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红宁;金万勤;郭立玮
本文以中医45个口部症状为线索,与西医学中相应症状的名称及临床特征进行了比较,发现中医口部症状的特色在于更重视口腔及其分泌物的气味异常以及唇、齿、龈的色泽的改变;其不足之处在于对牙齿形态、结构、数量等异常认识不够,应借鉴西医学中相关内容,并将其纳入到中医口部症状中,以补充和完善中医症状体系.
作者:郑红;张启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本文综述了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在癌症研究中的应用,探讨了它在评价癌症临床试验、制定卫生政策、评价不良事件、评价依从性、审批药物中的应用,并阐述了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与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的关系.
作者:刘为民;何丽云;刘保延;訾明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及去花对薯蓣皂苷和原薯蓣皂苷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比色法,测定不同时期穿龙薯蓣根茎中薯蓣皂苷、原薯蓣皂苷和总皂苷的含量.结果:雌性植株薯蓣皂苷、原薯蓣皂苷和总皂苷的含量显著高于雄性,雌性去花后含量明显降低,与雄性植株接近.结论:三者具有相似的季节积累规律,各发育时期含量变化不大.
作者:孟祥才;于冬梅;杨国辉;孙晖;王喜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优选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七味通痹口服液挥发油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包合液中挥发油的利用率为指标,对胶体磨应用于HP-β-CD包合七味通痹口服液挥发油进行研究.结果:优选得佳工艺:七味通痹口服液挥发油与HP-β-CD比例为1:16(mL:g),包合温度为40℃,包合时间为20min.结论:优选的工艺包合率高、简便可行.
作者:张孝法;曹光环;王正宽;萧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确定复方芪红颗粒的佳提取工艺条件并验证其对促血管新生的作用.方法:以黄芪甲苷、红景天苷的含量作为提取工艺的考察指标,采用L9(34)正交设计优选提取工艺;通过CAM研究,考察复方芪红颗粒对血管新生治疗的作用.结果: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2h,加12倍量的水,提取2次;BXW组CAM上血管数比生理盐水组明显增加.结论:该提取工艺稳定、可行,且BXW能促进CAM的血管生成.
作者:虞伟;汤秀珍;路钧镧;沈平孃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建立热毒宁注射液HPLC-UV指纹图谱测定方法及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分析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Phenomenex C18(4.6mm×250mm,5μm)色谱柱为分析柱,以甲醇-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指纹图谱检测波长为225nm、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检测波长为237nm、324nm.结果:在同一色谱条件下,采用不同的检测波长,分别进行指纹图谱的测定、多指标成分(栀子苷、绿原酸、咖啡酸、异绿原酸等9个成分)的含量测定;指纹图谱中确定了14个共有峰,10批热毒宁注射液的指纹图谱平均相似度为0.95以上;含量测定结果表明,10批热毒宁注射液中9个成分的含量均一、稳定.结论:通过系统的方法学验证,该方法能够准确、快捷的测定热毒宁注射液的指纹图谱及多成分含量;该方法分别从定性定量的角度全面的反映热毒宁注射液中的主要成分及其变化情况,提高了热毒宁注射液内在质量控制水平.
作者:毕宇安;王振中;宋爱华;刘涛;付小环;萧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中国黄芪属植物种类繁多,具有重要的药用及生物学价值.本文采用了植物DNA条形码候选序列之一的ITS2片段来探讨在黄芪属药用植物中的鉴定能力.结果显示,ITS2基因区通用性强,序列在黄芪属物种问的差异较大,具有明显的Barcoding Gap,能够正确鉴定41个黄芪属植物物种,仅6个物种不能鉴定.此外,ITS2的二级结构也具有一定的系统学及分类学意义.本研究表明ITS2能够作为黄芪属药用植物鉴定的DNA条形码序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高婷;姚辉;马新业;朱英杰;宋经元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考察胶体磨法包合丹皮酚及包合物的稳定性.方法:采用胶体磨法、气相色谱法,以丹皮酚含量为考察指标,对丹皮酚β-环糊精包合物进行强光照射、高温和高湿试验.结果:在光、热、湿等因素影响下,包合物中丹皮酚含量没有明显变化,而单纯丹皮酚混合物的含量明显下降.结论:丹皮酚β-环糊精包合物具有较好的抗光照性、热稳定性和湿稳定性,其稳定性明显优于单纯丹皮酚混合物.
作者:王正宽;王振中;徐连明;邓彬;万琴;萧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建立桂枝茯芩胶囊(精制)的指纹图谱.方法:以Alltima C18(4.6mm×250mm,5μm)色谱柱为分析柱,以含0.1%磷酸及5%乙腈的水溶液为流动相A,以含0.1%磷酸及50%乙腈的水溶液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洗脱流速为1mL·min-1,检测波长为230nm.结果:在该指纹图谱测定条件下,所测得的桂枝茯苓胶囊指纹图谱能较全面地反映处方中主要药味的主要有效成分.结论: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桂枝茯苓胶囊(精制)指纹图谱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均较好,能够较全面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作者:孙永成;窦霞;尚强;沈莉;毕宇安;萧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生物转化已在中药的发酵炮制、中药代谢、有效成分结构修饰与合成中得到了应用.我们以中药甾体皂苷为研究对象,系统进行甾体皂苷的糖基选择性水解、糖基化以及皂苷元的结构修饰,寻找一些特异性微生物和酶,探讨生物转化进行甾体皂苷结构修饰的规律性.这些深入研究可以为确定中药有效成分的活性中心、进行定向结构修饰、构建具有结构多样性的聚焦化合物库、进行新药开发目标化合物的产业化制备奠定良好的基础,也可为本草物质资源库和本草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有价值的策略和方法.
