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菁;王春;李万华;张泓
目的 了解HIV/AIDS患者伴梅毒感染在不同CD4 T淋巴细胞水平下用苄星青霉素和头孢曲松治疗后的效果和血清学变化过程.方法 共104例患者分为3组,其中64例为HIV/AIDS伴梅毒感染者,根据CD4 T淋巴细胞计数的不同,分为A、B2组,每组均为32例,CD4 T淋巴细胞计数在200 cells/μL以上为A组,200 cells/μL以下为B组.对3组患者均给予苄星青霉素治疗,根据快速血浆反应素(RPR)效价变化情况再给予头孢曲松治疗.结果 3组转阴率相比,X2=3.810,P=0.149>0.05,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从临床实际情况来看,对照组的转阴率优于A组,A组的转阴率优于B组.3组的显效率相比,X2=10.283,P = 0.006<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合临床,提示对照组的显效率优于A组,A组的显效率优于B组.结论 无论是免疫功能正常还是免疫功能异常者在相同疗程和剂量下用3周240万u苄星青霉素治疗RPR的转阴率无统计学意义,但显效率有统计学意义.转阴率的高低与CD4 T淋巴细胞计数和药物使用情况及疗程相关.HIV/AIDS患者感染梅毒螺旋体后,应该使用苄星青霉素和头孢曲松进行多个疗程的治疗.
作者:胥建中;李继科;周晓飞;陈萍;辜格嘉;万彬;陈敏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国内主要地区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国内主要地区14所教学医院(12所综合性医院、2所儿童医院)临床分离菌采用K-B法按统一方案进行细菌药敏试验.按CLSI 2010年版判断结果.结果 2010年1-12月收集各医院临床分离菌共47850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3568株,占28.4%,革兰阴性菌34282株,占71.6%.金葡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中甲氧西林耐药株平均为51.7%和71.6%.葡萄球菌属中甲氧西林耐药株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其他测试药的耐药率显著高于甲氧西林敏感株,MRSA中分别有73.9%,63.2%的菌株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磷霉素呈现敏感;MRCVS中分别有87.8%、68.7%的菌株对利福平、磷毒素敏感.未发现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耐药株,但首次出现少数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利奈唑胺中介株,主要为溶血葡萄球菌.肠球菌属中粪肠球菌对呋喃妥因、磷霉素、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低于屎肠球菌,两者中均有少数万古霉素耐药株,根据表型推测多数为VanA型耐药.肺炎链球菌非脑膜炎株成人组中PSSP较2009年略有降低,PRSP的检出率有所上升.部分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肺炎克雷伯菌和产酸克雷伯菌)中产ESBLs株分别平均为56.2%和43.6%.肠杆菌科细菌中产ESBLs株对所测试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比非产ESBLs株高.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高度敏感,总耐药率<6%.不动杆菌属(鲍曼不动杆菌占86.8%)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57.1%和58.3%.与2009年相比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中的泛耐药株数显著增多.结论 细菌耐药性仍呈增长趋势,对临床构成严重威胁.加强感染控制措施是当务之急.
作者:朱德妹;汪复;胡付品;蒋晓飞;倪语星;孙景勇;徐英春;张小江;胡云健;艾效曼;俞云松;杨青;孙自镛;陈中举;贾蓓;黄文祥;卓超;苏丹虹;魏莲花;吴玲;张朝霞;季萍;王传清;王爱敏;张泓;孔菁;徐元宏;沈继录;单斌;杜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具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不良反应低、组织渗透性好、口服生物利用度高以及给药间隔长、给药方便特征,为治疗呼吸道感染及尿路感染等感染性疾病的常用抗菌药物.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结构特点是在喹诺酮母核的6位均含有氟.
作者:曹国英;张菁;施耀国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在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诊断价值.方法 我院2009年1-12月对怀疑有真菌感染的147例患儿,应用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检测其血浆(1,3)-β-D葡聚糖的含量,比较IFI组与非IFI组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应用ROC曲线确定佳临界值.结果 147例患儿中IFI组32例,非IFI组115例;IFI组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明显高于非IFI组(P<0.01);血浆(1,3)-β-D葡聚糖试验阳性率(32.7%)高于真菌培养法(5.9%)(X2=14.85,P<0.01);血浆(1,3)-β-D葡聚糖试验检测IFI组的ROC曲线下面积0.863,大于真菌培养法;使用佳临界值16.7pg/ml-诊断IFI的灵敏度(84.4%)和特异度(81.7%)高.结论 血浆(1,3)-β-D葡聚糖试验可用于临床诊断IFI,应结合其他微生物诊断方法,才能获得及时准确的诊断,从而提高IFI的治愈率,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孔菁;王春;李万华;张泓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广东省东莞市太平人民医院2009年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抗菌药物药敏试验,采用CLSI 2009年版判断标准,数据分析采用WHONET 5.4软件.结果 临床分离的1331株细菌中,革兰阴性菌占70.8% (943/1331),革兰阳性菌占29.2 % (388/1331).金葡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分别为152株和123株,其中MRSA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27.6%和80.5l,未检出糖肽类抗生素耐药的革兰阳性球菌.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高度敏感,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分别为47.4 % (154/325)和38.5% (74/192).检出1株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阴沟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均低于20 %.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均低于10%,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左氧氟沙星和米诺环素的耐药率较低.结论 2009年该院临床分离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所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高度敏感,但已检出1株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阴沟肠杆菌.开展细菌耐药监测,对指导本单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明;周湧;吴润转;郭文婷;邹裕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乙型肝炎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呈全球性分布,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病地区.目前根据HBV的进化变异程度可分为9种基因型,不同基因型的流行病学、自然史以及与抗病毒治疗效果间的关系均有其特征性,HBV基因分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因此,HBV基因型的研究已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研究HBV的热点问题[1-3].
