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细菌生物被膜及其相关感染的研究进展

彭青;钱元恕

关键词:细菌生物被膜, 细菌生物被膜相关感染, 耐药机制
摘要:细菌生物被膜(bacterial biofilm,BBF)是细菌为适应自然环境,在生长过程中附着于固体表面而形成的特殊存在形式,是由多细菌组成的膜状结构,而并非单一细菌的膜成分.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相关文献
  • 产深红色素粘质沙雷菌致手外伤感染1例

    患者男,22岁.2002年11月因右手机器压伤致手腕多处挫裂伤,肌键,指骨外露,软组织广泛严重挫伤淤黑1 h后住入我院手外科.体检:体温36.8℃,指温偏低,各指末梢感觉减退,活动受限.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12.7×109/L,N 0.57,L 0.36,M 0.07,血红蛋白137 g/L,血小板计数207×109/L.

    作者:华建江;吴雄君;韩杰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艾滋病相关消耗综合征1例

    艾滋病相关消耗综合征(AIDS-associated WastingSynd-rome,AWS)是常见的艾滋病相关的临床综合征,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国外研究表明重组人生长激素(recombinant human growth hormone,rHGH)对AWS有较好的疗效.我院应用rHGH治疗1例艾滋病AWS患者,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作者:董婕;孙洪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100例剖宫产术后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

    剖宫产术后预防性抗生素的应用,已为大家所接受.近年来,为降低医院感染率,减少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主张短程用药[1],据此,我们就目前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青霉素和甲硝唑的使用持续时间进行研究,试图探索一种应用方便,安全有效的剖宫产术后预防性抗菌药物的用药方案.

    作者:汤艳秋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留置导尿致泌尿系感染的常见菌群及其药敏分析

    目的:了解留置导尿致泌尿系感染的常见菌群及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以采取易行实用的预防对策,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对从2000年5月-2003年5月因留置导尿致泌尿系感染而分离出的193株病原菌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分离出193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118株(61.1%),革兰阳性球菌49株(25.3%),真菌26株(13.5%).主要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35.8%)、白念珠菌(10.9%)、粪肠球菌(9.3%)、肺炎克雷伯菌(8.3%)、铜绿假单胞菌(5.7%)和表皮葡萄球菌(5.7%).药敏试验结果提示除真菌外的大多数病原菌出现多重耐药性.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派酮-舒巴坦、头孢西丁和阿米卡星较为敏感.革兰阳性球菌对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高度敏感.16株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产酶率23.2%.结论:留置导尿致泌尿系感染的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常见,其次为白念珠菌、粪肠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合理使用各种侵袭性诊疗技术及抗生素对有效控制泌尿系感染和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尤为重要.

    作者:韩志伟;蒋维国;廖常贵;叶会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耐多药结核病的研究进展

    耐多药结核病(MDR-TB)是指至少对异烟肼(INH)及利福平(RIF)同时耐药的结核病[1],是由于不合理化疗造成的[2].MDR-TB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但如采取恰当的治疗措施,治愈率仍可达到90%[3].

    作者:赵凤芹;王江滨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大肠埃希菌和白念珠菌混合感染小鼠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功能的研究

    目的:研究大肠埃希菌和白念珠菌混合感染小鼠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功能.方法:建立大肠埃希菌和白念珠菌单独及混合感染小鼠模型,以多粘菌素B拮抗内毒素活性,分离各组小鼠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检测中性粒细胞黏附功能、吞噬功能和巨噬细胞杀菌功能,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巨噬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大肠埃希菌和白念珠菌混合感染组小鼠中性粒细胞黏附率较各自单独感染组明显升高(P<0.05),而吞噬率较各自单独感染组明显降低(P<0.05),大肠埃希菌和白念珠菌混合感染组小鼠巨噬细胞杀菌率较各自单独感染组明显降低(P<0.05),分泌TNFα水平较各自单独感染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大肠埃希菌和白念珠菌混合感染小鼠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清除细菌能力低下,巨噬细胞分泌过量TNFα可削弱机体抵抗力.