作者:马百平;冯冰;黄鸿志;从玉文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本文在多属性决策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综合主观与客观权重方法及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主客观结合的多属性综合评价方法,并根据所建立的方法,结合科研管理绩效评价实例进行了分析与说明,为中医院校科研管理提供了绩效评价的方法和手段.
作者:孙继佳;陆奕宇;苏式兵 刊期: 2010年第02期
近红外光谱技术是近年来蓬勃发展的新兴检测技术.本文较系统地介绍了近红外模式识别建模过程中常用的光谱预处理和波长选择方法、建模方法,详细介绍了近红外模式识别技术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情况,并对此提出了一些观点和展望.
作者:吴功煌;史新元;乔延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建立注射用黄金菊(冻干)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处方中4种药效组分;并用RP-HPLC法对制剂中的4种药效组分进行定量分析.色谱柱:Agela Venusil HPLC Clumns(4.6mm×250mm,5μm);流动相:乙腈-0.6%磷酸水(12:88~30:70);检测波长:340nm.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阴性无干扰.黄芩苷在1.652~9.912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59%;绿原酸在0.1096~0.6576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99.39%;荭草苷在0.1944~1.164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13%;牡荆苷在0.0472~0.2832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19%.结论:本方法简便易行,可有效地控制黄金菊粉针质量.
作者:韩茹;张贵君;张春晖;崔萌萌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本文主要从古籍文献对灸法的应用以及对灸法、灸量、灸位、灸材、灸烟、灸程标准的论述,全面分析灸法、灸量、灸位、灸材、灸烟、灸程对疗效的影响,阐述进行灸法标准化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我国针灸标准制定、修订的现状进行了回顾,然后就关于灸法标准化体系建设的思考;灸法标准化建设步骤的思考;灸法国际标准建设的思考;针灸标准化人才培养的思考进行了论述.旨在引起临床医务工作者和科研人员重视灸法标准化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为灸法的客观化和标准化研究提供临床和实验依据,促使灸法向更客观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方向发展.
作者:常小荣;严洁;易受乡;岳增辉;林亚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测定不同产地加工方法的金银花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含量,并比较指纹图谱的差异.方法:按<中国药典>收载的含量测定方法检测不同产地加工方法的金银花中绿原酸与木犀草苷舍量;并采用HPLC指纹图谱对比加工方法的差异.结果:烤房烘干法加工的金银花绿原酸含量大于3.3%,木犀草苷含量大于0.10%,指纹图谱相似度均能达到0.85以上.结论:烤房烘干法是金银花佳的产地加工方法.
作者:高晓艳;凌娅;萧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在中药研究回归整体性、组学学科快速发展和多靶点药物开发的推动下,以中医药整体现为出发点的本草物质组相关理论和方法将促进中医药研发模式的变革.本文针对本草物质组概念产生的背景和挑战,提出其基本研究路径以及学说体系构想.
作者:李海燕;郭桢;张继稳;顾景凯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本文从药效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方面,综述了中西药物联合用药的相互作用,为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作者:彭博;李建荣;贺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采用偏小二乘和相似度分析等,探讨中医临床信息的提取和证候的数学模型.以肝炎后肝硬化为研究对象,利用相似度分析方法对临床表征信息(症状)、生物学指标和证候进行相似性分析;将逐步回归与偏小二乘法相结合,在逐步回归方法筛选各证侯相关指标的基础上,采用偏小二乘法建立的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证候判识模型,通过Leave-One-Out法完成建模和预测.相似度分析方法所得证候与临床信息间的相似关系与临床实际基本相符,该技术可简化临床指标数量,为寻找中医证候特征提供简捷、可靠的方法;偏小二乘法提高中医临床生物信息的利用度,并有较高的预测准确率,在中医证候建模的研究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苏越;苏式兵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施肥对川党参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进行田间试验,田间统计产量,HPLC测定党参炔苷含量、UV测定党参多糖含量.结果:在单因素试验中,有机肥以5900kg~7900kg/667m2、尿素28.5kg/667m2、磷肥36kg/~47.5kg/667m2、钾肥21kg~28.5kg/667m2,川党参药材产量高;正交试验以处理组合,氮肥24kg/667m2、磷肥40kg/667m2、钾肥16kg/667m2、栽培密度55560株/667m2产量高,方差分析表明,氮肥、磷肥、钾肥、氮磷互作、氮钾互作及磷钾互作对川党参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党参炔苷、党参多糖在施肥水平处理中差异不显著,磷肥能显著提高党参炔苷含量.结论:不同种类肥料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合理的配合施肥能提高川党参的产量和质量.
作者:彭锐;马鹏;孙年喜;李隆云 刊期: 2010年第02期
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是成都天地网信息有限公司,为推动我国中药农业、工业及商贸业可持续发展,于2006年6月建立的门户网站,其总部位于四川成都,在全国各大药材集贸市场设有13家分支机构和300多家产地药材信息站点.
作者:成都天地网信息有限公司 刊期: 201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