作者:周慧;周庭权;黄文祥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本研究对上海地区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病原菌和临床结局进行前瞻性研究,探讨上海地区HAP的临床特点、易患因素、病原菌的耐药状况及对临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收集2007年11月-2009年12月上海市7所大型综合性医院住院并确诊为HAP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微生物学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本组共收集HAP 204例,患者平均年龄(68±17)岁,70岁以上患者占58.3%.患者的基础疾病有脑血管疾病、合并糖尿病、腹腔手术后等.20.6%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死率15.7%.心率增快、动脉血pH值下降、低氧、高血糖、血清尿素氮增高及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与患者存活率降低相关.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占64.9 %,MRSA检出率为65.4纬,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的MRSA.结论 高龄、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是HAP易患因素,并发感染性休克者预后差;常见HAP病原菌包括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金葡菌,MRSA约占65.4%.
作者:李宁;程齐俭;韩立中;李敏;黄绍光;倪语星;奚峰;郭雪君;周新;沈策;周龙女;张伯膺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卡泊芬净治疗侵袭性真菌病(IFD)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北京安贞医院呼吸科、急诊科和外科ICU接受卡泊芬净治疗的IFD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2005年5月-2009年12月共35例接受卡泊芬净治疗患者.其中,确诊20例,包括念珠菌血症18例(白念珠菌10例,近平滑念珠菌3例,光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各2例,克柔念珠菌1例)、肺IFD 2例(光滑念珠菌和曲霉各1例);拟诊肺IFD 5例;疑似肺 IFD 10例.基础疾病为心血管手术后20例,骨科与普外科手术后各2例,产科手术后1例,间质性肺疾病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例,肺癌化疗后2例,成人Still's病1例.卡泊芬净疗程为(19.8±11.3)d,1例于用药当天死于心脏骤停疗效无法判断,34例可评估患者中,痊愈16例(16/34,47.1 %),显效9例(9/34,26.5%),总有效率73.6% (25/34),进步5例,无效4例.终死亡13例(13/35,病死率37.1%).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与卡泊芬净有关的不良反应.结论 卡泊芬净是治疗ICU中IFD的有效、安全药物,值得进一步临床验证.
作者:朱光发;刘双;张蔚;杨京华;米玉红;张京岚;张向峰;刘泽英;陆艳辉;张颖;宗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过去的30年中,侵袭性曲霉病的病例报道逐渐增多.尽管中枢神经系统(CNS)曲霉感染并不常见,但临床进展迅速,预后极差.由于组织活检病理检查较难实施,因此诊断常依靠临床判断.本文通过我院诊断的1例CNS曲霉病,结合文献报道对该病进行回顾复习.
作者:黄欢;张柯基;何双军;徐欣晖;周巍;陈怡;吕利雄;朱长清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以指导临床抗感染治疗.方法 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数据统计采用WHONET 5.4统计软件处理.结果 238株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来源于痰标本167株(占70.2%),尿液标本25株(占10.5%),分泌物12株(占5.0%).科室分布主要见于神经外科46株(占19.3%),呼吸内科31株(占13.0%),ICU 23株(占9.7%).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对氨曲南耐药率高,达79.7%;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低,为27.0%;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41.6%和48.8%;其余抗菌药物中,除米诺环素(29.0%)外,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头孢哌酮、环丙沙星、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均在50%以上.238株鲍曼不动杆菌中发现23株为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占9.7%.结论 该院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离自痰液标本,以神经外科、呼吸内科以及ICU为主,耐药性严重,并且存在泛耐药菌株.