    作者:张玉昆;唐英春;张扣兴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甲磺酸加替沙星片健康人连续给药药代动力学

    目的:研究健康人口服甲磺酸加替沙星片连续给药后药代动力学,为该药Ⅱ期临床试验提供依据.方法:8名受试者服用甲磺酸加替沙星片200 mg,每日1次,连续7 d.以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其血清、尿药物浓度.结果:受试者口服甲磺酸加替沙星片后,人体耐受良好,体内过程符合二室开放模型.第1天和第7天的血药浓度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1.22 h和1.35 h,高峰血药浓度(Cmax)分别为1.94 mg/L和2.02 mg/L,血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6.48 h和7.89 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分别为20.54 mg·h/L和19.81 mg·h/L,给药后24 h内尿药累积回收率为59.86%.结论:甲磺酸加替沙星片具有良好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每日200 mg 1~2次口服可用于治疗敏感菌感染.

    作者:蔡素芳;杨鸿;肖永红;余泽波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左氧氟沙星序贯疗法治疗细菌性感染214例的临床评价

    目的:评价左氧氟沙星序贯疗法治疗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和尿路感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以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继以口服为治疗组用药,以头孢曲松静脉滴注继以头孢克肟口服为对照组用药,对两者治疗下呼吸道和尿路感染病例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随机对照观察.两种药物的给药方案分别为左氧氟沙星注射液300 mg静脉滴注2次/d,用药3~5 d后,改片剂300 mg口服,2次/d,总疗程10~14 d;头孢曲松2 g静脉滴注,1次/d,3~5 d后,改头孢克肟200 mg,2次/d,总疗程10~14 d.结果:本研究共入选214例患者,可评价患者192例,治疗组92例,对照组10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3.5%(86/92)和95.0%(95/100),痊愈率分别为77.2%(71/92)和82.0%(82/100);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3.0%(53/57)和97.1%(66/68).上述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6.0%(17/106)和4.6%(5/108),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2);前者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失眠等中枢神经系统反应以及恶心等消化道反应,后者主要为消化道反应;两组的不良反应均轻微,呈一过性.实验室检查异常发生率治疗组为12.3%(13/106),对照组为13.0%(14/108),主要为血清氨基转移酶升高,两组相仿.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序贯继以口服治疗下呼吸道和尿路感染的疗效良好,与头孢曲松静脉滴注序贯继以头孢克肟口服相仿,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虽高于对照组,但程度轻微,呈一过性,患者可耐受.

    作者:李光辉;张婴元;陈楠;周新;修清玉;沈爱娣;吴培澄;汪复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及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方法:收集2000年1月-2002年12月我院细菌室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采用琼脂扩散法作敏感试验.结果:2000年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20.6%(32/155),2001年为39.0%(48/123),2002年为41.3%(95/230).痰标本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多见,占69.1%(121/175),其次为尿液、伤口分泌物等.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布在外科监护病房,占35.6%(51/143),其次为呼吸监护病房(33.5%)、外科(12.5%)和呼吸科(6.25%)等.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对氨曲南、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庆大霉素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逐年升高.外科监护病房和呼吸监护病房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逐年增加,并对多种抗菌药耐药,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陈亚红;姚婉贞;刘振英;赵鸣武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产质粒介导AmpC酶细菌的耐药性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了解产质粒介导AmpC β内酰胺酶革兰阴性菌耐药性及分子流行病学情况.方法:收集40株产质粒介导AmpC酶革兰阴性菌,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检测耐药性;肠杆菌科基因组内重复一致序列-聚合酶链反应(ERIC-PCR)进行克隆株的DNA分型,确定同源性.结果:40株产质粒AmpC酶菌株对第一代头孢菌素类、头霉素类明显耐药,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单环菌素、氟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对第四代头孢菌素及碳青霉烯类均较敏感.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各17株,ERIC-PCR图谱可以分为28个不同克隆.结论:40株产质粒介导AmpC酶的革兰阴性菌呈多克隆模式,第四代头孢菌素和碳青霉烯类药物可作为治疗产质粒介导的AmpC酶细菌感染的有效药物.

