株薯蓣皂苷、原薯蓣皂苷和总皂苷的含量显著高于雄性,雌性去花后含量明显降低,与雄性植株接近.结论:三者具有相似的季节积累规律,各发育时期含量变化不大.

    作者:孟祥才;于冬梅;杨国辉;孙晖;王喜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推动传统医药为人类健康作出新贡献——在2009'传统医药国际科技大会上的主旨报告

    编者按:本文是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2009'传统医药国际科技大会上所做的主旨报告.报告概要性地阐述了中国政府对传统医药的继承、研究以及推动中医药发展所取得的经验与建议.全文言简意赅,是新时期中医药现代化科技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我刊在此予以全文刊载,以飨读者.

    作者:王国强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在癌症研究中的应用

    本文综述了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在癌症研究中的应用,探讨了它在评价癌症临床试验、制定卫生政策、评价不良事件、评价依从性、审批药物中的应用,并阐述了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与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的关系.

    作者:刘为民;何丽云;刘保延;訾明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热毒宁注射液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及多成分定量分析

    目的:建立热毒宁注射液HPLC-UV指纹图谱测定方法及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分析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Phenomenex C18(4.6mm×250mm,5μm)色谱柱为分析柱,以甲醇-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指纹图谱检测波长为225nm、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检测波长为237nm、324nm.结果:在同一色谱条件下,采用不同的检测波长,分别进行指纹图谱的测定、多指标成分(栀子苷、绿原酸、咖啡酸、异绿原酸等9个成分)的含量测定;指纹图谱中确定了14个共有峰,10批热毒宁注射液的指纹图谱平均相似度为0.95以上;含量测定结果表明,10批热毒宁注射液中9个成分的含量均一、稳定.结论:通过系统的方法学验证,该方法能够准确、快捷的测定热毒宁注射液的指纹图谱及多成分含量;该方法分别从定性定量的角度全面的反映热毒宁注射液中的主要成分及其变化情况,提高了热毒宁注射液内在质量控制水平.

    作者:毕宇安;王振中;宋爱华;刘涛;付小环;萧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燕窝DNA提取方法研究

    燕窝为宜药宜膳的珍贵药材,其质量与产地和出产环境密切相关.现有的燕窝鉴别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鉴别燕窝与其伪品,但无法确定燕窝的基原和产地等质量问题.DNA分子标记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难题,即从燕窝中得到高质量的DNA以用于后序的PCR和测序.由于燕窝中存在较多内源及外源性污染,其DNA提取技术的难点主要在于摆脱燕窝中的唾液酸糖蛋白干扰和外源性DNA的污染.本文针对燕窝DNA提取方法的优化进行了研究,采用高盐的SDS裂解燕窝样品,氯仿和CTAB去蛋白,低温异丙醇沉淀DNA技术.成功建立了一种简便、高效、稳定的燕窝DNA提取方法.采用本法得到的燕窝DNA可以成功用于燕窝遗传树的建立,而相关燕窝的基原也从而得到了确定.

    作者:林洁茹;周华;赖小平;候雁;冼小敏;陈建南;王培训;周联;董燕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不同产地加工方法的金银花中绿原酸、木犀草苷含量及指纹图谱比较

    目的:测定不同产地加工方法的金银花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含量,并比较指纹图谱的差异.方法:按<中国药典>收载的含量测定方法检测不同产地加工方法的金银花中绿原酸与木犀草苷舍量;并采用HPLC指纹图谱对比加工方法的差异.结果:烤房烘干法加工的金银花绿原酸含量大于3.3%,木犀草苷含量大于0.10%,指纹图谱相似度均能达到0.85以上.结论:烤房烘干法是金银花佳的产地加工方法.

    作者:高晓艳;凌娅;萧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常用分类算法在脑梗死预测中的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常用分类算法对脑梗死的分类预测能力.方法:将反映动脉弹性的6个脉搏波参数加年龄、性别一共8个指标作为每个样本的特征.把样本按3:1随机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两部分.分别利用人工神经网络(ANN)、贝叶斯(Bayes)、决策树(Decision Tree,DT)、K邻近法(k-NN)、支持向量机(SVM)算法构造分类器,使用各分类器对训练集样本进行学习以建立分类预测模型,再用测试集测试各个模型的分类准确度.结果:SVM分类器和DT分类器效果较好,准确率超过80%.结论:以反映血管弹性的脉搏波参数结合性别、年龄作为特征并使用SVM或者DT算法来构建分类预测模型,有一定实用价值.

    作者:郭宙;杨学智;司银楚;朱庆文;牛欣;沙洪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痛宁凝胶的成型工艺研究

    目的:研究痛宁凝胶的成型工艺.方法:以凝胶的外观稠度、流动性、涂展难易程度为考察指标,筛选骨架材料及附加剂的种类与用量;采用HPLC法测定透皮试验中药物延胡索乙素的累积透过量作为指标,筛选透皮吸收促进剂的种类与用量.结果:痛宁凝胶基质配方为卡波姆2%,甘油10%,三乙醇胺2%,pH值在5.40~5.65之间.结论:痛宁凝胶成型工艺简单、性质稳定、透皮吸收较快.

    作者:尚强;李洪晓;于伟;张军;孙树椿;萧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口部症状的中西医比较

    本文以中医45个口部症状为线索,与西医学中相应症状的名称及临床特征进行了比较,发现中医口部症状的特色在于更重视口腔及其分泌物的气味异常以及唇、齿、龈的色泽的改变;其不足之处在于对牙齿形态、结构、数量等异常认识不够,应借鉴西医学中相关内容,并将其纳入到中医口部症状中,以补充和完善中医症状体系.

    作者:郑红;张启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中国黄芪属药用植物DNA条形码(ITS2)鉴定

    中国黄芪属植物种类繁多,具有重要的药用及生物学价值.本文采用了植物DNA条形码候选序列之一的ITS2片段来探讨在黄芪属药用植物中的鉴定能力.结果显示,ITS2基因区通用性强,序列在黄芪属物种问的差异较大,具有明显的Barcoding Gap,能够正确鉴定41个黄芪属植物物种,仅6个物种不能鉴定.此外,ITS2的二级结构也具有一定的系统学及分类学意义.本研究表明ITS2能够作为黄芪属药用植物鉴定的DNA条形码序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高婷;姚辉;马新业;朱英杰;宋经元 刊期: 2010年第02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

主管: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

主办:中国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