作者:王友梅;沈继录;徐元宏;王中新;黄颖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3种实验室常用念珠菌体外药敏试验方法在测定氟康唑和伏立康唑对念珠菌的体外活性上的可靠性及实用性.方法 应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微量肉汤稀释法(NCCLS M27-A2),NCCLS念珠菌纸片扩散法(M44-A),丹麦ROSCO纸片扩散法、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TBFUNGUS3药敏试验板条法检测氟康唑和伏立康唑对85株临床分离念珠菌及2株质控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采用SPSS 13.0软件分析结果,比较3种实验室常用药敏试验方法与NCCLS M27-A2微量肉汤稀释法的相关性.结果 3种体外药敏试验方法所得结果分别与M27-A2肉汤微量稀释法进行比较,氟康唑药敏试验结果比对,NCCLS M44-A纸片扩散法一致率为83.5%,ROSCO纸片扩散法一致率为76.4%,ATB FUNGUS 3药敏试验板条法一致率为72.9%;伏立康唑药敏试验结果比对,3种药敏试验方法一致率均为85.9%.结论 在检测氟康唑和伏立康唑对常见念珠菌体外抗菌活性的3种方法所得结果与肉汤稀释法存在一定的差异.对部分菌株(尤其是剂量依赖敏感株)需要进一步应用M27-A2肉汤微量稀释法确定其MIC值.各种体外药敏试验结果与临床体内疗效还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刘锦燕;项明洁;张华;陈华;倪语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核因子(NF)-kB抑制剂对小鼠感染肺炎衣原体后致炎及抗炎细胞因子表达的调节效应,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采用TLR4基因缺失(C3H/HeJ)雄性小鼠9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肺炎衣原体感染组和肺炎衣原体感染加NF-kB抑制剂干预组,正常组鼻内接种二磷酸蔗糖(2sp)缓冲液,感染组鼻内接种肺炎衣原体约4.0×10(6)IFU /mL,干预组即在感染肺炎衣原体后腹腔注射NF-kB抑制剂二硫氨基甲酸酞吡咯烷(PDTC)50 mg/kg,并分别在接种后第1、4、7、14和21天处死小鼠,取肺脏组织分别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NF-kB蛋白的表达,用ELISA法检测肺组织中TNF-α、IL-10的表达,同时观察各组中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小鼠感染肺炎衣原体后NF-kB蛋白的表达与正常组比较迅速升高,第4天达高峰(12.44±1.42)pg/mg,第14天时表达下降(5.61±0.81)pg/mg.同时肺组织中TNF-α、IL-10的表达水平在各时间点均高于正常组.在NF-kB抑制剂干预组,肺组织NF-kB蛋白表达与感染组比较明显减弱,同时TNF-α、IL-10的表达水平在各时间点均低于感染组.结论 NF-kB能活化小鼠感染肺炎衣原体的炎症反应,其特异性NF-kB抑制剂能有效拮抗NF-kB活性,抑制炎性介质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
作者:施毅;董静;印洁;申萍;朱美英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莫西沙星序贯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住院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86例CAP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莫西沙星序贯组(序贯组)和莫西沙星静脉滴注组(对照组),序贯组(86例)在治疗当天开始给予莫西沙星注射液400 mg/d静脉滴注,每日1次,3~5d后改为口服莫西沙星片剂400 mg/d,总疗程7~14 d;对照组(88例)给予莫西沙星注射液400 mg/d静脉滴注,每日1次,总疗程7~14 d.结果 经剔除部分患者后,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两组安全性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临床疗效:序贯组有效率87.2%,对照组有效率89.8%.细菌学疗效比较:治疗后序贯组细菌清除率为92.1%,对照组细菌清除率为95.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莫西沙星对住院CAP患者疗效可靠,安全性好.序贯治疗组与全程静脉滴注相仿,对于可以口服的患者可以替代全程静脉滴注作为住院CAP患者的治疗方案.
作者:徐平;宋卫东;皮佳俐;刘媛媛;杨虹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分离自临床标本的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产气肠杆菌的耐药机制.方法 对临床分离到非重复的16株厄他培南耐药,及亚胺培南耐药或敏感性减低的产气肠杆菌采用改良Hodge试验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KPC酶及其KPC酶基因,并采用转移接合试验对KPC酶基因阳性的菌株进行转移接合.结果 对16株产气肠杆菌的改良Hodge试验和KPC-2酶基因扩增试验结果均呈阳性,阳性菌株均可发生转移接合.结论 16株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产气肠杆菌的主要耐药机制是产KPC-2碳青霉烯酶.此KPC-2基因可以通过质粒介导水平传播.临床医学工作者应予以高度重视,预防和控制此类菌株的播散.
作者:刘瑛;费奇力;俞静;沈立松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2009年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检测临床分离菌对各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参照CLSI 2009年版标准判定药敏试验结果,并用WHONET 5.4软件统计分析.结果 全年共检出细菌245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113株,占45.3%,革兰阴性菌1343株,占54.7%.MRSA和MRCNS分别占金葡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的33.0% (66/200)和64.6% (286/396),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菌株的检出率分别为57.1%和35.7%,各种肠杆菌科细菌均对亚胺培南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的耐药率分别为9.6%和3.0%;未发现泛耐药菌株.结论 定期进行细菌耐药性监测有助于了解该院细菌耐药性变迁,为临床经验用药提供依据.
作者:张丽;张丽华;张小兵 刊期: 201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