    作者:宋玮;唐英春;陆坚;朱家馨;黄静;张永标;谈淑卿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表皮葡萄球菌纤维蛋白原结合基因分布的研究

    目的:研究不同来源的表皮葡萄球菌(表葡菌)以及其他葡萄球菌中纤维蛋白原结合基因(fbe基因)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表葡菌临床分离株或健康人群寄植株以及其他类型葡萄球菌的fbe基因,并对fbe全基因序列进行了测序.结果:临床分离的表葡菌中fbe基因阳性率达到84.2%,健康人群来源的表葡菌中fbe基因阳性率达92.6%,而其他类型葡萄球菌中均未扩增出fbe基因;表葡菌337#fbe基因全长序列为3 457 bp,与国外文献报道对比有95%同源性.结论:fbe基因在表葡菌中广泛存在,fbe全基因序列与国外报道的结果相似.

    作者:赵旭;朱德妹;张婴元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医院感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

    目的:探讨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医院感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以便有效地控制感染.方法:对80例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医院感染肺炎进行研究,32例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医院感染肺炎作为观察组,48例非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医院感染肺炎作为对照组.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对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医院感染肺炎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住院时间大于20d、入住重症监护病房、侵袭性操作以及先前第三代头孢菌素的应用是引起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医院感染肺炎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无菌操作和缩短住院天数是防止产ESBLs细菌医院感染肺炎流行的重要措施.

    作者:叶枫;钟淑卿;张天托;钟南山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北京儿童医院1998-2002年临床分离菌种类分布和耐药性监测

    目的:了解北京儿童医院临床分离菌种类分布及对抗生素耐药性变化.方法:对1998-2002年我院住院患儿所有分离菌株进行分析,药敏试验使用纸片扩散法和MicroScan微生物分析仪检测,按照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2001的标准进行.结果:革兰阳性菌感染呈上升趋势,其中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和肠球菌为主,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74.6%~87.3%;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降至7.3%,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高度耐氨基糖苷类的(HLAR)分别为79.6%、63.9%;革兰阴性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耐药率高,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在40.7%~49.5%间;肺炎克雷伯菌在56.6%~78.1%间.结论:目前儿童细菌感染以革兰阳性菌居多,CNS和肠球菌属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ESBLs检出率高于成人.监测细菌耐药性变化对于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非常重要.

    作者:董方;张美和;甄景慧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美罗培南在儿童严重感染时的应用

    目的:评价美罗培南治疗儿童严重感染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多中心无选择性调查(填表)的方法,病例主要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共83例.应用美罗培南治疗102例次,剂量50 mg/kg,分2~4次给药,有1例移植后患儿疗程23 d,其余疗程<12 d.结果:美罗培南治疗儿童严重感染的有效率76.1%(70/92),在合并败血症9例中,4例有效(4/9),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1×109/L以下者,有效率超过72%.不良反应发生率4.9%.结论:美罗培南治疗儿童严重感染疗效明显而且安全性好.

    作者:陈玉梅;竺晓凡;邹尧;张丽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结核分枝杆菌乙胺丁醇耐药的分子机制及其快速鉴定

    目的:了解结核分枝杆菌乙胺丁醇(EMB)耐药的临床分离株embB基因突变的情况,并探索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EMB耐药性的实验方法.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技术和PCR扩增产物测序方法,分析结核分枝杆菌EMB耐药和敏感各30株的embB基因.结果:以结核分枝杆菌H37RV标准株为对照,发现30株EMB耐药株中有11株(36.7%)embB基因扩增产物SSCP泳动异常,部分耐药菌株测序分析证实为306位密码子突变;而30株敏感株的embB基因扩增产物SSCP泳动均无异常.结论:embB基因突变是结核分枝杆菌EMB耐药的重要机制之一;PCR-SSCP技术可能成为一种检测结核分枝杆菌EMB耐药性的准确和快速的实验方法.

    作者:沈跃飞;吴为群;张扣兴;严英硕;谢灿茂;容中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头孢地尼和头孢克洛对523株呼吸道分离菌体外抗菌活性比较

    目的:研究头孢地尼和头孢克洛对呼吸道常见分离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头孢地尼和头孢克洛对523株临床分离株的低抑菌浓度(MIC),Etest法测定青霉素对肺炎球菌的MIC,用Nitrocefin测试细菌的β内酰胺酶,用纸片确证法检测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用WHONET5分析试验结果.结果:523株临床分离株对头孢地尼的敏感率范围为91.3%~100.0%,MIC50和MIC90范围分别为0.032~0.25 mg/L和0.064~1 mg/L,对头孢克洛的敏感率范围为82.6%~100.0%,MIC50和MIC90范围分别为0.25~4 mg/L和1~16 mg/L.此外,30株青霉素中度敏感肺炎链球菌(PISP)对头孢地尼和头孢克洛的敏感率分别为66.7%和46.7%.产ESBLs的54株大肠埃希菌和51株肺炎克雷伯菌及8株青霉素耐药的肺炎链球菌(PRSP)对这2种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均为100%.结论:对青霉素敏感的肺炎链球菌、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β溶血链球菌,非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头孢地尼比头孢克洛有较高的抗菌活性和较低的MIC值.对PISP头孢地尼比头孢克洛有较好的抗菌活性,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及PRSP,对两者均耐药.

    作者:徐英春;刘勇;王辉;谢秀丽;王澎;孙继梅;李娜;张悦贤;原英;陈民钧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细菌生物被膜及其相关感染的研究进展

    细菌生物被膜(bacterial biofilm,BBF)是细菌为适应自然环境,在生长过程中附着于固体表面而形成的特殊存在形式,是由多细菌组成的膜状结构,而并非单一细菌的膜成分.

    作者:彭青;钱元恕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对夫西地酸的体外敏感性分析

    目的:了解夫西地酸(FA)对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MRS)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用纸片琼脂扩散(K-B法)试验检测FA对MRS的体外抗菌活性,并与其他常用抗生素比较.结果:筛选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57株,占71.3%;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59株,占71.1%.共入选MRS 116株,本组中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敏感性下降的菌株.MRSA和MRCNS对FA的耐药率分别为1.7%和3.3%,略高于万古霉素,明显低于其他常用的抗生素(14%~100%).结论:FA对MRS有较高的体外抗菌活性.

    作者:倪语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静脉注射伊曲康唑防治兔侵袭性曲霉病的初步研究

    目的:评价静脉滴注伊曲康唑防治兔侵袭性曲霉病的价值.方法:建立免疫抑制兔侵袭性曲霉病(IA)模型,动物接种烟曲霉孢子后(治疗实验)或前(预防实验)静脉滴注伊曲康唑(15 mg·kg-1·d-1)进行治疗或预防,以两性霉素B(1 mg·kg-1·d-1)和氟康唑(20 mg·kg-1·d-1)为对照,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连续采集的兔血清标本中的半乳甘露聚糖(GM),结合累积病死率、动物组织真菌负荷量对治疗和预防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与未治疗对照组相比,静脉滴注伊曲康唑组和两性霉素B组均能降低血清GM含量和组织真菌负荷量,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氟康唑组元显著降低血清GM含量和动物组织真菌负荷量.预防性静脉滴注伊曲康唑组其血清GM含量和组织真菌负荷量比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静脉滴注伊曲康唑有显著防治兔IA的作用.

    作者:王莉;郝飞;钟白玉;邓军;王鲁;叶庆佾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心脏外科监护室感染患者的细菌学分析

    目的:总结心脏外科术后监护病房(ICU)感染患者细菌学特点.方法:统计2002年3月-2003年5月心脏术后入ICU患者的细菌学表现、医院感染情况、抗生素使用和细菌分布的关系.结果:①确诊医院感染30例(发生率4.4%),下呼吸道和肺部感染多见(20例).②各种标本171份,细菌培养阳性率:痰液48.9%、尿液55.6%、血液6.7%、静脉留置管11.1%、伤口分泌物40%、粪33.3%、胸腹心包腔积液0.③痰和尿标本阳性率随带管天数而变化.④总体上革兰阴性杆菌、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真菌构成比接近(28%、30%、27%),肠球菌所占比例也较高(12%),革兰阴性杆菌中鲍曼不动杆菌多.各标本中细菌构成比各有特点.⑤一线抗生素以第三、四代头孢菌素为主,细菌表现为鲍曼不动杆菌和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多见,二线抗生素包括亚胺培南、万古霉素、氟康唑等,细菌以肠球菌和真菌为主.结论:心脏外科术后ICU医院感染以肺部感染多见,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真菌为主.抗生素的使用改变了病原菌的种类.

    作者:虞敏;叶一舟;胡振雷;萧明第;周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